第182章 指點

字數:3836   加入書籤

A+A-


    隻見一群年輕人圍在一張書案旁,正對著一幅剛剛寫就的書法作品爭論不休。
    執筆的是一位二十出頭的青年,名叫韓立,是江南分會一位頗被看好的新銳。
    他寫的是首詠物詩,題材是“硯台”,其中一聯寫道:“玄玉生寒光,磨穿鐵硯心。”
    問題就出在這“磨穿鐵硯心”上。
    一位性子較直的年輕女子柳青青西北分會)指著這句道:
    “韓兄,你這‘磨穿鐵硯心’,誌向可嘉,用典磨穿鐵硯)也知你刻苦。
    但這‘心’字,與‘鐵硯’搭配,總覺得有些……有些隔閡,鐵硯無情物,何來‘心’可言?略顯生硬了。”
    韓立臉色微紅,爭辯道:“柳姑娘,此乃擬人手法!以‘心’喻硯台之核心、之精神,有何不可?莫非隻能冷冰冰地寫其形質?”
    旁邊幾人也加入討論,有的支持韓立,認為藝術需要想象;有的支持柳青青,認為比喻需貼切自然,否則反而失真。
    爭論聲引來了更多人的圍觀,包括周文淵、蘇芷柔等人也走了過來。
    周老看了看,撫須道:“此句確有用功之意,然‘心’字稍顯刻意,可再斟酌。”
    連蘇芷柔也微微頷首,顯然也覺得此處略有瑕疵。
    韓立見幾位前輩都如此說,雖心中不服,卻也不好再強辯,臉色愈發漲紅,顯得有些下不來台,創作的熱情仿佛被澆了一盆冷水。
    斯語在一旁靜靜聽著。
    他博覽地球詩篇,對於詩詞的意象、比喻、通感等手法見識極廣。
    他看得出,韓立此句問題關鍵在於“心”這個意象的選擇,未能與“鐵硯”的物性完美融合,導致比喻顯得有些“隔”。
    他本不欲多言,以免給人輕狂之感。
    但見韓立那副沮喪又帶著一絲倔強的模樣,想起自己也曾有過苦苦思索不得其法的時刻,便緩步走了過去。
    眾人見斯語過來,自動讓開一條路,目光中都帶著好奇,想看看這位才冠全場的天才會有何高見。
    斯語對韓立溫和地點了點頭,目光落在那句“磨穿鐵硯心”上,略一思索,用一種探討而非指教的語氣開口道:
    “韓兄此句,立誌苦學之意,令人敬佩。這‘磨穿鐵硯’的典故也用得極好。”
    他先肯定了對方,隨即話鋒微轉,聲音平和,“不過,關於這‘心’字,我倒是有一點不成熟的想法,或許可供韓兄參考。”
    韓立原本有些抵觸,但見斯語態度誠懇,並非居高臨下,便也按下性子,拱手道:“斯語先生請講,韓立洗耳恭聽。”
    周圍瞬間安靜下來,所有人都豎起了耳朵。
    斯語指尖虛點那句詩,緩緩道:“‘鐵硯’質地堅硬、冰冷,乃研磨之器,其‘核心’或‘精神’,或許不在於一顆擬人的‘心’,而在於其‘質’其‘性’。
    若將‘心’字,換作……譬如‘魂’字,或‘魄’字,感覺如何?”
    他頓了頓,讓眾人品味,然後解釋道:“‘磨穿鐵硯魂’,或‘磨穿鐵硯魄’。
    ‘魂’、‘魄’二字,相較於‘心’,更偏向於精神、精氣的凝聚,與‘鐵硯’這種曆經千萬次研磨、承載文墨精神的器物特性,似乎更為契合。
    它依然保留了擬人化的意味,強調其內在精神,但避免了‘心’字可能帶來的與血肉之軀的過度聯想,使得比喻與物性結合得更緊密,意境或許更為沉鬱蒼勁一些。”
    斯語話音落下,周圍陷入短暫的沉思。
    韓立先是皺眉,隨即眼中猛地爆發出明亮的光彩!
    他反複默念著“磨穿鐵硯魂”、“磨穿鐵硯魄”,越品越覺得味道對了!
    那種金石之氣、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力,瞬間凸顯出來,比原先的“心”字,不知高明了多少!
    生硬感蕩然無存,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渾融天成的力量感!
    “妙!妙啊!”韓立激動得差點跳起來,對著斯語深深一揖,“聽君一席話,勝讀十年書!斯語先生一字之易,點石成金!韓立受教了!”
    他臉上的沮喪一掃而空,隻剩下滿滿的敬佩與感激。
    周圍眾人也紛紛露出恍然和驚歎的神色。
    “原來如此!‘魂’字確實更貼切!”
    “不僅貼切,意境也瞬間開闊了!”
    “斯語先生不僅自己寫得好,這點評的眼光也如此毒辣!”
    “一針見血,直指要害,卻又讓人心服口服!”
    周文淵老先生撫須微笑,看向斯語的目光更加讚賞,“不矜才,不使氣,點撥後學,切中肯綮,善哉。”
    蘇芷柔也美目流轉,心中暗讚,“不僅才高,心性亦佳。難怪能有如此成就。”
    經此一事,斯語在眾人心中的形象更為豐滿。
    他不僅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天才,更是一個可以交流、樂於分享、且擁有深厚鑒賞力的同道中人。
    接下來的宴會,氣氛更加融洽熱烈。
    斯語沒有再輕易點評他人作品,更多的是與不同年齡、不同地域的協會成員們隨意交談,聽他們講述各地的風土人情、文學軼事,也分享一些自己關於現代與古典文學融合的淺見當然是經過篩選的)。
    他謙和的態度、淵博的見識在某些領域)和偶爾流露的犀利見解,贏得了廣泛的好感。
    這場別開生麵的“文宴”,直到月上中天才漸漸散去。
    斯語回到下榻的酒店,回想今晚的經曆,覺得頗有收獲。
    這不僅是一次才華的展示,更是一次深入觀察和融入這個平行世界傳統文化圈層的契機。
    而明後兩日的自由交流,想必還會有更多有趣的發現。
    他的“文化寶庫”與這個世界的碰撞,才剛剛開始。
    經過一夜休整,第二日的交流活動安排在午後,形式依舊是與昨晚相似的“文宴”,但地點換到了“曲苑”中另一處更為開闊疏朗的所在——“荷風四麵亭”。
    這是一座建於大片荷塘之上的大型水閣,四麵通透,以曲折的回廊與岸邊相連。
    盛夏時節,亭外荷葉田田,荷花亭亭,或粉或白,清雅脫俗。
    微風拂過,帶來陣陣荷香與清涼的水汽,驅散了午後的幾分暑意。
    喜歡文豪:我什麽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:()文豪:我什麽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