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6章 擴軍通商,滑州軍屯

字數:5517   加入書籤

A+A-


    濮州節度使府議事堂內,燭火跳動。
    空氣中沒有了往日的輕鬆,反倒凝著一股沉甸甸的緊迫感。
    中原大亂的消息不斷傳來,秦宗權的兵鋒已逼近陳州,每一個人都清楚,留給忠義軍準備的時間不多了。
    李燁坐在主位,玄色錦袍上還沾著些塵土。
    他目光掃過堂下,左側是羅隱、柳明姝,右側是趙猛、霍存、葛從周、劉闖,都是他最心腹的臂膀。
    柳明姝的側影映入眼簾。
    燭光下,她似乎清減了些,下頜的線條比記憶中更顯柔韌,眼底也帶著一抹淡淡的倦意。
    李燁的心頭驀地一緊。
    這消瘦,是濮州繁雜的民政重擔壓在她肩上的痕跡。
    他的目光在她身上多停留了一瞬,帶著不易察覺的憐惜。
    “明姝,”李燁的聲音放得格外溫和,打破了堂內的沉寂,“這些日子,辛苦你了。”
    他頓了頓,想說什麽,卻又覺得千言萬語堵在喉間,最終隻化作一句,“清減了。”
    柳明姝聞聲抬起眼,正對上李燁投來的目光。
    那目光裏的關切如同溫熱的泉水,瞬間將她包裹。
    一抹難以抑製的紅霞倏地飛上雙頰,迅速蔓延到耳根。
    她慌忙垂下眼簾,長長的睫毛輕顫著,目光局促地落在身前案幾的卷宗上。
    她纖細的手指下意識地絞住了袖口的一角,指尖微微用力,泄露了此刻心湖的漣漪。
    這微妙的氣氛變化沒有逃過堂中其他人的眼睛。
    劉闖最是藏不住話,看著柳明姝那副少見的羞赧模樣,又瞅了瞅自家主公眼中那幾乎要溢出來的溫柔,嘴角大大地咧開,無聲地笑了起來,露出一口白牙。
    旁邊的葛從周依舊站得筆直如槍,但那張向來嚴肅冷硬的臉上,也罕見地浮起一絲心領神會的笑意。
    就連一向持重的羅隱,也撚著胡須,眼角彎起了幾道細紋,微微頷首。
    一股無聲的、帶著暖意的默契在堂中彌漫開來。
    李燁輕輕咳了一聲,將眾人那了然的笑意收歸眼底,自己也覺得麵上微熱,迅速斂起心神。
    他沉聲道:“好了,說正事。”
    “先說說眼下的難處。”
    李燁開口,聲音打破了沉寂。
    “秦宗權稱帝後,兵分五路出擊,陳州、汴州已岌岌可危。咱們雖占了濮、滑、澶三州,卻隻有不到萬人的兵力,要守三州,兵力遠遠不夠。”
    他頓了頓,指尖在案幾上輕輕敲擊,每一下都像是敲在眾人心上:“所以,擴軍,是眼下最要緊的事。”
    “擴軍!”
    趙猛最先發聲。
    “主公早該如此!這幾日我去城外流民營,那些百姓都是被秦宗權害得家破人亡的,隻要給他們一條活路,個個都願意拿起刀保家衛國!”
    葛從周也緩緩開口,聲音低沉有力:“流民未經訓練,隻能算‘兵胚’,不能算‘精兵’。末將以為,擴軍要分兩步:一是招募流民,二是篩選訓練。”
    他看向李燁,“而且,要讓百姓願意來,就得給他們實實在在的好處。”
    “葛將軍說到了點子上。” 李燁點頭,目光轉向羅隱,“羅先生,你草擬一道政令,就說:凡自願加入忠義軍者,不僅定期發軍餉,家中兩年內免除一切賦稅;若是軍屬,額外免徭役,分配土地時優先挑選肥沃之地,家中子弟入學堂,學費全免。”
    羅隱眼中一亮,連忙提筆記錄:“主公此策甚妙!兩年免稅加軍屬優待,足以讓流民爭相報名。眼下濮州城外有近萬流民,隻要政令一出,招募五千人不成問題。”
    “不止如此。” 李燁補充道,“還要提高軍屬的社會地位,日後地方官吏處理事務,軍屬若有冤情,可直接上報節度使府;集市上若有商戶欺辱軍屬,輕則罰銀,重則吊銷商戶執照。咱們要讓士兵知道,他們在前線打仗,家人在後方能安安穩穩過日子,沒有後顧之憂。”
    趙猛聽得熱血沸騰,忍不住道:“主公這招太管用了!當年我在魏博軍時,軍屬被牙兵欺負是常事,若是早有這規矩,弟兄們打仗也能更盡心!末將這就去流民營,給他們宣講政令!”
    “不急。” 李燁抬手止住他,“擴軍既要快,更要穩。霍將軍,你負責新軍訓練,就用咱們忠義軍的三月速成法,前一個月練體能、列陣,後兩個月練刀槍、騎射,務必讓新兵能盡快上戰場。”
    霍存抱拳應道:“末將遵命!濮州西郊有座廢棄的營壘,稍加修繕就能用,明日末將就帶人去收拾,定不耽誤新兵入營。”
    柳明姝這時上前一步,手中捧著一卷賬冊,聲音清亮:“主公,擴軍需要糧草、衣甲支撐。眼下府庫雖有存糧,但要供養新增的士兵,還需提前籌備。滑州、澶州的糧倉已清點完畢,若實行軍屯,既能自給一部分軍糧,還能加固邊防,一舉兩得。”
    李燁看向她,眼中帶著讚許:“明姝說得正是我接下來要議的事。滑州地處黃河以南,是咱們抵禦秦宗權的前線,那裏的戰略要地必須守住,軍屯,就是守住滑州的根本。”
    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    提到滑州軍屯,李燁起身走到掛在牆上的輿圖前,手指點在滑州南部的楚丘城:“這裏是滑州的南大門,背靠黃河,前有平原,既是漕運要道,也是抵禦秦宗權的第一道防線。咱們就在這裏修築城壘,設立軍屯。”
    他回頭看向眾人,詳細解釋道:“軍屯的規矩,我已想好了,以一百戶為一策,十策為一府。每策設策長,由軍中老兵擔任,負責組織耕種和防禦;每府設府指揮使,由忠義軍將領兼任,統管十策的軍務。凡自願參加軍屯的百姓,官府給種子、農具,第一年隻收兩成稅,第二年起收三成,比普通農戶的四成稅低一成。”
    羅隱立刻算了一筆賬:“滑州南部可開墾的荒地約有五千畝,一戶能種五十畝,一百戶一策就能種五千畝,十策一府就是五萬畝。按畝產兩石糧算,一年就能收十五萬石糧,足夠一萬士兵吃半年了!”
    “不止是糧。” 霍存補充道,“軍屯的百姓平時耕種,農閑時由策長訓練刀法、弓箭,戰時就能拿起兵器守城。楚丘城的城壘修起來後,再派一千士兵駐守,秦宗權若想從南線進攻滑州,就得先啃下這塊硬骨頭。”
    李燁點頭:“明日就派葛將軍去滑州,負責軍屯的招募和城壘修築。給百姓說清楚,軍屯不是強征,是自願,願意來的,有地種、有糧吃、有兵護;不願來的,也絕不強迫。”
    葛從周躬身應道:“屬下明白。明日一早就出發,先去滑州各縣張貼告示,再找當地鄉紳幫忙宣傳,爭取半個月內把第一批軍屯百姓招齊。”
    趙猛這時撓了撓頭,有些不好意思地開口:“主公,擴軍、修城、辦軍屯,都要花錢。咱們府庫雖充盈,可這麽多事一起辦,會不會……”
    “錢的事,我已有安排。”
    李燁打斷他,目光轉向輿圖上的黃河航線。
    “咱們占著濮、滑、澶三州,都是黃河沿岸的重鎮,漕運便利;而且河北諸鎮眼下還算安穩,李克用在河東、羅弘信在魏博,都有咱們需要的東西,河東的戰馬、塞外的皮毛,魏博的精鐵,這些都是中原稀缺的;江南的茶、鹽、絲綢,也是他們想要的。隻要打通商路,錢和物資自然就來了。”
    提到商路,羅隱立刻接口:“主公是想借道河東,與塞外通商?”
    “正是。” 李燁道,“李克用雖與朱溫有隙,但他也怕秦宗權強大 。我打算派使者去晉陽,給李克用送一批上好的絲綢和茶葉,再提通商的事:咱們的商隊從濮州出發,經滑州、魏博,入河東,再去塞外,沿途由忠義軍派精銳護衛;李克用負責保證河東境內的商路安全,咱們給河東的稅利分他一成。”
    “魏博那邊呢?” 霍存問道,“羅弘信剛被咱們打敗,會不會在商路上使壞?”
    “他不敢。” 李燁冷笑一聲,“魏博經洹水一戰,精銳折損近萬,府庫空虛,現在急需糧食和鐵器。咱們跟他通商,給他送糧送鐵,他高興還來不及,怎麽會攔著?而且我會派使者跟他說清楚,商路通了,魏博的商戶也能跟著賺錢,他若是敢動咱們的商隊,損失的是他自己。”
    趙猛聽得眼睛發亮:“那商隊護衛就交給陷陣都吧!咱們的重騎兵正好派上用場,誰敢搶商隊,就給他點顏色看看!”
    “護衛要分兩層。” 李燁道,“外層是陷陣都的重騎兵,負責應對大股盜匪或藩鎮的兵馬;內層是銳士都的長刀手,負責防備小股偷襲,還要保護商隊裏的賬房和貨物。每支商隊至少配五十名護衛,貨物價值越高,護衛越多。”
    柳明姝這時補充道:“屬下會製定詳細的商隊章程,比如貨物登記、賬目核對、沿途關卡的聯絡暗號,還要給商隊成員發腰牌,防止有人冒充。另外,咱們可以在滑州、魏博、河東的邊境設通商驛,商隊到了可以歇腳、補充物資,也方便咱們的人傳遞消息。”
    “想得周全。” 李燁讚許地點頭,“就按你說的辦。商路要盡快通,第一批商隊爭取下個月出發,先運一批絲綢和茶葉去河東,看看效果。”
    議事堂內的氣氛漸漸活絡起來,擴軍、軍屯、商路,三樁大事都有了眉目,原本壓在眾人心頭的緊迫感,也淡了些,隻要按部就班推進,忠義軍的實力定會越來越強,就算秦宗權打來,也有一戰之力。
    就在這時,議事堂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,一名親兵快步走進來,單膝跪地:“主公,汴州來的使者到了,說是朱溫節度使派來的,有緊急要事求見,人已經在府門外了。”
    “朱溫的使者?” 李燁眉頭一挑,與羅隱對視一眼,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驚訝。
    朱溫如此急迫,想必是秦宗權的壓力真的到了極限。
    “讓他進來。” 李燁沉聲道,“看看朱溫這時候找咱們,到底想做什麽。”
    喜歡踏平五代,我建最強帝國請大家收藏:()踏平五代,我建最強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