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1章 中原人才市場新開張,老板姓李

字數:6674   加入書籤

A+A-


    就在朱溫於汴州府邸內無能狂怒,踹翻桌案之時,一匹來自長安的快馬,也帶著天子的旨意,抵達了蔡州。
    使者宣讀詔書的聲音,在剛剛肅清血跡的蔡州府衙大堂內回響。
    “……忠義軍節度使李燁,勘平巨寇,克複蔡州,有再造之功,朕心甚慰。特進封為彭城郡王,食邑五千戶,欽此!”
    彭城郡王!
    四個字砸下來,饒是趙猛、霍存這等悍將,也一時有些發懵。
    他們跟著主公拚死拚活,想的是加官進爵,光宗耀祖,可誰也沒敢想,這爵位能一步登天到“王”這個級別。
    要知道,本朝自太宗後,非李氏宗親不王,已是百年不易的規矩。
    “另外,”使者清了清嗓子,繼續宣讀,“宣武軍節度使朱溫,協力平叛,功勳卓著,封淮陽郡王;天平軍節度使朱瑄,封平陵郡王;泰寧軍節度使朱瑾,封蓬萊郡王;感化軍節度使時溥,封東平郡王……”
    一連串的王爵封號念出來,大堂內的氣氛頓時變得有些古怪。
    剛才還滿臉喜色的趙猛撓了撓頭,小聲嘀咕:“怎麽那朱三胖子也封王了?他娘的,他幫個屁的忙,不拖後腿就不錯了。”
    高鬱撫須,眼中閃過一絲明了。他湊到李燁身邊,低聲道:“主公,這是天子在行製衡之術。既要嘉獎主公平定秦宗權的蓋世之功,又怕主公一家獨大,便將朱溫等人一並抬舉起來,讓他們相互牽製。”
    李燁接過那明黃的詔書,臉上看不出太多喜悅。
    他當然明白,長安那位剛登基的昭宗皇帝,雖然對他這個遠在天邊的忠臣頗有好感,但也繼承了李唐皇室對藩鎮根深蒂固的猜忌。
    一戰封五王,看似皆大歡喜,實則是將中原這鍋水徹底攪渾。
    這頂彭城郡王的帽子,是榮耀,更是架在火上的一塊肥肉。
    天下所有藩鎮,不論是河東的李克用,還是魏博的羅弘信,此刻恐怕都已將目光投向了自己。
    “謝陛下隆恩。”
    李燁平靜地對使者行了一禮,隨後便安排人好生招待。
    待使者退下,眾將再也按捺不住,紛紛上前恭賀。
    “恭喜主公!賀喜主公!”
    “他娘的,咱也是王爺的部下了,說出去多有麵子!”
    趙猛咧著大嘴直樂。
    李燁擺了擺手,示意眾人安靜。
    他走到大堂外,看著滿目瘡痍卻又開始恢複生機的蔡州城,說道:“一個虛名而已,當不得飯吃。眼下我們地盤大了,人也多了,可根基卻淺。朱溫這次吃了悶虧,絕不會善罷甘甘休。當務之急,不是慶祝,而是要把這新得的地盤,真正變成我們自己的。”
    他轉身,目光掃過一眾心腹幹將,下達了一道讓所有人都有些意外的命令。
    “傳我將令,在蔡州、潁州、陳州東部各城,廣發安民告示和招賢榜。”
    “告示就寫三條:”
    “其一,凡來投軍的,不論出身,管飽飯,按月發軍餉。”
    “其二,凡來投的讀書人,有才者,有官做,有俸祿。”
    “其三,凡願在此安家的百姓,分田地,免三年賦稅!”
    這三條告示,用最粗的墨,寫在最大的白麻紙上,貼滿了新占區域的每一個城門口、市集口。
    內容簡單粗暴,卻像一塊巨石投入死水,瞬間激起萬丈波瀾。
    任寰是一個年輕的士人,家鄉在戰火中化為一片焦土,父母雙亡。
    他懷揣著幾卷殘破的書簡,一路南下流亡,所見皆是餓桴遍野,易子而食的人間慘劇。
    當他形容枯槁、幾乎餓昏在蔡州城門下時,第一眼看見的,便是這張告示。
    “管飽飯……分田地……免賦稅……”
    他喃喃念著,眼中滿是懷疑。
    這年頭,兵匪一家,官不如匪。
    別說免稅,官兵過境不搶光你的存糧就算仁慈了。
    這忠義軍的李燁,當真有如此善心?
    還是又一個畫餅充饑的騙局?
    他正猶豫間,城內一隊巡邏的忠義軍士卒路過。
    他們軍容整齊,並未像其他軍隊那樣對路邊的流民惡語相向,甚至還有一名軍官指了指不遠處的粥棚,對他們喊道:“餓了的,去那邊領粥,一人一碗,不收錢!”
    一股熱氣騰騰的米粥香味飄來,徹底擊潰了任寰最後的矜持。
    他踉蹌著跟在人群後麵,領到了一碗稠得能立住筷子的米粥。
    當溫熱的米粥滑入腹中,驅散了長久以來的饑餓與寒冷時,任寰一個讀書人,竟忍不住蹲在牆角,抱著空碗嚎啕大哭。
    哭罷,他擦幹眼淚,毅然走向了城內那懸掛著招賢館牌子的地方。死馬當活馬醫,總好過餓死在這裏。
    招賢館內,高鬱正親自坐鎮,麵前排著長長的隊伍,皆是像任寰這般前來碰運氣的落魄士人。
    高鬱的考核很簡單,不問出身,不考經義,隻問策論。
    “若讓你去治理一縣,如今百廢待興,流民遍地,你當如何?”
    有的士人引經據典,大談王道教化;有的則空談闊論,不著邊際。
    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    輪到任寰時,他隻說了八個字:“開墾荒地,寓兵於農。”
    高鬱眼睛一亮,讓他詳談。
    任寰將自己一路所見所思,結合當下最缺糧、兵員又雜的現狀,詳細闡述了一套軍屯民屯並行、以戰養戰、快速恢複生產的方案。
    他的話語沒有絲毫華麗辭藻,卻處處切中要害,極具可行性。
    高鬱當即拍板,將他的名字記在名冊最前列,並附上批注:此人,有宰輔之才。
    與此同時,在蔡州城外的荒野上,一小股約莫數百人的潰兵也陷入了絕境。
    他們是秦宗權的殘部,戰敗後四散而逃,如今已經斷糧數日,靠啃食草根樹皮為生。
    “大哥,前麵就是蔡州城……聽說,李燁在招降納叛。”
    一個年輕的士兵虛弱地說道。
    為首的隊率是個一臉凶悍的老兵,聞言啐了一口:“投降?我們手上沾過忠義軍的血,去了就是個死!”
    “可不投降,咱們就得餓死在這了!我聽說……忠…忠義軍……管飽飯。”
    “管飽飯”這三個字,像是有著無窮的魔力。
    在經曆了蔡州城內那段吃人的地獄歲月後,一頓飽飯的誘惑,足以壓倒對死亡的恐懼。
    最終,這數百名潰兵抱著必死的決心,扔下兵器,走到了蔡州城下。
    接待他們的軍官隻是冷冷地掃了他們一眼,便道:“跟我來。”
    他們被帶到了一個巨大的營地,本以為會是刀斧加身,卻被直接領到了一個大食堂前。
    一口口巨大的鐵鍋裏,正煮著香噴噴的肉粥。
    “一人一碗,吃飽了去那邊登記!”
    當幾個月來第一口熱飯下肚,那名凶悍的隊率再也繃不住,將臉埋進飯碗裏,肩膀劇烈地聳動起來。
    周圍的潰兵們,也個個狼吞虎咽,吃得涕淚橫流。
    一頓飽飯,比任何刀劍都更能瓦解他們的意誌。
    “忠義軍管飽飯”的名聲,就這樣病毒般地傳遍了整個中原。
    那些被秦宗權裹挾的殘部、被朱溫霸道統治壓得喘不過氣的散兵遊勇、活不下去的流民百姓,甚至一些心懷不滿的中小勢力,都開始向蔡州湧來。
    不到半個月,蔡州城外便聚集了數以萬計前來投奔的人。
    一時間,這座剛剛經曆過浩劫的城市,竟成了整個中原最熱鬧的人才市場,而老板,姓李。
    為應對這股人潮,李燁迅速下令,設立了專門的招撫司,由高鬱總負責。
    所有來投者,按士、農、兵三類,進行甄別、考核、登記、安置。
    整個過程雖然繁忙,卻井井有條,絲毫不亂,其背後強大的組織能力,讓許多前來投奔的士人暗暗心驚。
    這日深夜,李燁在府衙內,親自接見了由高鬱推薦上來的任寰等十餘名才華出眾的士人。
    沒有長篇大論的開場白,李燁直接將一張巨大的地圖鋪在地上,指著上麵新納入版圖的蔡、陳、潁三州之地,開門見山。
    “諸位先生,這片土地,如今是我的,也是你們的。但它現在百廢待興,田地荒蕪,百姓流離。我想讓這裏的老百姓,家家有飯吃,人人有衣穿,不必再擔心戰亂兵禍。我不知道該怎麽做,想聽聽你們的法子。”
    沒有高高在上的姿態,沒有虛偽的客套,隻有最直白的問題和最誠懇的求教。
    任寰等人愣住了,他們見過太多高傲自大的武夫,何曾見過一位手握數萬大軍、新晉封王的藩帥,會如此禮賢下士?
    壓下心中的激動,任寰第一個站出來,將自己關於屯田的設想和盤托出。
    其他人也紛紛開口,從民政、商貿、律法、軍製等各個方麵,各抒己見。
    李燁認真地聽著,不時點頭,偶爾還會提出幾個關鍵問題,其見識之深遠,眼光之毒辣,常常一語中的,讓這些自負才學的士人們驚歎不已。
    這一談,便是一個通宵。
    當天色微明,李燁站起身,對著眾人深深一揖:“聽君一席話,勝讀十年書。李燁受教了。”
    這一拜,讓任寰等人心神劇震,他們不約而同地齊齊跪倒在地,聲音發顫:“我等願為郡王效死!”
    他們知道,自己跟對人了。
    這位年輕的郡王,胸中所謀劃的,絕非一城一地之得失,而是一個嶄新秩序的開端。
    次日,李燁便下達了新的任命。
    “茲任命任寰為勸農使,總領三州屯田事宜,凡屯田所需之一應人、物,三州守將皆需全力配合,不得有誤!”
    手持著這封分量極重的任命狀,任寰隻覺得自己的血液都在燃燒。
    這不僅僅是一份官職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,一個讓他施展畢生所學的舞台。
    李燁站在城頭,看著城外連綿成片的招撫營地,以及城內開始忙碌起來的官吏和百姓,對身旁的高鬱說道:“我們的地盤是打下來的,但人心,卻是要靠一碗碗飯、一寸寸田,慢慢換回來的。”
    高鬱撫須微笑:“主公此舉,遠勝十萬大軍。得人心者,方能得天下。我們的根基,從今天起,才算真正開始紮下了。”
    李燁點了點頭,目光卻越過眼前這片欣欣向榮的景象,望向了更遠方。
    人來了,兵也有了,但這些來自五湖四海、成分複雜、忠誠不一的力量,就像一盤散沙,甚至是一堆混雜著沙礫的鐵礦石。
    如何將他們去蕪存菁,百煉成鋼,鍛造成一支真正屬於自己、戰無不勝的精銳之師?
    這,才是接下來最艱難的挑戰。
    喜歡踏平五代,我建最強帝國請大家收藏:()踏平五代,我建最強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