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5章 民族糾紛
字數:4742 加入書籤
季夏的日頭毒得很,像個大火球掛在天上,曬得地麵發燙,連路邊的狗都耷拉著舌頭躲在樹蔭下喘氣。
可就算這樣,也擋不住武陵縣百姓過日子的勁頭,集市上照樣熱鬧得跟開了鍋似的。
從街市東頭到西頭,沿街滿是叫賣聲。
賣西瓜的老漢守著一車綠皮紅瓤的瓜,用草帽扇著風,扯著嗓子喊:“甜嘞!沙瓤的西瓜,一文錢一塊!”
賣布的鋪子前掛著五顏六色的布,風吹得布晃來晃去,吸引不少婦人駐足。
還有挑著擔子賣涼粉的,擔子兩頭的銅盆“哐當”作響,涼粉上澆著辣椒油,看著就讓人直流口水。
漢商李掌櫃的“興盛布莊”就在集市中間,平時生意不錯。
這天他正趴在櫃台上撥算盤,聽見外頭吵吵嚷嚷的,還夾雜著拍桌子的聲音,抬頭一看,鋪子裏已經圍了一群人,連巡邏的衙役都被引來了,正攔著幾個情緒激動的苗民。
“你這布根本不夠尺!憑什麽按八尺算錢?當我們好欺負不成!”
一個苗家漢子攥著塊靛藍色的布,胳膊上的青筋都爆起來了,臉漲得通紅,唾沫星子隨著說話的勁兒往外噴。
這漢子叫石勇,是苗家寨裏出了名的直性子,平時最見不得吃虧的事,這次是替寨裏的婦人來買布做衣裳,沒成想竟遇上這糟心事。
李掌櫃從櫃台後探出頭,梗著脖子,一臉不耐煩:“我說八尺就八尺!我這尺子用了多少年了,從來沒差過!你們苗人不識數,別在我這兒胡攪蠻纏,耽誤我做生意!”
他說著,還故意把手裏的木尺往櫃台上一拍,發出“啪”的一聲響,像是在示威。
“你說誰不識數?”
石勇身後的幾個苗民一聽這話,頓時炸了鍋。
一個穿著苗繡馬甲的青年擼起袖子,露出結實的胳膊,就要往櫃台裏衝,“我們苗人防疫時跟著出力,現在買塊布還得受你欺負?今天非得讓你給個說法!”
衙役們趕緊攔住他們,急得滿頭大汗:“別動手!有話好好說,蘇大人要是知道了,肯定要生氣的!”
可兩邊情緒都上來了,根本就勸不住,石勇攥著布的手越收越緊,李掌櫃也漲紅了臉,眼看就要打了起來。
正好蘇康帶著周文彬從縣衙出來,要去集市上看看瘟疫過後百姓的生計。
剛走到街角,就聽見這邊的吵鬧聲,還夾雜著衙役的勸阻聲。
蘇康加快腳步,撥開人群走進去,沉聲喊道:“都住手!青天白日的,在集市上吵吵嚷嚷像什麽樣子?有話不能好好說?”
眾人一看是蘇康來了,都安靜下來。
石勇見到蘇康,像是見到了主心骨,連忙往前湊了兩步,把手裏的布遞了過去,語氣也變得緩和了些:“蘇大人,您可得為我們做主啊!這李掌櫃坑人!我們明明買的是八尺布,回去一量隻有七尺,過來找他理論,他不僅不認賬,還罵我們苗人不識數,這不是欺負人嘛!”
李掌櫃見狀,也趕緊從櫃台後跑出來,對著蘇康作揖:“大人,您可別聽他們的!是他們蠻不講理!我這尺子準得很,布絕對夠八尺,是他們自己不會量,反過來賴我!”
他一邊說,一邊偷偷把手裏的木尺往身後藏了藏。
蘇康沒急著下判斷,先從石勇手裏接過那塊布,展開來仔細看了看,又朝李掌櫃伸出手:“把你的尺子拿來我看看。”
李掌櫃眼神閃爍了一下,磨磨蹭蹭地把木尺遞過去,嘴裏還念叨著:“大人,我這尺子真沒問題,是祖傳的,用了好幾代人了……”
蘇康接過尺子,拿在手裏掂了掂,又和自己腰間掛著的官府標準尺比了比 —— 他平時處理公務,常要用到度量衡,所以特意在腰間掛了把標準尺。
這一比,差別立馬就顯出來了:李掌櫃的尺子比標準尺短了足足一尺,明顯是做了手腳的“縮水尺”。
而且,他家可是開布莊的,對布匹尺寸熟悉得很,李掌櫃這不是在關公麵前耍大刀嗎?
蘇康見狀,眉頭皺了起來,臉色也沉了幾分,盯著李掌櫃問道:“李掌櫃,你的尺子哪來的?真要是祖傳的,怎麽會比官府的標準尺短這麽多?”
李掌櫃被問得啞口無言,眼神躲躲閃閃,不敢看蘇康的眼睛,聲音也小了下去:“是…… 是我前些日子從一個遊商手裏買的,他說這尺子好用,我……我就拿來用了……”
他這話越說越沒底氣,到最後幾乎細不可聞。
“不管是哪來的,做生意就得按規矩來,用這種短尺坑人,算什麽正經商戶?”
蘇康說完,轉頭對周文彬說,“文彬,你去縣衙把官府的標準尺和公平秤取來,當眾給大家量量這塊布,讓大夥兒都看看真相。”
周文彬應了聲“好”,轉身就往縣衙跑,沒一會兒就拿著標準尺和一個黃銅秤回來了。
蘇康接過標準尺,當著眾人的麵,把石勇手裏的布平鋪在櫃台上,一端對齊尺子的零刻度,另一端一量——果然隻有七尺二寸,離八尺差了足足八寸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“李掌櫃,現在你還有什麽話說?”
蘇康把尺子和布往李掌櫃麵前重重一放,語氣極為嚴肅。
李掌櫃一看這情景,臉“唰”地一下就白了,“撲通”一聲跪在地上,連連磕頭:“大人饒命!大人饒命啊!我一時糊塗,想著用短尺能多賺點錢,再也不敢了!求您給我一次機會!”
蘇康沒理會他的求饒,轉身對周圍圍觀的百姓說道:“大夥兒都看見了,做生意講究的是誠信,用假尺假秤坑人,不僅壞了自己的名聲,還傷了買賣雙方的和氣,要是漢人和少數民族的鄉親因為這事鬧矛盾,更是得不償失。以後集市上做生意,都得用官府的標準尺、公平秤。我讓人做十個公平秤、五個標準尺,放在集市口的棚子裏,誰買東西不放心,就去那裏稱、去那裏量。要是再發現誰用假秤假尺坑人,不光要罰他十倍賠償買家,還要把他枷號示眾,讓全城的人都知道他的所作所為!”
話音剛落,周圍的百姓就紛紛拍手叫好。
石勇激動地拍著手:“還是蘇大人公道!有了這標準尺和公平秤,咱們以後買東西再也不用怕被坑了!”
旁邊的漢人百姓也跟著點頭附和:“是啊,以前總聽說有商戶用假秤,這下好了,有蘇大人管著,咱們做生意也踏實!”
蘇康又轉頭看向還跪在地上的李掌櫃,語氣緩和了些:“這次念在你是初犯,沒造成太大的損失,就從輕發落。你給這幾位苗家兄弟賠禮道歉,再免費送他們一尺好布,彌補他們的損失。以後再敢用假尺坑人,就別怪我按規矩嚴懲不貸!”
李掌櫃連忙從地上爬起來,拍了拍膝蓋上的灰,對著石勇幾人連連作揖,嘴裏不停道歉:“是我不對,是我糊塗,不該用短尺坑你們,還說那樣的混賬話,求你們別跟我一般見識。”
說完,他又趕緊跑回鋪子裏,扯了塊顏色鮮亮、質地厚實的布遞過去,臉上滿是討好的笑容。
石勇接過布,看了看蘇康,見蘇康點頭,才對李掌櫃說道:“這次看在蘇大人的麵子上,我們就不跟你計較了,以後做生意可得老實點,別再耍小聰明。”
事後,蘇康立刻讓人在集市口選了塊寬敞的地方,搭了個結實的木棚,把做好的公平秤和標準尺整齊地擺放在棚子裏,還特意派了兩個做事認真、脾氣好的老衙役在棚子裏值守——一個叫老陳,一個叫老周,都是在縣衙待了十幾年的老人,百姓們都認識,也信得過。
老陳和老周每天早早地就來棚子裏值守,遇到有百姓不放心買到的東西,就主動幫忙量一量、稱一稱。
有次一個佘族老奶奶買了斤紅糖,總覺得分量不夠,來棚子裏一稱,不僅不少,還多了半兩,老奶奶高興得直誇:“這公平秤就是準,蘇大人真是為咱們百姓著想!”
從此,武陵縣的集市上再也沒發生過因為尺寸、分量吵起來的事。
漢人和苗、彝族等少數民族的鄉親們做生意時,都安安心心的,遇到不確定的,就去集市口的木棚裏量一量、稱一稱,買賣做得格外順暢。
沒過多久,集市上就流傳開一段順口溜,孩子們在街頭巷尾跑著玩的時候,都喜歡大聲念:“蘇大人,心眼亮,立起公平秤和尺,漢苗彝族都一樣,買賣做得喜洋洋!你一斤,我一兩,不欺不詐心不慌,武陵集市真熱鬧,百姓日子比蜜甜!”
蘇康偶爾路過集市,聽見孩子們的念叨,臉上也忍不住露出笑容——他要的,就是這樣百姓安居樂業、各族鄉親和睦相處的武陵縣。
喜歡大乾風雲起蒼穹請大家收藏:()大乾風雲起蒼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