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章 思者不思,大順國策四)

字數:4609   加入書籤

A+A-


    至於讓李自成揮師南下,攻打江南地區?
    嘿,這事兒他們連想都不敢想!
    李自成可是黨項人的後裔,打小就在北方那廣袤無垠、黃塵漫天的黃土地上摸爬滾打。
    整日裏打交道的是呼嘯的狂風與幹裂的土壤,江南那水網縱橫交錯得如同神秘迷宮一般的地形,他連見都沒見過。
    更別提熟悉了,在他眼中,那簡直就是另一個陌生世界。
    大順軍的將士們呢,大多是些五大三粗的北方糙漢子,平日裏在馬背上馳騁,拉弓射箭那是在行得很,百步穿楊不在話下。
    可一到水裏,就立馬變成了旱鴨子,手足無措,撲騰幾下便沒了轍,完全施展不開手腳,活像被捆住了翅膀的雄鷹。
    更何況作為主力的騎兵部隊,到了那邊,戰馬的蹄子一踏入那軟乎乎的泥沼,就跟被強力膠水粘住了似的,寸步難行,每拔一步都費勁無比,還怎麽衝鋒陷陣?
    那場麵,仿佛英勇的騎士陷入了沼澤陷阱,有勁使不出。
    所以啊,在他們看來,最好的法子就是趴在大明身上吸血,像個貪婪無度的吸血鬼一樣,時不時狠狠地吸上一口,榨取大明的財富;
    而關外的韃子,就繼續扔給大明去頭疼,反正隻要北直隸還在大明手裏,皇帝就不可能輕易放棄。
    畢竟老祖宗的皇陵都在那兒呢,那可是大明的龍脈根基所在,是神聖不可侵犯的,動一下都如同觸動了天威。
    李自成麾下的那幫子將士,打心眼裏瞧不起大明朝臣,每次提及,眼中便滿是鄙夷之色,仿佛看到了世間最醜惡的東西。
    在他們眼裏,老百姓過得水深火熱,整天在生死線上苦苦掙紮,全是這些朝臣不作為、瞎折騰的結果。
    他們覺得,這些朝臣平日裏吃香喝辣,盡享榮華富貴,卻對百姓的苦難視而不見,在金碧輝煌的府邸裏醉生夢死,實在是可惡至極,簡直是人間的敗類。
    所以後來大順軍進了城,才會毫不手軟地拷打審問那些朝臣,一門心思就想從他們身上榨出點油水來,也好解解心頭之恨,那股子狠勁兒,就像是饑餓的野狼撲向獵物。
    他們這如意算盤打得是震天響,幾乎把一切都算計得妥妥當當,可萬萬沒想到,崇禎皇帝骨子裏那股子剛烈勁兒。
    人家寧願在煤山上找棵歪脖子樹,把自己掛上去一了百了,也絕不跟他們同流合汙、苟且偷生,以死扞衛自己的尊嚴與大明的氣節。
    再看看那些朝臣,嘿,完全是另一副嘴臉!
    他們心裏琢磨著,不就是換個主子嘛,隻要能保住榮華富貴,給誰賣命不是賣呢?
    於是乎,城門一開,一個個便如同見了腥的貓,麻溜地開城門投降了大順軍,那諂媚的模樣,彎腰屈膝,臉上堆滿討好的笑容,讓人作嘔,仿佛尊嚴在他們眼中一文不值。
    李自成他們得知崇禎自縊的消息後,那是氣得暴跳如雷,臉紅脖子粗,仿佛一頭發怒的獅子,鬃毛都豎了起來。
    他們把這筆賬全都算在了朝臣頭上,認定是他們把崇禎逼上絕路,害得自己敲詐大明財富的美夢瞬間化為泡影。
    這下可好,滿腔怒火沒處撒,就全都發泄到這些朝臣身上了。
    雖說後來通過拷打也榨出了不少財富,可大順軍心裏還是不滿足,一個勁兒地念叨:
    要是大明皇帝沒死,咱能撈到的肯定更多!
    到時候就可以安心回西安,繼續過那逍遙富裕的日子,沒錢了就跑來找大明皇帝要,這一頓飽跟頓頓飽的區別,他們心裏門兒清。
    可如今這局麵,完全亂了套,沒辦法,他們隻能硬著頭皮扛起直麵韃子的重任,可一想到韃子那凶猛的戰鬥力,心裏就直發怵,一點底氣都沒有,雙腿都忍不住微微發抖,仿佛即將踏入龍潭虎穴。
    其實,大明王朝從萬曆後期開始,就已經有些搖搖欲墜、難以為繼了。
    北方大片土地被藩王們圈占,成了他們的私人領地,這些藩王們在自己的地盤上作威作福,盡享奢靡,宛如土皇帝一般;
    南方呢,除了藩王,就是江南那幫富得流油的大地主。
    這些大地主為了維護自身利益,抱團整出個東林書院,還一個勁兒地把東林學子往朝堂上送。
    這麽一來,江南地區的賦稅就開始逐年減少,國家的財政收入如流水般逝去。
    好在萬曆皇帝還有些手段,搞錢的本事不小,再加上張居正早年推行的那些利國利民的政策餘威猶在。
    這才勉強撐過了“三大征”的巨額耗費,讓大明王朝沒有轟然倒塌,在風雨飄搖中艱難前行。
    後來天啟皇帝即位,也是絞盡腦汁想法子搞錢,試圖繼續撐起這搖搖欲墜的帝國大廈,宛如在驚濤駭浪中拚命掌舵的船長。
    可誰能料到,崇禎皇帝上台後,壓根兒就沒繼承先輩們的“搞錢”基因,麵對一攤子爛事兒,完全沒了主意,幹脆撂挑子不幹了,仿佛放棄了掙紮的溺水者。
    這下可好,大明王朝“嘩啦”一聲倒下了,大順軍本以為能順勢接手,扛起這江山。
    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    結果發現,這擔子太重,他們壓根兒扛不起來,如同瘦弱的孩童妄圖扛起千斤巨石。
    李自成的大順軍走向敗亡的過程,那可真是充滿了戲劇性,讓人啼笑皆非。
    起初,他們扯著嗓子喊出的口號那叫一個響亮:
    “闖王來了不納糧!”
    這口號一喊,可把老百姓們的心給喊熱乎了,尤其是陝甘寧地區的老百姓,還真就過上了一陣子不納糧的舒心日子,仿佛迎來了救星。
    可到了晉豫地區,情況就完全變了味兒。大順軍壓根兒就沒打算在這兒長期紮根,所以什麽不納糧,全是騙人的鬼話!
    他們一進城,眼睛放光,見著糧食就搶,不管老百姓是不是真心投降,二話不說,直接把糧食一股腦兒抄走,就跟土匪進村似的,蠻橫無理。
    這下可好,老百姓們怨聲載道,原本對大順軍的那點好感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,仿佛被一盆冷水從頭澆到腳。
    這邊正亂著呢,吳三桂帶著關外的韃子入關了,雙方在石河來了一場大戰。
    大順軍一試身手,這才發現,媽呀,這些韃子還真不好對付,根本打不過!
    這下子,軍心大亂,大家隻想腳底抹油,趕緊逃回陝甘寧老家。
    可悲劇的是,走得太匆忙,糧草都沒來得及帶上,晉豫地區又被他們搜刮得沒了存糧。
    老百姓恨透了他們,根本不可能提供支援,這下子,大順軍就像一群沒頭的蒼蠅,烏合之眾似的軍隊四處逃散,狼狽不堪。
    關外的韃子呢,早就對大順軍搶來的那些財富垂涎三尺,跟惡狼撲食似的一路追殺,李自成連西安都沒能保住,隻能狼狽地向南方逃竄。
    為了避開張獻忠那個“地頭蛇”,沒辦法,他隻能選擇逃往鄂贛地區,這可是他們原本戰略裏壓根兒就沒考慮過的江南之地,完全偏離了計劃軌道。
    最具諷刺意味的是,李自成靠著農民起義發家致富,一路做到了大順國的皇帝。
    結果最後卻在湖北九宮山,被另一股農民義軍給消滅了。
    這可真是“成也農民,敗也農民”啊,命運仿佛跟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。
    大明朝的崇禎皇帝,他要是貪生怕老,沒準兒還真能實現李自成設想的那種局麵。
    把大明變成北宋那樣,靠著給外敵送歲幣維持統治,苟延殘喘一陣子。
    可崇禎那剛烈的行為,到底是對是錯呢?這可真讓人難以評價,仿佛陷入了一個無解的迷宮。
    再看看吳三桂,麵對幾十萬大順軍,他不選擇投降,反而跑去借清兵入關,這純粹就是個投機分子的行徑。
    把個人利益看得比啥都重,完全不顧民族大義,就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,卻把大明江山拱手讓人,實在是讓人唾棄,宛如曆史長河中的汙點。
    喜歡大明中興之我是崇禎請大家收藏:()大明中興之我是崇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