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5章 剿滅行動,帝國新法四)

字數:3552   加入書籤

A+A-


    這種“藏沙”的法子,可把奧斯曼騎兵難住了。
    他們原本依托石油的易燃性和馬匹的機動性,在沿海平原上追著活僵打,活僵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;
    可到了沙漠裏,優勢瞬間蕩然無存。
    石油固然在沙漠裏也容易挖,但沙漠麵積太大,騎兵們要深入追擊,就得攜帶足夠的飲水和饢餅——
    沙漠裏烈日灼人,水喝得極快,一旦補給耗盡,士兵和馬匹會先一步渴死,比遇到活僵還危險。
    更棘手的是,活僵根本不需要呼吸,就算不小心陷入流動的沙漩,也不會窒息死亡,頂多在流沙裏沉睡幾天,等沙漩把它們卷到別處,再慢悠悠爬出來繼續遊蕩,像打不死的幽靈。
    埋在沙裏的活僵,漸漸成了騎兵的致命威脅——
    隻要小股騎兵靠近藏屍區域,沙層下就會突然伸出十幾隻僵硬的手,死死拽住馬腿,把受驚的馬匹拖倒在地,再將摔懵的騎手拖進流沙與屍群裏,轉眼就沒了動靜。
    奧斯曼帝國見剿殺代價太大,隻能暫時下令撤軍,可新的難題很快就擺在朝堂麵前:
    若不徹底清除沙漠裏的活僵,就隻能放棄阿拉伯半島的疆域;
    可這片土地一旦丟失,奧斯曼與北非屬地的陸路聯係就會徹底中斷。
    完全靠海軍維係兩地溝通根本不現實——
    西班牙地中海艦隊的戰船數量和火炮威力擺在那兒,奧斯曼海軍根本沒法隨時護送商船,稍有不慎就是船毀人亡。
    西班牙地中海艦隊也有自己的重任——
    他們必須牢牢守住直布羅陀海峽與地中海東部海域,為從紅海過來的商船提供全程護航。
    要知道,當時亞洲與歐洲之間最快的商貿通道,就是從印度走紅海,穿過西奈半島,再進入地中海抵達歐洲港口,這條航線上運送的香料、絲綢、瓷器,是歐洲貴族財富的重要來源,容不得半點差池。
    論地中海艦隊的實力,西班牙完全碾壓奧斯曼——
    西班牙的“蓋倫船”體型更大,能搭載更多火炮,船員也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水手;
    而奧斯曼海軍大多是改裝的商船,火炮射程短,還經常缺員。
    這也導致奧斯曼海軍隻能龜縮在自家海岸線附近,偶爾要去亞曆山大港運送物資,都得提前幾天規劃好繞遠的路線,趁著夜色小心翼翼地避開西班牙艦隊的巡邏範圍,根本不敢有半點正麵抗衡的念頭。
    如此一來,阿拉伯半島的陸路,就成了奧斯曼與北非屬地聯係的唯一安全路徑——
    一旦陸路被活僵切斷,北非的糧食、兵員就無法運到東部,東部的武器也送不到北非。
    所以,阿拉伯半島的活僵必須再次提上剿殺日程,哪怕沙漠環境再惡劣,士兵傷亡再大,也沒有退路可言。
    至於北非是否也有活僵滲入,奧斯曼帝國心裏始終存著疑慮,卻隻能強行安慰自己“沒有”。
    畢竟北非的地形比阿拉伯半島更複雜:
    既有比魯卜哈利沙漠更幹旱的撒哈拉近郊,又有陡峭的阿特拉斯山脈,還有遼闊的稀樹草原,一旦活僵真的藏進這些地方,那裏可沒有現成的石油礦能用來快速點燃火牆,到時候想剿殺都找不到目標,局麵隻會比阿拉伯半島更難控製。
    藏在沙漠裏的活僵終究沒法徹底剿滅,奧斯曼帝國隻能退而求其次——
    在沙漠與綠洲的交界地帶,挖出一道道寬三丈、深兩丈的深壕,灌滿從附近礦區運來的原油後點燃。
    熊熊火牆連綿數百裏,像一道灼熱的屏障,將活僵困死在寸草不生的沙漠腹地,不讓它們再靠近有生靈的區域。
    可這法子要付出的代價不小:
    至少得在幾十個關鍵點位駐紮軍隊,日夜盯著火牆——
    一旦原油燒盡、火焰減弱,就得立刻補充,絕不能留下半點熄滅的縫隙,算下來至少需要一萬兵力長期駐守。
    這讓奧斯曼帝國頭疼不已——
    經曆安條克、貝魯特的戰事,軍隊傷亡本就慘重,缺口根本填不滿,如今卻又不得不從僅存的兵力裏擠出人手來守火牆。
    無奈之下,帝國隻能向首都的貴族圈發布緊急召集令,請求各位貴族輪流派私兵駐守火牆據點。
    為了讓惜兵如金的貴族們願意出力,帝國隻能咬牙出讓核心利益:
    將阿拉伯地區、庫爾德地區,還有薩非王朝的舊地,這些區域未來五年的土地收稅權,一股腦地分給了願意參與輪值的貴族,用“未來收益”換當下的兵力支持。
    至於這些地區早已被活僵攪得人口凋零,到底有沒有人繳稅、能收得到多少稅,那就是貴族們自己的煩惱了——
    帝國隻負責派人劃清各貴族的轄區邊界,其他諸如清理殘僵、招攬流民的事,一概不管。
    靠著這份“以稅換兵”的交易,駐守火牆的問題總算得到了暫時解決,連一直愁眉不展的大維齊爾凱馬坎·穆斯塔法帕夏,都難得在朝堂上露出了笑容。
    連帶著蘇丹易卜拉欣一世也成了這場交易的“幸運兒”——
    此前大維齊爾見帝國接連動蕩、民心不穩,本有聯合議會罷黜他的想法,再推一位更有魄力的皇子上位。
    可如今帝國剛經曆活僵之亂,兵力、財力都損耗嚴重,根本經不起權力更迭的動蕩,“維護權利機構穩定”成了比“更換君主”更重要的事,那份罷黜的念頭,也就隻能暫時壓了下去,易卜拉欣一世的蘇丹之位,竟意外靠這場危機穩了下來。
    奧斯曼帝國如今最緊缺的便是人口——
    活僵之亂席卷後,大片耕地因無人耕種而荒蕪,工坊因缺人勞作而停工,安條克、貝魯特等城的重建更是需要海量人手。
    也正因如此,分布在卡裏、亞曆山大等港口的奴隸交易被緊急叫停——
    對當下的帝國而言,這些奴隸的勞動力遠比販賣所得的金幣更珍貴:
    他們能扛起鋤頭開墾荒地,能握著錘子修繕坍塌的城牆,能在兵工廠裏鍛造彎刀與火繩槍,是撐起帝國運轉的“血肉支柱”,絕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隨意買賣。
    喜歡大明中興之我是崇禎請大家收藏:()大明中興之我是崇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