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0章 沼澤除蟲,草藥敷治
字數:5907 加入書籤
第120章:沼澤除蟲,草藥敷治
晨曦剛漫過神農部落的木柵欄,軒轅已帶著三名弟子站在沼澤邊緣。露水打濕了他們的麻布褲腳,帶著沼澤特有的腥氣。昨夜他和神農首領議定的法子,今日就要見真章——驅腐蟲、治潰爛,這兩步得齊頭並進,慢一步都可能讓更多族人遭殃。
“阿木,你帶二十個族人,把這些石灰粉沿著沼澤邊緣撒一圈,尤其是那些積水窪,得多撒些。”軒轅指著身後堆著的白花花的石灰塊,這些是昨夜讓族人燒石灰石得來的,“記住,撒完立刻退到上風處,別吸進灰氣。”
名叫阿木的弟子是神農部落選出來的聰慧青年,眼睛亮得像晨露:“先生,這白灰真能驅蟲?”他手裏捧著的陶碗裏,盛著軒轅昨日從潰爛處挑出的細小蟲豸,那蟲子在陽光下還在扭動,看得人頭皮發麻。
軒轅蹲下身,從沼澤邊掬起一捧水,水色渾濁,隱約能看到水底的腐葉。他將一點石灰撒進去,水麵立刻泛起細密的泡沫,那些原本在水中遊動的小蟲瞬間蜷成一團。“你看,”他指著水麵,“腐蟲喜陰濕,怕燥烈,石灰能讓水變‘烈’,它們自然存不住。”
阿木看得直點頭,轉身招呼族人搬石灰。軒轅又轉向另兩名弟子:“阿禾,你帶些人去采蒼耳和苦參,越多越好,注意蒼耳的刺,別紮到手。阿石,你去搭十個草棚,就在離沼澤遠些的空地上,讓患者都搬過去住,舊住處用艾草熏一遍。”
“先生,為啥要搬住處?”阿石撓著頭問,他性子憨直,手上還纏著昨天幫患者處理潰爛時蹭到膿血的布條。
“那些蟲豸可能藏在患者的衣物、草墊裏,”軒轅解釋道,“換個幹淨地方,才能斷了病根。記住,患者的舊衣物都拿到河邊用沸水燙過再曬,不可馬虎。”
吩咐完這些,軒轅徑直走向臨時安置患者的山洞。洞口掛著的藤蔓蔫蔫的,顯然許久沒人打理。剛走到洞口,就聽到裏麵傳來壓抑的呻吟聲,像有無數根針在紮人心。
山洞裏光線昏暗,十幾個患者或躺或坐,身上的麻布衣衫都被抓得破爛,露出的皮膚上布滿紅疹,有的已經被撓破,流出淡黃色的膿水,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又腥又臭的味道。一個老者正佝僂著背,用髒兮兮的手使勁抓著小腿,抓過的地方立刻滲出鮮血,和膿水混在一起。
“老人家,別抓。”軒轅快步上前,按住他的手。老者抬起頭,眼窩深陷,眼球上布滿血絲,看見是軒轅,渾濁的眼睛裏才透出點光:“軒轅先生,實在太癢了,像有無數小蟲子在肉裏爬……”
軒轅拿出隨身攜帶的陶瓶,裏麵裝著昨晚熬好的淡鹽水,他倒在麻布上,輕輕擦拭老者的潰爛處。老者疼得齜牙咧嘴,卻強忍著沒動:“先生,您盡管治,我能受住。”
“忍過這幾天就好了。”軒轅一邊擦一邊說,“這些潰爛處不能再碰髒東西,否則會爛得更深。”他注意到老者身邊放著個陶罐,裏麵是沒喝完的糊糊,“老人家,這幾天別吃生的、冷的,喝些溫熱的米粥,對身子好。”
正說著,洞外傳來腳步聲,阿禾帶著幾個族人背著滿滿一筐蒼耳和苦參進來了。蒼耳的綠葉子上掛著晨露,頂端結著帶刺的果實;苦參的根須粗壯,斷麵是黃白色的,散發著一股苦絲絲的氣味。
“先生,采回來了。”阿禾把筐子放在地上,額頭上全是汗。
軒轅點點頭,讓族人在洞外支起三個陶釜,一個煮蒼耳葉,一個煮苦參根,還有一個燒著沸水,裏麵泡著幹淨的麻布。“把蒼耳葉煮到水變綠,苦參根煮到水發苦,然後倒在陶盆裏,晾到不燙皮膚的時候再用。”他指揮著,“阿禾,你教大家怎麽敷藥:先用溫鹽水擦幹淨潰爛處,再用蒼耳葉的綠水擦紅疹,最後把苦參根搗成泥,敷在破口上,用幹淨麻布包好。”
一個中年婦人捂著胳膊哭起來:“先生,這法子真能好嗎?我家男人昨天已經開始發燒了……”她旁邊躺著個漢子,臉色潮紅,呼吸急促,顯然是感染加重了。
軒轅摸了摸漢子的額頭,滾燙。他眉頭微蹙,從行囊裏取出一個小陶罐,裏麵是他從終南山帶回來的退燒藥草粉末。“把這個混在溫水裏給他灌下去,”他對婦人說,“再用溫水擦他的額頭、脖子、腋下,幫他退熱。”
婦人半信半疑地照做了。軒轅又走到其他人身邊,一一查看他們的傷勢,有的紅腫嚴重,有的已經開始結痂。他發現一個孩童的手腕處潰爛得最厲害,幾乎能看到裏麵的紅肉,孩子疼得直哭,母親抱著他,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。
“讓我看看。”軒轅輕聲說。母親猶豫了一下,還是把孩子的手遞過來。軒轅仔細檢查後,心裏咯噔一下——這傷口已經有些發黑,怕是要生壞疽。他立刻讓阿禾取來最濃的苦參水,又拿出自己備用的石針,在火上烤了烤。
“孩子可能會疼,你抱緊他。”軒轅對孩子母親說。他先用苦參水反複衝洗傷口,然後用石針小心翼翼地挑去發黑的腐肉。孩子疼得放聲大哭,母親緊緊抱著他,自己也淚流滿麵,卻死死咬著牙沒讓自己出聲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周圍的患者都安靜下來,看著軒轅專注的神情,連呻吟聲都低了下去。陽光從洞口斜射進來,照在軒轅額頭上的汗珠上,像撒了一層碎金。他挑完腐肉,又敷上厚厚的苦參泥,用麻布仔細包紮好,才鬆了口氣:“這孩子得格外注意,每半個時辰換一次藥,若有發燒就立刻告訴我。”
孩子母親撲通一聲跪在地上,磕了個響頭:“多謝先生,多謝先生……”
軒轅連忙扶起她:“快起來,治病救人是分內事。”他站起身,隻覺得腿都麻了,原來不知不覺已經蹲了一個多時辰。洞外傳來阿木的聲音:“先生,石灰撒完了,沼澤邊起了好多泡泡!”
軒轅走出山洞,陽光有些刺眼。阿木正站在沼澤邊,指著水麵給族人看:“你們看,那些小蟲子都浮起來了,白花花的一片!”
軒轅走過去,果然見水麵上漂著一層死去的腐蟲,原本渾濁的水似乎都清亮了些。風一吹,帶著石灰的幹燥氣息,驅散了不少沼澤的腥氣。“不錯,”他點點頭,“明天再撒一次,連續撒三天,應該就能除幹淨了。”
這時,阿石跑了過來,臉上帶著喜色:“先生,草棚搭好了,艾草也熏上了,患者家屬正幫忙搬東西呢。”
軒轅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,遠處的空地上果然立起了十個草棚,草棚頂上冒著淡淡的青煙,那是艾草燃燒的煙氣。幾個族人正攙扶著患者往草棚走,雖然走得慢,但臉上都帶著點希望的神色。
“好,”軒轅心裏踏實了些,“下午我去草棚那邊看看,你們先把藥敷完,有任何情況立刻報給我。”
接下來的兩天,軒轅幾乎沒合過眼。白天在草棚和沼澤邊兩頭跑,查看患者的傷勢,調整用藥的分量;晚上就在臨時搭起的營帳裏整理醫案,把腐蟲的形態、蒼耳和苦參的用法、石灰驅蟲的劑量都一一記在竹簡上,旁邊還畫了簡單的圖樣,方便弟子們學習。
第二天傍晚,阿木興衝衝地跑來:“先生,您快去看看!那個發燒的漢子退了燒,能坐起來喝粥了!”
軒轅跟著他跑到草棚,果然見那中年漢子正坐在草墊上,由婦人喂著喝粥,臉色雖然還有些蒼白,但眼神已經清明多了。見軒轅進來,他掙紮著要起身,被軒轅按住:“躺著吧,剛好轉,別亂動。”
“先生的藥真神,”漢子聲音還有些虛弱,卻透著感激,“昨天燒得迷迷糊糊,以為再也醒不過來了……”
軒轅檢查了他胳膊上的潰爛處,原本紅腫的地方已經消了些,膿水也少了,結痂的邊緣泛著健康的粉色。“再敷兩天藥就差不多了,”他笑著說,“以後離沼澤遠點,尤其是雨後,那時候蟲豸最多。”
走到另一個草棚,那個手腕潰爛的孩童正在母親懷裏玩耍,小臉上有了血色,手腕上的包紮布雖然還在,但已經看不到滲出來的膿血。母親見軒轅進來,連忙讓孩子道謝,孩子怯生生地說了句“謝謝先生”,逗得周圍的人都笑了。
最讓人驚喜的是那個抓撓小腿的老者,他正坐在草棚外的石頭上曬太陽,小腿上的紅疹消退了大半,剩下的也變成了暗紅,不再流膿,隻是還有些脫皮。“先生,您看,”他高興地指著腿,“不癢了,真的不癢了!”
軒轅看著這一切,心裏像被什麽東西填滿了,暖暖的。他想起岐伯說的“醫道在仁心”,此刻才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分量——不是治好多少人,而是讓那些在痛苦中掙紮的人重新看到希望,這才是醫者的本分。
第三天清晨,神農首領帶著幾個長老來了。首領看著草棚裏逐漸好轉的族人,又看了看沼澤邊已經清澈了不少的水麵,眼圈有些發紅。他走到軒轅麵前,深深一揖:“軒轅先生,大恩不言謝。神農部落欠您的,這輩子都還不清。”
旁邊的長老也跟著作揖,聲音裏帶著哽咽:“我們一開始還懷疑您的法子,是我們糊塗……”
軒轅連忙扶起他們:“首領言重了,我隻是做了醫者該做的事。再說,聯盟本就是一家人,互相幫襯是應該的。”他頓了頓,又說,“不過這沼澤的蟲豸雖除了,但根源還在,最好在沼澤邊種上些艾草、蒼耳,這些草藥的氣味能驅蟲,也能提醒族人此處危險。”
神農首領連連點頭:“都聽先生的!我這就讓人去辦。”他轉頭對身後的族人說,“把部落裏最好的獸皮、最飽滿的穀種都拿來,送給軒轅先生和他的弟子們!”
“首領不必如此,”軒轅擺手,“我隻希望你們能把這次治病的法子記下來,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,就知道該怎麽應對了。阿木他們已經學了些皮毛,往後讓他們多練習,慢慢就能獨當一麵。”
阿木和其他弟子聽到這話,都挺直了腰板,眼裏滿是自豪。他們知道,先生這是把傳承醫道的擔子交到了他們肩上。
午後的陽光暖洋洋的,照在草棚上,也照在每個逐漸康複的族人臉上。軒轅站在草棚邊,看著弟子們在給患者換藥,動作雖然還有些生澀,但已經有模有樣。阿木正拿著竹簡,認真地記錄著患者的恢複情況,筆尖劃過竹簡的“沙沙”聲,像在譜寫一首關於希望的歌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神農首領走到他身邊,手裏捧著一個陶甕:“先生,這是我們部落釀的米酒,不成敬意。您嚐嚐。”
軒轅接過陶甕,打開蓋子,一股醇厚的酒香飄出來。他舀了一勺,抿了一口,暖意從喉嚨一直流到心裏。“好酒,”他讚道,“比我們部落釀的烈。”
首領笑了,眼角的皺紋擠成一朵花:“先生若是喜歡,我讓人多備些,您帶回去。說真的,先生,您不僅救了我們族人的命,更讓我們明白,很多病痛不是什麽鬼神作祟,是能靠自己的雙手治好的。”
軒轅望著遠處連綿的山巒,山巒下,是聯盟各部落的土地。他想起岐伯贈給他的《黃帝內經》,想起那些還沒寫完的竹簡,想起戰場上那些等待救治的傷員,心裏忽然湧起一股強烈的願望——他要把這些醫道傳遍聯盟的每一個角落,讓更多人懂得如何保護自己,如何與疾病抗爭。
“首領,”他轉過頭,眼神堅定,“等處理完這裏的事,我想在聯盟裏建一座‘醫廬’,專門教各族子弟學醫,您看如何?”
神農首領眼睛一亮,拍著大腿:“好啊!我們神農部落出土地、出人力,一定把這醫廬建得結結實實!”
風吹過草棚,帶著艾草和草藥的清香,也帶著遠處沼澤邊新生的泥土氣息。軒轅知道,這隻是開始,聯盟的路還很長,醫道的傳承也還很長,但隻要一步一步走下去,總能走出一條光明大道來。
那麽,軒轅的“醫廬”能順利建成嗎?在籌建醫廬的過程中,又會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阻礙?且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