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2章 歧下密林初探秘
字數:3600 加入書籤
第122章:歧下密林初探秘
晨曦剛漫過岐山的山脊,岐伯已背著藥簍站在密林中的一塊青石上。他身著粗麻布衣衫,腰間別著一把磨得發亮的石刀,花白的胡須上還沾著些許晨露。軒轅緊隨其後,手裏緊緊攥著一卷空白竹簡和一支削尖的石筆,掌心微微出汗——這是他重返終南山後,岐伯第一次帶他深入密林辨識草藥,心中既有期待,又藏著幾分緊張。
“記住,辨藥如識人,”岐伯轉過身,目光落在軒轅手中的竹簡上,語氣沉穩如山,“不可隻看其表,要觀其形、聞其氣、察其生境。形者,葉之脈絡、莖之紋理、花之色澤也;氣者,或清或濁,或辛或香,藏其性也;生境者,向陽或背陰,臨水或居高,定其效也。”
軒轅連忙點頭,將這番話刻在心裏。他低頭看向腳下的土地,腐葉鋪了厚厚一層,踩上去軟軟的,散發著潮濕的泥土氣息。周圍的樹木枝繁葉茂,陽光隻能透過縫隙灑下點點光斑,空氣中彌漫著青草與朽木混合的味道,偶爾傳來幾聲清脆的鳥鳴,更顯密林的幽深。
“隨我來。”岐伯邁開腳步,在藤蔓纏繞的林間穿梭,步伐穩健得不像年邁之人。軒轅緊隨其後,目光四處掃視,生怕錯過任何一種植物。他看到樹幹上貼著毛茸茸的苔蘚,岩石縫裏鑽出幾株細弱的小草,還有些藤蔓像蛇一樣纏在古樹上,開著細碎的白花。
走了約莫半個時辰,岐伯在一株齊腰高的灌木前停下。這灌木的葉片呈鋸齒狀,邊緣帶著細密的尖牙,葉片背麵泛著淡淡的白霜,用手一摸,竟有些紮手。最奇特的是,湊近一聞,一股辛辣的氣味直衝鼻腔,嗆得軒轅忍不住打了個噴嚏。
“這是什麽?”軒轅連忙蹲下身,借著斑駁的陽光仔細觀察,石筆懸在竹簡上,卻不知該如何落筆。他從未見過這種植物,那股辛辣味既不像生薑,也不像之前嚐過的辣椒,帶著一種更銳利的衝勁,仿佛能穿透鼻腔,直抵腦門。
岐伯也蹲了下來,用石刀輕輕割下一片葉子,放在手心揉搓了幾下,辛辣味愈發濃烈。“此乃‘椒’,”他緩緩說道,指腹摩挲著葉片的鋸齒,“你看其葉,鋸齒尖銳如刃,性便帶剛烈;聞其氣,辛辣衝鼻,能通竅散寒。雖非主藥,日常調味卻不可或缺。”
軒轅湊近細看,隻見葉片的脈絡清晰如網,主脈粗壯,支脈細密,從葉柄一直延伸到鋸齒邊緣,仿佛人體的經絡般連貫。他又聞了聞那股辛辣味,果然如岐伯所說,初聞嗆人,多聞片刻,竟覺得鼻腔通暢了許多,連帶著胸腔都舒展了些。
“調味?”軒轅有些疑惑,握著石筆的手頓了頓,“弟子以為,草藥皆是治病之用,怎會用於調味?”
岐伯笑了,眼角的皺紋擠成一道道溝壑,卻透著慈和:“醫道並非隻有治病一端,亦藏於飲食起居之間。這椒性溫,少量加入食物,能溫中散寒。冬日飲湯時放少許,可驅胃中寒氣,不使寒涼傷脾胃。你且記著,藥食本同源,妙用在一心。”
軒轅恍然大悟,連忙在竹簡上寫下“椒”字,又畫了一片鋸齒葉,旁邊標注:“葉有鋸齒,氣辛辣,性溫,可調味散寒。”他寫得格外認真,石筆在竹簡上劃過,發出“沙沙”的輕響,仿佛在與這株植物對話。
“再看它的生長之處。”岐伯指著周圍,“此椒多生於半陰半陽的坡地,不喜過濕,亦不耐嚴寒。你看這泥土,雖腐葉厚,卻不泥濘,可見其根怕澇。”
軒轅依言觀察四周,果然如岐伯所說,這株椒生長的地方地勢微微傾斜,雨水能順著坡地流走,周圍雖有高大樹木遮擋,卻能透過枝葉照到些許陽光。他又用手指戳了戳泥土,感覺濕潤卻不粘膩,透氣性極好。“原來如此,”他在竹簡上又添了一句,“生境:半陰半陽坡地,土潤而不澇。”
正寫著,一陣微風吹過,帶來更濃的辛辣味。軒轅忽然想起部落裏冬天常有老人胃寒,吃不下東西,若是能將這椒加入食物,或許能緩解他們的不適。他抬頭看向岐伯,眼中閃著興奮的光:“師父,若是將這椒曬幹磨成粉,給胃寒的人食用,是否能緩解他們的腹痛?”
岐伯讚許地點點頭:“善思則進。然需謹記,此物性烈,不可多用,否則辛辣傷胃,反生他疾。如烈火取暖,得暖即可,過則灼身。”
軒轅將這話也記在竹簡上,字跡愈發工整。他忽然明白,岐伯帶他來密林,不隻是教他辨識草藥,更是在教他一種思維——從植物的形態、氣味、生長環境中推斷其藥性,再將藥性與人體的需求相聯係,如此才能真正用好每一種草藥。
繼續往前走,密林愈發幽深。他們又遇到了幾種從未見過的植物:有一種草的葉子圓圓的,貼地而生,葉片上滾動著晶瑩的露珠,岐伯說這叫“馬齒莧”,能清熱止瀉;還有一種藤蔓結著小小的紅果,味道酸甜,岐伯告知這是“覆盆子”,能補肝腎。軒轅都一一記下,竹簡上漸漸寫滿了字,畫滿了草圖,沉甸甸的,仿佛承載著密林的秘密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走到一處溪流邊,軒轅看到幾株高大的喬木,樹皮呈灰褐色,裂開一道道深紋,像老人臉上的皺紋。樹幹上寄生著一種綠色的植物,葉片厚實,呈長橢圓形,邊緣光滑,摸上去肉肉的。“這是什麽?”他指著寄生植物問道,好奇心被完全勾起。
岐伯走到樹下,仰頭看了看:“此乃‘桑寄生’,非土生,寄生於桑樹上。其莖堅韌,葉厚實,得桑樹之氣,能補肝腎、強筋骨。若有人腰膝酸軟,用之得當,能效如桴鼓。”他頓了頓,又道,“你看它雖寄生,卻不害其主,與桑樹共生,此亦藥之德也。”
軒轅望著桑寄生,忽然覺得每種植物都有其性情:椒剛烈,馬齒莧平和,桑寄生堅韌。他想起自己之前在部落治病的經曆,那些被疾病折磨的族人,不就像需要合適草藥調理的身體嗎?而醫者,便是要找到最適合的“草木性情”,去調和人體的失衡。
不知不覺,日頭已升至中天。密林裏的光線明亮了許多,鳥兒的鳴叫也變得熱鬧起來。軒轅的竹簡已經記滿了大半,額頭上滲著汗珠,卻絲毫不覺疲憊。他跟著岐伯坐在溪邊的岩石上休息,掬起一捧溪水洗臉,清涼的水滑過臉頰,帶著一股清甜。
“今日所識,皆是尋常草藥,”岐伯喝了口溪水,緩緩說道,“然尋常之中藏大道。醫道並非一定要尋奇藥、治絕症,能將尋常草藥用得恰到好處,解萬民日常之疾,便是大功。”
軒轅點頭,低頭看著竹簡上的記錄,那些文字和圖畫仿佛活了過來,在他眼前化作一株株搖曳的草藥。他忽然明白,重返終南山是多麽正確的決定——這裏的每一株植物,都是岐伯的“教具”,而這密林,便是最好的“學堂”。
“師父,”軒轅抬起頭,目光堅定,“弟子定會用心學習,將這些草藥的知識記牢,將來用於救治更多的人。”
岐伯看著他,眼中露出欣慰的神色,花白的胡須在風中微微飄動:“明日,我帶你去看一種能解百毒的草藥,其形雖醜,其用卻大。”
軒轅的心又提了起來,能解百毒的草藥?會是什麽樣子?他低頭看了看手中的竹簡,仿佛已經看到明日的記錄。密林的風輕輕吹過,帶著各種植物的氣息,像是在訴說著更多等待被發現的秘密。
那麽,這種能解百毒的草藥究竟是什麽?它又生長在怎樣的環境中?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