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7章 鹹能軟堅識"鹹"味

字數:4977   加入書籤

A+A-


    第127章:鹹能軟堅識"鹹"味
    晨曦剛漫過岐山的山脊,軒轅便跟著岐伯往山坳裏的鹽堿地走。腳下的泥土漸漸泛出一層白霜,踩上去咯吱作響,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澀味,像被太陽曬過的海水,帶著點清冽的鹹。
    “軒轅,你且嚐嚐這地上的白霜。”岐伯蹲下身,用手指撚起一點白色結晶,遞到他麵前。那結晶細小如沙,在晨光裏閃著細碎的光,看著倒像冬日的殘雪。
    軒轅猶豫了一下,還是學著岐伯的樣子,撚起一點放進嘴裏。剛一入口,一股強烈的鹹味便炸開,比他在家鄉喝到的河水要鹹上十倍,帶著點發苦的澀,像有無數細小的鹽粒在舌尖跳躍。他忍不住皺起眉,喉間泛起一陣幹渴。
    “如何?”岐伯看著他的神色,眼底帶著笑意。
    “極鹹,還有點苦,”軒轅咂咂嘴,試圖驅散那股澀味,“像把海水曬幹了的味道,隻是更烈些。”
    岐伯點點頭,站起身,指著這片泛白的土地:“這便是‘鹽’,天地間自然生成的鹹味之物。你可別小看這鹹味,它在醫道裏的用處,可不小呢。”
    他一邊說,一邊在鹽堿地邊緣踱步,腳下的白霜被踩碎,留下一串深色的腳印。“你記著,鹹味的藥材,大多有‘軟堅’的本事。”
    “軟堅?”軒轅重複著這個詞,不太明白。他低頭看著地上的鹽粒,它們那麽細小,一碰就碎,怎麽看也和“堅硬”扯不上關係。
    “就是能讓堅硬的東西變軟、散開。”岐伯解釋道,順手撿起一塊旁邊地上的幹硬土塊,“你看這土塊,板結得像石頭,若是用鹽水澆上些時日,它便會慢慢鬆散開來。人身也是如此,若是有結塊的病症,比如身上長了硬疙瘩,或是腹中積了硬塊,鹹味的藥材便能派上用場。”
    軒轅心頭一動,想起部落裏有個老人,脖子上長了個硬疙瘩,越來越大,最後連頭都轉不動,巫醫用了不少法子也沒消下去,最後隻能眼睜睜看著老人日漸衰弱。若是當時知道有鹹味的藥材能軟堅,或許能救他一命?
    “那這鹽,便能直接入藥?”他急切地問,眼睛盯著地上的白霜,仿佛那不是普通的鹽,而是能治病的寶貝。
    “可以,卻也不能多用。”岐伯搖搖頭,語氣嚴肅起來,“鹹味雖能軟堅,但過了頭,就會傷了人的津液。你剛才嚐過鹽,是不是覺得口幹舌燥?”
    軒轅這才發覺,喉間的幹渴感越來越強烈,像有團火在燒,隻想大口喝水。他點點頭:“確實渴得厲害。”
    “這便是了。”岐伯道,“津液是人身的活水,像田裏的清泉,能滋潤五髒六腑。若是鹹味用多了,就像用烈日去曬清泉,水很快就幹了。人沒了津液,就會口幹、便燥,甚至精神萎靡,反而生了新病。”
    他指著不遠處的一片枯草:“你看那草,離鹽堿地近的,是不是長得枯黃矮小?就是因為這土地太鹹,吸走了草木裏的水分。人身如草木,過鹹則枯啊。”
    軒轅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,果然,鹽堿地邊緣的草又黃又矮,葉子卷縮著,像是被抽走了所有生機,而離得遠些的地方,草葉則青翠舒展,完全是兩種模樣。他默默記下這個景象,心裏對“鹹味”的理解又深了一層——它像一把雙刃劍,用好了能化掉堅硬的結塊,用不好卻會損傷身體的根本。
    “那該如何用才合適?”軒轅追問,他知道,醫道的關鍵往往就在這“分寸”二字上,多一分則過,少一分則不及。
    岐伯走到一棵低矮的灌木前,那灌木的葉子上沾了不少鹽霜,卻依舊頑強地結著幾顆小小的紅果。他摘下一顆紅果,遞給軒轅:“你嚐嚐這個。”
    軒轅接過來,那果子隻有拇指大小,表皮光滑,帶著點淡淡的紅。他咬了一口,果肉極酸,酸得他眯起了眼,但酸裏又帶著一絲微弱的甜,還有點若有若無的鹹,像把酸梅泡在了淡鹽水裏。奇妙的是,吃完這顆果子,剛才那股幹渴感竟然減輕了不少。
    “這果子叫‘鹽棘’,生在鹽堿地旁,自帶三分鹹味,卻又有酸味中和。”岐伯道,“用藥也是如此,若是用鹹味藥材,往往會配上些酸味或甘味的藥材,中和它的燥烈,既能讓它發揮軟堅的功效,又不至於傷了津液。就像這鹽棘,用酸味鎖住水分,鹹味便不至於太過霸道。”
    軒轅恍然大悟,原來配伍的道理,在五味裏就藏著。他想起之前學過的“君臣佐使”,鹹味藥材若是“君藥”,那酸味、甘味的藥材便是“佐藥”,既能輔助君藥發揮作用,又能製約它的偏性。
    “師父,那除了這自然生成的鹽,還有其他鹹味的藥材嗎?”軒轅蹲下身,仔細觀察著鹽堿地的土壤,想從裏麵找出更多帶著鹹味的植物。
    “自然是有的。”岐伯也蹲下來,用手指扒開表麵的鹽霜,露出下麵深色的泥土,“比如海裏的‘海藻’、‘昆布’,都是極鹹的東西,軟堅的本事比這鹽還強,隻是我們這裏離海遠,不易得。還有些礦石,也帶著鹹味,比如‘芒硝’,軟堅通便的力道就很猛,隻是性子更烈,用的時候更要小心。”
    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    他一邊說,一邊在地上畫出海藻和昆布的樣子:“海藻像細細的繩子,纏纏繞繞;昆布則寬寬大大,像展開的布。它們生在海水裏,得足了鹹味,治那些頑固的結塊最是有效。”
    軒轅用心記著,把這些從未見過的藥材形態刻在腦子裏,想著若是以後有機會到海邊,一定要親手摸摸這些帶著海水鹹味的草藥。
    “不過,即便是尋常的鹽,用法也有講究。”岐伯話鋒一轉,又回到眼前的鹽堿地,“比如外傷出血,用鹽水清洗傷口,既能止血,又能防潰爛,這便是鹹味的‘收斂’之效。但若是傷口已經潰爛流膿,就不能用太濃的鹽水,否則會像撒在傷口上的火,疼得人受不住,還會讓潰爛更厲害。”
    他撿起一根枯枝,在地上畫了個傷口的樣子:“輕證用淡鹽,重證則需配伍其他溫和的藥材,這便是‘因證施藥’,不能一概而論。”
    軒轅點點頭,想起自己之前處理獵手的箭傷時,用的是烈酒消毒,若是當時有鹽,或許也能派上用場?隻是不知鹽水和烈酒,哪個更合適?他把這個疑問記在心裏,打算回去後好好琢磨。
    “走,我們去那邊看看。”岐伯站起身,往鹽堿地深處走去。越往裏走,地上的白霜越厚,甚至能看到一層薄薄的鹽殼,踩上去像踩在碎玻璃上,發出清脆的響聲。
    在一片鹽殼最厚的地方,岐伯停下腳步,指著幾株貼著地麵生長的植物:“你看這草,葉子肥厚,表麵帶著一層白霜,它也是帶著鹹味的,名叫‘鹽角草’。”
    軒轅湊近細看,那草的葉子確實比一般的草要厚實,像被水泡過一樣,捏在手裏有點黏滑,湊近聞,能聞到淡淡的鹹腥味。他摘下一片葉子,放進嘴裏嚼了嚼,果然帶著鹹味,比剛才的鹽要淡些,還帶著點植物的青澀。
    “這鹽角草能清熱利水,”岐伯道,“它生在鹽堿地,性子卻不燥烈,反而能引水濕從小便排出。你看,同樣是鹹味,這草和鹽的性子又不同,鹽偏燥,它偏潤。所以辨識鹹味藥材,不能隻看味道,還要看它的生長環境、形態特征,才能真正明白它的功效。”
    軒轅這才明白,之前以為“鹹味=軟堅”是太簡單了。就像人有不同的性情,藥材也一樣,同樣的味道,因為生長的地方不同、形態不同,性子和功效也會有差異。這醫道,果然處處是學問,半點馬虎不得。
    他蹲在鹽角草旁邊,仔細描摹它的形態:肥厚的葉子,匍匐的莖,還有葉片上那層薄薄的白霜,都一一記在竹簡上,旁邊標注著“味鹹,性潤,清熱利水”。寫完後,他又想起剛才嚐過的鹽,也趕緊補上:“鹽,味鹹,性燥,軟堅,過量傷津”。
    岐伯看著他認真記錄的樣子,微微點頭:“記下來是好的,但更要記在心裏。以後遇到鹹味的藥材,先想想它的‘軟堅’之能,再想想它的燥烈之性,用的時候便不會出錯了。”
    太陽漸漸升高,曬得鹽堿地發燙,那股鹹澀味也變得濃鬱起來。軒轅感到口幹得更厲害了,忍不住想去旁邊的小溪喝水。
    “去吧,喝點水就好了。”岐伯笑道,“這也是讓你親身體會,鹹味過盛如何傷津,喝水之後津液恢複,又是什麽感覺。親身體驗過,比聽我說一百遍都有用。”
    軒轅快步跑到小溪邊,掬起一捧清水喝下。那水帶著點甘甜,順著喉嚨流下去,像一股清泉澆滅了喉間的火,渾身都舒坦了。他連喝了好幾捧,才覺得那股幹渴感徹底散去。
    回頭望去,岐伯正站在鹽堿地邊緣,望著他這邊,仿佛在說:你看,津液的重要性,這下明白了吧。
    軒轅抹了抹嘴,心裏對“鹹能軟堅亦傷津”的道理,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認識。他知道,這看似簡單的鹹味裏,藏著的是用藥的平衡之道——既要用其所長,又要防其所短,這大概就是醫道的精髓所在。
    他走回岐伯身邊,看著這片泛著白霜的土地,不再覺得它隻是一片普通的鹽堿地,而是一座藏著醫道智慧的寶庫。地上的每一粒鹽,每一株帶著鹹味的草,都在訴說著五味與人體的奧秘。
    “師父,我明白了。”軒轅的聲音裏帶著篤定,“以後用到鹹味藥材,我定會先想清楚,它要‘軟堅’什麽,又該如何避免傷了津液。”
    岐伯滿意地點點頭,眼底的笑意更深了:“好,明白就好。這五味的學問,才剛剛開始,往後的路還長著呢。”
    陽光灑在兩人身上,把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,投在泛著白霜的鹽堿地上,像兩個正在探索醫道奧秘的路標。軒轅知道,今天學到的“鹹味”之道,隻是醫道長河裏的一滴水,但這滴水,卻讓他看到了整條河流的方向。
    那麽,接下來他們會探索哪種味道的奧秘?又會遇到哪些奇特的藥材?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    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