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5章 炮製減毒初嚐試
字數:3652 加入書籤
第135章:炮製減毒初嚐試
晨露還掛在藥廬前的艾草葉上時,岐伯已將軒轅叫到了廬外的空地上。那裏堆著幾塊灰黑色的塊狀物,表麵坑窪不平,散發著淡淡的辛辣氣息,正是昨日從密林深處采回的附子。
“這東西,是藥也是毒。”岐伯用石刀輕輕敲了敲附子,“生嚼一口,半個時辰內便會腹痛如絞,氣息斷絕。但經過炮製,卻能成為溫陽散寒的良藥,專治四肢冰冷、畏寒蜷縮之症。”
軒轅蹲下身,仔細打量著附子,指尖剛觸碰到表皮,就感到一絲涼意,仿佛這東西天生帶著寒氣。“師父,這般猛毒之物,為何還要費力炮製?直接棄之不用便是。”他想起之前誤采毒草的驚險,對帶毒的藥材總有幾分忌憚。
岐伯笑了笑,拿起一塊附子:“醫道如治國,需知剛柔並濟。有些沉屙痼疾,如寒冰積鬱,非這等‘猛藥’不能化開。但猛藥需馴服,就像烈馬需韁繩,炮製便是那韁繩。”他將附子放在石臼旁,“今日,你便學著如何‘馴服’它。”
第一步是烘烤。岐伯帶著軒轅來到早已挖好的土灶前,灶膛裏埋著細細的沙土,火候已燒得恰到好處,沙土微微發燙,卻不會灼手。“附子性烈,需用文火慢烘,讓沙土的燥氣慢慢滲入,中和其毒性。”岐伯一邊將附子埋入沙土,一邊講解,“火太急則外焦內生,毒性未去;火太慢則藥力渙散,白費功夫。”
軒轅蹲在灶邊,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埋著附子的沙土,時不時用樹枝輕輕撥動,感受沙土的溫度。陽光漸漸升高,曬得他後背發燙,灶膛的熱氣混著附子的辛辣味撲麵而來,嗆得他忍不住咳嗽了兩聲。
“記住這氣味,”岐伯道,“生附子的腥辣帶著衝勁,像野狗狂吠;烘透的附子,氣味會變得沉鬱,像猛虎收爪。”
約莫一個時辰後,岐伯示意軒轅將附子取出。隻見原本灰黑的塊狀物已變成深褐色,表麵微微開裂,敲開一塊,斷麵呈黃白色,那股刺鼻的腥辣味果然淡了許多,隻剩下醇厚的辛辣感。
“這才是第一步。”岐伯將烘好的附子放在石板上晾涼,“單靠烘烤,隻能去其三分毒,還需鹽水浸泡,方能再去三分。”
他們來到廬後的溪水邊,那裏早已用陶缸盛好了半缸清水,裏麵撒了不少粗鹽,水麵上還浮著細小的鹽粒。岐伯將冷卻的附子一塊塊放入缸中,水麵立刻泛起細密的泡沫,發出“滋滋”的輕響,像是附子在水中與鹽粒爭鬥。
“鹽味鹹寒,能製附子之燥烈。”岐伯用木勺攪動著缸中的水,“你看這泡沫,便是毒性與鹹味相抗的痕跡。泡足三個時辰,泡沫漸消,毒性也隨之減退。”
軒轅守在陶缸旁,每隔半個時辰便攪動一次,看著附子在鹽水中慢慢變軟,顏色從深褐變成暗黃。他想起昨日在林中,曾見一隻野狼誤食了附子的幼苗,不過片刻便抽搐倒地,如今親手炮製這“狼性”之物,心中既有緊張,又有幾分期待。
三個時辰後,岐伯撈出一塊附子,用石刀切開,斷麵已變得濕潤柔軟,原本辛辣的氣味中多了一絲淡淡的鹹味。“可以了。”他將所有附子撈出,放在竹篩上晾曬,“剩下的毒性,便交給日光與清風。”
晾曬的過程需兩日。軒轅每日清晨便將附子搬到向陽處,傍晚再收回廬中,生怕被露水打濕。第二日午後,他拿起一塊曬幹的附子,掂在手中,比未炮製時輕了許多,捏一捏,質地堅硬,斷麵的黃白色中帶著淡淡的鹽霜。
“現在,你嚐嚐。”岐伯遞過一小塊炮製好的附子。
軒轅猶豫了一下,還是放進嘴裏。起初隻覺淡淡的鹹味,接著便是醇厚的辛辣,順著喉嚨滑下,腹中竟慢慢升起一股暖意,不像生附子那般帶著攻擊性,倒像冬日裏的篝火,溫和卻持久。
“如何?”岐伯問道。
“腹中暖暖的,沒有絲毫不適。”軒轅驚訝道,“這真的是昨日那劇毒的附子?”
“正是。”岐伯點頭,“經過沙土烘烤、鹽水浸泡、日光晾曬,三步炮製,附子的毒性已去其七八,剩下的藥力便能專心溫陽散寒。但即便如此,用量仍需謹慎,成人每次不可超過半個指甲蓋大小,孩童更要減半。”
說著,他取來陶罐,將炮製好的附子切成薄片,又從藥架上取下幾塊幹薑、甘草,放在石臼中搗爛。“這三味配伍,便是治風寒入骨的良方。附子溫陽,幹薑散寒,甘草調和,三者相加,既能驅邪,又不傷正氣。”
軒轅看著石臼中混合的藥末,忽然明白過來:“師父,這炮製之法,不僅是減毒,更是讓藥性更專一?”
“不錯。”岐伯讚許地看了他一眼,“生附子的毒性如散兵遊勇,四處作亂;炮製後,毒性收斂,藥力便如精銳之師,直抵病所。醫道的精妙,正在於這般‘化害為利’的智慧。”
傍晚時分,廬外傳來一陣喧嘩,原來是鄰村一位老者被家人抬來求醫。老者蜷縮在草席上,四肢冰冷如鐵,嘴唇發紫,無論蓋多少獸皮都喊冷,說話時牙齒打顫,不成句讀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“這是寒邪入體,陽氣衰竭之症。”岐伯診視後,對軒轅道,“正好用今日炮製的附子試試。”
軒轅連忙取來藥罐,按岐伯的吩咐,將附子片、幹薑、甘草放入罐中,加清水煮沸,小火慢熬。藥湯漸漸變成深褐色,散發出濃鬱的藥香,那股醇厚的辛辣味混著甘草的甘甜,聞著便讓人覺得溫暖。
待藥湯晾至溫熱,軒轅用陶勺小心地喂給老者。起初老者牙關緊閉,家人好不容易才撬開他的嘴,灌下兩勺。約莫一炷香後,奇跡發生了——老者原本發紫的嘴唇竟透出一絲紅潤,手指微微動彈了一下,喉嚨裏發出微弱的呻吟,不再是之前的顫抖聲。
“再加半勺。”岐伯示意。
又灌下半勺藥湯後,老者忽然長長地舒了口氣,喃喃道:“暖……暖和……”
周圍的家人都鬆了口氣,紛紛向岐伯作揖道謝。軒轅站在一旁,看著老者漸漸舒展的眉頭,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——這可是昨日還能奪人性命的毒草,經自己親手炮製,竟成了救命的良藥。
夜幕降臨時,老者已能勉強坐起,雖然還虛弱,卻不再喊冷。岐伯讓家人帶些藥湯回去,囑咐每日服用一次,不可過量。
送走患者,軒轅仍站在藥架前,看著那罐炮製好的附子片。月光透過廬頂的縫隙照進來,在藥片上投下斑駁的光影,仿佛在訴說著“毒”與“藥”的轉變。
“記住今日的事。”岐伯走過來,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行醫之人,不可因藥有毒而畏縮,也不可因能炮製而大意。毒性與藥力,本就是一體兩麵,全在醫者的分寸之間。”
軒轅重重地點頭,拿起一塊附子片,在月光下仔細端詳。他忽然明白,炮製不僅是處理藥材的手藝,更是對醫道的領悟——既要敢於用猛藥,又要懂得守規矩,方能在險中求勝,救死扶傷。
那麽,這炮製後的附子還能治療哪些病症?軒轅在後續的行醫中,又會遇到何種需要“以毒攻毒”的病例?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