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8章 配伍增效試"君臣"
字數:4224 加入書籤
第138章:配伍增效試"君臣"
清晨的陽光透過藥廬的木窗,在地麵投下斑駁的光影。岐伯將一捆麻黃放在石案上,根莖粗壯,斷麵呈黃白色,湊近能聞到一股淡淡的辛香。軒轅站在一旁,手裏捧著竹簡,上麵密密麻麻記著這幾日辨識草藥的心得,目光裏滿是期待——今天,岐伯要教他配伍之術了。
“軒轅,你說這麻黃能治何病?”岐伯拿起一根麻黃,在指尖撚了撚。
軒轅低頭想了想,回憶起之前的病例:“師父曾說,麻黃味辛性溫,能發汗解表,若是有人外感風寒,渾身發冷、無汗,用它正合適。”
“不錯,”岐伯點頭,又從藥簍裏取出另一捆草藥,莖較細,斷麵呈紅棕色,氣味比麻黃更柔和些,“那你再看看這桂枝。”
“桂枝是桂樹的嫩枝,”軒轅仔細端詳著,“味辛甘,性溫,也能解表散寒,還能溫通經脈。之前有個族人關節冷痛,師父用桂枝煮水給他泡洗,疼痛就減輕了。”
岐伯讚許地笑了:“記得很牢。那你說,若是風寒重症,單用麻黃,或是單用桂枝,效果如何?”
軒轅愣住了。他從未想過這個問題,平日裏見岐伯用藥,要麽單味,要麽多味,卻沒細想過其中的差別。他遲疑道:“單用麻黃,發汗之力或許夠了,但會不會太峻猛?單用桂枝,散寒之餘,好像又少了點通透的力道……”
“你能想到這點,已是不錯。”岐伯將麻黃和桂枝分別放在兩個陶釜裏,又往每個陶釜裏加了等量的清水,“今日便讓你親眼看看,單味藥與配伍藥的不同。”
他點燃灶火,讓軒轅守著,自己則去整理藥架上的其他草藥。軒轅蹲在灶台邊,看著兩個陶釜裏的水慢慢升溫,麻黃在水中輕輕翻滾,水麵泛起細小的泡沫,一股濃烈的辛香漸漸彌漫開來;另一邊的桂枝,水色變得微微發黃,氣味雖淡,卻帶著一絲甜潤。
約摸半個時辰後,岐伯走過來,示意他關火。軒轅小心翼翼地將兩個陶釜從灶上取下,放在石案上。岐伯分別倒出兩碗藥液,麻黃湯呈淡黃色,桂枝湯則是淺棕色。
“你先嚐嚐這碗麻黃湯。”岐伯將麻黃湯推到軒轅麵前。
軒轅端起陶碗,吹了吹熱氣,抿了一小口。藥液入口極辛,一股熱流瞬間從喉嚨竄到胃裏,緊接著,後背竟隱隱冒出細汗,連帶著鼻腔都通暢了許多。“好強的力道!”他忍不住讚歎,“隻是這辛味太過濃烈,若是體質虛弱的人,怕是承受不住。”
岐伯又將桂枝湯推過去:“再嚐嚐這個。”
桂枝湯的味道溫和些,辛中帶甘,熱流在體內緩緩遊走,不像麻黃湯那般猛烈,卻能讓人從裏到外感到一股暖意,四肢的關節都舒展了不少。“這桂枝湯雖柔和,發汗之力卻好像不如麻黃湯。”軒轅咂咂嘴,如實說道。
“正是如此。”岐伯拿起兩個空陶釜,“單用麻黃,發汗之力雖強,卻如孤軍深入,容易耗傷正氣;單用桂枝,散寒之餘,又似兵力不足,難以衝破風寒的禁錮。可若是將它們放在一起呢?”
說著,他重新取了等量的麻黃和桂枝,放入同一個陶釜,加了清水,再次點火煎煮。這一次,藥液的顏色比之前兩種都深些,呈深黃色,氣味也變得獨特起來——既有麻黃的辛烈,又有桂枝的甘潤,兩種氣息交融在一起,竟生出一種通透豁達之感。
軒轅看著陶釜裏翻滾的藥液,心裏像有隻小鼓在敲。他隱隱覺得,這配伍之術,恐怕不像表麵看起來那麽簡單,裏麵藏著更深的醫理。
藥液煮好後,岐伯倒出第三碗湯,遞給軒轅:“再試試這個。”
軒轅深吸一口氣,喝了一大口。這碗湯入口,辛香瞬間布滿口腔,熱流比麻黃湯更盛,卻不似那般峻猛,反而像一股暖流,順著經脈遊走,所到之處,原本因晨起微涼而發緊的四肢,竟都舒展開來。不過片刻,他額頭便沁出了細密的汗珠,渾身的滯澀感一掃而空,整個人都輕快了不少。
“這……這力道竟如此恰到好處!”軒轅又驚又喜,“既有麻黃的發汗之力,又有桂枝的溫潤之性,比單用任何一種都強得多!”
“這便是配伍的妙處。”岐伯坐在石凳上,緩緩道來,“麻黃如主帥,性烈,能衝鋒陷陣,開泄毛孔,驅趕風寒,是為‘君藥’;桂枝如副將,性柔卻有力,能輔助麻黃發汗,還能溫通經脈,讓藥力運行得更順暢,是為‘臣藥’。君藥主攻,臣藥輔助,二者相輔相成,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。”
軒轅低頭看著那碗配伍湯,忽然想起部落裏的狩獵場景——首領在前指揮,族人在後配合,才能圍捕到猛獸。原來這用藥,竟和打仗、狩獵一個道理,講究個主次分明、協同作戰。
“師父,那是不是所有的病,都要用君藥和臣藥搭配?”軒轅追問,手裏的石筆在竹簡上飛快地記錄著,生怕錯過一個字。
“也不盡然。”岐伯搖搖頭,“若是輕症,單味藥或許就夠了。但若是病症複雜,便需多味藥配伍。就像這風寒感冒,若是隻怕冷無汗,或許單用麻黃可行;可若是兼有關節疼痛、鼻塞流涕,加了桂枝,效果就好得多。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他起身走到藥架旁,取下一小捆甘草,遞給軒轅:“你再聞聞這個。”
甘草氣味清淡,味甘性平,軒轅再熟悉不過——之前處理外傷時,岐伯常用甘草煮水清洗傷口,說它能清熱解毒,還能調和藥性。“師父,這甘草能調和諸藥,若是在麻黃和桂枝的配伍裏加些甘草,會不會讓藥液更溫和些?”
“你倒是舉一反三。”岐伯眼中閃過一絲笑意,“明日,我們便試試加上甘草,看看這‘君臣佐使’的完整配伍,又有何奇效。”
軒轅看著竹簡上“君藥”“臣藥”四個字,隻覺得眼前的醫道大門又敞開了一扇。他想起之前獨自用藥時的生澀,想起那些因判斷不準而延誤的病情,忽然明白——醫道不僅要識藥,更要懂藥,懂它們如何像部落裏的族人一樣,各司其職,又能同心協力,才能真正攻克疾病。
這時,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,是部落裏的一個青年,抱著肚子蹲在地上,臉色發白,嘴唇發紫,凍得瑟瑟發抖。“岐伯師父,軒轅先生,”他聲音發顫,“我……我今早去溪邊挑水,不小心淋了雨,回來就渾身發冷,想發汗又發不出來,頭也痛得厲害……”
岐伯上前摸了摸他的額頭,又看了看他的舌苔,對軒轅道:“你看,這便是風寒重症,正好用我們剛煮的麻黃桂枝湯試試。”
軒轅連忙取來那碗配伍湯,又在火上溫了溫,遞到青年手裏:“趁熱喝下去,喝完好生躺著發汗。”
青年感激地接過,一飲而盡。不過半個時辰,他便說身上熱得厲害,軒轅給他蓋了床厚草墊,讓他好好休息。到了傍晚,青年醒來,渾身都是汗,之前的怕冷、頭痛全沒了,隻是有些疲憊,喝了點米粥,精神便好了許多。
“真是太神奇了!”青年臨走時,對著軒轅和岐伯連連作揖,“這藥比上次我單用麻黃湯舒服多了,上次喝完心慌得厲害,這次卻隻覺得暖和通透。”
軒轅站在門口,看著青年遠去的背影,心裏暖洋洋的。他回頭看向石案上的麻黃和桂枝,忽然覺得,這些看似普通的草藥,在配伍之後,仿佛有了生命一般,能根據病情的需要,靈活調整力道,既不怯戰,也不冒進。
岐伯走到他身邊,手裏拿著他的竹簡,看著上麵歪歪扭扭的“君臣配伍”四個字,笑道:“今日隻是開始。這配伍之術,就像排兵布陣,君藥如帥,臣藥如將,往後還要學佐藥調和、使藥引路,缺一不可。”
軒轅重重地點頭,目光落在藥簍裏的其他草藥上——黃芩、甘草、杏仁……它們若是搭配起來,又會生出怎樣的功效?他仿佛看到無數種可能在眼前展開,像密林裏的藤蔓,纏繞交錯,卻又各有章法。
夜色漸濃,藥廬裏的燈還亮著。軒轅坐在石案前,借著月光,在竹簡上補記著今日的發現:“麻黃配桂枝,發汗解表之力倍增,君藥主攻,臣藥輔助,如將帥協同,可破風寒之陣……”筆尖劃過竹簡,發出沙沙的輕響,像是在為這古老的配伍之術,寫下新的注腳。
那麽,這“君臣”之外的“佐使”二藥,又有何妙用?岐伯會用何種草藥來演示佐藥的調和之能?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