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1章 藤蔓植物治風濕

字數:4424   加入書籤

A+A-


    第151章:藤蔓植物治風濕
    晨露還掛在密林的枝葉上時,岐伯已帶著軒轅鑽進了盤根錯節的藤蔓叢。空氣裏彌漫著潮濕的土腥味,陽光透過層層疊疊的葉片,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。那些藤蔓像無數條綠色的蛇,有的纏繞在古樹粗壯的枝幹上,有的匍匐在地麵,還有的順著岩石向上攀爬,將整片林子織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的網。
    “此處的藤蔓,多是治風濕的良藥。”岐伯撥開擋路的一條青藤,那藤蔓的葉子被碰後,竟緩緩卷了起來,“你看,它們能在陰濕之地生長,本身就帶著一股對抗濕邪的韌勁。”
    軒轅蹲下身,仔細觀察著那條卷葉的藤蔓。它的莖稈呈青綠色,表麵覆蓋著一層細密的絨毛,用手指一摸,黏糊糊的,帶著點澀味。葉片呈心形,邊緣有細小的鋸齒,葉脈清晰得像刻上去的紋路。“師父,這種藤蔓也能入藥嗎?”他指著卷葉的藤蔓問,鼻尖似乎聞到了一絲若有若無的辛辣氣。
    岐伯搖了搖頭,順手摘下旁邊另一種藤蔓的葉子:“你說的這種叫‘卷須藤’,汁液有毒,沾到皮膚上會起紅疹。我說的是這種‘雷公藤’,你看它的莖稈,顏色更深,帶著紫褐色的斑點,葉片也更厚實。”
    軒轅湊過去細看,果然如岐伯所說,這種被稱為“雷公藤”的藤蔓,莖稈粗壯,表麵有明顯的節狀凸起,紫褐色的斑點像散落的星子。葉片是深綠色的,摸起來質地堅韌,不像卷須藤的葉子那樣柔軟。他輕輕掐下一小段莖稈,斷麵處立刻滲出淡黃色的汁液,散發著一股獨特的苦腥味。
    “這味道可真衝。”軒轅下意識地皺了皺眉。
    “味道衝,藥性才烈。”岐伯接過他手中的莖段,放在鼻尖聞了聞,“風濕痹痛,是風寒濕邪纏在筋骨裏,像這藤蔓一樣盤根錯節,尋常的草藥溫溫和和,根本攻不下來。就得用雷公藤這種性子烈的,才能把邪氣壓下去。”
    軒轅想起部落裏那些患風濕的族人,每到陰雨天,關節就腫得像饅頭,疼得連走路都打顫,隻能躺在草鋪上哼哼。有一次,他親眼見一個老者疼得用頭撞牆,額頭上青一塊紫一塊,看著就讓人心頭發緊。“那這種雷公藤,該怎麽用呢?”他急切地問,手指不自覺地在竹簡上摸索著,想趕緊把要點記下來。
    岐伯領著他走到一株長得最粗壯的雷公藤前,這藤蔓竟順著一棵兩人合抱的古樹爬到了樹頂,藤蔓的直徑有成年人的手腕那麽粗,上麵的紫褐色斑點也更大更密。“你看這株,至少長了十年,藥力最足。”岐伯指著藤蔓的根部,“入藥的是它的根,得在深秋時節挖,那時水分少,藥性最濃。但挖的時候要格外小心,它的根須上會分泌一種白色的黏液,沾到手上會又麻又癢,得先用艾草水洗手才能碰。”
    軒轅點點頭,在竹簡上快速刻下“深秋挖根,避黏液,艾草水洗手”幾個字。他的石筆在竹簡上劃過,發出“沙沙”的輕響,在這寂靜的密林裏顯得格外清晰。
    “光挖回來還不行,這雷公藤有毒,得經過炮製才能用。”岐伯蹲下身,撿起一塊扁平的石頭,在地上畫了個簡易的炮製流程圖,“第一步,去根須,把粗壯的主根切成薄片;第二步,用甘草水浸泡三天三夜,每天換水,這一步是為了減輕毒性;第三步,撈出來曬幹,再用黃酒噴勻,放在陶罐裏燜一夜;最後一步,用小火慢慢炒,直到炒出焦香味才算成。”
    他一邊說,一邊用石頭在地上點點畫畫,每一個步驟都講得清清楚楚。軒轅盯著地上的圖,心裏默默記著每一個細節,尤其是“甘草水浸泡”和“黃酒燜”這兩個關鍵步驟,他知道這關係到毒性的去除,絲毫馬虎不得。“師父,為什麽要用甘草水和黃酒呢?”他忍不住問,眼裏滿是求知的渴望。
    “甘草性甘平,能調和諸藥,解百毒,用它來泡,既能減毒,又不損傷雷公藤的藥性。”岐伯解釋道,“而黃酒性溫,能活血通絡,用它來燜,能讓雷公藤的藥力更好地滲透到筋骨裏,對付那些頑固的風濕痹痛最有效。”
    軒轅恍然大悟,原來炮製的每一步都有這麽深的學問。他在竹簡上又補了幾句,詳細記下甘草水的濃度和黃酒的用量,生怕漏了哪個細節。
    就在這時,一陣風吹過,藤蔓叢裏傳來“窸窸窣窣”的聲響。追風突然豎起耳朵,衝著一個方向低吼起來。軒轅立刻警惕地站起身,握緊了腰間的石斧——這密林裏常有野獸出沒。
    岐伯卻擺了擺手,示意他不要緊張:“是穿山甲,不用怕。”他朝著聲響傳來的方向吹了聲口哨,沒過多久,一隻渾身覆蓋著鱗片的小家夥慢悠悠地爬了出來,它的前爪還抱著一塊雷公藤的根莖,正啃得津津有味。
    “你看,連穿山甲都知道這雷公藤是好東西。”岐伯笑著說,“它常年在潮濕的地下打洞,難免受濕邪侵擾,就靠吃點雷公藤的根來祛祛濕。不過它聰明得很,隻吃剛長出來的嫩根,毒性小,還懂得搭配著吃些解毒的漿果。”
    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    軒轅看著穿山甲笨拙又認真的樣子,忍不住笑了。他忽然明白,大自然裏的生靈早就在用自己的方式與疾病抗爭,這些智慧值得好好觀察和學習。他趕緊在竹簡上又添了一筆:“穿山甲喜食嫩根,可佐證其祛濕之效。”
    等穿山甲慢悠悠地爬走了,岐伯又帶著軒轅查看了幾種不同的藤蔓。有一種藤蔓的葉子背麵長著白色的絨毛,岐伯說它叫“白背藤”,雖然也能治風濕,但藥性比雷公藤溫和,適合那些體質較弱的患者;還有一種開著紫色小花的藤蔓,花期時香氣濃鬱,岐伯說它叫“紫花藤”,不僅能祛風除濕,還能緩解關節疼痛,隻是花期很短,得及時采收花和葉。
    軒轅一邊聽,一邊比較著這幾種藤蔓的形態、氣味和生長環境。他發現,越是在陰暗潮濕、風大的地方,藤蔓的藥性就越烈;而生長在相對幹燥、陽光充足處的藤蔓,藥性就相對溫和。這個發現讓他興奮不已,這不正印證了師父常說的“環境塑藥性”的道理嗎?
    “師父,您看,這雷公藤生長的地方最陰濕,風也最大,所以它的藥性最烈;而白背藤長在林子邊緣,能曬到點太陽,藥性就溫和些。”軒轅指著不同地方的藤蔓,語氣裏滿是喜悅,“是不是所有的草藥都有這個規律?”
    岐伯讚許地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你能舉一反三,很好。草木生長,離不開天地之氣,風霜雨雪、日照寒暑,都會影響它們的性情。就像人一樣,在艱苦環境裏成長的人,往往更有韌勁;而在安逸環境裏長大的人,性子可能就溫和些。”
    軒轅細細品味著師父的話,覺得醫道和人道竟是如此相通。他低頭看著手中的竹簡,上麵已經記滿了各種藤蔓的特征、藥性、采收和炮製方法,還有自己的感悟。這些文字和圖畫,仿佛不是刻在竹簡上,而是刻在了他的心裏。
    不知不覺,太陽已經升到了頭頂。密林裏的霧氣漸漸散去,溫度也升高了不少。岐伯看了看天色,說道:“時候不早了,我們該回去了。這雷公藤的用法,你記住了,一定要嚴格控製用量,成人每次用炮製後的根片不能超過三錢,兒童和老人還要減半,而且不能連續服用超過七天,中間得停三天再用。”
    他的語氣十分嚴肅,眼神裏帶著一絲凝重:“這藥就像一把雙刃劍,用好了能救人於水火,用不好就會傷人髒腑,輕則嘔吐腹瀉,重則昏迷抽搐。你一定要記住,用藥如用兵,既要勇猛,更要謹慎。”
    軒轅重重地點了點頭,把師父的話牢牢記在心裏。他知道,這不僅是在教他用藥,更是在教他行醫的本分——敬畏生命,小心謹慎。
    回去的路上,軒轅走在岐伯身後,看著師父被藤蔓劃破卻毫不在意的背影,心裏充滿了敬佩。他手裏的竹簡仿佛也沉甸甸的,不僅承載著草藥的知識,更承載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。
    他想起部落裏那些飽受風濕之苦的族人,仿佛已經看到他們用上雷公藤後,關節消腫、疼痛減輕,重新站起來走路的樣子。他又想起自己剛開始學醫時的懵懂,再看看現在的自己,已經能辨識多種草藥,理解它們的藥性和用法,心裏湧起一股暖流。
    快到藥廬時,軒轅忽然停下腳步,回頭望了一眼那片茂密的藤蔓叢。陽光穿過枝葉,在藤蔓上灑下一片金光,那些纏繞的藤蔓仿佛變成了一條條通絡的筋脈,在天地間流轉著生機與力量。
    “師父,等深秋的時候,我們再來挖雷公藤吧,我想親手炮製,給部落裏的族人治病。”軒轅的聲音裏充滿了堅定。
    岐伯回過頭,看著他眼裏的光,欣慰地笑了:“好,到時候我陪你一起來。醫道之路,就是要在一次次實踐中不斷前行。”
    軒轅握緊了手中的竹簡,快步跟上師父的腳步。他知道,前方還有更多的草藥等著他去認識,更多的醫理等著他去領悟,但他不再迷茫,因為他的心裏,已經種下了一顆名為“仁心”的種子,而知識和實踐,就是滋養這顆種子成長的陽光和雨露。
    那麽,深秋時節,軒轅和岐伯能順利采挖到雷公藤嗎?他們炮製的藥方能成功治愈風濕患者嗎?在用藥過程中,又會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情況?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    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