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2章 以毒攻毒治惡瘡

字數:4454   加入書籤

A+A-


    第162章:以毒攻毒治惡瘡
    日頭剛爬到東邊山頭,晨霧還沒散盡,神農部落的木柵欄外就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。守柵欄的族人剛拉開木栓,一個漢子就跌跌撞撞地衝了進來,懷裏還抱著個用麻布裹著的人,看身形像是個少年。
    “軒轅先生在哪?求求您,救救我兒子!”漢子的聲音嘶啞,額頭上青筋暴起,眼睛裏布滿血絲,顯然是急壞了。
    正在藥圃裏查看新栽草藥的軒轅聽到動靜,連忙放下手裏的陶罐走了出來。他一眼就看到那漢子懷裏的少年——麻布上滲著暗紅色的血漬,少年的臉白得像紙,嘴唇卻泛著不正常的青紫色,呼吸微弱得幾乎看不見胸口起伏。
    “快進屋,把他放在草墊上。”軒轅沉聲說道,腳步已經先一步往診室走去。診室是醫廬建成後專門開辟的房間,裏麵鋪著幹淨的幹草,牆角擺著一排陶罐,分別裝著不同的草藥和炮製工具。
    漢子小心翼翼地把少年放在草墊上,顫抖著解開麻布。當麻布滑落的那一刻,連見慣了傷痛的軒轅都忍不住皺緊了眉頭——少年的後背靠近腰側的地方,長著一個拳頭大小的惡瘡,瘡口周圍的皮膚又紅又腫,像發酵的麵團一樣往外鼓著,中間已經潰爛發黑,滲出的膿血把身下的幹草都浸濕了,還散發著一股令人作嘔的腥臭味。
    “這瘡長了快一個月了,”漢子蹲在旁邊,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,“剛開始隻是個小紅點,後來越來越大,村裏的巫醫用了好多草藥敷,都不管用,昨天開始他就燒得說胡話,剛才差點沒氣……”
    軒轅沒有說話,先伸出手指,輕輕按了按瘡口周圍的皮膚。皮膚硬邦邦的,像按在一塊生麵團上,少年疼得哼唧了一聲,眉頭擰成了一團。他又摸了摸少年的額頭,滾燙得嚇人,再看少年的指甲,也透著淡淡的青紫色。
    “這瘡毒已經深入筋骨,普通的清熱解毒草藥怕是壓不住了。”軒轅站起身,眉頭緊鎖。他想起之前在岐伯那裏學醫時,見過類似的惡瘡,當時岐伯說過,這種頑疾如同盤踞在體內的毒蠍,不用猛藥根本治不了。
    “先生,還有辦法嗎?求求您,無論什麽法子都要試試啊!”漢子“撲通”一聲跪在地上,對著軒轅連連磕頭。
    軒轅連忙扶起他:“你先起來,我試試用‘以毒攻毒’的法子,但這法子風險極大,你得有心理準備。”
    “隻要能救我兒子,再大的風險我都認!”漢子抹了把眼淚,眼神裏滿是決絕。
    軒轅點點頭,轉身走到牆角的陶罐旁,從最裏麵的一個陶罐裏取出一小塊黑色的東西,看著像燒過的炭塊,卻散發著一股奇特的金屬味。這是他之前按照岐伯的傳授,用砒石經過反複炮製得到的——將砒石放在陶罐裏,用炭火煆燒七七四十九天,期間不斷加入醋淬,直到砒石變成烏黑發亮的塊狀,毒性已經去掉了大半,但藥效卻更加霸道。
    “這是經過炮製的砒石,”軒轅拿著那塊黑色的東西,對旁邊圍觀的弟子阿木解釋道,“生砒石有大毒,入口就能斃命,但經過煆燒和醋淬後,毒性減弱,卻保留了攻堅破結的猛勁,對付這種根深蒂固的惡瘡正好合用。”
    阿木看著那塊黑東西,臉上有些害怕:“先生,這真的不會毒死他嗎?”
    “用量是關鍵。”軒轅一邊說,一邊拿出一把小巧的石刀,將砒石切成米粒大小的碎末,“這麽一點,既能攻毒,又不會傷了根本。但若是多了哪怕一絲,就可能讓他五髒受損,回天乏術。”他把切好的砒石末小心翼翼地放在一片幹淨的桐葉上,像捧著什麽稀世珍寶。
    接著,他又從另一個陶罐裏取出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連翹這幾味清熱解毒的草藥,都是剛采回來晾幹的,還帶著淡淡的清香。“這些草藥能輔助砒石,清除體表的熱毒,同時也能中和一部分藥性,保護好他的氣血。”軒轅一邊說,一邊用石臼將這些草藥搗成細細的粉末,再加入少量的蜂蜜,調成糊狀。
    準備工作做好後,軒轅讓阿木打來一盆煮沸後放溫的甘草水——甘草能解毒,用它來清潔瘡口再合適不過。他拿起一塊幹淨的麻布,蘸著甘草水,輕輕擦拭少年惡瘡周圍的皮膚,每一個動作都極其輕柔,像是在擦拭一件易碎的陶器。
    當麻布碰到潰爛的瘡口時,少年疼得渾身一顫,嘴裏發出微弱的呻吟。軒轅停下來,輕聲說道:“忍一忍,很快就好。”他從懷裏掏出一個小陶罐,裏麵是之前準備好的少量麻藥草汁,用石針蘸了一點,輕輕點在瘡口周圍。
    片刻之後,少年的疼痛似乎減輕了些。軒轅深吸一口氣,拿起桐葉上的砒石末,用一根削得極細的竹片,小心翼翼地將砒石末撒在惡瘡中間的潰爛處,剛好覆蓋住那些發黑的地方,不多不少,恰到好處。
    撒完砒石末,他立刻將調好的蒲公英糊敷在上麵,厚厚的一層,像給惡瘡蓋了一床綠色的被子,然後用幹淨的麻布仔細包紮好,邊緣處特意用繩子係緊,防止藥膏脫落。
    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    “好了。”軒轅直起身,額頭上已經滲出了一層細汗。他看了看窗外,日頭已經升高了不少,“接下來的三天,每天換一次藥,每次都要用甘草水清潔,砒石的用量要一天比一天少,到第三天就隻用蒲公英糊。”
    他又轉向那漢子:“這三天裏,不能給他吃辛辣的食物,也不能喝冷水,隻能喂些溫熱的米粥,若是他渴了,就用蘆葦根煮水給他喝,能清熱生津。”
    漢子連連點頭,把軒轅的話一字一句都記在心裏。
    接下來的三天,軒轅每天都親自來換藥。第一天,打開麻布時,瘡口周圍的紅腫似乎消了一些,但滲出的膿血更多了,顏色也比之前更深。阿木看著有些擔心:“先生,這是不是更嚴重了?”
    軒轅卻撚起一點膿血聞了聞,又仔細看了看瘡口:“這是砒石在發揮作用,把深層的毒引出來了,是好事。”他按照之前的囑咐,減少了砒石的用量,重新敷上草藥糊。
    第二天,換藥時,奇跡已經開始顯現——惡瘡中間的黑色部分明顯縮小了,周圍的紅腫也消退了不少,少年的體溫雖然還有些高,但已經能睜開眼睛,虛弱地喊了一聲“爹”。漢子激動得眼淚直流,對著軒轅又是一陣磕頭。
    第三天,軒轅沒有再用砒石,隻用蒲公英、紫花地丁和連翹調成的藥糊。打開麻布時,瘡口已經開始結痂,雖然還沒有完全長好,但那種令人作嘔的腥臭味已經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草藥的清香。少年的臉色也紅潤了些,能少量地喝些米粥了。
    到了第七天,少年已經能坐起來了。軒轅最後一次給他換藥時,那個拳頭大小的惡瘡已經縮小到指甲蓋那麽大,結痂的地方開始脫落,露出裏麵粉嫩的新肉。少年笑著對軒轅說:“先生,我感覺身上有勁了,想出去曬曬太陽。”
    漢子抱著兒子,對著軒轅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響頭:“先生,您真是活菩薩啊!要不是您,我兒子就……”
    軒轅扶起他,神色平靜:“治病救人是醫者的本分。不過你要記住,這惡瘡雖然好了,但他身子還虛,得好好調養,多吃些有營養的食物,不能太過勞累,否則容易複發。”
    等父子倆走後,阿木看著軒轅收拾藥材,忍不住問道:“先生,用毒藥來治病,這法子也太險了吧?要是不小心多用了一點,後果不堪設想。”
    軒轅放下手裏的石刀,看著窗外陽光下的藥圃,緩緩說道:“醫道本身就如同走鋼絲,既要膽大,又要心細。就像這惡瘡,毒氣已經深入骨髓,就像田地裏長了頑固的雜草,不用烈性的藥,根本除不掉。但這烈性的藥就像烈火,用好了能除草,用不好就會燒了莊稼,所以必須精準拿捏。”
    他拿起一塊未經炮製的砒石,通體雪白,像一塊晶瑩的玉石,卻帶著致命的毒性:“你看這砒石,生的能殺人,經過炮製卻能救人,關鍵在於怎麽用。這‘以毒攻毒’的法子,考驗的不僅是醫術,更是醫者的仁心和定力——不能因為有毒就不敢用,也不能因為有效就濫用。”
    阿木似懂非懂地點點頭,拿起軒轅寫的醫案,上麵詳細記錄著這次治療的過程:惡瘡的形態、用藥的劑量、每天的變化,甚至連少年的飲食和精神狀態都一一記下,旁邊還畫了惡瘡每天變化的簡圖。
    “以後遇到類似的病症,你就按照這個醫案來,”軒轅對阿木說,“但記住,每個人的體質不同,瘡毒的深淺也不一樣,必須根據具體情況調整用藥,不能生搬硬套。就像同樣是一片田地,有的土肥,有的土瘦,施肥的多少自然要不一樣。”
    夕陽西下,金色的陽光透過窗戶照進診室,把軒轅和阿木的影子拉得很長。藥圃裏的草藥在晚風中輕輕搖曳,仿佛在訴說著“以毒攻毒”的古老智慧——毒與藥,本就一線之隔,而醫者的使命,就是在這一線之間,為患者開辟出一條生路。
    那麽,軒轅的醫案中還記錄著哪些奇特的治病方法?這些方法又將如何在弟子們手中傳承下去?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    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