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9章 總結草藥"性味歌"
字數:4989 加入書籤
第169章:總結草藥"性味歌"
清晨的陽光透過終南山的薄霧,灑在岐伯的藥廬前。軒轅正蹲在一塊平整的青石板旁,手裏握著半截石筆,石板上已經刻了幾行歪歪扭扭的字跡。微風拂過,帶著藥圃裏蒼術和薄荷的清香,也吹動了他額前的發絲,露出一雙專注的眼睛。
“辛味藥材能發散,風寒感冒常用它……”他嘴裏念念有詞,石筆在石板上停頓片刻,又繼續刻下,“花椒生薑與麻黃,驅寒解表效力佳……”
“在琢磨什麽呢?”岐伯的聲音從身後傳來,帶著幾分笑意。他背著滿滿一筐剛采來的草藥,筐沿還沾著清晨的露水,手裏拄著的木杖在青石板上輕輕一點,發出“篤”的一聲。
軒轅連忙站起身,臉上帶著幾分不好意思:“師父,我想著這些日子學的草藥性味,總覺得記不太牢。昨天夜裏睡不著,就想編幾句順口的歌謠,或許能記得清楚些。”他指著石板上的字,“剛寫了兩句,還沒理順。”
岐伯放下藥筐,走到石板前,彎腰細看。陽光照在他花白的胡須上,泛著一層柔和的銀光。他用粗糙的手指撫摸著石板上的刻痕,緩緩點頭:“這個法子好。醫道繁雜,能尋到簡便的記憶之法,便是進益。”
他直起身,看向軒轅:“你且把想到的念來聽聽,咱們一同琢磨。”
軒轅定了定神,清了清嗓子,朗聲念道:“辛味藥材能發散,風寒感冒常用它。花椒生薑與麻黃,驅寒解表效力佳。甘味藥材能滋補,虛弱之人最需它。棘果山藥與人參,補氣養血樂開花。”
念到這裏,他有些猶豫地停下:“後麵的苦味、酸味、鹹味還沒編好,總覺得不夠順口,也怕說得不準。”
岐伯撚著胡須,沉吟片刻:“思路是對的,將性味功效與常見藥材結合,既好記,又能聯想。隻是‘樂開花’這句稍顯輕浮,醫道雖能救人,卻需心懷敬畏,不如改得平實些。”
他邁步走到藥圃邊,指著一株開著淡黃色小花的植物:“你看這黃芩,味苦性寒,能清濕熱,治痢疾、黃疸最是得力。還有黃連,苦味更甚,清心火、除煩熱,雖難入口,卻是治急症的良藥。”
軒轅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,黃芩的葉片在風中輕輕搖曳,根部埋在土裏,那是他們前些日子剛采挖過的,斷麵黃白,苦味至今還能想起。他點點頭:“那苦味的部分,或許可以這樣說:苦味藥材能清熱,濕熱急症就找它。黃芩黃連與黃柏,瀉火解毒不用誇。”
“嗯,‘不用誇’三個字,既顯藥效之佳,又不失沉穩。”岐伯讚許地點頭,又指向不遠處的礬石,“礬石味酸,能收斂止血,治瘡瘍潰爛;烏梅酸澀,能止瀉、生津,這些該如何入歌?”
軒轅低頭思索,手指無意識地在石板上劃著。他想起用礬石塗抹劃傷手指時的清涼感,想起烏梅湯酸甜解渴的滋味,忽然有了靈感:“酸味藥材善收斂,止血止瀉全靠它。礬石烏梅與石榴,斂瘡生津效不差。”
“好!”岐伯撫掌笑道,“‘全靠它’既突出了功效,又朗朗上口。那鹹味呢?你前日在鹽堿地嚐過的鹽硝,還有能軟堅散結的海藻,該如何歸納?”
提到鹹味,軒轅立刻想起那澀得舌尖發麻的滋味,以及岐伯說的“鹹能軟堅,治結塊之症”。他略一思索,便說道:“鹹味藥材能軟堅,結塊病症就用它。鹽硝海藻與昆布,消散瘀結功勞大。”
岐伯聽後,臉上的笑容更深了:“如此一來,五味的性味功效與代表藥材就都涵蓋了。不過,還需加上寒熱溫涼的藥性,才算周全。你看這椒性熱,黃連性寒,棘果平和,這些也得讓學習者記牢。”
軒轅茅塞頓開:“師父說得是!我這就加上。”他拿起石筆,在石板上繼續刻寫:“藥性還有寒熱溫,寒涼清熱溫散寒。平和之藥最穩妥,按需選用記心間。”
刻完這幾句,他退後一步,從頭到尾念了一遍:“辛味藥材能發散,風寒感冒常用它。花椒生薑與麻黃,驅寒解表效力佳。甘味藥材能滋補,虛弱之人最需它。棘果山藥與人參,補氣養血效不差。苦味藥材能清熱,濕熱急症就找它。黃芩黃連與黃柏,瀉火解毒不用誇。酸味藥材善收斂,止血止瀉全靠它。礬石烏梅與石榴,斂瘡生津效不差。鹹味藥材能軟堅,結塊病症就用它。鹽硝海藻與昆布,消散瘀結功勞大。藥性還有寒熱溫,寒涼清熱溫散寒。平和之藥最穩妥,按需選用記心間。”
念完之後,他有些忐忑地看著岐伯:“師父,這樣是否妥當?會不會有遺漏或錯誤之處?”
岐伯緩步走到石板前,逐字逐句地細看,時而點頭,時而蹙眉。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,在他臉上投下斑駁的光影。過了好一會兒,他才轉過身,眼中帶著滿意的神色:“甚好。既概括了五味的核心功效,又列舉了代表性藥材,還點出了藥性的寒熱溫涼,通俗易懂,便於記誦。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他頓了頓,又指著“棘果山藥與人參”一句:“人參雖好,但尋常部落難得一見,不如加上‘甘草’,甘草味甘,能調和諸藥,也是常用的滋補之品,這樣學習者更容易理解。”
軒轅連忙應道:“師父說得是,就改成‘棘果山藥甘草參’。”他拿起石筆,小心翼翼地在石板上添刻了“甘草”二字。
岐伯又道:“還有‘鹽硝海藻與昆布’,昆布在咱們這一帶不多見,不如換成‘海帶’,與海藻習性相近,功效相似,也更易被人熟知。”
軒轅依言修改,心中對岐伯的細致敬佩不已。他原以為編出歌謠便已大功告成,卻沒想到還有這麽多需要完善的地方。
修改完畢,岐伯讓軒轅再念一遍。這一次,歌謠更加流暢妥帖,每一句都精準地概括了藥材的性味與功效。
“好!”岐伯再次稱讚,“這‘性味歌’看似簡單,卻凝聚了你這些日子的所學所思。學醫之初,能有這樣的歸納能力,實屬難得。”
他轉向藥廬,對正在晾曬草藥的幾個部落子弟喊道:“你們都過來聽聽!”
那幾個子弟聞言,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,圍了過來。他們都是跟著岐伯和軒轅學習醫術的,平日裏最頭疼的就是記那些繁雜的草藥性味。
“軒轅先生編了一首‘性味歌’,能幫咱們記住草藥的性子和用處,你們仔細聽著。”岐伯示意軒轅念給他們聽。
軒轅深吸一口氣,再次朗聲念起那首歌謠。起初,子弟們隻是好奇地聽著,可念到第二遍時,就有人跟著小聲哼唱起來。這歌謠節奏明快,朗朗上口,就像部落裏流傳的山歌一樣,讓人一聽就難忘。
“辛味藥材能發散……”一個名叫石娃的子弟念著,眼睛一亮,“我昨天還記錯了麻黃的性子,這下記住了,麻黃是辛味,能驅寒解表!”
另一個女弟子阿杏也拍手道:“我總分不清黃芩和黃連的用處,現在知道了,它們都是苦味,能清熱瀉火,這下再也不會弄混了!”
看著子弟們興奮的樣子,軒轅心中湧起一股暖流。他想起自己剛學醫時,麵對那些千奇百怪的草藥,也是一頭霧水,常常記錯性味,用錯藥材,甚至還差點誤食毒草。如今,這首簡單的歌謠,或許真的能幫他們少走許多彎路。
岐伯看著這一幕,對軒轅道:“你看,傳承醫道,不僅要自己學透,還要想辦法讓後來者易學易懂。這歌謠就像一葉小舟,能載著他們渡過初學的難關。”
他頓了頓,又道:“不過,歌謠隻是入門的工具,切不可拘泥於此。藥材的性味功效千變萬化,同一種藥材,生長的地方不同、采收的時節不同,性子也會有差異。比如山巔的人參和山穀的人參,補氣之力就大不相同,這些都需要在實踐中慢慢體會。”
軒轅鄭重地點頭:“弟子明白。我會把這些例外情況也一一記錄下來,附在歌謠之後,讓大家知曉。”
接下來的幾日,軒轅又在岐伯的指導下,對“性味歌”做了最後的完善。他將歌謠刻在一卷平整的竹簡上,旁邊還配上了簡單的注解,比如哪些藥材雖屬辛味,但性子偏溫,需慎用;哪些苦味藥材性寒,不可過量等。
竹簡完成的那天,岐伯將所有學習醫術的子弟召集到藥廬前。陽光正好,藥圃裏的草藥鬱鬱蔥蔥,散發著勃勃生機。
岐伯舉起那卷竹簡,對眾人道:“這‘性味歌’是軒轅結合自身所學編成的,能幫大家快速記住草藥的基本性味功效。但切記,醫道在於活學活用,不可死記硬背。往後,你們要帶著這歌謠,多去山林中辨認草藥,多在病患身上實踐,才能真正領悟其中的深意。”
子弟們齊聲應道:“謹遵師父教誨!”
石娃接過竹簡,小心翼翼地展開,帶領大家一起念誦。朗朗的歌聲回蕩在藥廬上空,與風吹草動的聲音交織在一起,仿佛一首關於傳承的樂章。
軒轅站在一旁,看著子弟們認真的模樣,心中感慨萬千。他想起自己剛踏上求醫之路時的懵懂,想起岐伯一次次耐心的教導,想起那些在實踐中得到的教訓與收獲。這看似簡單的歌謠,不僅是他學習成果的總結,更是醫道傳承的一種方式。
岐伯走到他身邊,輕聲道:“醫道之路,漫長而艱辛,能有這些子弟接力,便是希望。”
軒轅望著遠處連綿的山巒,目光堅定:“弟子定當與他們一同努力,將師父的教誨、將這些草藥的智慧,一代代傳下去。”
陽光灑在他年輕的臉上,也灑在那卷刻著“性味歌”的竹簡上,仿佛為這剛剛起步的醫道傳承,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。
然而,這“性味歌”雖然簡明易記,但在實際運用中,是否真的能應對所有複雜的情況?當遇到那些性味特殊、難以歸類的草藥時,子弟們又會陷入怎樣的困惑?軒轅和岐伯又將如何引導他們突破局限,真正做到活學活用?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