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0章 初試鋒芒獲讚譽
字數:3530 加入書籤
第170章:初試鋒芒獲讚譽
晨曦剛漫過鄰近部落的木柵欄,軒轅已背著藥簍站在首領的茅草屋前。露水打濕了他的麻布衣衫,藥簍裏的雷公藤、當歸、川芎散發著苦辛交織的氣息——這些是他根據首領的風濕痹痛特意配伍的藥材,昨晚在臨時搭建的草棚裏搗鼓到深夜,反複核對《黃帝內經》中關於“痹症多由風寒濕邪所致,需祛風除濕、活血通絡”的記載,才敢定下最終的藥方。
“軒轅先生,裏麵請。”首領的兒子掀開草簾,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焦慮。他身後的茅草屋裏,一股濃重的草藥味混雜著陳舊的汗味撲麵而來,顯然這幾年為了治父親的病,家裏沒少嚐試各種土方子。
軒轅邁步進屋,昏暗的光線下,隻見首領斜靠在鋪著獸皮的土炕上,右腿不自然地蜷著,膝蓋處腫得像個發麵的饅頭。聽到腳步聲,首領費力地轉過頭,原本炯炯有神的眼睛此刻布滿血絲,嘴角因疼痛而微微抽搐。“先生……勞您跑這一趟。”他的聲音沙啞,每說一個字都像是從喉嚨裏擠出來的。
軒轅放下藥簍,蹲在炕邊,輕聲說:“首領別動,我看看。”他先解開首領腿上纏著的麻布——那麻布早已被膿血浸透,揭開時首領疼得“嘶”了一聲,額頭上瞬間冒出汗珠。膝蓋處的皮膚又紅又亮,輕輕一碰,首領就疼得渾身一顫。
“這病有多少年了?”軒轅一邊問,一邊用手指按壓膝蓋周圍的穴位,感受著皮下的硬結。
“快五年了,”首領的兒子在一旁回答,眼眶紅紅的,“起初隻是陰雨天疼,後來越來越重,這半年幾乎下不了炕,巫醫說是什麽山神怪罪,跳了多少回舞也沒用……”
軒轅點點頭,又翻看首領的舌苔——舌質偏暗,苔白膩,正是風寒濕邪凝滯、氣血不通的征象。他站起身,對首領說:“這不是山神怪罪,是風寒濕邪積在關節裏,把氣血堵住了。我給您開兩服藥,一外敷,一內服,試試能不能把邪氣趕出去。”
首領渾濁的眼睛裏閃過一絲光亮,又很快黯淡下去:“先生,我這腿……好多人都說沒救了。”
“不試試怎麽知道?”軒轅的語氣篤定,他從藥簍裏拿出炮製過的雷公藤,“這藥性子烈,能祛風除濕,但有毒,必須用酒泡過三天,再配上當歸、川芎活血,才能既治病又不傷身。”他一邊說,一邊讓首領的兒子取來陶罐,親手將藥材按比例配好,倒入部落自釀的米酒,密封起來,“這是內服的,三天後開封,每天早晚各喝一小碗,喝的時候要溫熱。”
接著,他又取出新鮮的獨活、牛膝,還有一些搗碎的生薑:“這些用來外敷,把它們放進陶鍋裏加水煮開,晾到不燙皮膚時,用麻布蘸著擦洗膝蓋,每天三次,每次擦到皮膚發紅為止。”他特意指著獨活,“這藥能通經絡,和生薑搭配,能把關節裏的寒氣逼出來,但切記不能內服,它的根有毒。”
首領的兒子仔細記著,每一個步驟都用炭筆寫在木牌上,生怕記錯了分毫。首領看著軒轅忙碌的身影,原本緊繃的臉慢慢舒展了些,輕聲說:“先生肯用心,我就信您一次。”
接下來的三天,軒轅沒有離開部落。他每天都來查看首領的情況,調整外敷藥的溫度,叮囑服藥的劑量。第一天,首領說膝蓋處有些發熱,像是有小蟲子在爬;第二天,腫脹似乎消了些,能勉強伸直腿了;到了第三天,當軒轅再次掀開麻布時,驚喜地發現紅腫消退了大半,按壓時首領的疼痛感也輕了許多。
“感覺怎麽樣?”軒轅問。
首領試著動了動腿,雖然還有些僵硬,卻不再是鑽心的疼了。他眼裏泛起淚光,聲音帶著顫抖:“能……能感覺到腿是自己的了。”
第四天清晨,軒轅剛打開草簾,就看到首領的兒子飛奔過來,臉上滿是狂喜:“先生!我爹……我爹能下地了!”
軒轅跟著他跑進茅草屋,隻見首領正扶著土炕的邊緣,慢慢地挪動腳步,雖然走得蹣跚,卻實實在在地離開了土炕。看到軒轅進來,他激動得說不出話,隻是一個勁地作揖。
“別急著動,剛好轉,得慢慢養。”軒轅連忙扶住他,又診了脈,脈象比之前順暢了許多,“內服的藥再喝五天,外敷的繼續用,另外我再給你加一味杜仲,煮水喝,能強筋骨。”
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整個部落。那些原本對軒轅半信半疑的族人,此刻都圍了過來,七嘴八舌地訴說著自己或家人的病痛:有小孩咳嗽不止的,有婦人常年腹痛的,還有老人關節不利索的……軒轅索性在部落的空地上擺了個臨時的診台,一一為他們診治。
一個抱著孩子的婦人哭著說:“先生,我家娃咳了半個月,嗓子都啞了,您給看看吧。”孩子在她懷裏蔫蔫的,小臉通紅,咳嗽時胸口起伏得厲害。軒轅摸了摸孩子的額頭,滾燙,又看了看舌苔,舌紅苔黃,斷定是肺熱咳嗽。他想起自己圖譜裏記的“桑白皮配黃芩,能清肺熱”,便讓婦人去采桑白皮和黃芩,加上少量甘草,煮水給孩子喝,又囑咐用溫水擦身降溫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到了傍晚,婦人抱著孩子興衝衝地跑來,說孩子喝了藥後咳嗽輕了,燒也退了些,已經能小聲哭了。軒轅心裏踏實了些,又給她開了一副藥,讓她繼續喂服。
夕陽西下時,部落首領讓人殺了一頭羊,擺上米酒,邀請軒轅和族裏的長者一起吃飯。篝火旁,首領舉著陶碗,對眾人說:“以前我總以為病痛是鬼神作祟,直到軒轅先生來,才知道這世上真有能治病的學問!從今往後,咱們部落也要學認草藥,學治病救人!”
族人們紛紛響應,舉起陶碗一飲而盡。軒轅看著眼前的景象,心裏湧起一股暖流。他想起岐伯曾說“醫道不在於治好了多少人,而在於讓更多人懂得如何對抗病痛”,此刻才真正明白這句話的深意。
第二天一早,軒轅準備告辭。首領執意要送他,讓兒子牽來兩匹好馬,又裝了滿滿一袋部落裏最好的穀種。“先生,這點東西不成敬意,”首領握著軒轅的手,“您要是不嫌棄,我們部落願意跟著您學醫術,哪怕隻是能治個頭疼腦熱,也比求神拜佛強!”
軒轅笑著點頭:“我回去後會建一座醫廬,專門教各族子弟學醫,到時候一定派人來通知你們。”他翻身上馬,回頭望去,部落的族人都站在柵欄邊向他揮手,首領的身影在晨光中格外挺拔——他已經能自己走路了。
回程的路上,風從耳邊吹過,帶著青草的氣息。軒轅的心情格外輕快,藥簍裏的藥材似乎都散發著清香。他知道,自己這趟沒有白來,不僅治好了首領的病,更讓一個部落看到了醫道的力量。
快到聯盟地界時,他遇到了幾個從更遠部落來的人,其中一個老者拄著拐杖,顫巍巍地問:“請問您是軒轅先生嗎?我們部落裏好多人得了怪病,聽說您能治病,特意來求您去看看。”
軒轅勒住馬,看著他們焦急的眼神,心裏明白,自己的路還很長。他點點頭,聲音堅定:“我跟你們去。”
那些遠方部落的怪病究竟是什麽?軒轅能順利治愈嗎?他籌建醫廬的計劃又會因此受到何種影響?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