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7章 圖譜傳抄,惠及鄰部
字數:4902 加入書籤
第177章:圖譜傳抄,惠及鄰部
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,神農部落的使者阿木已站在醫廬外的石階下,手裏緊緊攥著一塊打磨光滑的木牌。木牌上刻著一株蒼耳的圖案,邊緣還殘留著些許藥汁的痕跡——這是他來時特意從部落藥圃采的蒼耳汁所染,既是信物,也暗含著求藥問醫的誠意。
“阿木兄弟,這麽早趕來,可是部落裏又有急事?”守在醫廬門口的弟子見是他,連忙迎了上來。阿木是神農部落派來跟隨軒轅學習醫術的弟子,半年前剛回去,如今這般急切模樣,難免讓人擔心。
阿木抹了把額頭的汗,聲音帶著些許喘息:“我是來求先生一件大事的。”他往醫廬裏望了望,晨光透過木窗欞照在地上,映出藥草晾曬的影子,“能否通報先生,說阿木有要事求見?”
弟子見他神色鄭重,不敢耽擱,轉身快步走進內堂。不多時,軒轅披著麻布外衣走了出來,袖口還沾著些竹簡的青痕——顯然是一早就在整理醫案。“阿木?你怎麽回來了?”他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,目光落在阿木手裏的木牌上,“看你這模樣,莫不是部落裏又生了疫病?”
“先生多慮了,部落安好。”阿木連忙躬身行禮,將木牌雙手奉上,“是首領讓我來的。自從上次先生幫我們治好沼澤怪病,部落裏便越發看重草藥治病的法子。隻是……我們帶回的草藥筆記太過簡略,好些時候對著草藥認不出,更別提配伍了。”
他頓了頓,鼓起勇氣說道:“首領聽聞先生編了一部百草圖譜,記錄了三百多種草藥的模樣、性味和用法,便讓我來求一份抄本。我們願意用部落裏最好的藥種和麻布來換,隻求能讓部落的醫者多認些草藥,少走些彎路。”
軒轅接過木牌,指尖摩挲著上麵蒼耳的紋路,那熟悉的輪廓讓他想起半年前在神農部落沼澤邊除草的日子。他看向阿木,見他眼裏滿是懇切,甚至帶著幾分忐忑,便知這不僅是神農首領的意思,更是阿木自己的心願——他在醫廬學習時,就常說要把學到的醫術帶回部落,讓族人少受病痛之苦。
“圖譜是用來救人的,不是用來交換的。”軒轅的聲音平靜卻堅定,他將木牌還給阿木,“你先隨我進來,看看這圖譜。”
阿木愣了一下,顯然沒料到會如此順利,連忙跟上軒轅的腳步,心裏的一塊石頭落了地,腳步都輕快了許多。穿過晾曬著艾草和薄荷的庭院,來到軒轅平日整理醫案的書室,一股淡淡的墨香混合著藥草味撲麵而來。
書室的牆上掛著幾張巨大的麻布,上麵用炭筆勾勒著各種草藥的形態,有根莖粗壯的人參,有葉片帶刺的蒼耳,還有開著細碎白花的柴胡。而書案上,整齊地碼放著幾十卷竹簡,最上麵一卷的封皮上,用朱砂寫著“百草圖譜”四個大字,旁邊還畫著一株含苞待放的雪蓮。
“這就是你說的百草圖譜。”軒轅拿起最上麵的一卷,輕輕展開。竹簡上,除了用墨筆書寫的文字,還有用紅、黑兩色繪製的草藥圖:紅色標注著草藥的毒性部位,黑色則畫出了最佳采收的根莖或葉片。文字部分詳細記錄了草藥的生長環境、性味歸經,甚至還有幾處用小字標注著“某次配伍失誤,切記不可與半夏同用”的字樣。
阿木湊近細看,隻見其中一頁正是蒼耳的記載:“蒼耳,葉呈三角狀,邊緣有鋸齒,果實帶刺。味辛、苦,性溫,有小毒。能散風除濕,通鼻竅……采收時節在初秋,果實成熟而未落地時最佳,需曬幹後去刺入藥。”旁邊還畫著蒼耳在向陽地和背陰處的不同長勢,標注著“向陽者藥力更盛,背陰者毒性稍減”。
“這……這太詳盡了!”阿木忍不住低呼出聲,手指微微顫抖地劃過竹簡上的圖畫,“我們部落藥圃裏就種著不少蒼耳,可誰也不知道采收還要分時節,更不知道它還能通鼻竅。上次有個孩童鼻塞得夜裏哭,我們隻能束手無策……”
軒轅看著他激動的模樣,心裏泛起一陣暖意。他編纂這部圖譜時,便是想著能讓更多像阿木這樣的醫者少走彎路,如今能真正幫到他們,便是圖譜最大的價值。“你既來了,便讓弟子們幫你抄錄一份。”他對阿木說,“不過這圖譜還有些地方需要完善,抄錄時需仔細核對,莫要抄錯了毒性和用量,那可是會出人命的。”
阿木連忙點頭,眼眶有些發熱:“先生放心,我定會一字一句盯著抄錄,絕不敢有半分差錯。我們神農部落雖不富裕,但也知道知恩圖報——首領讓我帶來了二十斤新收的黃芩種子,還有五十匹剛織好的麻布,都是部落裏最好的,還請先生收下。”
“種子我收下,正好醫廬藥圃要擴種黃芩。”軒轅笑著應允,“至於麻布,便留給你們部落的醫者吧,讓他們用麻布把抄好的圖譜仔細裝訂起來,免得被雨水打濕。”他轉身對守在門口的弟子道,“去叫上五個字寫得好的弟子,到傳習堂準備抄錄。筆墨不夠就去庫房取,務必用最好的竹簡,不可馬虎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弟子應聲而去。阿木看著軒轅忙碌的身影,忽然想起半年前離開時,先生曾對他說“醫道如流水,需讓它流淌到該去的地方”,此刻他才真正明白這句話的意思——好的醫術和知識,從不是用來藏私的,而是要像河流滋養土地一樣,惠及更多人。
傳習堂裏很快忙碌起來。五個弟子圍坐在長案旁,手裏握著削尖的竹筆,在新削好的竹簡上一筆一劃地抄寫。阿木則坐在一旁,手裏拿著軒轅給他的正本圖譜,逐字逐句地核對。陽光透過傳習堂的窗戶照進來,落在竹簡上,將那些草藥的圖案映得格外清晰,仿佛能聞到字裏行間透出的藥香。
抄寫過半時,伏羲部落的使者也尋到了醫廬。原來神農首領派人去伏羲部落通報防疫經驗時,順帶提了一句要來求百草圖譜的事,伏羲首領便也連忙派了使者過來,說願意用部落裏珍藏的礦物藥材來換一份抄本。
“都是聯盟部落,何須交換。”軒轅見使者也是個懂些醫術的老者,便笑著說,“正好阿木他們在抄錄,便多抄一份給你們。隻是你們部落多山地,草藥品種與神農部落不同,回去後若發現圖譜裏沒有的草藥,可記錄下來派人送來,我來補充完善。”
老者感動得連連作揖:“先生真是仁心。我們部落住在山腳下,常有獵人被毒蛇咬傷,若是能在圖譜裏添上解蛇毒的草藥,不知能救多少人命啊。”
軒轅讓弟子在空白竹簡上記下“蛇毒草藥”幾個字,對老者說:“我也曾處理過蛇咬傷,隻是相關草藥記載尚淺。你們回去後可留意,若有能解蛇毒的草藥,便記下它的模樣和用法,畫成圖送來,我核實後定能補入圖譜。”
就這樣,一傳十,十傳百,周邊部落很快都知道了軒轅願意傳抄百草圖譜的事。有的部落派來使者,帶著本地產的草藥作為謝禮;有的則派來識字的子弟,幫忙一起抄錄,順便學習辨識草藥的方法。醫廬的傳習堂裏,整日都回蕩著竹筆劃過竹簡的“沙沙”聲,空氣中彌漫著墨香與藥香的混合氣息,熱鬧卻不嘈雜。
阿木帶著抄好的圖譜返回神農部落那天,軒轅特意將他叫到身邊,遞給他一卷額外的竹簡:“這是我整理的常見病症配伍方,像風寒感冒用麻黃配桂枝,腹瀉用馬齒莧配烏梅,都記在上麵了,或許能幫到你們。”
阿木接過竹簡,隻覺得沉甸甸的。他對著軒轅深深一拜,轉身帶著圖譜和藥方踏上歸途。走出老遠,他回頭望去,隻見醫廬的煙囪裏升起嫋嫋炊煙,與晨光交織在一起,像一幅溫暖的畫。他知道,這卷圖譜帶去的不僅是草藥的知識,更是生的希望。
神農部落得到圖譜後,首領立刻召集了部落裏所有的醫者和藥農,在議事堂裏開設了臨時的傳習點。阿木按照軒轅教的方法,每天清晨帶著大家對照圖譜辨認藥圃裏的草藥,午後則講解配伍方的用法。有個年輕的藥農原本總把柴胡認成狼毒,對著圖譜學了三日,便能一眼分辨出兩者莖上的細毛差異,激動得逢人便說:“這圖譜比師父教的還清楚!”
消息傳到伏羲部落時,他們的抄本也剛抄錄完成。老者帶著圖譜回到部落後,特意在部落的岩壁上鑿了一塊平整的石板,將圖譜裏關於礦物藥材的部分刻了上去,日曬雨淋都不怕。部落裏的孩童們常圍著石板認字,不知不覺間也記住了不少草藥的名字。
而軒轅的醫廬裏,抄錄圖譜的工作仍在繼續。弟子們發現,隨著各部落送來的草藥樣本越來越多,圖譜上的空白處正被一點點填滿:從南方部落送來的黃連,比本地的更苦,被補充進“道地藥材”篇;從山地部落送來的解蛇毒草藥“半邊蓮”,帶著紫色的小花,被詳細記錄了形態和用法;甚至還有海邊部落送來的海藻,被發現能軟堅散結,也添入了水生植物的章節。
軒轅坐在書案前,看著不斷增厚的圖譜,心裏感慨萬千。他想起當初在終南山跟著岐伯學習時,師父曾說“醫道不是一人的學問,是眾人的智慧”。如今看來,這話一點不假——一部圖譜,連接起了聯盟的各個部落,讓分散在各地的草藥知識匯聚成河,這或許比他獨自鑽研十年更有意義。
傍晚時分,夕陽的金輝灑滿醫廬。軒轅走到庭院裏,看著弟子們將新抄好的圖譜卷成筒,用麻繩捆好,交給前來取貨的使者。使者們臉上帶著感激的笑容,小心翼翼地將圖譜抱在懷裏,仿佛捧著稀世珍寶。
“先生,”一個弟子忍不住問道,“我們把圖譜傳得這麽廣,萬一有人抄錯了,用錯了草藥,豈不是壞了先生的名聲?”
軒轅望著遠處連綿的山巒,那裏住著聯盟的各個部落,此刻或許正有醫者對著圖譜辨認草藥,救治病患。他轉過身,對弟子笑道:“醫道的名聲不重要,能救人命才重要。就算有差錯,也是難免的,正好讓他們在實踐中修正——就像我們當初誤認毒草一樣,犯錯了,記牢了,才是真的學會了。”
弟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,低頭繼續整理著剛晾曬好的草藥。晚風拂過,帶著藥草的清香,也帶著遠方部落的訊息。軒轅知道,百草圖譜的傳抄,隻是一個開始。當更多人懂得辨識草藥、配伍治病,當醫道的種子在聯盟的土地上遍地生根,那些曾經肆虐的疫病、難以治愈的傷痛,終會被一點點驅散。
那麽,隨著圖譜的流傳,各部落會遇到哪些新的草藥問題?軒轅又將如何進一步完善這部凝聚著眾人智慧的寶典?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