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8章 辨誤糾錯,圖譜完善
字數:4751 加入書籤
第178章:辨誤糾錯,圖譜完善
晨霧還未散盡,醫廬前的空地上已站滿了人。來自伏羲部落的信使臉色焦急,手裏捧著一卷泛黃的竹簡——那是百草圖譜的抄本之一,邊緣處已被反複翻閱得卷起了毛邊。他見到軒轅,幾步搶上前,聲音帶著抑製不住的顫抖:“軒轅先生,出事了!我們部落用圖譜上的‘細辛’入藥,三個風寒患者喝了藥湯,不僅沒好,反而舌頭麻木、說不出話來!”
軒轅的心猛地一沉,接過那卷抄本,手指撫過“細辛”條目下的批注——“味辛,性溫,無毒,可散風寒”。這字跡是他親手所書,此刻看來卻刺得眼睛生疼。他抬頭看向信使,目光凝重:“患者現在如何?可有性命之憂?”
“萬幸發現得早,灌了些甘草水,已經緩過來了,但還是說不出話,族裏的人都慌了,都說這圖譜是不是弄錯了……”信使的聲音越來越低,最後幾個字幾乎淹沒在周圍族人的竊竊私語中。
站在一旁的阿木臉色也變了,他是最早跟隨軒轅學習的弟子之一,對圖譜的準確性向來深信不疑:“先生,細辛……細辛怎麽會有毒?我們之前在神農部落用過,明明沒事啊。”
軒轅沒有立刻回答,他轉身走進傳習堂,從書架上取下百草圖譜的正本。晨光透過木窗欞,在竹簡上投下斑駁的光影,他逐字逐句地核對,眉頭越皺越緊。細辛的條目下,記錄著他初見此草的情景:“生於陰坡石縫,葉呈心形,根細如絲,嚼之辛烈,能通鼻竅、散風寒……”唯獨在“毒性”一欄,赫然寫著“無毒”二字。
“是我錯了。”軒轅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沙啞,他放下竹簡,目光掃過圍攏過來的弟子們,“當初辨識細辛時,隻嚐了極少量,沒察覺到毒性,便妄下結論說‘無毒’,這是我的疏忽。”
阿石性子急,忍不住道:“可我們之前用的時候,確實沒出事啊?”
“用量。”軒轅沉聲道,“上次在神農部落,細辛隻用了指甲蓋大小的量,且配伍了甘草調和,毒性被壓製了。但伏羲部落可能用量過大,又沒加調和之藥,才出了問題。”他想起岐伯曾說過的話——“草藥毒性如潛龍,量少時隱,量多時現”,當時隻當是警示,此刻才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分量。
當下不再遲疑,軒轅讓阿木留守醫廬,自己帶上三名弟子、追風,還有那卷出錯的抄本,即刻趕往伏羲部落。臨行前,他特意帶上一罐炮製好的甘草和綠豆,這些都是解草木毒的常用藥。
山路崎嶇,追風跑在最前麵,不時回頭看看軒轅,似是察覺到他沉重的心情。軒轅騎著馬,手裏緊緊攥著那卷抄本,心裏翻湧不止。百草圖譜是他多年心血,是聯盟醫者的指南,一旦出現錯誤,不僅會延誤病情,更會動搖大家對醫道的信任。他想起那些因誤用藥材而受苦的患者,隻覺得胸口像壓了塊石頭。
三日後抵達伏羲部落,首領早已帶著族人在村口等候,臉上滿是焦灼。“軒轅先生,您可來了!”首領拉著他的手,往部落裏走,“那三個患者還說不出話,舌頭腫得像塊肉,族裏的巫醫說這是觸怒了山神,要獻祭才能化解,我沒答應,就等著您來呢!”
軒轅直奔患者住處,那是一間簡陋的草棚,三個患者正歪坐在草墊上,見有人進來,都費力地張開嘴,卻隻能發出“嗚嗚”的聲音,舌頭果然腫得厲害,顏色發紫。他們的家人圍在旁邊,抹著眼淚,看到軒轅,像是看到了救星。
“別怕,有辦法。”軒轅安撫道,讓弟子取出帶來的甘草和綠豆,煮成濃汁,又讓人找來新鮮的生薑,搗成泥狀。他先給每個患者灌下一大碗甘草綠豆湯,然後用幹淨的麻布蘸著生薑泥,輕輕擦拭他們的舌頭和牙齦。
“生薑能解細辛之毒,”軒轅一邊操作,一邊對圍觀的族人解釋,“細辛的毒性會麻痹神經,生薑的辛溫之氣能驅散它。”他的動作輕柔而堅定,患者雖然難受,卻都安靜地配合著。
半個時辰後,奇跡發生了。第一個患者突然“啊”了一聲,雖然聲音沙啞,卻能發出清晰的音節了。他激動地抓住軒轅的手:“先生,我……我能說話了!”緊接著,另外兩人也陸續恢複了聲音,隻是還帶著些口齒不清。
族人們爆發出一陣歡呼,之前的恐慌被巨大的喜悅取代。首領握著軒轅的手,眼眶通紅:“先生,您不僅救了他們,更救了我們部落啊!要是真按巫醫說的獻祭,還不知道要鬧出多大亂子!”
軒轅卻沒有絲毫輕鬆,他讓弟子繼續照料患者,自己則帶著伏羲部落的醫者來到他們采藥的地方。那是一片陰濕的山坡,石縫間果然生長著許多細辛,心形的葉片上還掛著晨露,看起來與普通草藥並無二致。
“你們采了多少?怎麽用的?”軒轅問道。
部落醫者指著一株長勢粗壯的細辛:“按圖譜上說的,連根拔起,曬幹後切段,這次風寒來得猛,我想著多放些效果好,就每副藥裏加了這麽多。”他比劃著,差不多有拇指大小的量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軒轅點點頭,蹲下身子,小心翼翼地挖出一株細辛,抖掉根部的泥土。細辛的根果然細如發絲,纏繞在一起,散發著辛烈的氣味。他掐下一小段根須,放在舌尖——起初是熟悉的辛辣感,順著喉嚨往下竄,但片刻後,舌尖竟真的傳來一陣輕微的麻木,像是有無數細小的針在紮。
“果然有毒。”軒轅吐出根須,拿出隨身攜帶的石筆和竹簡,“之前是我大意了,隻嚐了一點點葉片,沒嚐根部,也沒試過大量使用。這細辛的毒性在根部,少量用能散風寒,稍多就會麻痹神經,再多……恐怕會危及性命。”
他讓弟子將細辛的根、莖、葉分別取樣,又詳細記錄下生長環境、植株大小,甚至連土壤的濕度都做了標記。“回去後,要在圖譜上補記:細辛,根有毒,用量不可超過半錢,需配伍甘草、生薑等調和,陰虛火旺者禁用。”他對身邊的弟子說,語氣斬釘截鐵,“還要注明,葉片與根的毒性不同,采收時需去淨細根,炮製時用清水浸泡三日,每日換水,以減其毒。”
弟子們認真地記著,筆尖在竹簡上沙沙作響,每一個字都凝聚著沉甸甸的責任。
在伏羲部落停留的幾日裏,軒轅沒有急著離開。他親自示範細辛的炮製方法,看著族人將細辛根泡在清水中,每日換水,直到水不再發渾,再撈出曬幹。他還組織部落裏的醫者,重新核對圖譜上的其他藥材,一一詢問使用情況,生怕還有其他疏漏。
有醫者提出,圖譜上記載的“杏仁”能止咳,但他們部落有人吃了生杏仁後腹痛嘔吐。軒轅立刻找來杏仁,發現是未經炮製的苦杏仁。“苦杏仁有小毒,必須用沸水焯過,去掉種皮和胚芽才能入藥。”他一邊解釋,一邊演示,“之前的圖譜隻說了止咳功效,沒提炮製方法,這也是我的疏忽,回去後要一並補上。”
還有人說“巴豆”的瀉下之力比圖譜上描述的更猛,稍有不慎就會讓人脫水。軒轅想起初見巴豆時,隻是觀察山羊食用後的反應,並未親身體驗,便在筆記上標注:“巴豆毒性劇烈,非急症不可用,用量需如米粒大小,且需去油製霜,以減毒性。”
每日晚上,軒轅都在燈下修訂圖譜,油燈的光暈映著他疲憊卻專注的臉龐。追風趴在他腳邊,偶爾抬起頭,用頭蹭蹭他的褲腿,像是在安慰。他想起岐伯曾對他說:“醫道如登山,一步錯,步步錯,唯有時時自省,方能行穩致遠。”當時隻覺得是老生常談,此刻才明白其中的深意。
離開伏羲部落時,首領非要送他一批珍貴的獸皮和藥材,軒轅婉言謝絕了。他說:“我帶來了錯誤,能糾正它,是我分內之事。若要謝,就請部落的醫者們仔細核對每一種藥材,發現問題及時告訴我,這才是對我最大的幫助。”
歸途上,阿木忍不住問:“先生,您會不會覺得……因為這次的錯,大家就不相信圖譜了?”
軒轅望著遠方連綿的山巒,陽光灑在他的臉上,帶著一種曆經沉澱的平靜:“錯了不可怕,怕的是知錯不改。圖譜不是一成不變的天書,它是我們在實踐中一點點完善的指南。這次的錯誤,會讓它變得更嚴謹,更可靠。”他頓了頓,看向弟子們,“記住,行醫者,要敬畏生命,更要敬畏未知。每一種草藥都有它的脾氣,每一個患者都有他的不同,永遠不要停下探索和修正的腳步。”
弟子們重重地點頭,將這番話深深記在心裏。
回到醫廬後,軒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所有參與圖譜傳抄的弟子,當眾宣布了細辛的錯誤及修正方法,並將新增的炮製、配伍、禁忌等內容一一講解。他還在傳習堂的牆上掛出一塊木牌,上麵寫道:“圖譜非盡善,實踐出真知,凡用藥有疑,速報醫廬核。”
消息傳開後,各部落不僅沒有質疑圖譜的權威性,反而對軒轅更加敬佩。他們說:“軒轅先生連自己的錯都敢認,敢改,這樣的圖譜才值得我們信任。”許多部落還主動送來他們在用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經驗,有的說某種草藥在他們那裏長得更粗壯,藥性也更烈;有的說某種植物的果實有毒,但葉子卻能治病……
軒轅將這些反饋一一記錄,整理成冊,名為《圖譜補遺》,附在百草圖譜之後。他還規定,每年春秋兩季,各部落的醫者都要到醫廬來交流,分享新的發現和疑問,共同完善圖譜。
夕陽下,軒轅站在醫廬的藥圃旁,看著弟子們小心翼翼地給細辛做標記,旁邊的木牌上清晰地寫著毒性和用量。風中傳來草藥的清香,混雜著泥土的氣息,讓人心安。他知道,百草圖譜的完善之路還很長,但隻要懷著敬畏之心,抱著求實之態,這條路就一定能走得更遠,更穩。
那麽,隨著《圖譜補遺》的流傳,各部落還會發現哪些草藥的新特性?軒轅又將如何應對這些新的發現?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