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3章 藥圃育苗,親授技藝
字數:5022 加入書籤
第183章:藥圃育苗,親授技藝
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,醫廬前的空地上已響起了簌簌聲。軒轅帶著二十名新選的弟子站在剛平整好的藥圃邊,露水打濕了他們的麻布衣衫,卻沒一人在意——每個人的目光都緊緊盯著軒轅手中的那捧種子,眼裏滿是好奇與敬畏。
這藥圃是按軒轅的親自規劃開辟的,東西走向,正好順應日照。圃地被木柵欄分成六塊,每塊地前都插著木牌,上麵用炭筆寫著“沃土區”“沙質區”“濕潤區”等字樣。泥土是前幾日各部落送來的好土,混雜著草木灰和腐熟的獸糞,踩上去鬆軟透氣,還帶著淡淡的肥香。
“學醫先識藥,識藥先懂種。”軒轅的聲音不高,卻清晰地傳到每個弟子耳中。他蹲下身,用手指撚起一把沃土,土粒從指縫間滑落,帶著濕潤的光澤。“你們看,這土黑而黏,握之成團,觸之能散,是種‘參’的好地。參喜肥,怕澇,得種在地勢稍高的地方,讓雨水能及時流走。”
說著,他從身邊的陶盆裏取出一些飽滿的參籽,籽粒呈扁圓形,外皮黃中帶褐。“選種要挑這種顆粒飽滿、無蟲蛀的,”他把參籽分給弟子們傳看,“像這種癟的、有黑斑的,就算種下也長不好。”
一個名叫阿草的女弟子接過參籽,放在手心仔細端詳,又湊到鼻尖聞了聞,小聲問:“先生,這參籽要泡過再種嗎?我在家種穀子時,娘都會先用水泡一泡。”
軒轅讚許地點點頭:“問得好。參籽外皮硬,需用溫水泡上一夜,讓它吸足水分,出芽才快。但記住,水溫不能太高,摸著手心不燙就行,否則會燙壞胚芽。”他轉頭看向眾人,“每種藥材的種子處理都不同,這便是今天要學的第一課——辨種、浸種、適地。”
他起身走向另一塊地,這裏的土色偏黃,顆粒較粗,踩上去沙沙作響。“這是沙質土,”軒轅抓起一把,用力一握,土團立刻散開,“這種土透氣,利水,適合種‘芩’和‘知母’這類怕濕的藥材。它們的根怕爛,沙質土能讓水快速滲下去,不積在根部。”
一個叫石夯的壯實弟子忍不住問:“先生,那要是分不清土性,把參種到沙地裏,會怎麽樣?”他是神農部落送來的弟子,在家種過五穀,對泥土還算熟悉,但麵對藥材,還是覺得處處是學問。
“輕則長得細弱,重則爛根而死。”軒轅指著遠處的山林,“你們看,山裏的參都長在腐殖土厚的樹蔭下,芩卻多生在坡地砂石間,這就是它們的性子。種藥和識人一樣,得順著性子來,強扭是不行的。”
弟子們聽得認真,有幾人立刻蹲下身,學著軒轅的樣子抓起不同地塊的土比較,嘴裏還小聲議論著。阿草拿出隨身攜帶的竹簡和石筆,飛快地記錄著,連軒轅說的“握之成團,觸之能散”都一字不落地記了下來。
接下來,軒轅又講解了“蒼術”“甘草”“薄荷”等藥材的播種要點。講蒼術時,他特意讓弟子們摸了摸蒼術的種子——細小如砂,黑褐色,帶著油性。“這種子小,不用浸種,直接拌上細沙撒播就行,撒完輕輕蓋上一層薄土,不能太厚,否則芽頂不出來。”他用手在沙質區劃出淺溝,示範著播種的深度,“你們看,溝深剛沒過指甲蓋,這就是合適的深度。”
講到薄荷時,氣氛活躍了些。薄荷的種子更小,帶著淡淡的清香,軒轅讓弟子們每人取一粒放在手心:“薄荷喜濕喜陽,要種在濕潤區,澆水要勤,但也不能積水。它長得快,落地就能生根,你們要是不小心掉了種子在圃邊,說不定過些日子就長出小苗來。”
石夯聽得興起,拿起一把薄荷種子就要往濕潤區撒,卻被軒轅攔住了。“別急,”軒轅指著圃地邊緣的排水溝,“先把溝理好。昨天剛下過雨,雖然土是濕的,但也得防著接下來的連陰雨。每種藥材的習性不同,有的怕旱,有的怕澇,這些細節都得想到。”
他親自拿起木鏟,示範著如何把排水溝挖得又直又深,溝底略向外側傾斜,確保水能順暢排出。“你們看,這溝要比圃地低半尺,下雨時水就會順著坡流到外麵的水渠裏,不會淹了藥材。”
弟子們立刻跟著行動起來,有的用鏟,有的用手,七手八腳地整理排水溝。阿草力氣小,挖不動硬土,石夯就主動幫她挖了一段,兩人相視一笑,原本拘謹的氣氛緩和了不少。軒轅看著這一幕,嘴角露出一絲笑意——學醫不僅要懂技術,更要懂協作,這些孩子能互助,是好兆頭。
太陽升高了些,薄霧散去,陽光灑在藥圃上,泥土的氣息混合著草木的清香撲麵而來。軒轅讓弟子們分成六組,每組負責一塊地,按他教的方法播種一種藥材。他則在各塊地間來回走動,時不時停下指點。
“阿木,你這參籽撒得太密了,”軒轅走到負責沃土區的阿木身邊,指著他剛播下的種子,“參苗長大後需要空間,太密了會爭養分,長得又細又弱。得像這樣,每粒種子間隔一指寬,行距要兩拳寬,這樣既能保證產量,又能通風。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阿木臉一紅,連忙用小木棍把密的地方撥開一些。他是之前在神農部落跟著軒轅學過草藥的弟子,這次被選入醫廬,本想表現得好些,沒想到還是出了錯,不由得有些懊惱。
軒轅看出了他的心思,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剛開始犯錯難免,能及時改正就好。種藥和看病一樣,講究個‘度’,過猶不及。”
另一邊,負責種黃芩的幾個弟子正為覆土厚度爭論不休。一個叫石硯的瘦高弟子覺得要蓋厚些,免得小鳥啄食;另一個叫禾苗的弟子卻堅持軒轅說的“薄土覆蓋”。兩人爭得麵紅耳赤,見軒轅過來,都住了口,等著他評判。
軒轅沒有直接回答,而是蹲下身,用手指輕輕撥開他們剛蓋的土,露出下麵的黃芩種子。“你們看,黃芩種子喜光,蓋太厚見不到光,就不愛出芽。小鳥確實會啄,但我們可以在上麵蓋層樹枝,既能擋鳥,又不影響透光,這不是兩全其美嗎?”
他說著,拿起旁邊準備好的樹枝,教他們如何稀疏地鋪在土上,既不會壓壞種子,又能起到防護作用。石硯和禾苗聽得連連點頭,剛才的爭執煙消雲散,反而湊在一起討論起樹枝的鋪法來。
軒轅繼續往前走,看到阿草正小心翼翼地給播好的薄荷種子澆水。她用一個帶細孔的陶罐,沿著畦邊慢慢傾倒,水流細如發絲,均勻地滲進土裏。“做得好,”軒轅讚道,“薄荷種子小,澆水不能急,得像這樣‘潤’,不能‘衝’,否則會把種子衝得聚在一起。”
阿草被誇得臉微紅,手上的動作卻更穩了。她小聲說:“先生,我娘說種細弱的種子,就得像喂小孩子吃飯,得慢慢喂,不然會嗆著。”
這話逗得周圍的弟子都笑了,軒轅也笑著點頭:“說得太對了。種藥和待人一樣,得有耐心,懂體恤。你們記住,這藥圃裏長的不隻是藥材,還有你們的心性——心浮氣躁的人,種不出好藥;粗心大意的人,也成不了好醫。”
太陽升到頭頂時,六塊地的播種終於完成了。弟子們滿頭大汗,手上沾滿了泥土,卻沒人喊累。他們看著自己親手播下的種子被細心覆蓋、澆透,想象著不久後冒出的嫩芽,心裏都有種說不出的踏實。
軒轅讓大家坐在藥圃邊的石頭上休息,自己則取來早已備好的陶碗,裏麵盛著不同的根塊——有剛挖來的新鮮甘草,有帶著泥土的黃芩根,還有切片曬幹的蒼術。“光會種還不夠,得知道它們長大後是什麽樣子,”他把根塊分給弟子們,“這甘草根味甜,斷麵黃白,有放射狀紋理;黃芩根味苦,斷麵黃如金,中心常呈暗棕色;蒼術根有濃鬱香氣,斷麵有朱砂點……這些特征,都要記在心裏。”
石夯拿起甘草根,放在嘴裏嚼了嚼,果然嚐到一股清甜,忍不住說:“先生,這甘草比我家種的甜菜根還甜呢!”
“正是因為它味甘,才能調和諸藥,”軒轅趁機講解,“就像你們剛才互相幫忙一樣,甘草在藥方裏也常起調和作用,讓其他藥材的藥性更平和。這也是‘君臣佐使’裏‘佐藥’的一種用法。”
弟子們聽得入了迷,原本覺得枯燥的種植,瞬間和深奧的醫理聯係了起來。阿草一邊嚼著蒼術,一邊快速記錄:“蒼術,氣香,味辛、苦,斷麵有朱砂點,喜沙質土……”石硯則拿著黃芩根,對著陽光看斷麵的紋理,若有所思。
午後,天空飄起了細雨,不大,卻細密如絲。弟子們有些著急,怕雨水衝壞了剛播的種子。軒轅卻笑道:“這雨來得正好,不用我們再澆水了。你們看,這雨下得緩,像不像阿草剛才澆水的樣子?”
他帶著弟子們站在藥廬的屋簷下,看著細雨落在藥圃上,泥土被滋潤得油光發亮,樹枝覆蓋下的種子仿佛在貪婪地吮吸著甘霖。“種藥要順天時,”軒轅輕聲道,“該下雨時下雨,該出太陽時出太陽,我們能做的,就是備好土地,選好種子,剩下的,就交給天地。但也不能完全放手,明日天晴,我們要來看墒情,太幹了要補澆,太濕了要鬆土……”
雨漸漸停了,天邊露出一道淡淡的彩虹,映在藥圃的泥土上,泛出五彩的光暈。弟子們看著眼前的景象,忽然覺得這方藥圃不再隻是一片土地,而是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——每一粒種子都藏著生命的密碼,每一寸泥土都蘊含著生長的智慧,而他們,正跟著先生一點點解開這些密碼。
軒轅看著弟子們若有所悟的神情,心裏頗感欣慰。他知道,育苗不僅是培育藥材,更是在培育這些年輕人對生命的敬畏、對細節的關注、對醫道的執著。這條路很長,藥圃裏的第一粒種子,隻是一個開始。
傍晚時分,弟子們輪流給藥圃插上標記,注明每種藥材的名稱、播種日期和注意事項。石夯在參地前的木牌上,除了寫下軒轅教的要點,還特意加了一句:“如待貴客,需細心照料。”阿草看到了,忍不住笑了,在自己負責的薄荷地木牌上寫道:“性喜濕潤,如待稚童。”
夕陽的餘暉灑在藥圃上,木柵欄的影子被拉得很長,和弟子們的身影交疊在一起。軒轅站在藥圃邊,望著那片孕育著希望的土地,仿佛已經看到了數月後——參苗破土而出,黃芩舒展綠葉,薄荷香氣滿園,而這些年輕的弟子們,也像這些藥材一樣,在醫道的滋養下,慢慢成長為能獨當一麵的醫者。
隻是,培育藥材並非易事,接下來的日子裏,藥圃會遇到蟲害嗎?弟子們能及時發現並處理嗎?那些播下的種子,能順利發芽生長嗎?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