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3章 飲食有節,病從口防
字數:4277 加入書籤
第193章:飲食有節,病從口防
初秋的清晨,有熊國部落的廣場上彌漫著新米的清香。幾個族人正抬著剛收割的粟米往糧倉送,金黃的穀粒從麻袋縫隙裏漏出來,引得幾隻麻雀嘰嘰喳喳地啄食。軒轅站在醫廬門口,望著這豐收的景象,眉頭卻微微蹙著——昨日傍晚,負責舂米的阿柱突然抱著肚子蹲在地上,疼得額頭冒汗,隨行的弟子診斷是吃了變質的獸肉,折騰到半夜才緩過來。
“先生,阿柱今天好多了,就是還沒力氣。”阿禾從廣場那頭走來,手裏拿著塊烤熟的粟米餅,“他說以後再也不敢把吃剩的肉放過夜了。”
軒轅接過粟米餅,溫熱的觸感從指尖傳來,餅上還沾著幾粒芝麻。他咬了一小口,清甜中帶著點焦香,這是部落裏新培育的品種,比尋常粟米更軟糯。“光他一個人記住不夠,”軒轅咀嚼著說,“得讓所有族人都明白,嘴巴貪一時痛快,腸胃就要遭罪。”
正說著,廣場邊緣突然傳來一陣喧嘩。隻見幾個孩童圍著一個陶盆爭搶,盆裏是昨天剩下的野豬肉湯,天氣轉暖,湯麵上已經結了層薄薄的白膜,散發著淡淡的酸味。一個梳著衝天辮的小孩搶過陶勺,剛要往嘴裏送,就被軒轅喝住:“放下!”
孩童們被嚇得一哆嗦,陶勺“哐當”一聲掉回盆裏。軒轅大步走過去,指著那盆肉湯問:“誰讓你們喝這個的?”
年紀最大的孩子囁嚅道:“娘說……扔了可惜……”
軒轅蹲下身,拿起一根樹枝,輕輕撥開湯麵的白膜,下麵的肉已經變成了暗灰色,還漂浮著幾絲黏膩的東西。“你們看,”他讓孩子們湊近,“這湯已經壞了,裏麵藏著看不見的小蟲子,喝下去會肚子疼、上吐下瀉,就像昨天的阿柱一樣。”
孩子們睜大眼睛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沒人再敢碰那盆湯。軒轅叫來旁邊的族人,讓他們把湯倒掉,連陶盆都要用沸水燙三遍。“記住了,”他對孩子們說,“不管什麽吃食,隻要變味、發黏、變色,哪怕看起來好好的,也絕對不能吃。”
處理完這事,軒轅回到醫廬,讓阿禾召集各部落的廚人。半個時辰後,醫廬的院子裏站了二十多個男女,他們都是負責部落膳食的,手裏還拿著鍋鏟、陶勺,顯然是剛從灶台邊過來。
“今天叫大家來,是想說說吃飯的規矩。”軒轅開門見山,指著牆上新刻的木牌,“這上麵寫的‘飲食有節’,不是隨口說說。最近三個月,醫廬收治的腸胃病患者,有七成是因為吃了不幹淨或過量的食物,這必須改。”
一個皮膚黝黑的中年婦人舉手,她是神農部落的廚頭,名叫阿芸,做得一手好野菜羹。“先生,咱們部落冬天食物少,夏天吃不完的肉舍不得扔,總想著留到冬天,這咋辦?”
軒轅早有準備,讓弟子抬來幾個陶罐。“你們看,”他打開第一個陶罐,裏麵是醃漬的野豬肉,肉塊浸在濃鹽水裏,散發著鹹香,“用鹽醃過,再曬幹,能存到冬天,還不容易壞。”他又打開第二個陶罐,裏麵是發酵的粟米,“這是做成了酸漿,夏天喝能解暑,也能放很久。”
阿芸湊近聞了聞,眼睛一亮:“這法子好!我們部落夏天總有吃不完的野菜,也能這麽做嗎?”
“當然可以,”軒轅點頭,“但要記住,醃菜不能多吃,鹽放多了會渴,還會傷骨頭。”他拿起一塊醃肉,“就像這肉,偶爾吃一塊下飯可以,頓頓吃就不行了。”
這時,伏羲部落的廚人阿石撓著頭問:“先生,那吃飯要吃到幾分飽才合適?我總覺得族人幹活累,得多吃點才有力氣。”
軒轅笑了,指著院子裏正在啄食的雞:“你們看那些雞,吃飽了就會散開,不會一直啄。人也一樣,吃到不餓就行,要是撐得彎腰都費勁,那就是吃多了。”他回憶起少典父親以前常說的話,“我小時候,父親總說‘飯吃八分飽,腸胃不找惱’,就是這個道理。”
為了讓大家更明白,軒轅讓人抬來陶甑,蒸了滿滿一甑新米。他給每個廚人盛了一小碗:“你們先吃著,感覺不餓了就停下。”
廚人們捧著碗,小口吃起來。阿芸吃得最快,很快就吃完了一碗,還想再盛,被軒轅攔住:“你摸摸肚子,是不是有點脹?”阿芸按了按小腹,不好意思地笑了:“還真有點。”
“這就是了,”軒轅說,“幹活的人可以多吃點,但也不能吃到脹。尤其是晚上,吃多了睡不好,還會做噩夢。”
接下來,軒轅又講了四季飲食的講究。他讓弟子搬來幾筐草藥和食材,一樣樣展示:“春天多吃芽菜,像香椿、豆芽,能幫著身體舒展,就像草木發芽一樣;夏天熱,多吃瓜菜,黃瓜、冬瓜,能清熱解渴;秋天幹燥,吃點梨、蓮子,潤潤肺;冬天冷,適當吃點肉,羊肉、鹿肉,能抗寒。”
阿石指著筐裏的生薑問:“先生,這生薑夏天能吃嗎?我娘說夏天吃薑會上火。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軒轅拿起一塊生薑,掰了一小塊遞給阿石:“你嚐嚐。”阿石咬了一口,辣得直咧嘴。“生薑性溫,夏天吃點能驅散體內的濕氣,”軒轅解釋道,“但不能多吃,就像夏天曬太陽,曬一會兒舒服,曬久了就會中暑。”
他又拿起一顆紅棗:“這東西味甘,性平,什麽時候吃都好,能補氣血。但要是吃多了,也會脹氣。所以說,不管什麽好東西,都得有個度。”
廚人們聽得認真,有的還在陶片上刻記。阿芸問道:“先生,那有些食物不能一起吃吧?我聽說吃了豬肉就不能吃梅子,會肚子疼。”
軒轅點點頭:“確實有講究。比如柿子和螃蟹,一起吃會拉肚子;羊肉和西瓜,一熱一寒,腸胃會受不了。”他讓弟子取來之前整理的藥食宜忌清單,分發給每個廚人,“這上麵記了常見的相克食物,你們做飯時多留意。”
講完這些,已經日頭偏西。軒轅讓廚人們把今天學到的回去教給族人,還定下規矩:每個部落每周要派人來醫廬學習,匯報飲食健康情況。“從明天起,”軒轅最後強調,“各部落要設個‘嚐膳人’,每天做飯前先檢查食材,不新鮮的堅決不用,做好的飯菜也要有人先嚐一點,沒事了大家再吃。”
廚人們紛紛應下,捧著清單離開了。阿禾看著他們的背影,問軒轅:“先生,這麽多規矩,他們能記住嗎?”
軒轅望著天邊的晚霞,晚霞像一塊巨大的彩色絲帛,鋪滿了天空。“慢慢教,總會記住的。”他說,“病從口入,這話一點不假。咱們醫廬治得再好,不如讓族人少生病。”
接下來的日子,各部落的飲食漸漸有了變化。清晨的廣場上,再也看不到搶吃剩食的孩童;廚房裏,廚人們嚴格檢查食材,變質的東西都遠遠埋掉;飯桌上,葷素搭配更合理,夏天的野菜羹裏多了點生薑,冬天的肉湯裏加了些蘿卜。
一個月後,醫廬的腸胃病患者果然少了大半。阿柱痊愈後,主動當起了有熊國的“嚐膳人”,每天天不亮就去檢查糧倉和菜窖,誰要是想把剩菜留到第二天,他第一個不答應。“先生說了,”他逢人便講,“省下一口壞肉,能少遭半夜罪,劃算!”
這天,軒轅正在醫廬整理醫案,阿芸提著個陶罐來了。“先生,您嚐嚐我做的冬瓜羊肉湯。”她揭開蓋子,一股鮮香撲鼻而來,湯裏飄著幾片冬瓜,“按您說的,冬天吃羊肉暖身,加冬瓜去去油膩,族人都說好喝,沒一個鬧肚子的。”
軒轅盛了一碗,喝了一口,羊肉的醇厚和冬瓜的清爽恰到好處。“做得好,”他稱讚道,“這就是飲食有節,既照顧了口味,又顧著健康。”
阿芸笑得合不攏嘴:“還有呢,我們部落的小孩現在都知道,飯前要洗手,生的熟的要分開放。昨天有個小孩看見他爹要吃變味的栗子,硬是哭著不讓吃,把他爹氣笑了。”
軒轅聽著,心裏暖暖的。他走到門口,看著廣場上嬉戲的孩童,他們的臉蛋紅撲撲的,再也不是之前那種麵黃肌瘦的樣子。遠處的田地裏,新種的蔬菜綠油油的,預示著又一個豐收的季節。
“先生,您看,”阿禾指著天邊飛來的一群大雁,“它們也要南飛了,這季節就該吃點溫熱的食物。”
軒轅點點頭,目光深邃。他知道,飲食養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需要代代相傳。就像這四季輪回,春生夏長,秋收冬藏,人順應著自然去吃,去活,才能少生病,多安康。
那麽,這些飲食規矩能一直堅持下去嗎?族人在執行過程中還會遇到哪些難題?軒轅又會想出什麽辦法來解決?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