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4章 整理醫案,分類傳世

字數:3039   加入書籤

A+A-


    第204章:整理醫案,分類傳世
    晨曦微露,醫廬的木窗被輕輕推開,帶著草木清氣的微風拂過案幾,卷起幾張散落的竹簡。軒轅身著素色麻布長衫,已在案前坐了多時,麵前堆著近十年的行醫記錄,竹簡上的字跡或深或淺,有的邊緣已被摩挲得發亮——那是無數個深夜,他燈下記錄時留下的溫度。
    “先生,該用早膳了。”大弟子端著一碗溫熱的小米粥進來,見他指尖還在竹簡上滑動,不由得放輕了腳步。
    軒轅抬頭,眼下的青影透著疲憊,眼神卻亮得很:“你看這樁醫案,”他拿起最上麵一卷,“去年春上,東邊部落那個咳血的獵戶,初診時脈浮而數,舌苔黃燥,當時斷為肺熱壅盛,用了桑白皮湯,三劑後咳血止了,卻又添了氣短乏力。”
    大弟子湊近細看,竹簡上密密麻麻記著:“三月初七,獵戶張某,三十有五,咳血三日,痰黃稠,伴胸痛,小便短赤。辨證:肺熱熾盛,灼傷血絡。治法:清肺瀉火,涼血止血。方藥:桑白皮、地骨皮、黃芩、知母……”下麵還有一行小字:“三月初十複診,血止,卻自汗、脈細弱,改予補肺湯加減。”
    “當時我琢磨著,是瀉火太過傷了肺氣。”軒轅指尖點在“改予補肺湯”幾字上,語氣裏帶著幾分複盤的鄭重,“治病如治水,既要疏浚淤堵,又不能衝垮堤壩。這案子裏藏著的‘過猶不及’,得讓弟子們都看懂。”
    大弟子點點頭,將小米粥放在案邊:“先生這幾日都在整理醫案,不如讓我們來幫忙分類?”
    軒轅笑了,眼裏的疲憊淡了些:“正有此意。你去叫上幾個師弟,咱們把這些醫案分分類——外感的歸一類,內傷的歸一類,還有些不好歸到這兩類裏的雜症,也單放一卷。”
    不多時,四個弟子圍坐在案前,竹簡在他們手中傳遞,醫廬裏漸漸響起低聲討論。
    “這個小兒驚風案該歸哪類?”一個年輕弟子舉著竹簡問。那上麵記著:“五月廿一,鄰村小兒李某,周歲,夜啼不止,抽搐握拳,麵青唇紫。詢其母,近日曾受驚嚇。辨證:肝風內動。治法:平肝息風。方藥:鉤藤、蟬蛻、天麻……”
    軒轅接過竹簡,指尖在“肝風內動”四字上停頓:“小兒驚風多由外感風邪或內傷驚恐引發,這樁是受驚嚇後肝風妄動,屬內傷裏的‘情誌致病’,歸到內傷病案裏去。”他頓了頓,又補充道,“記得在案後加句注解:‘小兒肝常有餘,驚則氣亂,易致風動,治當平肝兼安神’。”
    弟子們邊記邊點頭,手裏的筆在新削的竹簡上沙沙作響。陽光透過窗欞,在他們專注的臉上投下斑駁的光影,像極了當年岐伯教導軒轅時的模樣。
    “先生,這個婦人腹痛案有點棘手。”二弟子遞過一卷竹簡,“七月初三,婦人王氏,腹痛拒按,經行不暢,色暗有塊。舌有瘀斑,脈澀。當時用了溫經湯,三劑就好了。”
    軒轅翻看著竹簡,忽然問:“你們說說,她這腹痛的根由是什麽?”
    三弟子搶著答:“是受涼了吧?溫經湯裏有桂枝、吳茱萸,都是溫性的。”
    “不對。”大弟子搖頭,“舌有瘀斑、脈澀,這是有瘀血的兆頭,應該是寒凝血瘀。”
    軒轅讚許地看了大弟子一眼:“說得對。婦人以血為本,這王氏是寒邪凝滯血脈,氣血不通才痛。溫經湯既能溫散寒邪,又能活血通經,正是‘通則不痛’的道理。”他拿起筆,在案邊的空白竹簡上寫下:“婦人腹痛,若見經暗有塊、舌瘀脈澀,多為寒凝血瘀,溫經湯主之。”寫完,將這卷竹簡放進“內傷病案”裏,“記著注明:‘女子以血為用,寒則血凝,瘀則痛,治需溫通結合’。”
    不知不覺,日頭爬到了中天,案上的醫案漸漸分好了三堆。外感卷裏,風寒、風熱、暑濕引發的病症排得整整齊齊,每案後都注著“風邪襲表,宜解表散邪”“暑濕傷氣,當清暑益氣”等注解;內傷病案裏,從五髒虛損到情誌失調,字跡間藏著“脾虛則食少”“腎虛則腰痛”的規律;雜症卷裏,跌打損傷、蟲蛇咬傷等案子也各有注解,比如那樁被蛇咬傷的醫案後,就寫著:“蛇毒屬火毒,咬傷後先刺血排毒,再用半邊蓮、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”。
    軒轅拿起外感卷最上麵的竹簡,那是他剛學醫時記錄的第一樁醫案——當年有個獵人淋雨後感寒,發熱無汗,頭痛身痛,他依岐伯所教,用了麻黃湯,兩劑而愈。如今再看,字跡稚嫩,卻透著一股認真勁兒。
    “這些醫案,就像咱們行醫路上的路標。”軒轅將三卷醫案碼整齊,聲音裏帶著感慨,“後人循著這些路標走,就能少走些彎路。比如治外感,得先辨清風寒還是風熱;治內傷,要分清是哪髒哪腑出了問題;治雜症,得找準病因,隨症變法。”
    弟子們圍上前,看著那三卷碼得整整齊齊的醫案,忽然覺得手裏的竹簡沉甸甸的——那不僅是文字,更是無數個日夜的生死救援,是從失敗裏熬出來的經驗,是能救命的寶貝。
    “先生,我們把這些醫案抄錄幾份吧?”大弟子提議,“讓各部落的醫廬都存一份,大家照著學,就能治好更多人了。”
    軒轅點頭,眼裏閃著光:“好。抄錄的時候,別忘了把咱們加的注解都寫上——那些‘為什麽這麽治’的道理,比藥方本身更重要。”
    暮色漸濃,醫廬裏的油燈亮了起來,映著弟子們抄錄醫案的身影。軒轅坐在案前,又拿起一卷舊醫案,指尖劃過上麵的字跡,忽然想起多年前那個在雨中為病人煎藥的夜晚——那時他還不懂什麽叫“辨證施治”,隻知道“藥能治病”,如今卻能從一堆醫案裏看出“醫道”的輪廓。
    他拿起筆,在雜症卷的最後補了一行字:“醫案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辨症如識路,施治如駕船,既要懂規矩,又要會變通。”寫完,將筆放下,窗外的月光正好落在那行字上,像一層薄薄的銀霜。
    醫廬外,晚風拂過藥圃,帶來艾草和薄荷的清香。遠處傳來幾聲犬吠,夾雜著部落裏稀疏的笑語,那是被醫案裏的智慧守護著的安寧。
    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    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