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6章 深論陰陽,醫理根基

字數:2807   加入書籤

A+A-


    第206章:深論陰陽,醫理根基
    傳習堂的木門被晨光推開時,軒轅已站在堂中那張鋪開的獸皮地圖旁。地圖上用朱砂與墨線畫著日月交替、寒暑往來的軌跡,旁邊堆著數十根刻滿刻度的木杆——那是他近年觀測日影、記錄節氣的憑證。弟子們陸續進來時,都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艾草香,那是昨夜軒轅為驅散堂內濕氣特意焚燒的,草木的氣息混著晨光,讓這方傳授醫道的空間多了幾分肅穆。
    “今日我們隻論一事。”軒轅轉身時,目光掃過弟子們臉上的求知之色,緩緩抬手指向窗外,“天為陽,地為陰。這不是隨口說說的道理,是要刻進骨子裏的醫道根本。”他走到牆角,那裏放著兩個陶罐,一個盛滿經日曬三日的幹柴,一個盛著剛從井中汲出的冷水。“你們摸。”
    弟子們輪流上前,指尖觸及幹柴罐時,能感到陽光殘留的溫熱,觸到冷水罐時,又被那股沁骨的寒涼激得縮回手。最年輕的弟子阿木忍不住問:“先生,這便是陽與陰的不同?”
    “是,也不全是。”軒轅拿起一根幹柴,湊到火塘邊引燃,火苗騰起時,映得他眼中閃爍著光亮,“陽者,主動,主熱,主升;陰者,主靜,主寒,主降。就像這火與水,火性炎上,水性潤下,從未有過顛倒。”他將燃著的柴投入水罐,滋啦一聲,白煙嫋嫋升起,“但陰陽又不是死的。柴遇火則陽盛,入水則陽消;水遇火則陰減,遇寒則陰凝。這變化之道,才是最難參透的。”
    堂外忽然傳來一陣咳嗽聲,是部落裏的老丈拄著拐杖經過,他每到秋冬便咳喘不止,夏日卻能下地勞作。軒轅指了指窗外:“老丈的病,便是陰陽時令的明證。夏季陽盛,他體內寒氣被壓製,故能如常;秋冬陰盛,寒氣肆虐,故病發。這便是‘晝陽盛,熱病加重;夜陰盛,寒病易篤’的道理。”
    他讓弟子取來兩塊石頭,一塊是經烈火焚燒過的紅燧石,一塊是常年浸在溪水中的青滑石。“你們看這燧石,色赤,性熱,敲擊能生火,屬陽;滑石色青,性涼,觸摸能生濕,屬陰。”說著,他將燧石放在一個風寒病人的藥罐旁,滑石放在一個熱病患者的藥罐旁,“用藥如用兵,治寒病當用陽藥,如燧石般助火散寒;治熱病當用陰藥,如滑石般引水清熱。若反了,便是火上澆油,雪上加霜。”
    有弟子問:“先生,那人身的陰陽又如何分辨?”軒轅走到一個麵色潮紅、煩躁不安的弟子麵前,這弟子昨夜貪涼,今早便頭痛發熱。“你此刻便是陽盛,麵紅、心煩、脈數,都是陽熱過盛的征兆。”又指向另一個麵色蒼白、手腳冰涼的弟子,“你素來畏寒,是陰盛之象。”他讓兩人伸出手腕,自己分別為他們把脈,“陽盛則脈浮數,陰盛則脈沉遲,這脈象的變化,便是陰陽在體內的呐喊。”
    為了讓弟子們更直觀地理解,軒轅取來一盆清水,一邊往裏加燒紅的石子,一邊讓弟子觀察:“水本屬陰,加陽熱之物,水溫漸升,陰漸消而陽漸長,就像人喝了薑湯,寒氣漸散。”隨後他又往熱水裏加冰塊,“陽熱遇陰寒,水溫漸降,陽漸消而陰漸長,如同高熱病人服了石膏湯,熱退身涼。”
    他拿起一根刻滿刻度的木杆,上麵記錄著一年中不同節氣的日影長度:“冬至日影最長,陰最盛;夏至日影最短,陽最盛。這陰陽消長,如環無端,影響著草木枯榮,也影響著人體安康。”他指著木杆上的刻度,“你們看,從冬至到夏至,日影漸短,陽漸盛,人體陽氣也隨之升發,故春季宜養肝,夏季宜養心;從夏至到冬至,日影漸長,陰漸盛,人體陰氣隨之收斂,故秋季宜養肺,冬季宜養腎。這便是天人相應的陰陽之道。”
    傳習堂外的日頭漸漸升高,透過窗欞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。軒轅走到懸掛的人體經絡圖前,圖上用紅線標注的陽經與藍線標注的陰經縱橫交錯。“經絡也分陰陽,陽經行於四肢外側、頭麵軀幹,陰經行於四肢內側、胸腹。氣血在陽經中運行時,如日行中天,暢行無阻;在陰經中運行時,如夜行幽穀,需小心嗬護。”他點著圖上的“足太陽膀胱經”,“這條陽經受邪,人會發熱、惡寒、頭痛;若‘足太陰脾經’這陰經受邪,則會腹痛、腹瀉、乏力。”
    有弟子記錄時不慎打翻了硯台,墨汁濺到了陽經的紅線上,暈開一片黑漬。軒轅卻沒責備,反而指著那片汙漬說:“你看,陰墨汁)侵陽紅線),陽便受損。就像人受了風寒,陰邪侵陽,陽氣被困,便會生病。此時用藥,便是要助陽驅陰,讓紅線重見天日。”
    臨近午時,軒轅讓弟子們分組討論,每組舉出三個陰陽失衡的病例,並說明該用何種方法調和。阿木一組舉了獵人被毒蛇咬傷的例子:“蛇毒屬陰寒,侵入人體後,傷口青紫、腫脹,是陰盛陽衰,當用雄黃、大蒜等陽熱之物解毒。”另一組舉了產婦產後大出血的例子:“血屬陰,失血過多則陰虧,當用當歸、熟地等滋陰養血之藥,同時輔以人參、黃芪補氣,因為氣屬陽,陽能生陰。”
    軒轅聽著各組的討論,時不時點頭或補充。當談到一個長期抑鬱寡歡的婦人時,他說:“情誌也分陰陽。怒屬陽,過則陽亢;悲屬陰,過則陰盛。這婦人長期悲戚,是陰盛壓製陽氣,不僅要用藥疏肝理氣助陽),還要開導她寬心,這也是調和陰陽的法子。”
    日頭偏西時,傳習堂的陰影漸漸拉長。軒轅讓弟子們整理今日的筆記,自己則走到火塘邊添了些柴。火苗跳躍著,映在他布滿皺紋的臉上,那雙眼睛卻亮得驚人。“記住,陰陽不是書本上的字,是活在天地間、人身上的理。”他拿起一塊燧石,輕輕敲擊著火鐮,火星濺起時,他的聲音也隨之升高,“辨陰陽,調平衡,便是醫道的根。悟透了這個,你們才算摸到了行醫的門檻。”
    弟子們齊聲應是,筆尖在獸皮紙上沙沙作響,將今日的所學一一記下。窗外的夕陽將天空染成金紅色,如同陰陽交匯時那最美的一瞬。軒轅望著天邊的霞光,知道今日播下的種子,終有一天會在弟子們的心中長成參天大樹,而這陰陽之道,也將隨著他們的腳步,傳遍這片土地的每一個角落。
    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    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