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7章 五行配屬,髒腑關聯
字數:3279 加入書籤
第207章:五行配屬,髒腑關聯
晨曦微露,傳習堂內已坐滿了弟子。軒轅緩步走上堂前,案幾上攤開著幾張新繪的圖卷,墨跡尚未完全幹透。他目光掃過眾人,見弟子們臉上都帶著幾分期待,便清了清嗓子,聲音沉穩有力:“昨日我們講了陰陽,今日便來論五行。這五行,便是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,它們並非孤立存在,而是如環無端,相生相克,既滋養萬物,又製約平衡,人身髒腑亦是如此。”
說著,他伸手將最上方的圖卷展開,隻見上麵用朱砂與墨筆勾勒出五個相互纏繞的圓環,分別標注著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,環環相扣間還畫著箭頭,或順或逆。“你們看,”軒轅指向圖卷,“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,此為相生,如母養子,源源不斷;而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,金克木,此為相克,如將帥統兵,各有節製。這相生相克的道理,正是天地運行的根本,也是我們探究髒腑關聯的鑰匙。”
有弟子忍不住發問:“先生,這五行與髒腑如何對應?難道每個髒腑都能歸到一行中去?”
軒轅點頭,拿起一支筆,在圖卷旁寫下幾行字:“木屬肝,火屬心,土屬脾,金屬肺,水屬腎。”他寫完,轉身麵對眾人:“肝喜條達,如草木舒展,故屬木;心主血脈,其氣溫熱,如火焰升騰,故屬火;脾主運化,承載萬物,如大地孕育,故屬土;肺主肅降,其氣清涼,如金石堅韌,故屬金;腎主藏精,滋養周身,如水源不竭,故屬水。”
為了讓弟子們更易理解,他走到堂下,指著窗邊一株剛抽出新芽的柳樹:“你們看這柳樹,春則發芽,夏則繁茂,秋則落葉,冬則歸根,順應時序,舒展自如,這便是木的特性。肝在人體內,也需這般條達通暢,若被鬱滯,便如柳枝被折,會生出病痛。”
說著,他讓一位平日裏容易急躁的弟子上前,伸手為其把脈,隨後道:“你近日是否常覺脅肋脹痛,夜裏難以安睡?”那弟子一愣,隨即點頭:“先生說的是,弟子這幾日總莫名煩躁,脅下確有隱痛。”
軒轅解釋道:“這便是肝木失於條達之故。你性子急躁,易動肝火,肝火一旺,便會克製脾土。”他又指向五行圖中“木克土”的標記,“脾屬土,主消化,若被肝木所克,便會出現食欲不振、腹脹腹痛等症。你們且看他的舌苔,是不是有些發黃,邊緣還有齒痕?”
弟子們圍上前細看,果然如軒轅所說。那弟子也急了:“先生,那該如何是好?”軒轅笑道:“莫急,隻需疏肝理氣,再輔以健脾之法,便能調和。我給你開一劑柴胡疏肝散,再教你一套吐納之法,每日清晨練習,讓氣息如柳枝般舒展,不出幾日便會好轉。”
為了更直觀地展現五行與髒腑的關聯,軒轅又取來五種器物:一株新竹、一盞油燈、一捧黃土、一塊青銅、一碗清水。“你們看,”他舉起新竹,“竹可生火,正如肝木能助心火。心為君主之官,若肝木調順,心火便會充盈而不妄動;若肝木失和,心火便易亢奮,出現心悸、失眠之症。”
他又將油燈點燃,置於黃土之上:“火能生土,心火溫熱,可助脾土運化。比如冬日飲熱湯,能暖脾胃,增進食欲,便是這個道理。但若心火過旺,如油燈添油過多,火焰過盛,反而會灼傷脾土,讓人不思飲食,這便是火不生土,反克土了。”
拿起黃土,軒轅繼續道:“土能生金,脾土運化的水穀精微,可滋養肺金。你們想想,若是長期食少體弱,是不是容易咳嗽氣喘?這便是脾土虛弱,肺金失養之故。而土能克水,脾土健旺,可防腎水泛濫,若脾虛失運,水濕便會停滯,出現水腫,這便是土不克水之患。”
他將青銅放在黃土旁:“金能生水,肺金肅降,可將津液下輸於腎,滋養腎水。若肺金受損,如久咳不止,便會耗傷腎水,讓人腰膝酸軟,這便是金不生水。而金能克木,肺金之氣若過盛,會克製肝木,讓人出現情緒抑鬱、肢體麻木等症,需用疏肝之法調和。”
最後,他將清水倒入土中:“水能生木,腎水充足,可滋養肝木。若腎水虧虛,肝木便會失養,出現頭暈目眩、手足震顫等症,這便是水不生木。而水能克火,腎水可製心火,若腎水不足,心火便易上炎,出現口舌生瘡、心煩失眠,此時需滋腎水以降心火。”
講至此處,他讓弟子們兩兩一組,互相觀察對方的神色與脈象,結合五行理論推斷可能的髒腑狀況。有弟子發現一位同門麵色發白,脈象浮細,便試著道:“他這是不是肺金不足?肺屬金,色白,脈浮,若金氣不足,可能會氣短乏力。”
軒轅點頭讚許:“說得不錯。肺金不足,還可能影響腎水,你再問問他,是不是常有夜間多尿之症?”那同門果然點頭,眾人頓時來了興致,紛紛投入到實踐中。
午後,軒轅帶著弟子們來到藥圃,指著一片正在生長的枸杞:“枸杞入腎經,屬水,常食可補腎水,進而滋養肝木,這便是水生木之理。你們看它的果實,鮮紅如血,卻能滋水,看似矛盾,實則體現了水火既濟、陰陽平衡之道。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他又摘下一片桑葉:“桑葉入肺經,屬金,能清肺熱,同時又能平肝陽,這便是金克木之用。若肝陽上亢引發頭痛眩暈,用桑葉配伍菊花,便能清金平肝,效果顯著。”
傍晚時分,傳習堂內依舊熱鬧。弟子們圍坐在一起,結合日間所學討論著過往的醫案。有弟子提到一位腹脹便溏的病人,麵色萎黃,脈緩無力,之前總按寒症施治,效果不佳。如今想來,這應是脾土虛弱,而脾土虛弱多因肝木過旺所致,或許是病人長期情緒抑鬱,導致肝木克土,此時若隻健脾而不疏肝,便是治標不治本。
軒轅聽著弟子們的討論,眼中滿是欣慰。他補充道:“五行配屬髒腑,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,而是要靈活運用。比如同一味藥,既能入肺金,又能入腎水,關鍵在於辨證。就像石膏,既能清肺熱,又能清胃火,前者屬金,後者屬土,需根據病情取舍。”
夜深了,弟子們仍在燈下繪製五行髒腑圖,時而互相請教,時而低頭思索。軒轅看著這一幕,緩步走出傳習堂。夜風拂過,帶著藥圃的清香,他抬頭望向星空,北鬥七星如勺,仿佛在昭示著天地運行的規律。
“人身小天地,天地大人身。”軒轅喃喃自語,“五行流轉,髒腑調和,方能安康。這醫道,便是要參透這天地與人體的共鳴啊。”
他轉身回到屋內,提筆在《黃帝內經》的手稿上寫下:“五行者,金木水火土也,各有所屬,相生相克,以成髒腑之常。知其理,則能調其偏,治其病矣。”寫完,他放下筆,目光落在窗外那株柳樹上,隻見月光下,柳枝輕輕搖曳,如在訴說著生生不息的道理。
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