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1章 百草圖增繪,圖文精審
字數:3146 加入書籤
第211章:百草圖增繪,圖文精審
晨光剛漫過醫廬的木窗,軒轅已站在藥圃邊,手裏捧著一卷泛黃的百草圖。圖上的草藥線條簡略,有些葉片的紋路模糊不清,根莖的形態也隻畫了個大概。他指尖劃過一株剛冒出新芽的黃芩,眉頭微蹙——這圖上的黃芩,竟與實物有幾分偏差。
“先生,這圖譜不是去年才修訂過嗎?”身後傳來弟子的聲音,是負責謄抄醫典的子墨。他抱著一摞竹簡,見軒轅對著舊圖出神,便知先生又在琢磨改進的法子。
軒轅轉過身,將圖譜遞給他:“你看這黃芩,圖上畫的是三出複葉,可實物是奇數羽狀複葉。若依圖辨識,怕是要認錯。”他指著圖上另一處,“還有這薄荷,花期標在初秋,可咱們藥圃的薄荷,盛夏便開花了。時辰差了,采收的藥效就會打折扣。”
子墨湊近細看,果然如先生所說,臉頰微微發燙。這些疏漏,竟是他們謄抄時沒能察覺的。
“草藥的形、色、時、性,缺一不可。”軒轅接過圖譜,語氣裏帶著幾分鄭重,“畫圖不是描個模樣,是要讓後人一看就認得,一用就對症。這圖譜,得重繪。”
消息傳開,部落裏擅長丹青的族人都聚到了醫廬。為首的是個叫石硯的青年,他平日以木為板、以炭為筆,畫的山水鳥獸栩栩如生。此刻他捧著舊圖,眼神裏滿是敬佩與忐忑:“先生,草芥之物,竟要如此精細?”
“天地萬物,無分貴賤。”軒轅領著眾人走到藥圃,指著一株含苞的甘草,“你看這甘草花,初綻時是淡紫色,盛放後會偏白,花萼上有細毛,這些都得畫出來。它的根,埋在土裏是黃棕色,斷麵有放射狀紋理,這是辨別的關鍵。”
石硯蹲下身,鼻尖幾乎碰到花瓣,手指輕輕拂過花萼的細毛,恍然大悟:“原來一株草裏藏著這麽多講究。”
接下來的日子,醫廬旁多了幾張木桌,石硯帶著三個助手,整日圍著草藥打轉。軒轅每日診病之餘,便來指導他們作畫。
畫丹參時,石硯起初隻畫了它的莖葉和紅色的根。軒轅卻讓弟子挖出一株完整的丹參,指著根部周圍的細須:“這些須根雖不起眼,卻能說明它生長的土壤濕潤。若畫在幹燥山地生長的丹參,須根會更少。”他又讓弟子將丹參切片,對著陽光照:“你看這斷麵,有暗棕色的紋理,像星星點點,這是它活血的明證,得畫出來。”
石硯聽得入了迷,握著炭筆的手都在微微顫抖。他從未想過,畫畫還能與治病救人聯係得如此緊密。
畫附子時,軒轅特意選了個晴日。他讓弟子將附子的母根與子根分開,指著母根上的芽痕:“這是‘烏頭’,有毒,畫的時候要標出來,提醒後人不可誤用。子根經過炮製才能入藥,得畫出炮製前後的區別——生附子外皮黑褐,炮製品則是焦黃色。”
石硯一邊畫,一邊讓助手在旁記錄軒轅的話,生怕漏了一個字。炭筆在木板上沙沙作響,每一筆都凝聚著敬畏。
一日,畫到薄荷,石硯對著葉片上的紋路犯了難。葉脈細密如網,怎麽畫都顯得雜亂。軒轅取來一片新鮮的薄荷葉,放在陽光下:“你看,主脈粗,側脈細,兩兩相對,像魚骨一樣排列。順著陽光看,脈絡會更清晰。”他又摘下一片葉,揉碎了遞過去,“聞聞這氣味,畫的時候,心裏要想著它的清涼,筆鋒也會帶著勁兒。”
石硯深吸一口氣,薄荷的清香直衝腦門,他握著炭筆的手穩了許多,筆下的葉脈漸漸有了條理。
除了形態,采收時節是更要精細標注的。軒轅帶著石硯,按月份記錄草藥的生長狀態。
三月,當歸抽莖,軒轅在圖旁注:“苗生伏地,葉如芹菜,此時不宜采。”
七月,當歸開花,他又注:“花紫白色,傘狀,根未足,藥力淺。”
十月,當歸的莖葉枯萎,軒轅親自帶領弟子挖掘,指著粗壯的根:“此時根皮黃褐,斷麵黃白,氣味濃鬱,是采收最佳時。”石硯趕緊將這情景畫下來,旁邊注明:“十月采根,陰幹。”
炮製方法更是絲毫不能馬虎。畫到黃連時,軒轅讓弟子演示不同的炮製法:生黃連切片,酒炒黃連呈深黃色,薑汁炒黃連帶點焦斑。石硯將三種黃連並列畫下,軒轅在旁批注:“生用清熱燥濕,酒炒引藥上行,薑汁炒緩和苦寒。”
這樣的細節,在新的百草圖裏隨處可見。畫黃芩,注“秋采根,撞去外皮,蒸後曬幹”;畫枸杞,注“夏采葉,秋采果,冬采根,果需晾至皮皺再曬”;畫麻黃,注“去節,切段,蜜炙可減發汗之力”。
三個月後,新的百草圖終於完成。整整五十張木板,每張都畫著一種草藥,根、莖、葉、花、果俱全,連土壤的質地、生長的環境都有所體現。旁邊用朱筆標注著性味、功效、采收、炮製,字跡是軒轅親筆,工整而有力。
醫廬裏,各部落的醫者聞訊趕來。當石硯展開這些圖譜時,眾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。
來自東方部落的醫者撫摸著畫中的海藻,激動地說:“我們海邊的海藻,竟被畫得如此逼真!葉上的小泡都畫出來了,這是它能軟堅散結的緣故啊!”
南方部落的醫者指著圖中的蒼術,連連點頭:“蒼術的根莖有節,斷麵有朱砂點,這是它燥濕健脾的記號,先生連這個都知道!”
軒轅看著眾人驚歎的神情,心裏湧起一股暖流。他對石硯說:“這些圖譜,不是給我們看的,是給後世醫者看的。讓他們拿著圖,就能認出草藥;照著注,就能用好草藥。這才是我們該做的事。”
石硯望著自己筆下的百草,突然明白,這些木板上的畫,早已不是普通的丹青,而是一條條救命的路。
暮色降臨時,弟子們開始將木板上的圖畫謄抄到竹簡上,以便分傳給各部落。軒轅站在藥圃邊,看著夕陽為草藥鍍上金邊,仿佛看到了無數年後,醫者們捧著這些圖譜,在山間辨識草藥的身影。
他知道,百草圖的增繪,不是結束,而是醫道傳承的新開始。每一筆精細的勾勒,每一句嚴謹的注解,都在為這條傳承之路鋪磚墊石。
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