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5章 熱病新方,白虎顯效
字數:3071 加入書籤
第215章:熱病新方,白虎顯效
入夏以來,連日晴空萬裏,毒辣的日頭烤得大地冒煙,連河邊的蘆葦都蔫頭耷腦地垂著葉尖。部落裏的人們多躲在樹蔭下歇涼,可醫廬裏卻一反常態地熱鬧,隻不過這份熱鬧裏裹著焦灼——近幾日,一種怪病突然蔓延開來,患病的人個個麵紅耳赤,像是被火烤過一般,躺在草席上不住地呻吟,嘴裏幹得冒火,一碗接一碗地灌水也解不了那股從骨頭縫裏透出來的燥熱。
軒轅一早就在醫廬裏忙開了。他先走到一個壯年漢子床邊,那漢子敞著衣襟,胸口的皮膚燙得驚人,嘴唇幹裂起皮,見軒轅過來,勉強抬了抬手,聲音嘶啞得像被砂紙磨過:“先生……我這身子骨,像是揣了團火,燒得五髒六腑都快化了……”
軒轅伸手搭在他腕上,指尖剛觸到皮膚就覺一陣灼燙,脈象更是洪大急促,像奔湧的山洪般撞擊著指腹。他又俯身看了看漢子的舌苔,舌質紅得發紫,苔卻薄白而幹。“除了熱,還有哪裏不舒服?”他沉聲問道,目光銳利地捕捉著對方的每一個反應。
“渴……渴得厲害,”漢子咽了口唾沫,喉結滾動卻沒帶出半點津液,“頭也昏沉,像是被巨石壓著,渾身沒力氣,連抬手都費勁。”
旁邊另一個老者也搭話,他咳了兩聲,聲音帶著氣促:“先生,我不光熱,還老覺得心裏發慌,跳得跟擂鼓似的,躺也躺不住,坐也坐不穩。”
軒轅一一診視過去,發現這些病人的症狀驚人地相似:高熱不退、口渴喜飲、脈象洪大、心煩氣躁,有的還伴有頭暈、胸悶。他眉頭微蹙,回到案前坐下,弟子趕緊遞過涼茶,他卻沒喝,隻是指尖在桌麵上輕輕敲擊著,腦子裏飛速運轉。
“這些病症,看似凶猛,卻有跡可循。”軒轅對圍在旁邊的弟子們說,聲音沉穩如石,“你們看,他們體溫雖高,卻無惡寒發抖之狀,反倒是怕熱喜涼,這說明病邪已入裏,不在表了。”
一個弟子問道:“先生,那這是哪一經的病呢?會不會是傷寒傳變?”
“問得好。”軒轅讚許地點點頭,“傷寒多從表起,初起必有惡寒,而這些病人全無此症,反倒是一派熱象鼎盛之態,這更像是‘陽明氣分熱盛’之證。”他拿起筆,在竹簡上寫下“陽明”二字,“陽明者,多氣多血,主腐熟水穀,若熱邪聚於陽明,好比烈火烹油,津液被耗,自然口渴;熱擾心神,故而心煩;熱迫脈道,脈象便洪大有力。”
弟子們聽得入神,有人又問:“那該用什麽藥呢?之前用的柴胡湯,好像不大管用。”
“柴胡湯治少陽證,有寒熱往來之象,與此病不符。”軒轅搖頭,目光掃過案上的藥箱,“熱邪如此熾盛,當以清熱為主,且需兼顧護養胃氣,不然一味苦寒清熱,怕是會傷了脾胃。”
他站起身,走到藥架前,手指在一排排藥罐上拂過,最終停在幾味藥前。“石膏,性寒味辛,清熱瀉火之力最強,好比天降甘霖,能澆滅這陽明之火,當為君藥。”他取下一塊潔白的石膏,放在掌心,“你們看,此藥質重沉降,能直入氣分,清透邪熱。”
接著,他又拿起一包知母:“知母,苦寒而潤,既能助石膏清熱,又能滋陰潤燥,緩解口渴,是為臣藥。”說到這裏,他頓了頓,“但這兩味藥皆屬寒涼,久用恐傷胃氣,需加些甘緩之品調和。”
弟子們對視一眼,有人試探著說:“先生,用甘草如何?能調和諸藥。”
“然也。”軒轅點頭,又取來粳米,“再加大米,也就是粳米,既能養胃生津,又能防止石膏、知母苦寒傷胃,這兩味作為佐使,可使全方清熱而不傷正。”
他將四味藥放在案上,排列整齊:“石膏清熱瀉火,知母滋陰潤燥,粳米、甘草養胃和中。四藥配伍,共奏清熱生津之效,就像白虎下山,能蕩滌一切熱邪,不如就叫‘白虎湯’吧。”
弟子們齊聲應好,趕緊取來藥材稱量。軒轅親自監督,叮囑道:“石膏需打碎先煎,煮至藥液發白,再下知母、甘草,最後放粳米,煮至米熟湯成即可。”他看向那個高熱的壯年漢子,“先給他服一劑,密切觀察反應。”
藥很快煎好了,湯色清亮,帶著一股淡淡的藥香。弟子小心翼翼地給漢子喂服,一碗湯藥下肚,不過半個時辰,奇跡發生了——那漢子原本紅得發紫的臉頰,竟漸漸褪去了些血色,呼吸也平穩了些,他咂咂嘴,雖然還是渴,卻不再像剛才那樣如饑似渴地猛灌了。
“先生,他好像不那麽躁了!”一個弟子驚喜地喊道。
軒轅走上前,再診其脈,雖然依舊有力,卻已不似之前那般洪大迫急。他點點頭:“看來此方對症,繼續給其他病人服藥,注意記錄每個人的反應。”
接下來的兩天,醫廬裏彌漫著白虎湯的香氣。服藥的病人紛紛見效,高熱者體溫漸降,口渴者飲水量減少,心煩者也能安穩躺下了。那個說心裏發慌的老者,服了三劑藥後,拉著軒轅的手說:“先生,那團火好像被潑滅了,心裏敞亮多了,也能吃下東西了。”
這天傍晚,最後一個病人退熱後,弟子們圍坐在軒轅身邊,臉上滿是敬佩。“先生,這白虎湯真是神了,幾劑藥就把這麽厲害的熱病壓下去了。”
軒轅卻沒有自滿,隻是拿起筆,在《黃帝內經》的空白處寫下:“熱淫於內,治以寒涼,佐以甘苦,白虎湯其選也。”寫完,他對弟子們說:“此方雖效,但需謹記辨證要點:高熱、口渴、脈洪大,三者缺一不可。若有惡寒,或大便燥結,便不可用,否則會引邪入裏,加重病情。”
他指著窗外漸漸落下的夕陽,繼續道:“醫道如自然,熱盛則需寒涼,寒盛則需溫熱,就像夏日需雨,冬日需陽,順應其勢方能奏效。這白虎湯雖能清熱,但終究是治標之法,日後還需研究如何預防此類熱病,比如夏日不宜貪涼飲冷,勞作後不可驟入寒室,這些養生之道,也該教給族人。”
弟子們紛紛點頭,有人已經拿起竹簡,開始記錄今日的醫案與先生的教誨。案上的白虎湯藥方,在油燈下泛著淡淡的光澤,仿佛一頭蓄勢待發的白虎,正準備迎接未來更多的挑戰。
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