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7章 四季養生,傳習推廣
字數:4410 加入書籤
第217章:四季養生,傳習推廣
清晨的陽光剛爬上醫廬的屋簷,傳習堂外的空地上已聚集了不少族人。軒轅站在臨時搭起的木台上,目光掃過一張張期待的臉龐,心裏泛起一陣暖意。這些日子,部落裏的人們對養生之道越來越上心,不再像從前那樣隻在生病時才想起求醫,這正是他想看到的景象。
“鄉親們,”軒轅的聲音清朗有力,穿過晨霧傳到每個人耳中,“今日咱們接著說四季養生。春生夏長,秋收冬藏,天地有其規律,人也一樣。順應時節調攝身心,才能少生病、多安康。”
他抬手示意身後的弟子展開一幅繪著四季風光的麻布圖,圖上春有嫩柳抽芽,夏有濃蔭蔽日,秋有稻浪翻金,冬有白雪覆蓋,旁邊還簡單畫著對應季節裏人們勞作、休憩的場景。
“先看春季,”軒轅指向圖左側,“春日陽氣升發,對應人體的肝。肝主疏泄,喜條達,就像這春天的草木,要舒展生長。所以春日養生,首重養肝。”
人群裏有人忍不住問:“大醫官,咋個養肝法?總不能像草木那樣曬太陽吧?”
這話引得眾人輕笑,軒轅也笑著點頭:“說得在理。養肝要‘動’,但不是蠻動。春日裏,多到田間地頭走走,看看新綠,呼吸新鮮空氣,叫‘踏青’。走路時步子邁大些,手臂甩開,讓氣血跟著舒展。”他邊說邊示範,邁開穩健的步子,雙臂前後擺動,動作舒展自然,“就像這樣,每天走半個時辰,能疏解肝氣。”
幾個年輕小夥當即跟著學起來,動作雖有些笨拙,卻透著認真。軒轅看在眼裏,繼續道:“除了動,飲食也要留意。春日肝旺,易克脾土,脾胃弱了,吃啥都不香。所以要少吃酸味——酸入肝,吃多了會讓肝氣太盛;多吃點甘甜的,比如山藥、大棗,能補脾胃。”
一位婦人舉手問道:“先生,我家那口子春天總愛發脾氣,是不是就是肝氣太盛?”
“正是。”軒轅點頭,“肝火旺則易怒。讓他多踏青,再煮點綠豆湯喝,綠豆性涼,能清肝火。晚上別熬夜,早些睡,肝才能藏血養神。”
婦人連連記下,旁邊的人也跟著小聲議論,把要點記在心裏。
講完春季,軒轅指向圖中夏日的部分。圖上畫著人們在樹蔭下歇涼,孩童在溪邊戲水。“夏日驕陽似火,對應人體的心髒。心主血脈,最怕熱邪侵擾。所以夏日養生,要養心。”
他頓了頓,目光落在幾個光著膀子的漢子身上:“尤其要記住‘忌貪涼’。天熱了,有人總愛往陰涼地鑽,或是喝冰水解渴,這可不行。”
“為啥呀?天熱不就該涼快涼快嗎?”一個漢子撓著頭問。
“因為夏日陽氣浮於外,內裏反而偏虛,就像田裏的莊稼,看著茂盛,根下的土卻得常澆水。”軒轅解釋道,“貪涼會讓寒氣入體,傷了脾胃,還會讓心髒受迫——心喜溫惡寒,寒氣一侵,血脈易凝。你們看那些總喝冰水的,是不是容易肚子疼、心慌?”
眾人想想,還真是這樣,紛紛點頭。
“那該咋整?天熱得受不了啊。”有人追問。
“可以喝些綠豆湯、荷葉茶,解暑又不傷脾。”軒轅道,“正午日頭最烈時,少出門勞作,躲在屋裏歇著,叫‘避暑氣’。傍晚涼快了,去河邊、樹下散散步,吹吹自然風,比窩在陰涼處強。還有,夏日出汗多,別光想著補水,汗裏帶鹽分,煮點淡鹽水喝,能補津液。”
他又示範了幾個簡單的養心動作:雙手交疊按在胸口,緩緩深呼吸,“這樣做,能安神定氣,緩解心慌。”
接著是秋季。圖上的秋日,果實累累,人們在收割莊稼,臉上帶著疲憊卻滿足的笑。“秋日氣燥,對應人體的肺。肺喜潤惡燥,所以秋日養生,要防燥邪傷肺。”
一位老者歎了口氣:“可不是嘛,一到秋天,我這嗓子就幹得厲害,總咳嗽。”
“這就是燥邪犯肺的緣故。”軒轅看向老者,“秋日要多吃潤肺的東西,比如梨、百合、銀耳,煮成湯喝最好。少吃辛辣的,辣椒、生薑這些,吃多了會加重燥邪。”
他又道:“秋日也是收獲的季節,人們勞作辛苦,容易累著。要早睡早起,跟著太陽的節奏走——太陽落山就早點睡,公雞叫了就起來,這樣能養肺氣。還有,秋日易悲秋,心裏別裝太多愁事,多想想收成的好,保持心情舒暢,肺才能宣發正常。”
最後輪到冬季。圖上白雪皚皚,人們圍在火堆旁,或是在家縫補衣物。“冬日天寒地凍,對應人體的腎髒。腎主藏精,冬日養生,關鍵在‘藏’。”
“藏?是不是就少出門,在家待著?”有人問。
“不全是。”軒轅笑答,“‘藏’是指少消耗精氣。冬日要早睡晚起,等太陽出來了再出門,別讓寒氣傷了腎陽。穿衣要暖和,尤其腰腹、腳部,不能受凍——腰為腎之府,腳是精氣之根。”
他看向幾個年輕力壯的:“冬日可以適當進補,比如吃點羊肉、核桃,能補腎陽。但也別補太過,就像給爐火添柴,添多了會燒過了頭。勞作也得悠著點,別出太多汗,汗血同源,出汗多了會耗腎精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講完四季要點,軒轅讓弟子抬來幾個木架,上麵放著編好的草繩、小石子。“光說不練不行,咱們來學學五禽戲。這戲模仿五種禽獸的動作,能強身健體,對應五髒。”
他先示範“鳥飛”:雙臂張開,像鳥展翅一樣上下揮動,同時踮起腳尖,身體微微起伏。“這式模仿鳥飛翔,能補肺氣,對咳嗽、氣短的人好。”
接著是“熊晃”:身體重心左右移動,雙手像熊爪一樣在身前劃圈,腳步沉穩。“熊晃能健脾,脾胃弱、不愛吃飯的,多練練這個。”
然後是“虎撲”“鹿奔”“猿提”,軒轅一一示範,動作剛柔並濟,既有猛虎的威猛,又有靈猿的輕巧。弟子們在旁跟著做,族人也三三兩兩地學起來,空地上頓時熱鬧起來,笑聲、吆喝聲此起彼伏。
一個老婆婆學得慢,動作跟不上,急得直拍大腿。軒轅走過去,耐心地手把手教她:“婆婆,別急,就像這樣,慢慢晃,感受腰腹在用力……”
老婆婆跟著學了幾遍,漸漸找到感覺,咧開嘴笑了:“還別說,這麽一動,身上暖和多了!”
太陽升高時,傳習結束。人們三三兩兩地往回走,嘴裏還在討論著養生的法子。“我家那口子總熬夜,回去得讓他改改”“明天我就去采點百合,給我家老頭子煮湯喝”“那五禽戲真有意思,回頭叫上鄰居一起練”……
軒轅站在木台上,看著人們的背影,心裏很是欣慰。他對身邊的弟子道:“你看,養生之道不在高深,在於日用。能讓鄉親們把這些法子融進日子裏,比治好十個病人還強。”
弟子點頭:“先生說得是。以前總覺得治病才是本事,現在才明白,讓人們不生病,才是更大的本事。”
接下來的半年裏,部落裏的風氣漸漸變了。春日裏,踏青的人多了,田埂上常能看到散步的身影;夏日裏,喝冰水的少了,荷葉茶成了家家戶戶的常備;秋日裏,潤肺的湯羹飄著香氣;冬日裏,人們早睡晚起,進補也講究分寸。五禽戲更是成了風尚,清晨的空地上,總能看到男女老少跟著練習,一招一式,有模有樣。
有個獵戶以前總咳嗽,秋日裏練鳥飛,又常喝梨湯,這年秋天竟沒犯病;一個婦人脾胃弱,吃啥都不香,練了半年熊晃,再加上吃山藥,臉色漸漸紅潤起來;就連總愛發脾氣的那個漢子,經軒轅指點,春日踏青、喝綠豆湯,性子也溫和了不少。
族人們都嚐到了甜頭,見了軒轅,總忍不住道謝:“先生,您教的法子真管用!”“我這身子骨,比以前硬朗多了!”
軒轅總是笑著回應:“不是我的法子好,是你們肯照著做。順應天地規律,身體自會安康。”
這日,軒轅正在醫廬整理醫案,一個弟子興衝衝地跑進來:“先生,您猜咋著?上次去鄰部落交流,他們見咱們族人個個精神頭足,都來問養生的法子呢!我把您講的四季要點和五禽戲教給他們,他們聽得可認真了!”
軒轅放下筆,眼中閃過一絲光亮:“好啊。醫道不止於治病,更在於養身。能讓更多人受益,才是正道。”
他走到窗邊,望著外麵練習五禽戲的人們,陽光灑在他們身上,透著蓬勃的生機。他知道,養生之道就像一顆種子,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,將來定會長成參天大樹,庇護更多生靈。
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