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6章 傷殘康複,重燃生機

字數:3761   加入書籤

A+A-


    第236章:傷殘康複,重燃生機
    涿鹿之戰的硝煙漸漸散去,留下的除了聯盟的安寧,還有無數帶著傷痛的身影。那些在戰場上失去臂膀、折了腿腳,或是被毒霧傷了眼目的士兵,褪去了戰時的勇猛,隻剩下對未來的迷茫。軒轅站在臨時搭建的傷兵營前,看著帳篷裏不時傳來的低吟,眉頭擰成了一個結。
    “先生,這些弟兄們傷口是長好了,可這胳膊腿廢了,往後可怎麽活啊?”大弟子扶著一位斷了左臂的老兵走過來,聲音裏滿是無奈。那老兵低著頭,空蕩蕩的袖管隨著腳步晃蕩,原本挺直的脊梁像是被抽去了筋骨,彎得厲害。
    軒轅伸手按住老兵的肩膀,指尖傳來他肌肉的緊繃。“伯石,你當年一箭射穿蚩尤部將的盔甲時,可不是這副模樣。”他的聲音不高,卻帶著一股穩人心神的力量。
    老兵猛地抬頭,眼裏閃過一絲光亮,隨即又黯淡下去:“先生,那是從前了。現在我連弓都拉不開,跟個廢人沒兩樣。”
    “誰說拉不開弓就成了廢人?”軒轅蹲下身,撿起地上一根樹枝,在泥地上畫了個簡易的石磨,“你慣用左臂,右臂尚在,若做一副特製的木枷,將穀物固定在石磨旁,單用右臂推磨,未必比旁人慢。”他又畫了個編織的竹籃,“部落裏的婦人編筐子,靠的是巧勁,你右臂有力,學這個定能成。”
    老兵盯著地上的圖案,渾濁的眼睛裏慢慢泛起潮氣,嘴唇哆嗦著,卻說不出一句話。大弟子在一旁恍然道:“先生是說,不是隻有上陣殺敵才算有用,憑手藝活下去,也是條路?”
    “不僅要活下去,還要活得有滋味。”軒轅站起身,目光掃過整個傷兵營,“傳令下去,把東邊那片空置的營房收拾出來,改成‘康複廬’。凡受傷致殘的弟兄,都搬到那裏去,我要親自教他們調理身體,更要教他們營生的本事。”
    消息傳開,傷兵們先是沉默,接著便有細碎的議論聲響起。有人將信將疑,有人搖頭苦笑,也有人眼裏燃起了微弱的火苗。三天後,康複廬正式啟用,軒轅帶著三名擅長針灸和草藥的弟子住了進去,第一件事便是給每個人做細致的診查。
    那位斷了左臂的伯石,除了肢體殘疾,還因傷口感染後調理不當,時常發熱惡寒。軒轅每日給他施針“曲池”“合穀”,疏通經絡,又用黃芪、當歸熬成湯藥,補氣養血。半個月後,伯石的氣色漸漸紅潤,發熱的次數也少了。
    “來,試試這個。”軒轅讓人抬來一副特製的木枷,枷臂比尋常的短了一截,剛好能讓伯石用右臂借力。旁邊放著一小堆曬幹的草藥,“把這些艾葉搓成艾絨,裝到這布袋裏。”
    伯石遲疑地伸出右臂,手指因長期握弓而布滿老繭,此刻卻有些僵硬。他試著拿起艾葉,笨拙地搓揉著,沒一會兒就氣喘籲籲。軒轅在一旁不急不躁,親自示範:“手腕不用太用力,靠小臂轉動,就像你當年拉弓時調整角度那樣。”
    伯石看著先生的動作,慢慢模仿起來。一開始,艾絨總是從指縫漏出去,他急得額頭冒汗,想把左臂抬起來幫忙,卻隻摸到空蕩蕩的袖管,臉瞬間漲得通紅。軒轅適時遞過一塊幹淨的麻布:“擦擦汗,歇會兒再弄。你這胳膊剛好轉些,別累著。”
    歇著的時候,伯石看著其他傷兵:有的在學用單腿蹬著簡易的紡車紡線,有的用沒受傷的眼睛跟著學認草藥,還有個瞎了雙眼的年輕士兵,正用手摸著陶土,跟著陶匠學做陶罐。那年輕人叫阿木,被毒霧傷了眼,起初整日哭鬧,此刻卻屏息凝神,手指在陶土上輕輕按壓,臉上帶著專注的神情。
    “阿木這孩子,進步真快。”大弟子低聲對軒轅說。
    軒轅點點頭,想起阿木剛來時的樣子。那時他把自己裹在被子裏,誰說話都不理,隻在夜裏偷偷哭。軒轅沒多說什麽,隻是每天讓他摸著自己的脈搏,感受氣血的流動,又讓他聞各種草藥的氣味,分辨當歸的辛香、黃連的苦寒。有一次,阿木聞到薄荷的氣味,突然說:“先生,這味道像我家門前的小溪,涼絲絲的。”
    從那以後,阿木漸漸願意開口了。軒轅便教他憑觸覺分辨草藥的形態:“這是甘草,根須粗長,斷麵發黃;這是桔梗,根是圓柱形,摸起來有些皺。”現在,阿木不僅能準確認出二十多種草藥,還能跟著陶匠做出像模像樣的藥罐。
    傍晚時分,康複廬裏飄起了飯菜香。夥夫特意做了小米粥,裏麵加了山藥和蓮子,是軒轅吩咐的,既能養胃,又好消化。伯石捧著碗,小口喝著,忽然對旁邊的阿木說:“等我把艾絨搓好了,就跟你學做藥罐吧。以後咱們做的艾條、藥罐,就能送到醫廬去,也算給先生幫點忙。”
    阿木笑著點頭,空著的眼眶對著聲音傳來的方向:“好啊,我還想跟你學怎麽辨認方向呢,總不能一直讓人領著走。”
    軒轅站在門口,聽著裏麵的對話,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大弟子走過來,手裏拿著一本冊子:“先生,這是這個月的康複記錄。能自己吃飯穿衣的有十七人,能做些輕活的有九人,像伯石和阿木這樣能學手藝的,已經有五個了。”
    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    “還不夠。”軒轅接過冊子,翻了幾頁,“你看,這位斷了右腿的弟兄,總覺得膝蓋發涼,明天開始,給他用艾灸‘足三裏’,再配上獨活寄生湯,溫經散寒。還有那個被箭射傷了喉嚨的,說話還不利索,得教他練習吞咽的法子,用半夏、厚樸熬湯,理氣散結。”
    大弟子一一記下,忽然問道:“先生,您說他們這樣,真的能像常人一樣活下去嗎?”
    軒轅望向天邊的晚霞,夕陽的金光灑在康複廬的屋頂上,鍍上了一層溫暖的亮色。“你還記得《靈樞》裏說的‘形與神俱’嗎?”他緩緩開口,“身體的殘缺是‘形’的損傷,但隻要‘神’不垮,就能找到活下去的法子。咱們做醫者的,不僅要治他們的身,更要安他們的心。心定了,再難的路,也能走下去。”
    正說著,伯石端著一個裝滿艾絨的布袋走出來,臉上帶著靦腆的笑:“先生,您看我搓的這些,能用嗎?”
    軒轅拿起一把艾絨,手感細膩,沒有雜質,滿意地點點頭:“好得很。明天我讓人把這些送到各部落的醫廬去,告訴他們,這是康複廬的弟兄們做的。”
    伯石的腰杆一下子挺直了,眼裏的光彩比晚霞還要亮。他轉身跑回屋裏,大聲喊著:“弟兄們,先生說咱們做的艾絨能用了!咱們也能為部落出力了!”
    屋裏頓時響起一片歡呼,夾雜著桌椅挪動的聲音,還有人唱起了戰時的歌謠,雖然調子有些跑,卻充滿了力量。軒轅聽著這熱鬧的聲響,心裏清楚,這些曾經受傷的靈魂,正在慢慢找回屬於自己的尊嚴和希望。
    夜色漸深,康複廬的燈還亮著。軒轅坐在燈下,為明天的診療做準備,大弟子在一旁研磨藥材。窗外,偶爾傳來幾聲咳嗽,卻很快被紡車轉動的聲音蓋過。
    “先生,您說以後會不會有更多的人來學這些手藝?”大弟子忍不住又問。
    軒轅放下手中的銀針,目光堅定:“會的。等過些日子,咱們把康複廬的法子寫成冊子,傳到各個部落去。讓所有人都知道,就算身體有了殘缺,隻要肯努力,日子照樣能過得紅火。”
    他拿起筆,在紙上寫下“康複要略”四個字,筆尖在燈光下輕輕晃動,仿佛在描繪一幅充滿生機的畫卷。這畫卷裏,有伯石推磨的身影,有阿木做陶的專注,有無數傷殘者重新揚起的笑臉,更有醫道仁心澆灌出的,生生不息的希望。
    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    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