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8章 圖譜續毒草,知毒防毒
字數:3541 加入書籤
第238章:圖譜續毒草,知毒防毒
涿鹿之戰的硝煙雖已散盡,軒轅心頭卻總有一絲隱憂。那日毒霧彌漫的戰場,士兵們頭暈胸悶、倒地不起的模樣,如烙印般刻在他腦海裏。“若不是恰好識得佩蘭、藿香能解濕毒,後果不堪設想。”他望著案上堆疊的草藥,指尖輕輕劃過一片幹枯的葉子,眉頭微蹙。
這日天剛蒙蒙亮,軒轅便叫上三個最細心的弟子——擅長繪圖的風禾、記性超群的石硯,還有力氣大、能辨識山路的山柱。“帶上簍子、砍刀和筆墨,隨我入山。”他背起藥簍,腰間別著那柄用了多年的青銅小鏟,“此戰讓我明白,隻知良藥還不夠,毒草的性子若摸不透,關鍵時刻會要命。”
三人雖不知師父為何突然要專尋毒草,但見他神色凝重,便都不敢多問,默默跟在身後。山柱在前開路,用砍刀劈斷擋路的荊棘,嘴裏念叨著:“師父,咱們往常見了毒草都繞著走,今兒個反倒要找它們,這要是不小心碰著了……”
“碰著了才好。”軒轅頭也不回,腳步穩健地踏過晨露沾濕的石階,“不親身體驗,怎知它的厲害?但記住,沒我的話,不許亂摸亂吃。”他頓了頓,指著路邊一株開著紫色小花的植物,“看這‘紫花地丁’,能清熱解毒,是好藥。但再往前些,有種‘石龍芮’,葉子跟它極像,卻是有毒的,誤食會腹痛嘔吐。”
風禾趕緊掏出畫板,借著晨光細細描摹兩者的區別:“紫花地丁的葉子邊緣更光滑,石龍芮的葉子鋸齒更尖……”石硯則在一旁飛快記錄:“石龍芮,葉似紫花地丁,味辛,有毒,誤食致腹痛。”
越往深山走,草木越發茂密。忽然,山柱“哎喲”一聲,猛地縮回手。眾人看去,隻見他手指上起了一串紅疹子,正火辣辣地疼。“咋回事?”石硯急忙上前查看。
軒轅俯身,見山柱剛才扶過的那叢植物,葉片呈卵形,莖上帶著細小的絨毛,湊近聞還有股刺鼻的氣味。“這是‘蕁麻’,”他從藥簍裏取出預先備好的薄荷搗成泥,敷在山柱手上,“它的絨毛有毒,碰著就會發癢起疹。但你看,”他指著不遠處另一株植物,“那是‘紫蘇’,葉子也帶絨毛,卻能解表散寒,還是解魚蟹毒的良藥。”
風禾的筆在畫板上飛舞,額角滲出細汗:“蕁麻莖有刺毛,紫蘇莖是四棱形……”石硯邊記邊歎:“光看葉子真分不清,難怪有人會弄錯。”山柱敷著薄荷泥,疼癢漸漸減輕,撓著頭道:“這毒草的厲害,我算是親身體驗了。”
行至一處崖邊,軒轅停下腳步,指著石壁上攀爬的藤蔓。那藤蔓開著黃色的小花,結著紡錘形的果實,根莖粗壯,呈黑褐色。“這是‘烏頭’,”他用青銅鏟小心翼翼地挖起一小塊根莖,“你們看這顏色,聞這氣味——辛味極濃,帶著點麻感。它有毒,而且是大毒。”
三人都屏住呼吸,不敢靠太近。軒轅卻將根莖掰開一點,用指尖沾了些許汁液,輕輕點在自己的舌尖,隨即皺緊眉頭,過了片刻才吐出唾液:“舌尖發麻,這便是烏頭的性子。但若炮製得法,”他從藥簍裏取出另一塊炮製過的烏頭,顏色呈深褐色,氣味也淡了許多,“用火炮製後,毒性大減,能祛風除濕,治風寒濕痹的效果極好。上次那個關節腫痛的老兵,我就在他的藥裏加了少許炮烏頭。”
風禾筆下的烏頭圖譜,特意標注了“生品劇毒,炮製品可入藥”;石硯則詳細記錄炮製方法:“烏頭,生品大毒,舌尖沾之發麻。火炮去皮,減毒留溫,治風寒濕痹。”
正午時分,他們在一處溪邊休息。石硯口渴,剛要俯身喝水,就被軒轅攔住:“等等。”他指著溪邊那叢開著白色小花的植物,根莖細長,節間明顯,葉片呈心形。“這是‘斷腸草’,”軒轅的聲音沉了下來,“你們記住它的樣子——花開五瓣,白色,根莖有苦味。它的毒最烈,哪怕隻吃一小口,半個時辰內就會腹痛如絞,腸子像要斷了一樣,所以叫斷腸草。”
他想起戰時蚩尤軍的毒箭,箭頭塗抹的毒液,氣味與這斷腸草頗為相似。“上次毒箭的解藥,用了甘草和綠豆,雖能緩解,但對斷腸草這種劇毒,怕是不夠。”他讓風禾把斷腸草的根、莖、葉、花都畫下來,每一處細節都反複叮囑,“花瓣邊緣有細小的鋸齒,葉子背麵葉脈更清晰……這些都要畫清楚,一絲一毫不能錯。”
石硯的筆在竹簡上沙沙作響,手都有些發抖:“斷腸草,花白色五瓣,葉心形,根莖苦,劇毒,誤食半個時辰致死……”他抬頭看向軒轅,眼裏滿是敬畏,“師父,您怎麽連這最毒的草都認得這麽清楚?”
軒轅望著遠處的山巒,目光悠遠:“早年跟師父岐伯學醫時,曾見過有人誤食斷腸草,那痛苦的模樣我一輩子都忘不了。”他頓了頓,從藥簍裏取出一株開著紫色花的植物,“這是‘金銀花’,常長在斷腸草附近,卻是解毒的良藥。遇到有人中了斷腸草的毒,可用金銀花搗汁灌服,或許能爭取些救治時間。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風禾將金銀花與斷腸草畫在同一頁,對比鮮明;石硯則寫下:“斷腸草旁多生金銀花,金銀花可解其毒。”
回程的路上,他們又遇到了“馬錢子”——果實呈球形,種子扁平,有銀色的絨毛。軒轅說:“這東西毒性也烈,誤食會全身抽搐,呼吸困難。但它的種子炮製後,能通絡止痛,治風濕頑痹效果極好,隻是用量必須極輕,像米粒那麽點就夠了。”
夕陽西下時,眾人背著沉甸甸的藥簍回到醫廬。風禾的畫板上,已經畫滿了二十多種毒草的圖譜,每一種都標注著與相似草藥的區別;石硯的竹簡上,密密麻麻記滿了毒草的性味、毒性、誤食症狀及解藥;山柱的手上,蕁麻留下的紅疹子還未褪盡,卻對毒草的厲害有了最直觀的認識。
軒轅將這些毒草的圖譜和記錄,一一整理好,附在《百草圖譜》的後麵。他坐在燈下,看著風禾畫的烏頭與紫蘇的對比圖,石硯記錄的蕁麻與紫蘇的鑒別要點,手指輕輕拂過紙麵,忽然想起白天山柱被蕁麻刺傷時的反應,想起自己嚐烏頭時舌尖的麻感,想起斷腸草那白色的小花在風中搖曳的模樣。
“知毒才能防毒,識毒方能解毒。”他對圍在身邊的弟子們說,聲音裏帶著一絲疲憊,卻格外堅定,“醫道不是隻懂救人,還要懂如何避開害人的東西。就像戰場上,既要會進攻,也要會防守。這些毒草的性子,你們要記在腦子裏,刻在心裏——不僅是為了自己,更是為了將來遇到病患時,能準確判斷他們中的是什麽毒,該用什麽藥去解。”
風禾看著自己畫的圖譜,忽然明白師父為何讓她如此細致:“若是畫錯了一片葉子的形狀,將來有人照著圖譜認藥,可能就會錯把毒草當良藥。”石硯摸著竹簡上的字跡,也道:“記錄差一個字,可能就會耽誤救治。”
軒轅點點頭,拿起筆,在《百草圖譜》續篇的扉頁上寫下:“草木有性,或利或害。知其利者可救人,識其害者可避禍。醫道之中,利與害並存,明辨之,方為良醫。”
窗外,月光灑進醫廬,照亮了案上堆疊的圖譜與竹簡。那些曾經讓人避之不及的毒草,此刻在細致的描繪與記錄中,仿佛也顯露出它們的“性子”——既是潛在的威脅,也是醫者必須掌握的知識。軒轅望著這些圖譜,知道這隻是開始,醫道之路漫漫,還有更多未知的草木,等著他和弟子們去探尋。
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