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8章 藥書補注
字數:3390 加入書籤
第248章:藥書補注
天剛蒙蒙亮,晨露還掛在醫廬窗前的藥草葉尖上,軒轅便已起身。他推開存放典籍的木櫃,一股混合著陳舊紙張與草藥的氣息撲麵而來,那是歲月與智慧交織的味道。他從最底層的格子裏取出一摞用麻布仔細包裹的舊書,手指撫過粗糙的布麵,像是在觸摸一段段沉睡的過往。
“先生,這麽早便翻檢舊籍?”大弟子端著一盆清水進來,見軒轅正將一本封麵已經泛黃卷邊的藥書攤在案上,忍不住問道。案上早已擺好了研磨好的墨錠、幾支粗細不一的毛筆,還有一小碟用來粘補書頁的米糊——那是用陳米熬得極稠的漿糊,不易生蟲,最適合修補古籍。
軒轅用幹淨的軟布輕輕擦拭著書頁上的灰塵,頭也沒抬地應道:“這幾日整理醫案,總覺得有些草藥的藥性記載,與咱們平日裏驗證的略有出入。想起年輕時偶然得的這本《草木經》,裏麵記了不少偏門草藥,或許能從中找到些印證。”
大弟子放下水盆,湊過去細看。隻見那書頁薄如蟬翼,字跡是用一種早已不常見的朱砂混合鬆煙寫成,許多地方因受潮而暈染開來,還有幾頁邊緣已經脆化,稍一觸碰便簌簌掉渣。“這書看著怕是有些年頭了,”他咋舌道,“上麵的字都快認不清了,先生還能辨得出來?”
軒轅指著其中一行模糊的字跡,笑道:“你看這裏,‘堇葵,味甘,性溫,生於澤畔,可療腸澼’。尋常藥書裏多記堇葵能止血,卻少提它治痢疾的功效。前陣子部落裏有個孩童患了久痢,用了不少止瀉藥都不見好,我想起這書裏的記載,試著用堇葵根煎湯給他服下,三日後便見輕了。”他拿起一支細毛筆,蘸了點清水,小心翼翼地在暈染的字跡邊緣輕潤,待墨跡稍顯清晰,便用另一支筆蘸墨,在旁邊空白處工整地補寫:“堇葵根,煎湯服,治久痢不止,輔以粳米熬粥,效果更著。”
“原來如此,”大弟子恍然大悟,“那這本書可真是寶貝!隻是……”他看著那些殘缺的頁麵,麵露惋惜,“好些地方都爛掉了,太可惜了。”
軒轅放下筆,輕輕歎了口氣:“是啊,當年得這本書時,它就已經殘缺不全了。據說原是一位遊方醫者的手劄,他走遍名山大川,記下了各地的草藥特性,可惜沒能傳下來完整的版本。”他翻到中間一頁,那裏有半頁已經缺失,隻剩下“石韋,生石上……”幾個字。“石韋這味藥,咱們常用它來利尿通淋,治小便澀痛。但我記得小時候聽族裏的老巫說過,石韋的品種不同,功效也有差異。這書裏殘缺的部分,說不定就記著別的用法。”
他起身走到藥架前,取下一束曬幹的石韋,指著葉片對大弟子說:“你看這石韋,葉背有細密的絨毛,色呈褐黃,這是‘綿毛石韋’,通淋之力最強。但還有一種‘廬山石韋’,葉片更寬大,絨毛稀疏,除了通淋,還能清肺止咳。前幾日山那邊的部落有人患了肺熱咳喘,用了枇杷葉、桑白皮都效果不佳,我讓他加了些廬山石韋進去,咳喘便漸漸平了。”
說著,他回到案前,在那殘缺的“石韋”條目旁補寫道:“石韋有多種,綿毛者通淋,廬山者兼能清肺,用時需辨其形。”寫完,他又覺得不夠詳盡,便再添上葉片形態的描述,連絨毛的疏密都細細注明,生怕後人理解有偏差。
這時,二弟子端著剛熬好的藥湯進來,見師徒二人圍著一本舊書忙碌,好奇地探頭看了看:“先生,您這補注比原書的字還多呢。這些舊東西,有必要這麽費心思嗎?”
軒轅停下筆,接過藥碗,卻沒立刻喝,而是看著兩個弟子,語氣鄭重起來:“你們覺得,醫道是什麽?是咱們手裏的針,案上的藥?還是那些條條框框的醫理?”
大弟子想了想說:“弟子以為,醫道是能治好病的法子。”
二弟子則道:“是先生教我們的‘仁心’,見人受苦便要伸手去救。”
軒轅點點頭:“你們說得都對,但不全對。”他喝了一口藥湯,暖意順著喉嚨滑下,“醫道是活的,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,而是一代代醫者從實踐中摸索出來的經驗,是無數病人用痛苦甚至生命換來的教訓。就像這本書,它或許不完整,或許有錯誤,但裏麵每一個字都藏著前人的心血。咱們修補它,補注它,不是為了守著舊東西不放,而是要從裏麵找出有用的東西,再把咱們自己的經驗加進去,讓它變得更完善,好傳給後來人。”
他指著書裏一處關於“天南星”的記載:“這裏寫‘天南星,有毒,可治風痰’,卻沒說怎麽減毒。咱們現在知道,天南星用薑汁炮製後,毒性大減,還能增強化痰的功效。若是隻照著原書用,怕是會出危險。”他提筆在旁邊補注炮製之法,從薑汁的用量到炒製的火候,都寫得清清楚楚,“前人的智慧要學,但不能盲從。咱們要做的,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,再往前多走一步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說話間,太陽漸漸升高,透過窗欞照在案上,將軒轅補注的字跡映得格外清晰。他又翻到一頁記載“旋覆花”的地方,原書隻寫了“旋覆花,降氣”,他便補寫上自己的發現:“旋覆花配代赭石,可治胃逆嘔吐,如婦人產後呃逆不止,用之效佳。”還附上了一個具體的醫案,寫明患者的症狀、用藥的劑量和服用後的反應。
大弟子在一旁幫忙研墨,看著先生一筆一劃地書寫,忽然明白過來:“先生,您這哪裏是在補注一本書,您是在把咱們這些年的經驗都融進去,讓這本書變成一本新的醫典啊。”
軒轅笑了:“也可以這麽說。一本書就像一條路,前人鋪了一段,咱們接著把它鋪得更寬、更長,讓後人走的時候能更穩當些。”他拿起一張已經晾幹的紙,小心翼翼地用米糊粘在殘缺的頁麵上,“你看這破損的地方,就像醫道裏還沒弄明白的疑問,咱們補上它,不光是為了完整,更是為了不留遺憾。”
整整一天,軒轅都坐在案前,時而翻閱其他藥書比對,時而閉目回想過往的病例,時而與弟子們討論某個草藥的用法。日頭偏西時,那本《草木經》的補注已經寫了厚厚一疊,原本模糊殘缺的地方都被清晰的字跡填滿,旁邊還附上了不少新的條目,都是他這些年發現的草藥新用途。
二弟子收拾案幾的時候,不小心碰掉了一支毛筆,墨汁濺到了書頁上。他嚇得臉都白了,慌忙去擦,卻越擦越髒。“先生,對不起,我……”
軒轅擺擺手,拿起那頁書看了看,笑道:“無妨,一點墨漬而已。醫道本就不是完美無缺的,總有疏漏和遺憾,這樣才更要後人不斷去完善它。”他把補注好的《草木經》重新用麻布包好,放回木櫃最上層的格子裏,“這本書,以後就和《黃帝內經》《百草圖譜》放在一起吧。說不定過個幾十年,又會有醫者像我今天這樣,在它的基礎上再添上新的智慧呢。”
夕陽的餘暉透過木窗,照在那排整齊的典籍上,仿佛給它們鍍上了一層金邊。軒轅看著那些書,眼神裏滿是期許。他知道,自己能做的有限,但隻要這一本本承載著智慧的典籍能傳下去,醫道就永遠不會斷絕。
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