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9章 孩童問診
字數:4989 加入書籤
第249章:孩童問診
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,醫廬的木門就被輕輕推開,帶著幾分怯生生的響動。軒轅正坐在案前整理昨日的醫案,筆尖在獸皮卷上劃過,留下工整的字跡。聽到動靜,他抬起頭,見一個婦人牽著個五六歲的孩童站在門口,那孩子雙手緊緊捂著小肚子,眉頭皺成一團,小臉蛋因為疼痛泛著不正常的潮紅。
“進來吧。”軒轅放下筆,聲音溫和,像春日裏拂過麥田的風,瞬間驅散了婦人眉宇間的焦灼。他指了指案前的矮凳,“坐下說,孩子這是怎麽了?”
婦人局促地拉著孩子坐下,手還不停地摩挲著孩子的後背,像是想通過這樣的動作減輕他的痛苦。“先生,您快給看看,這孩子從昨兒後晌就喊肚子疼,夜裏也沒睡安穩,翻來覆去地哼唧,剛才還吐了一回。”她的聲音帶著哭腔,眼神裏滿是懇求,“我們村裏的土法子都試了,揉了肚子,喝了熱水,都不管用,隻能來麻煩您了。”
軒轅點點頭,目光落在孩子身上。那孩子怯生生地抬眼看了他一下,又飛快地低下頭,小手把肚子捂得更緊了,嘴唇抿成一條線,強忍著不讓自己哭出來。軒轅站起身,緩步走到孩子麵前,沒有立刻伸手去碰他,而是蹲下身,讓自己的視線與孩子平齊,臉上帶著淺淺的笑意。
“小朋友,告訴先生,肚子是怎麽個疼法呀?是像針紮一樣疼,還是悶悶的脹疼?”他的語氣放得更柔,像是在跟孩子說悄悄話。
孩子眨巴著濕漉漉的眼睛,想了好一會兒,才用細若蚊蚋的聲音說:“是……是脹脹的,好像有東西在裏麵打滾。”他說著,還不忘用小手在肚子上比劃了一下,那模樣既可憐又讓人忍不住心生憐惜。
軒轅心裏大概有了數,但還是耐心地繼續問:“那疼起來的時候,是一陣一陣的,還是一直疼著呢?”
“一陣一陣的,剛才路上不怎麽疼,現在又開始疼了。”孩子說著,眉頭又擰了起來,小臉皺成了個包子。
婦人在一旁急忙補充:“是啊先生,他就是這樣,一陣兒疼得厲害,一陣兒又好點,可把人急死了。”
軒轅抬手,輕輕按在孩子的手腕上,指尖感受著那微弱卻還算平穩的脈象。他凝神片刻,又讓孩子張開嘴,看了看舌苔——舌質偏淡,苔白且有些厚膩。隨後,他才伸出溫暖的手掌,在孩子的肚子上輕輕按揉起來,從肚臍周圍開始,慢慢向外推散。
“這裏疼嗎?”他按到左下腹時,孩子猛地吸了口氣,小身子微微一顫。
“嗯……有點疼。”
軒轅收回手,直起身對婦人說:“孩子這是脾胃受了寒,運化失常,積了食氣在裏麵。”他頓了頓,又轉向孩子,笑著問,“告訴先生,昨天吃什麽好吃的了?是不是吃了很多涼的東西?”
孩子聽到“涼的東西”,眼神閃爍了一下,像是被說中了心事,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頭,小手摳著衣角小聲說:“昨天……昨天阿爹從鎮上帶回來西瓜,可甜了,我吃了兩大塊。後來……後來娘給我冰糕,我也吃了一根,是草莓味的。”
“你呀。”婦人又氣又心疼地拍了拍孩子的後背,“跟你說少吃點涼的,偏不聽,現在知道難受了吧。”
孩子委屈地癟癟嘴,眼淚在眼眶裏打轉,卻強忍著沒掉下來。
軒轅連忙擺手,示意婦人不要責怪孩子:“小孩子貪嘴是常事,不怪他。這西瓜性涼,冰糕更是寒上加寒,孩子脾胃本就嬌嫩,一下子吃了這麽多寒涼之物,脾胃被寒氣困住,食物積在裏麵運化不了,自然就肚子疼了。”
他一邊說,一邊走到藥櫃前,開始挑選藥材。“這病看著嚇人,其實不打緊,隻要把寒氣散了,積食化了,很快就好了。”他一邊抓藥,一邊跟旁邊侍立的弟子講解,“你看這孩子,脈象濡緩,舌苔白厚膩,再加上有明顯的食涼史,腹痛呈陣發性,腹脹明顯,這都是寒濕困脾、食積內停的典型症狀。”
弟子認真地聽著,手裏的炭筆在獸皮卷上飛快地記錄著,時不時點點頭,眼神裏滿是敬佩。
軒轅拿起一味藥材,對弟子說:“這個是藿香,性溫,能化濕醒脾,對於寒濕困脾導致的腹脹腹痛很有效果。”接著又拿起另一味,“這是炒麥芽,能消食健胃,尤其擅長消米麵薯芋之積,孩子吃了西瓜和冰糕,用這個正好。”
他一邊講解,一邊熟練地將藿香、炒麥芽、茯苓、白術、陳皮、生薑等藥材按比例配好,分成三包,用紙包好遞給婦人:“這藥你回去後,用砂鍋加三碗水,煎成一碗,溫溫地給孩子喝,一天一劑,分三次服下。記住,煎藥的時候要用文火,不能用大火煮糊了。”
婦人雙手接過藥包,如獲至寶,緊緊抱在懷裏,連聲道謝:“謝謝先生,謝謝先生,您真是活菩薩。”
“先別急著謝。”軒轅笑著說,“回去後還有幾件事要注意。第一,這兩天別再給孩子吃涼的、油膩的東西了,就給他熬點小米粥、大米粥,或者做點爛麵條,讓脾胃好好歇歇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他頓了頓,又看向孩子,特意用孩子能聽懂的話說:“記住哦,這幾天不能再吃西瓜和冰糕了,等肚子好了,再少吃點好不好?”
孩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,小奶音脆生生的:“嗯,我知道了先生,我不吃涼的了,等肚子好了再吃一點點。”
“真是個乖孩子。”軒轅摸了摸他的頭,又對婦人說,“第二,用熱水袋給孩子暖暖肚子,注意別燙著,每次敷一刻鍾就行,一天敷個兩三次,能幫助驅散寒氣。第三,要是孩子再喊疼,你就按順時針方向給他揉揉肚子,力度輕點,也能幫著運化食氣。”
婦人聽得格外認真,生怕漏了一個字,嘴裏還不停地念叨著:“記著了,不吃涼的,喝小米粥,暖肚子,順時針揉肚子……”她掏出隨身攜帶的布包,想給軒轅診金,卻被軒轅攔住了。
“鄰裏街坊的,這點藥不算什麽,不用給錢。”軒轅笑著說,“孩子好了比什麽都強。”
“這怎麽行呢,先生您辛苦半天……”婦人還在堅持。
“拿著吧,”軒轅把布包推了回去,“要是過兩天還不好,或者疼得更厲害了,再來找我。”
婦人見軒轅態度堅決,隻好把布包收起來,感激地說:“那真是太謝謝先生了,您的大恩大德,我們記在心裏了。”她拉著孩子,“快,跟先生說謝謝。”
孩子仰起小臉,對著軒轅深深鞠了一躬,奶聲奶氣地說:“謝謝先生,先生再見。”
“再見,好好吃藥,很快就不疼了。”軒轅揮揮手,看著母子倆的身影消失在醫廬外的晨光裏。
弟子走上前,看著那包藥材,若有所思地說:“先生,您剛才用的方子,是不是就是您常說的‘藿香正氣散’的變方?”
軒轅點點頭:“沒錯,孩子年紀小,不宜用太過峻猛的藥,所以我去掉了原方裏的紫蘇和白芷,加了茯苓和白術來健脾,陳皮理氣,生薑溫胃,這樣更適合孩子的體質。治病啊,就得因人而異,靈活變通,不能死搬硬套。”
弟子恍然大悟:“弟子明白了,這就是您說的‘辨證施治’吧?”
“正是。”軒轅欣慰地笑了,“你能想到這層,說明這陣子沒白學。記住,每個病人的情況都不一樣,就算是同一種病,病因、體質不同,治法也得跟著變。就像這孩子,要是換成一個身強力壯的成年人,或許用點枳實、厚樸之類的瀉藥就能見效,但孩子不行,得用溫化的法子,慢慢調理。”
他走到案前,拿起筆,開始記錄這次的診療經過:“患兒,五歲,因過食生冷,致寒濕困脾,食積內停。症見陣發性腹脹腹痛,伴輕微嘔吐,舌淡苔白膩,脈濡緩。治以溫中化濕,消食導滯。方用藿香、炒麥芽、茯苓、白術、陳皮、生薑……”
筆尖在獸皮卷上沙沙作響,陽光透過醫廬的窗欞,照在軒轅專注的臉上,給他鍍上了一層柔和的金光。他寫得格外仔細,連孩子說的每一句關於症狀的話都盡量記錄下來,仿佛這不是一次普通的問診,而是一件需要鄭重對待的大事。
弟子在一旁看著,心裏漸漸明白,先生之所以能成為眾人敬仰的大醫,不僅僅是因為他醫術高超,更因為他對每一個病人都懷揣著一顆仁心,對每一次診療都抱著十二分的認真。哪怕隻是一個孩童的小病,他也從不敷衍,既要治好病,還要耐心講解,讓病人和家屬都能明白病因和調理方法。
“先生,您這樣事無巨細地記錄,是不是太費時間了?”弟子忍不住問。
軒轅放下筆,看向弟子,眼神裏帶著期許:“這些記錄,看似是小事,實則是醫道傳承的大事。現在看來,這隻是一個個零散的病例,但積累得多了,就能從中總結出規律,知道什麽樣的病因會導致什麽樣的病症,用什麽樣的方子效果最好。將來你們行醫,遇到類似的情況,就能少走彎路,更快地找到治病的法子。”
他頓了頓,拿起剛寫好的醫案,指著上麵的字跡說:“你看,這個孩子因為吃涼的導致腹痛,我們用了溫化消食的方子。下次再遇到類似的病例,就能以此為參照,但又不能完全照搬,還得看病人的具體情況。這就是‘守正創新’,守住醫道的根本,再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化。”
弟子重重地點點頭,把先生的話牢牢記在心裏。他看著案上堆積如山的醫案,忽然覺得那些泛黃的獸皮卷不再隻是冰冷的文字,而是充滿了溫度和力量,裏麵藏著先生對生命的敬畏,對醫道的執著。
就在這時,醫廬的門又被推開了,進來幾個等著看病的村民。軒轅站起身,臉上又露出了溫和的笑容,準備迎接新的病患。陽光越升越高,透過窗戶,照亮了醫廬裏的每一個角落,也照亮了那些擺放整齊的藥材,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藥香,寧靜而祥和。
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