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東行啟程,初探海濱
字數:5553 加入書籤
第1章:東行啟程,初探海濱
晨曦微露時,岐伯的藥廬已飄起嫋嫋炊煙。軒轅背著收拾好的行囊,站在廬前的老槐樹下,望著東方泛起魚肚白的天際,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那本被翻得邊角發卷的草藥筆記。這是他跟隨岐伯學藝的第十個年頭,從最初連甘草與黃芪都分不清的懵懂少年,到如今能獨立辨識百餘種草藥、處理常見病症的醫者,腳下的這片土地見證了他的成長,可他知道,醫道的疆域遠比這山穀更遼闊。
“真要走?”岐伯的聲音從身後傳來,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沙啞。他手裏捧著一個用油布包裹的物件,晨光落在他花白的胡須上,鍍上一層柔和的金邊。
軒轅轉過身,躬身行禮:“師父,弟子想去看看外麵的世界。您常說,醫道源於天地,成於實踐,弟子想親眼看看不同水土養出的草木,親耳聽聽不同部落的醫者如何治病。”他的目光清澈而堅定,像山澗裏不曾被攪動的泉水,“您教我的陰陽之道、氣血之說,弟子總覺得還缺點什麽,或許走出去,才能找到那缺失的一塊。”
岐伯歎了口氣,將手中的油布包遞過去:“這是為師年輕時走南闖北用的藥箱,裏麵的砭石、銀針都是經了年月的,你帶著吧。”他頓了頓,又從懷裏摸出一小袋種子,“這是‘還魂草’的種子,耐旱,遇水即活,危急時能救急,你且帶著,或許用得上。”
軒轅雙手接過,藥箱沉甸甸的,仿佛接過的不僅是工具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期許。他將種子小心翼翼地揣進懷裏,鼻尖微微發酸:“師父保重,弟子定會帶著見聞回來,向您請教。”
“去吧。”岐伯揮了揮手,轉過身時,袖口輕輕擦過眼角,“追風呢?它不跟你走?”
話音剛落,一道灰影從藥廬後竄出,親昵地蹭著軒轅的褲腿,正是那隻陪伴了他多年的狼。追風如今已是半大的狼,身形矯健,眼神銳利,卻唯獨對軒轅溫順得像隻家犬。它似乎知道主人要遠行,喉嚨裏發出低低的嗚咽聲,尾巴卻緊緊跟著軒轅的動作搖擺。
“它呀,早就把你當成半個主人了。”岐伯笑了笑,眼角的皺紋擠成一朵花,“帶著它也好,路上多個伴,也能護你周全。”
軒轅摸了摸追風的頭,低聲道:“走吧,追風。”
隊伍算不上龐大,除了軒轅和追風,還有兩個自願隨行的弟子——一個叫石磊,憨厚老實,擅長辨識礦石草木;另一個叫雲舒,心思細膩,寫得一手好字,負責記錄見聞。三人一狼,背著行囊,迎著朝陽,踏上了東行的路。
剛出發的幾日,走的還是熟悉的山路。路邊的草木大多是軒轅認識的,他一邊走,一邊給石磊和雲舒講解:“這是蒲公英,葉子邊緣帶鋸齒,根可入藥,能清熱解毒;那是益母草,花期在夏季,對女子調經有好處……”石磊聽得認真,時不時彎腰挖起一株草藥,仔細比對葉片紋理;雲舒則在竹簡上快速記錄,筆尖劃過竹片的“沙沙”聲,與林間的鳥鳴相映成趣。
追風總是跑在最前麵,時不時停下來嗅嗅路邊的泥土,或是對著遠處的飛鳥吠兩聲,然後又折返回來,繞著軒轅的腳邊轉圈,像是在確認主人沒有掉隊。
走了約莫半月,地勢漸漸平緩,空氣中的味道也變了。原本山間清冽的草木氣息裏,漸漸混入了一絲鹹濕的味道,像是有人把海水煮沸了,晾在風裏。
“先生,這味道好奇怪。”雲舒忍不住吸了吸鼻子,皺著眉道,“又鹹又腥,聞著還有點衝。”
石磊也點頭:“我以前在山裏聞過泉水的味道,是淡的,這味兒跟泉水可不一樣。”
軒轅望著遠處越來越開闊的地平線,嘴角露出一抹笑意:“這是海的味道。我們離海邊不遠了。”他也是第一次聞到海味,但岐伯曾在他麵前描述過,說大海是天底下最大的水,水是鹹的,風裏都帶著鹹味。
又走了兩日,一條寬闊的河流橫亙在眼前。河水渾濁,帶著泥沙的黃色,河麵波光粼粼,一直延伸到天際,與遠處的藍色連成一片。河邊住著一個部落,茅草屋沿著河岸排開,屋頂上晾曬著漁網,幾個赤著腳的孩童在河邊追逐打鬧,笑聲清脆得像風鈴。
“這是淡水河,過了河,再走半日,就能看到大海了。”一個正在修補漁網的老者見他們駐足,熱情地招呼道,“看你們背著行囊,是趕路的吧?要不要到屋裏歇歇腳,喝口熱水?”
軒轅拱手致謝:“多謝老人家。我們是從西邊來的醫者,想去東邊看看,正好路過此地。”
老者眼睛一亮,連忙放下手裏的漁網:“醫者?那可真是巧了!我們部落最近不少人胳膊腿兒疼,貼了巫醫的符咒也不管用,你們能不能給看看?”
軒轅正想了解當地的病症,便爽快地答應了。跟著老者走進部落,隻見不少人正坐在屋門口,一邊揉著膝蓋,一邊齜牙咧嘴地歎氣。一個中年漢子見他們過來,擼起褲腿,露出紅腫的膝蓋:“先生你看,這膝蓋腫得跟饅頭似的,又酸又痛,陰雨天更厲害,下網都使不上勁。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軒轅蹲下身,用手指輕輕按了按漢子的膝蓋,見他疼得皺眉,又翻看他的眼瞼,見顏色偏淡,便問道:“平時是不是總在水裏泡著?”
漢子點頭:“是啊,我們靠打魚為生,一天到晚泡在河裏海裏,有時候天涼了也得下水。”
旁邊幾個患者也紛紛附和,都說自己常年在水裏勞作。軒轅心中有了數,對老者道:“能不能借個地方,讓我看看你們平時怎麽處理這病的?”
老者連忙領著他們去找部落的巫醫。巫醫是個幹瘦的老頭,穿著綴著貝殼的皮衣,正蹲在一個石灶前,用火燒著幾塊黑色的石片。石片被燒得通紅,他用兩根木棍夾起,快速在一個患者的膝蓋上熨燙,發出“滋滋”的聲響,患者疼得直咧嘴,卻強忍著不敢出聲。
“這石片是從河邊撿的,燒熱了熨燙,能把骨頭裏的寒氣逼出來。”巫醫見軒轅盯著石片看,便解釋道,“你看,他這腫消了不少吧?”
軒轅仔細觀察,那患者的膝蓋確實比剛才見到的漢子要消腫一些,隻是皮膚被燙得發紅。他走上前,拿起一塊沒被燒的石片,入手沉甸甸的,表麵光滑,邊緣圓潤,對著陽光看,石片裏似乎有細小的紋路。
“這石片叫什麽名字?平時都長在河邊嗎?”軒轅問道。
巫醫搖頭:“不知道叫啥名,就知道這石頭燒著燙人,河邊的石頭裏,就數它燙得最久,也最管用。”
軒轅又問:“除了熨燙膝蓋,這石片還能治別的病嗎?”
“能啊!”一個正在旁邊等著熨燙的婦人插話道,“我上次胳膊抬不起來,巫醫用這石片在肩膀上燙了幾下,現在好多了。”
軒轅讓婦人抬抬胳膊,果然比常人抬得低些,但確實能活動。他若有所思,對雲舒道:“把這石片的樣子畫下來,記下它的產地和用法。”又對石磊道:“你去河邊找找類似的石片,多撿幾塊,咱們帶回去研究研究。”
雲舒連忙拿出竹簡和筆墨,蹲在石片旁,仔細描摹石片的形狀,連上麵的紋路都畫得一絲不苟。石磊則跑向河邊,不多時就抱著幾塊大小不一的黑色石片回來,喘著粗氣道:“先生,河邊這種石頭真不少,我撿了幾塊看著最光滑的。”
軒轅接過石片,一塊一塊地掂量,又用指甲刮了刮表麵,發現石片質地堅硬,刮不出粉末。他對巫醫道:“我能試試用這石片嗎?”
巫醫愣了一下,隨即點頭:“你是遠方來的醫者,說不定有更好的法子,盡管試。”
軒轅選了一個膝蓋腫痛的少年,先讓他坐在草席上,用溫水擦了擦他的膝蓋,然後拿起一塊燒得發紅的石片,沒有直接熨燙,而是懸在離皮膚寸許的地方,慢慢移動。
“感覺怎麽樣?燙不燙?”軒轅問道。
少年起初緊張得閉著眼,聽軒轅問起,才小聲道:“有點熱,但是不疼,膝蓋裏暖暖的,挺舒服。”
軒轅笑了笑,繼續移動石片,專注地看著少年膝蓋的紅腫處。約莫一刻鍾後,他放下石片,隻見少年的膝蓋紅腫消了不少,皮膚隻是微微發紅,不像之前那樣被燙得通紅。
“這樣既不會燙傷皮膚,又能讓熱氣透進去,效果或許更好。”軒轅解釋道。
巫醫看得眼睛發直,喃喃道:“原來還能這麽用……我以前總怕熱氣不夠,就貼得近了些,沒想到這樣也行。”
少年活動了一下膝蓋,驚喜道:“真的不那麽疼了!先生,您這法子比直接燙舒服多了!”
周圍的患者見狀,都紛紛圍過來,想讓軒轅用這新法子試試。軒轅沒有推辭,一邊為他們治療,一邊講解:“這病是因為常年泡在水裏,寒氣進了骨頭縫,用熱石的熱氣能把寒氣逼出來,但太過靠近,皮膚會受傷,反而影響恢複……”
雲舒在一旁飛快記錄,連患者的反應都寫得清清楚楚;石磊則幫著燒石片,時不時觀察石片在火中的變化,嘴裏還念念有詞:“這石頭燒到發紅的時候最燙,涼得也慢,難怪巫醫用它……”
追風趴在一旁,看著忙碌的眾人,時不時甩甩尾巴,像是在為軒轅的新發現高興。
夕陽西下時,河邊的茅草屋升起了炊煙,帶著魚腥味的晚風裏,混進了飯菜的香氣。老者非要留他們吃飯,端上剛煮好的魚,雪白的魚肉蘸著鹽巴,鮮得人舌尖發麻。
“先生,你們明天要去海邊嗎?”老者一邊給軒轅夾魚,一邊問道,“海邊的部落比我們這裏大,他們打魚的法子更厲害,就是……那邊的風更衝,好多人的手都裂得像老樹皮。”
軒轅心中一動,點頭道:“是啊,我們想去海邊看看。老人家,您知道海邊的部落擅長用什麽法子治病嗎?”
老者想了想,道:“聽說他們不用石片,用一種尖尖的石頭劃開皮膚放血,說是能把病氣放出來。我沒見過,就是聽人說的,怪嚇人的。”
軒轅放下筷子,若有所思。放血療法?岐伯也曾提過,說“血有餘則瀉之”,但具體如何操作,他還從未見過。看來,海邊的部落裏,藏著他不知道的醫道智慧。
夜色漸深,他們在部落的茅草屋裏歇下。雲舒借著月光整理白天的記錄,竹簡上已經畫滿了石片的圖樣和用法;石磊則在火堆旁擺弄著撿來的石片,研究它們在不同溫度下的變化;追風蜷縮在軒轅腳邊,發出均勻的呼吸聲。
軒轅望著窗外的星空,星星比山裏的更亮,像是撒在黑絲絨上的碎鑽。他摸了摸懷裏的還魂草種子,又想起岐伯的囑咐,心中充滿了期待。東方的海濱,會有怎樣的醫道等著他去探尋?那些尖尖的石頭,真的能治病嗎?
他輕輕歎了口氣,將這些疑問壓在心底。路還長,答案,就在前方。
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