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海產入藥,新識性味
字數:5265 加入書籤
第4章:海產入藥,新識性味
海風帶著鹹腥氣,一遍遍拂過軒轅的衣角,他蹲在海濱部落的曬藥場上,指尖撚起一枚曬幹的海藻,仔細觀察著。這海藻呈暗褐色,葉片薄薄的,邊緣帶著不規則的褶皺,湊近聞時,一股濃烈的海腥味直衝鼻腔,讓他忍不住皺了皺眉。
“先生覺得這東西能算藥?”身旁的弟子常先見他對著一堆海產研究了半天,忍不住開口問道。常先自小在中原部落長大,見慣了山裏的草木根莖,對這些從海裏撈出來的東西總有些懷疑,“聞著就怪,怕是吃了要鬧肚子。”
軒轅沒直接回答,而是將海藻掰了一小塊放進嘴裏,細細咀嚼。初時是濃重的鹹味,帶著些微的苦澀,嚼得久了,又有一絲淡淡的腥甜在舌尖蔓延開來。他慢慢咽下,感受著那股氣息順著喉嚨往下走,似乎帶著些清涼之意,在胸腹間輕輕漾開。
“味道雖怪,但品性未必不好。”軒轅吐掉嘴裏的殘渣,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碎屑,目光落在不遠處正在忙碌的部落老者身上,“你看那位長老,之前頸間的腫塊那麽大,如今不是消了許多?”
常先順著他的目光看去,隻見部落裏的巫醫長老正指揮著年輕人翻曬海帶,他脖頸間原本那個核桃大小、摸起來硬邦邦的腫塊,此刻確實小了一圈,顏色也從紫紅變成了淡紅。這幾日,他總見長老捧著一碗黑乎乎的湯喝,想來便是用這海藻煮的。
正說著,長老端著一個陶碗走了過來,碗裏盛著墨綠色的湯汁,還飄著幾縷海藻。“軒轅先生,嚐嚐?”長老臉上堆著笑,把陶碗遞到軒轅麵前,“這東西看著不起眼,治那‘癭瘤’可是有法子的。”
軒轅接過陶碗,溫熱的觸感從指尖傳來,他吹了吹熱氣,小心地喝了一口。湯汁比生嚼海藻時更鹹些,腥味也淡了許多,咽下後,那股清涼感更明顯了,仿佛帶著一股韌勁,能把淤堵在某處的東西慢慢化開。
“長老,這海藻是如何發現能治癭瘤的?”軒轅放下陶碗,認真地問道。他知道,每一種藥材的發現,背後都藏著先民無數次的嚐試,或許是偶然,或許是曆經艱險。
長老往地上啐了口唾沫,粗糙的手掌在腰間的獸皮圍裙上擦了擦,緩緩開口:“早年間啊,部落裏好多人脖子上都長這東西,有的大得像個瘤子,壓得人喘不上氣。那時候以為是海神發怒,殺了牛羊祭祀也沒用。”
他頓了頓,眼神飄向遠處翻湧的海浪,像是陷入了回憶:“有一年大旱,山裏的泉水幹了,莊稼也枯死了,隻能靠海裏的東西活命。那陣子,天天煮海藻、海帶吃,吃著吃著,有人發現脖子上的腫塊變小了。”
“一開始沒人當回事,以為是碰巧。後來又過了幾年,那腫塊又長出來,有人想起當年吃海產的事,就試著多吃些,嘿,還真管用!”長老咧開嘴笑了,露出缺了顆門牙的牙床,“就這麽著,一代代傳下來,我們就知道這海裏的東西能治脖子上的硬塊了。”
軒轅聽得認真,手指在膝蓋上輕輕敲擊著,心裏不斷思索。他讓常先取出隨身攜帶的筆墨和獸皮卷——這獸皮是離開岐伯時,師父特意囑咐他帶上的,說是方便記錄沿途所見——又讓長老取來新鮮的海藻、海帶、海蛤殼,一一擺在麵前。
“常先,記。”軒轅拿起一根海藻,舉到陽光下,“此物名海藻,生於海中,色褐綠,葉薄多皺,味鹹,性寒涼。”他又捏起一點曬幹的海藻粉末,撚了撚,“觸感滑膩,煮水飲之,能消頸間硬塊,也就是長老說的‘癭瘤’。”
常先握著骨筆,在獸皮卷上仔細刻畫著,先畫下海藻的形態,再用符號記下軒轅說的性味和功效。他學得快,那些代表“鹹”“寒”“消積”的符號,是軒轅根據岐伯所授整理出來的,此刻用起來得心應手。
“先生,這海帶和海藻看著像,功效也一樣嗎?”常先畫完海藻,指著旁邊一根寬寬的、褐色的帶狀物問道。這海帶比海藻厚實得多,表麵也更光滑些。
軒轅拿起海帶,同樣掰了一小塊品嚐,味道與海藻相似,但鹹味更淡,苦澀也輕些。他看向長老,長老連忙說:“這海帶啊,治硬塊不如海藻厲害,但若是肚子脹、拉不出屎,吃它準管用。”
“哦?”軒轅來了興趣,“如何用法?”
“洗幹淨了,切成段,跟魚一起煮,吃了第二天保準通暢。”長老拍著胸脯保證,“部落裏的娃子要是好幾天不拉,他娘就會煮這個給他吃。”
軒轅點點頭,讓常先記錄:“海帶,色褐,體寬厚,味鹹微甘,性寒涼。除能消硬塊,還可通腸道,治便秘。”他將海帶和海藻放在一起比較,“二者皆生於海,味鹹性寒,都能消積,但海藻攻堅之力更強,海帶通腸之效更著。”
正說著,一個婦人提著一籃子海蛤走過,見他們在研究海產,便停下腳步,笑著說:“先生要是研究海裏的藥,這海蛤殼也有用呢!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軒轅眼睛一亮,忙問:“願聞其詳。”
婦人放下籃子,從裏麵拿出一個巴掌大的海蛤殼,殼麵光滑,帶著淡青色的花紋。“我家那口子前陣子老喊胃疼,夜裏疼得直打滾。後來聽老人們說,把這殼燒透了,磨成粉,拌著米湯喝,能止疼。試了試,還真管用!”
軒轅接過海蛤殼,入手沉甸甸的,邊緣有些鋒利。他用手指敲了敲,殼麵發出清脆的響聲。“燒透了磨粉?”
“是啊,”婦人點頭,“得用大火燒,燒到殼發紅,再拿出來晾涼,然後搗成粉。那粉白白的,有點澀,拌在米湯裏不那麽難喝。”
軒轅謝過婦人,將海蛤殼放在一旁,對常先道:“海蛤殼,質堅硬,色青白,煆燒後研粉,味鹹澀,性寒涼。可止胃痛。”他想了想,又補充道,“其性堅硬,或許還有收斂固澀之效,待日後驗證。”
常先一一記下,獸皮卷上很快就畫滿了各種海產的形態,旁邊標注著性味和功效。海風越來越大,吹得獸皮卷嘩嘩作響,軒轅伸手按住,目光掃過那些圖案和符號,心中湧起一陣感慨。
他想起在岐伯身邊學習時,師父曾說:“天地之間,萬物皆有其用,或為食,或為藥,或為器,關鍵在於是否能發現其性。”那時他以為,藥材隻在深山曠野中,如今來到海邊才明白,大海同樣是座寶庫,這些生於鹹水之中的藻類、貝殼,看似與陸地草木截然不同,卻也有著獨特的性味和功效。
“常先,你看,”軒轅指著獸皮卷上的記錄,“這些海產多味鹹,性寒涼,這與海水的鹹澀、海邊氣候的濕潤多霧是否有關?”
常先湊近看了看,點頭道:“先生這麽一說,還真是。海藻、海帶、海蛤殼,都是鹹的,而且吃起來、用起來都帶著股清涼勁兒。”
“嗯,”軒轅沉吟道,“一方水土養一方物,一方物亦能治一方病。海邊多潮濕,人們易生痰瘀腫塊,這些海產味鹹能軟堅,性寒能清熱,正好能治這些病症。這便是順應自然之理啊。”
他站起身,走到海邊,望著翻湧的海浪。海水拍打著礁石,濺起白色的浪花,帶著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。追風不知從哪裏跑了過來,蹭了蹭他的腿,喉嚨裏發出低低的嗚咽聲。
軒轅摸了摸追風的頭,這隻從幼狼長成壯狼的夥伴,一路跟著他東奔西走,見識了不少新奇事物。此刻,它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心中的觸動,安靜地伏在他腳邊,望著茫茫大海。
“長老,除了這些,海裏還有其他能入藥的東西嗎?”軒轅轉過身,向不遠處的長老問道。他知道,先民的智慧是無窮的,或許還有更多未被記錄的寶藏。
長老想了想,說:“還有那海馬,看著像小馬駒,曬幹了泡酒,男人喝了有勁兒;還有海螵蛸,就是烏賊魚肚子裏的硬殼,女人流血不止時,磨粉吃了能止血……”
軒轅聽得仔細,讓常先一一記下,準備接下來的日子裏,逐一驗證這些海產的藥性。他知道,辨識藥材不能隻聽人言,必須親自嚐試、觀察,才能確定其性味功效,否則誤用藥材,可能會害人性命。
夕陽西下,將海麵染成一片金紅。曬藥場上的海產被收拾起來,部落裏升起了嫋嫋炊煙,空氣中彌漫著海鮮的腥味和食物的香氣。軒轅和常先收拾好筆墨獸皮,向長老告辭,準備回臨時住的山洞。
“先生,今日收獲真多。”常先捧著獸皮卷,臉上難掩興奮,“以前哪想過海裏的東西也能當藥啊。”
軒轅笑了笑:“天地之大,無奇不有。我們所知的,不過是冰山一角。行醫之路,就是不斷探索、不斷學習的過程。”他看了一眼常先手中的獸皮卷,“這些海產,要好好記錄、整理,帶回部落,或許能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。”
常先重重地點頭:“弟子明白。”
走在回山洞的路上,海風依舊吹拂著,軒轅的心情卻格外開闊。他想起岐伯曾說,醫道如大海,包容萬物,方能博大精深。今日見識了海產入藥,更深刻地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。
他知道,這些來自大海的饋贈,不僅豐富了草藥的種類,更讓他對“性味”“歸經”有了新的認識。味鹹能軟堅,性寒能清熱,這些規律的總結,或許能為日後的診療提供更多思路。
回到山洞,軒轅借著篝火的光亮,又拿出獸皮卷仔細查看,在空白處補充著白天的觀察和思考。常先在一旁烤著魚,魚肉的香氣漸漸彌漫開來。
“先生,魚烤好了。”常先把一條烤得金黃的魚遞過來。
軒轅接過魚,卻沒有立刻吃,而是看著魚肉沉思。他忽然開口:“常先,你說這海魚,是否也有藥性?”
常先愣了一下,隨即道:“應該有吧。海邊的人常吃魚,身體都挺結實,很少生病。”
“嗯,”軒轅咬了一口魚肉,鮮嫩的滋味在口中化開,“魚肉味甘,性平,或許能補氣血、強筋骨。看來,這大海裏的學問,還有很多等著我們去發現啊。”
篝火劈啪作響,映照著軒轅專注的臉龐。他手中的獸皮卷上,那些關於海產的記錄,仿佛一顆顆珍珠,正被他用智慧的線,串成一串璀璨的項鏈,終將融入《黃帝內經》的浩瀚體係之中。
而此刻的他,還在不斷探索、不斷積累。他知道,每一點新的發現,都可能在未來救治無數生命。
想知道軒轅接下來還會在海邊有哪些新的發現?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曉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