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章 整脈尋因,望聞問之
字數:4296 加入書籤
第23章:整脈尋因,望聞問之
北地的清晨總是帶著凜冽的寒意,哪怕是正午時分,陽光灑在身上也難掩那份深入骨髓的涼。軒轅裹緊了身上的獸皮大衣,目光落在不遠處那位正為牧民診病的老者身上。老者須發皆白,臉上刻滿了風霜的溝壑,卻精神矍鑠,手指搭在患者手腕上,神情專注得仿佛整個世界隻剩下那一處的觸感。
“先生,您看,這北地的醫者診病,總愛先摸手腕,他們說這叫‘脈息’,能看出不少門道呢。”身邊的弟子低聲說道,眼中滿是好奇。
軒轅微微點頭,腳步不由自主地往前挪了挪。他曾在岐伯那裏聽聞過“氣行脈中”的說法,卻從未見過如此這般將觸摸脈搏作為診病主要手段的。那位患者是個年輕漢子,麵色潮紅,呼吸急促,額頭上還帶著細密的汗珠,一看便知是染了急症。
老者的手指輕輕搭在漢子手腕內側,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依次排開,似乎在感受著什麽。片刻後,他眉頭微蹙,又換了另一隻手,重複著同樣的動作。周圍的牧民都安靜地等著,沒人敢出聲打擾,仿佛這輕輕的觸摸裏藏著決定生死的密鑰。
“你這脈,跳得跟脫韁的野馬似的,又快又急,”老者終於收回手,聲音帶著北地人特有的粗糲,“定是受了風熱,邪火在身子裏燒著呢。”
年輕漢子連連點頭:“是啊老醫者,我昨天在雪地裏追一隻兔子,跑得出了一身汗,脫了會兒衣服,今天一早就頭重腳輕,渾身發燙。”
老者應了聲,轉身從身後的藥簍裏抓出幾把草藥,有紫蘇、薄荷,還有一些軒轅叫不上名字的青綠枝葉。“回去用沸水衝泡,趁熱喝,發發汗就好了。記住,別再貪涼,不然這火邪纏上了,可不是鬧著玩的。”
看著漢子千恩萬謝地拿著草藥離開,軒轅忍不住走上前,對著老者拱手行禮:“老丈,晚輩軒轅,自南方而來,見您診病隻憑觸摸手腕便能斷病,實在佩服,不知這‘脈息’之中,究竟藏著什麽玄機?”
老者抬眼打量了軒轅一番,見他雖穿著異族服飾,眼神卻清澈誠懇,便咧嘴笑了,露出缺了兩顆牙的牙床:“哦?南方來的醫者?難怪看著麵生。這脈息啊,就是人身上的氣在跑呢。氣順了,脈就勻;氣亂了,脈就躁;氣弱了,脈就沉。就跟那草原上的河流似的,水流穩,河就安靜;水流急,河就鬧騰;水少了,河就淺了。”
這比喻直白又形象,軒轅心中一動,追問道:“那不同的脈,對應不同的病?”
“可不是嘛,”老者往旁邊的石頭上一坐,招呼軒轅也坐下,“你看剛才那小子,脈快得跟奔馬,那是熱邪在裏頭折騰,就跟燒得太旺的火堆,劈啪亂響。要是脈慢得跟老牛拉車,一下一下沉得很,那多半是受了寒,氣被凍得跑不動了。還有那脈跳得忽快忽慢,跟打鼓沒個準頭的,定是心裏頭有事,氣亂了套。”
軒轅聽得入了迷,他想起自己在南疆見過的那些濕熱病人,個個精神萎靡,若是按這脈息之說,他們的脈是不是也該是沉滯無力的?還有西陲那些受了外傷的牧民,失血之後,脈會不會變得又細又弱?無數念頭在他腦海裏翻騰,像是找到了一條新的通路,將之前零散的見聞串聯了起來。
“老丈,晚輩鬥膽,能否讓我也試試?”軒轅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,聲音都有些發顫。
老者倒是爽快:“行啊,讓你摸摸看。來,把胳膊伸過來。”
軒轅依言伸出手腕,老者的手指搭上他的皮膚,那手指粗糙得像老樹皮,卻帶著一種奇異的沉穩。軒轅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脈搏在皮膚下跳動,一下,又一下,規律而有力。
片刻後,老者收回手,點點頭:“小夥子,你這脈勻得很,又有力氣,跟那剛上套的好馬似的,氣血足著呢,身體結實。”
軒轅心中暗歎,這老者說得絲毫不差。他定了定神,目光轉向不遠處一個正咳嗽的老婆婆,問道:“老丈,那位婆婆咳嗽不止,她的脈會是怎樣的?”
老者順著他的目光看去,笑道:“你自己去摸摸不就知道了?那老婆婆我認識,肺裏不大好,常年咳嗽,她的脈啊,跳得又浮又數,就跟水麵上漂著的木頭,看著動得歡,實則沒什麽根。”
軒轅起身走到老婆婆麵前,恭敬地說明了來意。老婆婆見他麵善,又有老者在旁,便順從地伸出了手腕。軒轅深吸一口氣,學著老者的樣子,將三根手指輕輕搭了上去。
起初,他隻覺得皮膚冰涼,過了一會兒,才漸漸感受到那微弱的搏動。果然如老者所說,這脈跳得又快又淺,像是隨時會斷掉似的,每一次跳動都帶著一種急促的慌張,就像老婆婆急促的咳嗽聲,讓人心裏發緊。
“是浮數脈嗎?”軒轅抬頭看向老者,語氣中帶著求證的意味。
老者讚許地點點頭:“不錯不錯,一點就通。這浮脈,多是病在表,就像那咳嗽,是肺裏受了邪,想往外排呢。數脈就是快,還是熱的事。所以啊,這老婆婆得用些清肺熱、止咳的藥。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軒轅默默記下,手指卻沒有離開老婆婆的手腕。他閉上眼睛,細細感受著那脈搏的變化,試圖從中分辨出更多的信息。他仿佛能看到一股微弱的氣在老婆婆的身體裏流動,到了肺部便滯澀不暢,引得身體發出咳嗽的抗議。這感覺奇妙又真切,讓他對“氣為生命之本”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接下來的幾天,軒轅幾乎天天守在老者身邊,看他診病,向他請教。他見過跳得像緊繃的弓弦一樣的“弦脈”,那是一位常年腰痛的牧民,老者說那是肝氣鬱結,像拉滿的弓,久了就會斷;也見過跳得像雨打沙灘,散亂無序的“散脈”,那是一位病重的老者,氣已經散了,脈也就沒了章法。
每一種脈都對應著一種病,每一次觸摸都像是在與患者的生命對話。軒轅的筆記本上,漸漸畫滿了各種脈象的示意圖,旁邊標注著對應的病症和可能的病因。他還發現,脈象會隨著病情的變化而改變,就像那位喝了草藥的年輕漢子,第二天再來複診時,脈已經平穩了許多,不再像之前那樣狂躁。
“老丈,這脈息真是太神奇了,”一天傍晚,夕陽將草原染成一片金黃,軒轅和老者並肩坐在山坡上,看著遠處歸牧的牛羊,“通過它,就能知道身體內部的變化,比望色更直接,比問診更客觀。”
老者捋著胡須,笑道:“這脈息啊,是老天爺賜給咱們醫者的寶貝。人活一口氣,這氣怎麽走,全在脈上顯著呢。不過啊,也不能隻看脈,還得看看臉色,問問症狀,幾樣合起來,才能把病看準了。就像你看草原上的天氣,不能隻看太陽,還得看雲彩,聽風聲,不然很容易看走眼。”
軒轅深以為然,他想起岐伯曾說過“孤證不立”,看來無論南北,醫理的核心都是相通的。他將老者的話記在心裏,決定回去之後,要把這脈診之法與望、聞、問結合起來,形成一套更完整的診病體係。
“對了,老丈,這脈的位置,為何選在手腕這裏呢?”軒轅又提出了新的疑問,“身上別處就沒有脈嗎?”
老者指了指自己的脖子和腳踝:“有啊,這裏,還有這裏,都有脈。但就數手腕這兒最方便,也最明顯。你想啊,給人診病,總不能天天扒著人家的脖子看吧?手腕這兒,一伸手就摸到了,多省事。”
軒轅忍不住笑了,這理由雖然樸素,卻透著實用的智慧。他低頭看著自己的手腕,感受著皮膚下那規律的跳動,心中充滿了敬畏。這小小的脈搏裏,竟藏著如此深奧的生命密碼,等待著後人去解讀。
“多謝老丈指點,晚輩受益匪淺,”軒轅站起身,對著老者深深一揖,“他日若有機會,晚輩定將這脈診之法與各地醫法融會貫通,讓更多人受益。”
老者擺擺手:“醫者仁心,你有這份心就好。這醫道啊,就像草原上的路,走的人多了,自然就寬了。你能把南方的法子帶到北方,再把北方的東西帶回南方,這路不就越走越寬了嗎?”
夕陽漸漸沉入地平線,夜幕開始籠罩草原。軒轅望著滿天繁星,心中澎湃不已。他知道,這次北地之行,最大的收獲不是那些草藥,也不是那些偏方,而是這脈動之中的玄機。它為他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,讓他對人體、對疾病有了更深刻的認識。
他仿佛已經看到,在不久的將來,望色、聞聲、問診、切脈這四種方法相互配合,如同四張網,將疾病的本質牢牢網住,讓醫者不再盲人摸象。而這一切的起點,就在這北地草原上,在這雙粗糙的手指下,在這規律而有力的脈動之中。
想知道軒轅後麵會發現什麽?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曉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