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章 北方醫理,藏精禦寒

字數:5035   加入書籤

A+A-


    第25章:北方醫理,藏精禦寒
    北地的風,像無數把小刀子,刮在臉上生疼。軒轅裹緊了身上的厚皮衣,這是當地部落首領特意送給他的,用整張熊皮縫製,毛茸茸的內裏貼著肌膚,勉強抵擋住了幾分寒意。他站在一處背風的土坡下,望著遠處被白雪覆蓋的草原,天地間一片蒼茫,隻有偶爾掠過的幾隻黑鳥,給這素淨的畫麵添了點活氣。
    身邊的北方長老,是個滿臉皺紋的老者,臉上的溝壑深得像被風霜刻出來的,卻透著一股硬朗。他手裏拄著一根磨得光滑的木杖,杖頭雕刻著一隻蜷縮的熊,像是在冬眠。“軒轅先生,你看這天地,”長老開口了,聲音沙啞卻有力,帶著北地人特有的厚重,“到了冬天,草枯了,獸藏了,連太陽都懶了,這就是‘藏’的時候。”
    軒轅順著他的目光望去,腳下的土地凍得硬邦邦的,踩上去咯吱作響。他想起在南方時,冬天也有綠意,草木雖不似春夏繁盛,卻也不會這般蕭索。而北方的冬天,仿佛一切生機都被凍結了,隻剩下靜默和等待。“長老的意思是,人也要像這天地萬物一樣,冬天就該‘藏’?”他問道,語氣裏帶著請教的誠意。
    長老咧開嘴笑了,露出幾顆泛黃的牙齒:“正是這個理。你看那熊,秋天拚命吃東西,把膘養得厚厚的,冬天就鑽進洞裏睡大覺,不吃不喝,這就是在藏精。等春天來了,它一出來,照樣有力氣。人要是冬天不藏,瞎折騰,精氣就散了,到了春天,哪還有力氣幹活?”
    軒轅點點頭,心裏琢磨著這話。他想起岐伯曾經說過“秋冬養陰”,當時隻覺得是抽象的道理,如今在這北地一看,才算有了真切的感受。“養陰”不就是“藏精”嗎?藏住了精氣,才能應對冬天的嚴寒,為來年的生發積蓄力量。他低頭看了看腳邊的追風,這隻從幼狼長成的老狼,此刻正把身子縮成一團,依偎在他腳邊,眼睛半眯著,一副慵懶的樣子,可不就是在“藏”嗎?
    “那具體該怎麽藏呢?”軒轅追問,他知道每個地方的“藏”法或許都有講究,北方部落世代生活在這裏,肯定有自己的一套法子。
    長老拄著木杖,領著他往部落的帳篷走去。帳篷是用獸皮搭成的,厚厚的一層,擋住了外麵的寒風。掀開門簾進去,一股暖意撲麵而來,裏麵生著一個火塘,火苗跳動著,映得每個人的臉都紅撲撲的。幾個婦女正在搓羊毛,孩子們圍在火塘邊玩耍,動作幅度不大,不像南方孩子那般蹦蹦跳跳。
    “首先,得少動。”長老指著帳篷裏的人,“冬天天寒,出去打獵也得選暖和的時候,不能像夏天那樣,一天跑出去好幾趟。白天太陽好,就出來曬曬太陽,活動活動筋骨;太陽一落,就回帳篷裏待著,守著火塘,少說話,多養神。”
    軒轅注意到,帳篷裏的人說話都輕聲細語的,連孩子們的嬉鬧也帶著幾分克製。他想起自己部落裏,冬天雖然也會減少外出,但大家聚在一起時,總愛高聲說笑,有時候還會比武較量。現在看來,或許是自己那邊的冬天不夠冷,不需要這般刻意“藏”吧。
    “其次,得吃好。”長老指著火塘上架著的一口陶罐,裏麵燉著什麽東西,咕嘟咕嘟地冒著泡,散發出濃鬱的香味。“冬天不能像夏天那樣吃生冷的,得吃些溫熱的、能補身子的。你看我們燉的羊肉湯,放了些花椒、生薑,喝下去,渾身都暖和。還有那些埋在地下的土豆、蘿卜,挖出來煮著吃,頂飽,還能養力氣。”
    一個婦女端過來一碗羊肉湯,遞給軒轅。他接過來,碗壁滾燙,吹了吹氣,喝了一口。濃鬱的肉香混合著花椒和生薑的辛辣,順著喉嚨滑下去,一股暖流從胃裏蔓延開來,瞬間驅散了身上的寒氣。“這湯確實暖身。”他讚道,“夏天吃這些,會不會覺得燥?”
    “那是自然。”長老笑道,“夏天熱,就得多吃些野菜、野果,清熱解渴;冬天冷,就得靠這些肉啊、根莖啊來補。啥時候吃啥,都是老天爺定好的規矩,不能亂來。”
    軒轅捧著溫熱的湯碗,心裏漸漸明了。北方的“藏”,不僅僅是少活動,更是通過飲食來補充能量,讓身體儲存足夠的精氣。這和南方的“清熱”、西方的“溫補”看似不同,實則都是順應季節和氣候的變化,讓身體與自然保持協調。
    “還有一點,”長老湊近了些,聲音壓低了些,“冬天晚上要早睡,早上要晚起,等太陽出來了再起身。這也是藏的意思,別讓寒氣趁著天沒亮就鑽進身子裏。”
    軒轅想起自己以往,無論春夏秋冬,都是天剛亮就起身,要麽去查看草藥,要麽去指導弟子。看來到了北方,這習慣也得改改。他忽然意識到,所謂的“藏”,其實是一種順應,順應自然的節奏,讓身體的陽氣在冬天得以收斂,而不是強行消耗。
    正說著,一個年輕人掀簾進來,臉上帶著焦急。“長老,我爹他又咳嗽了,晚上咳得厲害,睡不好覺。”
    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    長老眉頭皺了皺,對軒轅說:“這是老毛病了,每年冬天都犯,一到春天就好點。”他起身,對年輕人說:“帶我去看看。”
    軒轅跟著他們來到另一個帳篷。裏麵的老者躺在床上,蓋著厚厚的被子,不時發出一陣劇烈的咳嗽,咳得滿臉通紅,身子都在發抖。軒轅上前,伸手摸了摸他的額頭,不燙;又看了看他的舌苔,偏白。
    “他這是寒氣積在肺裏了。”長老歎了口氣,“年輕的時候,冬天為了追一頭獵物,在雪地裏凍了一天一夜,落下的病根。每年冬天一冷,這寒氣就往外冒,折騰得他睡不好。”
    軒轅想起自己在北方學到的“冬病夏治”的法子,問道:“夏天的時候,沒給他用些溫熱的草藥敷敷穴位嗎?”
    長老愣了一下,隨即點頭:“去年夏天試過,用艾葉、生薑搗爛了,敷在他後背的穴位上,好像是好了點,今年冬天咳嗽沒那麽凶了。就是這老頭,嫌麻煩,今年夏天就沒堅持。”
    躺在床上的老者喘著氣,虛弱地說:“夏天那麽熱,敷著草藥,黏糊糊的,不舒服……”
    “舒服是舒服了,冬天就遭罪!”長老瞪了他一眼,轉而對軒轅說,“軒轅先生,你周遊過很多地方,見多識廣,有沒有什麽法子能讓他今晚睡得安穩些?”
    軒轅想了想,北方醫理重藏精,重溫熱驅寒。這老者是寒邪入肺,得用溫通的法子。他對年輕人說:“有沒有生薑和蔥白?”
    年輕人點點頭,很快拿來了。軒轅讓他把生薑和蔥白切碎,放進陶罐裏煮水。“煮得濃一點,倒在碗裏,晾到不燙嘴的時候,讓老人家喝下去,然後蓋好被子,發發汗。”
    他又對長老說:“再取些艾葉,在火塘裏烤熱,用布包起來,溫敷在他的胸口和後背,能幫助散寒。”
    長老一一照做。老者喝了生薑蔥白湯,又用熱艾葉包敷了一會兒,果然不怎麽咳了,慢慢地睡著了,呼吸也平穩了許多。
    走出帳篷,外麵的風似乎小了些。長老對軒轅拱手道:“軒轅先生果然有辦法。你這法子,和我們北方用溫熱驅寒的道理是一樣的啊。”
    “其實都是一個道理。”軒轅感慨道,“無論是北方的藏精、觀色脈、用溫熱驅寒,還是借天時調治,說到底,都是順應自然,讓人體和天地的陰陽保持平衡。就像這冬天,天地的陽氣藏起來了,人也得把自己的陽氣藏好,不能讓它外泄。”
    長老連連點頭:“你說得太對了!我們北方人,一輩子和這嚴寒打交道,總結出來的這點經驗,說到底就是要順著老天爺的性子來。天要我們藏,我們就藏;天要我們生,我們就生。”
    軒轅望著火塘裏跳動的火苗,心裏豁然開朗。他想起自己一路走來,東方的導引術強調調暢氣血,順應潮汐;南方的草藥療法注重清熱祛濕,順應濕熱氣候;西方的遊牧醫學擅長溫補強身,順應草原的風寒;而北方的醫理,則突出藏精禦寒,順應嚴寒的冬季。
    這些看似不同的醫法,其實都圍繞著一個核心——順應自然。就像江河湖海,雖然流向不同,形態各異,但最終都要匯入大海。而醫道的大海,就是“天人相應”“陰陽平衡”。
    “長老,”軒轅鄭重地說,“你們北方的醫理,讓我對‘藏’有了更深的理解。這不僅是一種養生之道,更是一種生活智慧。我回去之後,會把這些都記下來,讓更多人知道,冬天該如何藏精禦寒,如何順應自然。”
    長老笑了,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:“好啊,好啊。醫道這東西,就該互相學習,互相借鑒。你能把我們的法子傳出去,讓更多人少受些凍,少生些病,那是大好事。”
    火塘裏的火苗漸漸小了下去,帳篷裏的人大多已經睡了,隻剩下幾個守夜的人,輕聲交談著。軒轅走到帳篷門口,掀開門簾一角,看到外麵的夜空格外清澈,星星像鑽石一樣綴在黑色的天鵝絨上,明亮而安靜。
    他想起自己剛踏上北地時,對這裏的嚴寒還有些畏懼,對這裏的醫法也有些陌生。而現在,他覺得自己和這片土地有了某種連接。北方的醫理,就像這土地一樣,厚重、實在,充滿了順應自然的智慧。
    追風不知什麽時候跟了過來,用腦袋蹭了蹭他的腿。軒轅摸了摸它的頭,低聲說:“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,對不對?”追風像是聽懂了,低低地“嗷”了一聲,又縮回到溫暖的帳篷角落裏。
    軒轅知道,自己在北方的遊曆快要結束了。接下來,他要帶著這些寶貴的經驗,繼續前行,去總結,去融合,去探尋醫道更深層次的奧秘。北方的“藏精禦寒”,隻是他周遊天下、博采眾長中的一環,但這一環,卻讓他對醫道的整體框架有了更清晰的認識。
    他回到自己的鋪位,拿出隨身攜帶的醫經,借著微弱的火光,提筆寫下:“北方者,天地閉藏,寒氣凜冽。其民病多寒證、虛證。治宜藏精禦寒,善觀麵色、脈象以診病,多用溫熱之藥、溫補之食以驅寒,借夏季陽氣盛而調治冬病。總歸於順應天地閉藏之氣,調和陰陽。”
    寫完,他放下筆,長長地舒了一口氣。帳篷外的風還在吹,但他心裏卻一片溫暖。他知道,每多記下一點,醫道的拚圖就完整一分。而這些從各地匯集而來的智慧,終將凝聚成照亮後人健康之路的火把。
    想知道軒轅後麵會發現什麽?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曉。
    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