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章 途中複盤,地域差異

字數:3993   加入書籤

A+A-


    第29章:途中複盤,地域差異
    晨光剛刺破地平線,將戈壁灘染上一層淡金,軒轅便已起身。他將一塊平整的石板鋪在營帳前,用炭筆細細勾勒,追風趴在一旁,尾巴有一下沒一下地掃著地麵,偶爾抬頭看看主人專注的側臉。弟子們知道,先生又要開始複盤這些年的遊曆見聞了,紛紛圍攏過來,手裏捧著各自的筆記,眼神裏滿是期待。
    “我們從東方海濱出發,一路向南,再折向西陲,最後北上極寒之地,如今踏上歸途,該好好理一理這一路上的見聞了。”軒轅的聲音帶著旅途的沙啞,卻透著一股沉靜的力量。他指著石板左側,先畫了一個波浪形的符號,“這是東方,靠海,水汽重,你們還記得那裏的人最易得什麽病嗎?”
    一名年輕弟子立刻翻開筆記,朗聲答道:“先生,弟子記得,東方漁民常有關節腫痛的毛病,尤其是膝蓋和腳踝,陰雨天更甚。還有人會得一種‘大脖子病’,脖子上鼓出一個硬塊,吞咽都費勁。”
    軒轅點頭,在波浪符號旁寫下“濕”“腫”二字:“沒錯。東方多水,海風帶著潮氣,漁民常年在水中勞作,寒濕之氣易侵入關節,所以痹症多發。至於‘大脖子病’,後來我們發現,沿海部落的飲水裏少了一種東西,而內陸山澗的水裏卻有,這是後話,暫且記下。”他頓了頓,又道,“那東方的醫者是如何應對這些病症的?”
    另一名弟子接口道:“他們善用砭石!有尖的砭石放血,有圓的砭石熨燙,還有薄的砭石刮拭皮膚。弟子親眼見他們用燒熱的砭石敷在關節腫痛處,病人說暖暖的,痛感能減輕大半。還有那導引術,跟著潮汐呼吸,模仿鳥飛魚遊,漁民說常練能少生病。”
    “說得好。”軒轅讚許地看了他一眼,在“濕”“腫”旁邊畫了個砭石的簡筆畫,又添了個小人伸展手臂的樣子,“東方之術,重在外治和調氣。砭石屬金石,性溫熱,能驅寒濕、通血脈;導引術則能調暢氣血,讓身體像水流一樣通暢,不淤不堵。這是他們應對地域環境的智慧。”
    他拿起炭筆,在石板右側畫了幾棵枝葉繁茂的草木,代表南方:“再看南方,雨林密布,暑氣蒸騰,那裏的病症又有何不同?”
    立刻有弟子回應:“南方多濕熱病!皮膚起疹子、流膿水,還有人上吐下瀉,發燒不退,當地人說是‘瘴氣’所致。”
    “沒錯,濕熱如沼澤,纏在人身上,揮之不去。”軒轅在草木旁寫下“濕”“熱”,筆尖頓了頓,“但南方草藥最是豐富,他們的應對之法也淩厲得多。你們還記得那些草藥的性子嗎?”
    “記得!穿心蓮苦得讓人皺眉,敷在疹子上卻能很快止癢;青蒿帶著清苦氣,煮水喝能退瘴氣引起的高燒;還有半邊蓮,看著不起眼,敷在蟲蛇咬傷處,紅腫能慢慢消下去。”一名曾跟著軒轅深入雨林的弟子回憶道,語氣裏帶著對那些草藥的敬畏。
    軒轅點頭:“南方醫者善用苦寒之藥,就像用烈火焚燒沼澤,直擊病所。他們說‘濕熱不除,病無寧日’,所以用藥從不手軟。但他們也懂變通,用苦寒藥時,常會加些健脾的草藥,因為他們知道,濕氣易傷脾胃,得護住根本。”他在“濕”“熱”旁畫了幾株帶鋸齒的草藥,“這是南方的智慧,以剛克剛,卻也不忘固本。”
    炭筆移到石板上方,畫了一片草原和奔跑的牛羊,代表西陲:“西陲草原遼闊,風沙大,氣候幹燥,那裏的病,又有什麽特點?”
    “外傷多!”一名弟子脫口而出,“牧民們放牧、狩獵,常與野獸搏鬥,刀傷、箭傷、骨折是家常便飯。還有,那裏風大寒冷,很多人會手腳冰涼,咳嗽不止。”
    軒轅在草原旁寫下“外傷”“寒”:“說得極是。西陲的生活離不開牛羊,他們的醫術也帶著遊牧民族的粗獷和實用。你們想想,他們處理外傷有哪些獨到之處?”
    “用燒紅的小刀燙烙傷口止血!一開始弟子看著害怕,但真的很管用,血很快就止住了。還有用羊毛包裹傷口,說是能保暖、防移位,牛羊骨熬湯給傷者喝,說是能長筋骨。”
    “還有動物髒器!”另一名弟子補充,“他們說吃羊腰子能治腰痛,吃羊肝能明目,雖然聽起來奇怪,但牧民們身體確實壯實。”
    軒轅笑了笑:“西陲醫者,把牛羊用到了極致。燙烙止血是用熱力封住血脈,羊毛保暖是借外物護傷,骨湯和髒器則是‘以形補形’,用動物的精氣補人體的虧損。他們生活在開闊之地,性子也直接,治法也講究立竿見影,這是西陲的智慧。”
    最後,他在石板下方畫了幾片雪花,代表北方:“北方最是寒冷,冰天雪地,那裏的病症和治法,又有什麽獨特之處?”
    “凍傷!很多人手腳凍得紅腫、潰爛,甚至發黑。還有,因為天太冷,很多人氣血不足,臉色蒼白,稍微動一動就喘。”
    軒轅在雪花旁寫下“寒”“虛”:“北方的寒,是深入骨髓的。但他們應對寒冷的法子,也透著一股韌勁。你們還記得他們如何防治凍傷,如何調理虛證嗎?”
    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    “用辣椒秧煮水浸泡凍傷處,辛辣的水汽能讓血脈活過來;生薑擦手擦臉,能預防凍傷。看麵色診病也很厲害,麵紅的是有熱,麵白的是氣虛,麵青的是受寒疼痛。還有‘冬病夏治’,夏天用溫熱的草藥敷穴位,能預防冬天咳嗽。”
    “他們還說,冬天要像熊一樣冬眠,少幹活,多休息,養足精神好過冬。”
    軒轅頷首:“北方醫者,最懂‘藏’。他們借天時,用溫熱之物驅寒,通過觀察麵色、脈象把握病情,強調冬天藏精,就像為莊稼積蓄肥料,開春才能長得好。這是北方的智慧,順應自然,以藏為守。”
    他放下炭筆,看著石板上的圖案和文字,這些符號串聯起數千裏的路程,也串聯起各地醫者的心血。“你們看,”他指著石板,“東方多濕,重外治調氣;南方多濕熱,重苦寒清熱;西方多外傷寒病,重動物藥溫補;北方多寒病虛證,重色脈診與藏精。”
    “地域不同,氣候不同,人們的生活習慣不同,得病的種類就不同,治病的方法自然也不同。”軒轅的目光掃過弟子們,“這就是‘因地製宜’。就像種莊稼,南方種水稻,北方種小麥,東方種桑麻,西方種牧草,不能強求一樣。治病也是這個道理,得知道病人住在哪裏,過著什麽樣的日子,才能找到病根,開對藥方。”
    一名弟子若有所思:“先生,那這些地域的醫法,是不是就完全不一樣,各成一派呢?”
    軒轅搖了搖頭,蹲下身,用手指在石板中央畫了一個大大的“陰陽”符號:“表麵看千差萬別,但根上是相通的。東方用砭石驅寒濕,是為了調和陰陽;南方用苦寒藥清熱,是為了平衡陰陽;西方用溫補藥驅寒,是為了扶助陽氣;北方強調藏精,是為了養陰。說到底,都是為了讓人體的陰陽像日月交替、寒暑往來一樣,保持平衡。”
    他拿起一塊小石頭,輕輕敲了敲石板中央的“陰陽”符號:“這才是醫道的根本。我們周遊天下,不是要把各地的醫法當成零散的珠子,而是要找到那根串珠子的線,這根線,就是陰陽之道。明白了這個,無論遇到什麽地域的病症,都能找到應對之法。”
    太陽漸漸升高,戈壁灘上的風也暖和了些。追風打了個哈欠,站起身,蹭了蹭軒轅的胳膊。弟子們低頭看著石板上的圖案,又看看自己的筆記,之前模糊的思緒仿佛被這一番複盤理清了,心中豁然開朗。
    軒轅站起身,拍了拍身上的塵土:“今天就到這裏。接下來的路上,我們還要不斷驗證這些想法,把各地的醫法再細細打磨,讓它們既能適應不同地域,又能歸於陰陽根本。”他望著遠方,那裏是歸途的方向,“這條路還長,但我們腳下的每一步,都在讓醫道變得更清晰。”
    弟子們紛紛點頭,將石板上的內容仔細抄錄到自己的筆記裏。陽光灑在他們身上,也灑在那塊刻滿智慧的石板上,仿佛預示著這些來自四方的經驗,終將匯聚成一條奔流不息的醫道長河。
    想知道軒轅在歸途中還會有哪些新的領悟?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曉。
    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