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 外治法合,針砭並用
字數:5323 加入書籤
第31章:外治法合,針砭並用
晨光透過醫廬的窗欞,在地麵投下斑駁的光影。軒轅將一塊打磨光滑的砭石放在掌心,指尖摩挲著它微涼的表麵,眼前不由得浮現出東行途中所見的景象——海濱部落的醫者手持類似的石片,在患者頸間、背部輕輕刮拭,原本緊鎖眉頭的病患漸漸舒展,那場景曆曆在目,仿佛就發生在昨日。
“先生,您這幾日總對著這塊砭石出神,可是有什麽新想法?”一旁正在整理草藥的弟子見軒轅沉思許久,忍不住開口問道。這弟子名喚子陽,隨軒轅周遊四方已有三年,性子沉穩,手腳麻利,最擅長記錄醫案與繪製圖譜。
軒轅回過神,將砭石放在桌上,指尖輕輕點了點石麵:“你還記得在東方海濱,那些漁人是如何應對關節腫痛的嗎?”
子陽略一回想,便答道:“記得。他們用燒熱的砭石熨燙患處,說能驅散寒濕。還有一次,有個孩子被毒蟲咬傷,醫者用尖銳的砭石刺破腫塊,放出些黑血,孩子的哭鬧就止住了。”
“正是。”軒轅頷首,目光掃過桌案上的物件——除了那塊東方帶回的砭石,還有南疆醫者贈送的草藥膏,裝在一個陶碗裏,散發著淡淡的薄荷與黃連的苦澀香氣;旁邊放著一小捆幹燥的艾葉,是西陲牧民教他們收集的,說點燃後熏烤穴位,能治風寒腹痛;角落裏還有幾塊光滑的鵝卵石,是北地部落用來熱敷的,說是比砭石更易保存熱量。
這些來自不同地域的外治工具與藥材,靜靜躺在那裏,仿佛在訴說著各地醫者的智慧。軒轅望著它們,心中忽然湧起一個念頭:若將這些方法合在一起使用,會不會有更好的效果?
他正思忖著,醫廬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,緊接著是有人痛苦的呻吟。子陽連忙起身去開門,隻見兩個部落子弟攙扶著一個青年站在門口,那青年捂著右肩,臉色發白,額上滲著冷汗,嘴唇都咬得有些發紫。
“軒轅先生,快救救他!”為首的子弟急聲道,“他剛才在山上砍柴,不小心被毒蛇咬傷了,回來的路上又摔了一跤,肩膀撞到了石頭上,現在又腫又痛,怕是……怕是不行了!”
軒轅快步上前,先查看青年的傷口。隻見他右手手背有兩個清晰的牙印,周圍皮膚已經發黑,且微微腫脹;再看他的右肩,更是腫得老高,連衣袖都快撐破了,輕輕一碰,青年便痛得齜牙咧嘴,冷汗直流。
“毒蛇的毒性不算最烈,但已開始擴散;肩膀是瘀傷,氣血阻塞,所以腫痛難忍。”軒轅迅速做出判斷,對身旁的弟子們道,“子陽,取東方帶回的砭石來,要那枚最尖銳的;子木,去拿南疆的解毒草藥膏;子墨,把艾葉點燃,備好陶罐熏烤;子雨,取北地的熱鵝卵石,用布包好。”
弟子們應聲而動,很快將所需之物一一備齊。周圍的人見軒轅一下子要用這麽多法子,都有些疑惑,竊竊私語起來。有個年長的族人忍不住問道:“先生,這麽多法子一起用,會不會太雜了?萬一……”
軒轅沒有回頭,隻是專注地看著青年的傷口,沉聲道:“醫道無定法,隻要能治病,何懼方法多?東方的砭石能放血排毒,南疆的藥膏能解蛇毒,西陲的艾灸能溫通氣血,北地的熱石能散瘀止痛,四者合用,未必不是良策。”
說話間,他已接過子陽遞來的尖銳砭石,先用煮沸過的布巾擦拭幹淨,再用手指按壓青年手背傷口周圍的肌膚,找到幾處顏色較深的地方。“此處是毒血聚集之處,需放出一些。”他說著,手腕微沉,用砭石尖端在那幾處輕輕點刺,動作又快又準,隻破了一點點皮,便有黑色的血液緩緩滲出。
青年起初還緊張地閉著眼,見砭石刺破皮膚時並不甚痛,反而有一種脹痛緩解的感覺,便慢慢放鬆下來。軒轅一邊用幹淨的布巾擦拭滲出的毒血,一邊觀察血液的顏色,見血色漸漸由黑轉紅,便停了手:“毒血已去大半,接下來用解毒膏。”
子木早已將草藥膏攪勻,此時連忙遞上。軒轅用指尖蘸取藥膏,小心翼翼地塗抹在傷口及周圍,又取過幹淨的麻布,輕輕包紮好。“這藥膏裏有半邊蓮、穿心蓮,都是南疆治蛇毒的良藥,能防止餘毒擴散。”他解釋道,目光轉向青年腫脹的肩膀。
“肩膀瘀傷嚴重,氣血不通,單靠草藥怕是太慢。”軒轅說著,讓子雨將包好熱鵝卵石的布包遞來。他先將布包放在自己手背上試了試溫度,覺得溫熱適中,才輕輕放在青年的肩膀上。“北地用熱石熱敷,能讓瘀滯的氣血活絡起來,就像冬天的河流結了冰,太陽一曬便化了。”
青年隻覺一股暖意從肩膀蔓延開來,原本尖銳的疼痛似乎被這暖意包裹、軟化,變得不再那麽難以忍受,他忍不住輕輕舒了口氣。周圍的人見他神色緩和,都暗暗點頭,剛才的疑慮消散了不少。
軒轅卻沒有停下,又對端子墨道:“拿艾灸來。”子墨立刻將點燃的艾葉放進陶罐,隻留一個小口,將罐口對著青年肩膀下方的一處穴位。“這裏是‘肩髃穴’,西陲牧民說,艾灸此穴能治肩痛。”溫熱的艾煙順著穴位滲入,與熱石的暖意交織在一起,青年隻覺得肩膀處又暖又麻,舒服得差點哼出聲來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“這……這就完了?”攙扶青年來的子弟見軒轅停下了手,有些不敢相信,畢竟他們來時,青年痛得連路都快走不了了。
軒轅搖搖頭,指了指青年的肩膀:“熱石再敷一刻,艾灸再熏半柱香,期間讓他喝些溫開水,促進氣血運行。半個時辰後,再看效果。”他說著,示意子陽留下照看,自己則走到一旁,拿起紙筆,開始記錄這次的治療過程:“毒蛇咬傷伴肩瘀傷,先用砭石點刺放毒血,再敷南疆解毒膏,繼以熱石熱敷肩頸,配合艾灸肩髃穴……”
半個時辰很快過去。當子雨取下熱石布包,子墨移開艾灸罐時,眾人都圍了上來。隻見青年的肩膀腫脹消了大半,他試著抬了抬胳膊,雖然還有些僵硬,卻已不似之前那般劇痛;再看他的手背,黑色褪去,腫脹也減輕了不少,臉色也紅潤了許多。
“真神了!”有人忍不住讚歎道,“這幾樣法子單獨用,我們也見過,可合在一起,效果竟這麽好!”
青年更是激動,掙紮著要起身行禮:“多謝先生救命之恩!剛才我還以為這條胳膊要廢了呢……”
軒轅連忙按住他:“不必多禮,好好休養便是。明日再來換一次藥,三天後應該就能痊愈了。”他看著青年感激的眼神,又看了看周圍族人信服的目光,心中更加確定,外治法的融合確有奇效。
待眾人散去,子陽忍不住問道:“先生,今日這般結合,是不是意味著以後外治法都可以這樣搭配?”
軒轅沉吟片刻,道:“也不能一概而論。比如癰瘡,若先以砭石放血排膿,再敷上清熱解毒的草藥,最後用艾葉熏烤,或許比單一方法見效更快;但若隻是風寒感冒,單用艾灸或熱石熱敷即可,不必動用砭石。”他拿起桌上的砭石,又看了看草藥膏和艾葉,繼續道,“關鍵是要辨清病症,看其需要排毒、解毒,還是溫通、散瘀,再選擇合適的方法搭配,就像調兵遣將,各司其職,方能取勝。”
子陽恍然大悟:“弟子明白了。就像先生常說的,治病要辨證施治,外治法的結合也要如此。”
“正是這個道理。”軒轅欣慰地點頭,“你把今日的案例詳細記下來,還要注明每種方法的作用,以及搭配的緣由。以後我們還要多做嚐試,看看哪些病症適合哪些外治法的組合。”
接下來的幾日,軒轅帶著弟子們開始係統地研究外治法的結合之道。他們找來部落中患有各種病症的族人,一一嚐試:
有個孩子生了凍瘡,紅腫發癢,軒轅便先用北地的辣椒秧水給孩子浸泡,待皮膚發紅發熱後,再塗上西陲的馬脂,最後用溫熱的艾葉熏烤。幾日下來,孩子的凍瘡便消了,比單用一種方法快了近一半。
有個老者患了膝關節炎,每逢陰雨天便疼痛難忍。軒轅先讓弟子用砭石在老人膝蓋周圍輕輕刮拭,直到皮膚微微發紅,再敷上南疆帶來的追風透骨草藥膏,最後用熱石熱敷。老者說,這樣治療後,膝蓋處又暖又舒服,陰雨天的疼痛也減輕了許多。
還有個婦人因產後受寒,腹痛不止。軒轅沒有用砭石,而是直接用艾灸熏烤她的腹部穴位,同時用熱石暖著她的腰腹,再讓她喝些溫熱的草藥湯。幾次下來,婦人的腹痛便好了,氣色也漸漸紅潤起來。
每一次嚐試,軒轅都讓弟子們詳細記錄:病症是什麽,用了哪些外治法,每種方法的順序如何,患者的反應怎樣,效果如何……醫廬的案幾上,很快堆滿了厚厚的記錄,上麵畫著各種外治法的示意圖,標注著搭配的要點。
一日,軒轅整理這些記錄時,忽然對子陽道:“我們可以專門設一篇‘外治篇’,把這些方法和搭配之道都寫進去。”
子陽眼睛一亮:“好啊!這樣以後弟子們學習,就能有章可循了。”
軒轅點頭,提筆在一張新的竹簡上寫下“外治篇”三個字,然後開始逐條梳理:
“砭石者,性寒涼,能放血、排膿、刮拭通絡,適用於熱毒、瘀滯之症,如癰瘡、毒蛇咬傷、關節腫痛……”
“艾灸者,性溫熱,能溫通經絡、散寒止痛,適用於風寒、虛寒之症,如感冒、關節炎、產後腹痛……”
“草藥膏者,依藥性不同,有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、祛風除濕等功效,可配合砭石、艾灸、熱石使用,增強療效……”
“熱石、熱布等溫熱之物,能散寒、散瘀、溫通,適用於寒症、瘀症,常與艾灸、草藥膏搭配……”
“搭配之要,在於辨證:熱毒甚者,先砭石排毒,再敷解毒膏;寒瘀甚者,先艾灸溫通,再熱石鞏固;虛實夾雜者,需兼顧排毒與溫通,次序不可顛倒……”
他一邊寫,一邊與弟子們討論,時不時修改幾筆。窗外的陽光漸漸西斜,將他的身影拉得很長,醫廬內,筆墨的清香與草藥的氣息交織在一起,格外寧靜。
子陽看著軒轅專注的側臉,又看了看竹簡上漸漸豐滿的文字,心中充滿了敬佩。他知道,先生不僅僅是在記錄方法,更是在構建一套係統的外治理論,而這套理論,將像陰陽五行一樣,指導著後世的醫者。
軒轅放下筆,拿起寫滿了字的竹簡,輕聲念道:“外治法雖異,其理相通,皆為調暢氣血、平衡陰陽。合而用之,如眾星拱月,相輔相成,此乃外治之妙也。”他念罷,抬頭望向窗外,目光悠遠,“看來,醫道的探索,確實沒有盡頭啊。”
子陽重重地點頭,心中已開始期待,下一次,先生又會有怎樣的發現。
想知道軒轅後麵會發現什麽?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曉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