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章 五行配髒,初探關聯

字數:3450   加入書籤

A+A-


    第37章:五行配髒,初探關聯
    晨露還掛在岐下醫廬外的藥草葉尖,軒轅已捧著竹簡站在院中。昨夜與岐伯談及五行,那些關於木火土金水的論述,像一顆顆投入心湖的石子,漾開層層漣漪。他指尖劃過竹簡上“陰陽”二字,忽然想起東行時見過的那片被狂風摧折的竹林——挺拔的竹竿在風中扭曲,有的攔腰折斷,有的根係外翻,露出濕冷的泥土。當時隻覺可惜,此刻卻與岐伯“木喻肝,需舒展無拘”的話重合在一起,心頭猛地一亮。
    “先生,您又在琢磨昨夜的話?”弟子雷公端著藥碗走來,見他望著牆角那株新栽的桃樹出神,忍不住問道。這株桃樹種下時根須受損,枝葉一直蔫蔫的,像是提不起精神。
    軒轅回過神,指著桃樹道:“你看它,根係受創,便難舒展,正如人若肝氣被鬱,便會鬱鬱寡歡。”他伸手輕觸卷曲的葉片,“昨夜岐伯先生說,肝如草木,需無拘無束,方能條達。我忽然想起東海邊的那個漁民。”
    那是在東方海濱停留時遇到的漢子,姓張,常年駕船出海。一次風暴中,他的船被巨浪掀翻,雖保住性命,卻落下個胸悶脅痛的毛病,常常無端發怒,發完又唉聲歎氣,飯也吃不下。當地醫者用砭石刮拭他的脅肋,雖能暫緩疼痛,卻斷不了根。軒轅當時不解,隻覺得是外傷未愈,此刻想來,那漢子的症結或許不在皮肉,而在“肝氣”。
    “那漁民每次發怒前,都要盯著漁網發呆,”軒轅回憶道,“他說總怕下次出海再遇風暴,夜裏常做噩夢。這不就是肝氣被恐懼困住,難以舒展嗎?就像這桃樹,根被石頭壓住,再想往上長,也難啊。”
    雷公順著他的話想了想,點頭道:“這麽說,若能讓他放寬心,不再恐懼,肝氣舒展了,病或許就好了?”
    “正是此理。”軒轅眼中閃過一絲興奮,轉身往醫廬內走,“走,我們再去請教岐伯先生。”
    岐伯正在整理草藥,見二人進來,放下手中的蒼術,笑道:“看你神色,定是對五行配髒有了新想法?”
    軒轅躬身行禮,將桃樹與漁民的聯想細細道來,末了問道:“先生說木喻肝,那肝的特性,是否就如草木一般,既需水土滋養,又需空間舒展?”
    岐伯撫須而笑,取過一株曬幹的柴胡,遞給他:“你看這柴胡,生於山坡,莖稈雖細,卻總朝著太陽伸展,哪怕石縫中也要鑽出。它入藥能疏肝解鬱,正是取其‘衝破束縛’之意。”
    軒轅接過柴胡,指尖撫過那看似柔弱卻帶著韌勁的莖稈,忽然想起那漁民脅痛時,若能讓他像柴胡這般舒展,或許便不會那般痛苦。他又問:“那火似心,又是何意?心如火焰,需溫煦卻不可過烈?”
    “問得好。”岐伯引他到窗邊,指著灶膛裏的火,“你看這火,不大不小,能煮熟食物,取暖禦寒;若火勢過旺,便會燒穿鍋底,甚至引燃柴房。心也是如此,它像一團火,在胸腔裏跳動,溫養全身血脈,若火太旺,人便會心煩失眠,口舌生瘡;若火太弱,又會畏寒怕冷,精神萎靡。”
    這番話讓軒轅想起西陲草原上的一個牧馬人。那漢子夏天裏總愛喝冰鎮的泉水,結果沒過多久就開始心悸,稍一活動便氣喘籲籲。當地醫者說他是“心火被寒氣所遏”,用生薑煮羊肉給他吃,連吃幾日,果然好轉。當時隻知生薑溫熱,能驅寒,此刻才明白,那是借溫熱之物助心火複燃,讓它重新溫煦血脈。
    “我曾見一婦人,終日樂嗬嗬的,卻突然口舌生瘡,夜裏睡不著,”軒轅又道,“當時用了清熱的草藥才好,想來那便是心火過旺吧?”
    岐伯點頭:“正是。喜樂本是好事,但若喜樂過度,便會耗散心氣,讓心火失控。就像你把太多柴塞進灶膛,火自然會竄得老高。”他拿起一塊赤色的丹參,“這丹參色紅,入心,能活血安神,便是用來平複過旺的心火,讓它回歸平和。”
    軒轅接過丹參,放在鼻尖輕嗅,一股微苦的氣息鑽入鼻腔。他忽然意識到,自己過去辨識草藥,多關注氣味、味道與功效,卻從未想過,草藥的顏色、生長環境,竟也與人體髒腑有著這般隱秘的聯係。
    “先生,”雷公忍不住插話,“那木對應肝,火對應心,剩下的土、金、水,又對應哪些髒腑呢?它們之間,是否也有像草木與火焰這般的關聯?”
    岐伯看向軒轅,眼中帶著期許:“你覺得呢?”
    軒轅沉吟片刻,目光掃過院中那片剛翻過的土地,土裏還埋著去年收獲的穀物種子。他想起南疆人常說“人是鐵,飯是鋼”,若幾天不吃飯,便會渾身乏力。而負責消化食物的,似乎是脾胃。他試探著說:“土性厚重,能承載萬物,穀物生於土,又能養人……莫非土對應脾?”
    岐伯眼中閃過一絲讚許:“明日,我們便細說這‘土承萬物,脾主運化’。”
    軒轅心中一陣激蕩,仿佛有一扇新的大門正在緩緩打開。他低頭看向手中的竹簡,上麵“木—肝、火—心”兩個條目旁,已經被他畫了小小的草木與火焰圖案。他忽然很想立刻跑到東海邊,找到那個漁民,用剛領悟的道理為他診治;也想再去西陲,看看那個牧馬人的心火是否安穩。
    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    “原來人體的髒腑,竟與天地間的五行有著這般奇妙的對應,”軒轅喃喃道,“這哪裏是治病,分明是在讀懂天地與人的對話啊。”
    雷公在一旁記錄著,見他神情專注,忍不住道:“先生,等我們把五行配髒的道理弄明白,是不是就能治好更多的病了?”
    “不止於此。”軒轅抬頭望向遠方,朝陽正從山頭升起,金色的光芒灑在醫廬的屋頂上,“這或許能讓我們看透疾病的根源,明白為何同樣的病,在不同人身上會有不同的表現,為何有的病在東方常見,在南方卻少有。”
    他將柴胡與丹參小心地收好,心裏已經開始盤算,要把過去見過的病例重新梳理一遍,看看哪些能與“木、火”對應上。那個總愛歎氣的漁民,那個心悸的牧馬人,那個口舌生瘡的婦人,他們的病症仿佛都在眼前活了過來,等待著被新的醫理重新解讀。
    岐伯看著他摩拳擦掌的樣子,微微一笑:“醫道之路,如登山,每向上一步,便可見更廣闊的風景。但切記,看得遠,更要踏得實,每一個道理,都需在實踐中驗證。”
    “弟子謹記。”軒轅躬身應道,心中卻已迫不及待。他仿佛能看到,那些散落各地的醫術碎片,正借著五行的絲線,一點點被串聯起來,漸漸形成一幅完整的畫卷。
    而那畫卷的下一步,便是弄明白“土”與“脾”的奧秘。軒轅握緊了手中的竹簡,指尖因用力而微微發白。他知道,這僅僅是開始,更多的未知還在前方等待,但他心中沒有絲毫畏懼,隻有探索的熱忱在熊熊燃燒,如同那被妥善照料的灶火,溫暖而堅定。
    想知道軒轅後麵會發現什麽?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曉。
    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