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章 五行失衡,病機初探
字數:6903 加入書籤
第48章:五行失衡,病機初探
清晨的微光透過醫廬的窗欞,在地麵投下斑駁的光影。軒轅站在案前,指尖輕輕拂過攤開的竹簡,上麵密密麻麻記著連日來的醫案。追風趴在他腳邊,尾巴有一下沒一下地掃著地麵,發出輕微的聲響。案上的陶罐裏,草藥的清香嫋嫋升起,與室外傳來的鳥鳴交織在一起,構成一幅寧靜而充滿生機的畫麵。
“先生,今日這少年的脈象,倒是有些特別。”弟子雷公端著剛煮好的藥碗走進來,臉上帶著幾分困惑。他將藥碗放在案上,熱氣氤氳中,能看到碗裏褐色的藥汁微微晃動。
軒轅抬起頭,目光從竹簡上移開,落在雷公身上:“哦?說來聽聽。”他的聲音溫和,卻帶著一種讓人信服的力量。這些年,雷公一直跟在他身邊,從最初連草藥名字都記不全的少年,長成了如今能獨當一麵的醫者,隻是遇到疑難之處,仍習慣向他請教。
雷公回憶著方才的情形,眉頭微蹙:“那少年約莫十五六歲,來時麵紅目赤,說話急衝衝的,一進門就嚷嚷著頭痛。我為他把脈,脈跳得又快又急,像是要掙脫開來似的。他還說夜裏總睡不著,心裏躁得慌,一點小事就想發脾氣。”
軒轅聽著,手指在案上輕輕點著,若有所思:“你覺得這是什麽症結?”
雷公遲疑道:“看他麵紅、脈數,倒像是熱病,可給他用了清熱的草藥,效果卻不明顯。”他有些懊惱地撓了撓頭,“弟子實在想不明白,還請先生指點。”
軒轅笑了笑,起身道:“走,帶我去看看這少年。”他知道,很多時候,親自診視才能找到關鍵。理論終究要結合實踐,這是他從岐伯那裏學來的,也是這些年周遊四方最深的體會。
兩人來到隔壁的診室,少年正坐在榻上,雙手攥著衣角,時不時煩躁地抓抓頭發。看到軒轅進來,他先是愣了一下,隨即眼神裏閃過一絲戒備,大概是被病痛折磨得沒了耐心。
“少年人,莫急。”軒轅走到榻邊,語氣平和,“讓我看看你的脈。”
少年不情不願地伸出手,手腕纖細,皮膚因為燥熱而有些發紅。軒轅將手指輕輕搭在他的腕脈上,閉上眼睛,細細感受著脈象的跳動。那脈象果然如雷公所說,急促而有力,像是奔騰的野馬,毫無章法。他又看了看少年的舌頭,舌尖紅得格外明顯,舌苔卻很薄。
“你近來是不是常覺得口幹?”軒轅問道,眼睛依然看著少年的神色。
少年愣了一下,點頭道:“是,總覺得嘴裏幹得發苦,喝多少水都沒用。”
“夜裏除了睡不著,是不是還容易出汗?”
“嗯!”少年的聲音提高了幾分,“不光出汗,心裏還像揣著一團火,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,第二天頭更痛了。”
軒轅鬆開手,站起身,在診室裏踱了幾步。追風不知何時跟了進來,此刻正用腦袋蹭著他的褲腿,像是在安慰他一般。他停下腳步,對雷公說:“你還記得我們之前講的五行嗎?”
雷公眼睛一亮:“先生是說……五行失衡?”
“正是。”軒轅轉過身,目光落在少年身上,“這少年的情況,便是‘肝木火旺’之證。”
“肝木火旺?”雷公重複著這四個字,努力在腦海中梳理著相關的知識,“肝屬木,心屬火,木能生火,所以肝火旺了,心火也會跟著旺?”
“沒錯。”軒轅讚許地點點頭,“肝主疏泄,喜條達,若情誌不暢,或外感邪熱,都可能導致肝木失於疏泄,鬱而化火。這少年脈急、易怒、頭痛,正是肝火旺的表現。而肝木火旺,又會引動心火,所以他才會心煩、失眠、舌尖紅。這便是五行中‘母病及子’的道理,肝木為母,心火為子,母火盛,子火亦旺。”
雷公恍然大悟:“原來如此!我隻看到了表麵的熱證,卻沒分清是哪個髒腑的問題,更沒想到肝和心之間還有這樣的關聯。難怪隻用清熱的藥效果不好,因為沒有疏肝,肝火不除,心火難平啊。”
少年聽得一頭霧水,忍不住插話:“先生,你們說的什麽木啊火啊的,我聽不懂。我這病,到底能不能治啊?”
軒轅走到他身邊,溫和地說:“能治。你這病,是因為心裏的火氣太盛,我們給你開些能讓火氣降下去的藥,再調理調理,就會好的。”他知道,對患者來說,通俗易懂的解釋比深奧的醫理更能讓他們安心。
少年將信將疑地點點頭:“那……那你們快開藥吧。”
軒轅轉身對雷公說:“取柴胡、黃芩各三錢,梔子二錢,加上茯苓、甘草,水煎服。柴胡能疏肝解鬱,黃芩、梔子可以清熱瀉火,茯苓安神,甘草調和諸藥。記住,要讓他早晚各服一次,服藥期間,不可吃辛辣之物,也別再動怒。”
雷公連忙記下,轉身去藥房抓藥。診室裏隻剩下軒轅和少年,還有趴在地上打盹的追風。
少年看著軒轅,小聲問道:“先生,我這病,是不是跟我前些天跟人打架有關?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軒轅有些意外,隨即笑道:“哦?說來聽聽。”
“前幾天,我跟隔壁部落的人爭獵物,被他們欺負了,心裏一直憋著氣,從那以後,就開始頭痛、睡不著了。”少年說著,臉上露出憤憤不平的神色,“他們人多,我打不過他們,隻能忍著,越想越氣!”
軒轅了然:“這就對了。你心裏的氣沒處發泄,積在心裏,就化成了肝火。所以啊,治病不光要靠藥,還要靠自己放寬心。那點小事,不值得你這麽生氣,傷了自己的身體,多不劃算。”
少年低下頭,沉默了一會兒,像是在琢磨軒轅的話。過了好一會兒,他才抬起頭,眼神裏的煩躁少了些:“先生說得對,我不該那麽小氣。”
軒轅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這就對了。回去好好吃藥,好好休息,別再想那些煩心事,過幾天就好了。”
少年點點頭,起身道謝後,跟著取藥回來的雷公離開了。
醫廬裏又恢複了寧靜。軒轅走到案前,拿起筆,在竹簡上記錄下這個病例:“少年,十五歲,因情誌不舒,肝木鬱而化火,母病及子,引動心火。症見頭痛、麵紅目赤、易怒、心煩失眠、口幹苦、舌尖紅、脈弦數。治以疏肝解鬱、清熱瀉火,方用柴胡、黃芩、梔子、茯苓、甘草。”
寫完,他放下筆,看著窗外。陽光已經升高,照在院子裏的藥圃上,那些剛種下的草藥嫩芽,在陽光下舒展著葉片,充滿了生機。
“先生,您看這個病例,是不是也跟五行失衡有關?”雷公拿著另一卷竹簡走進來,上麵記著一個老者的病情。
軒轅接過竹簡,仔細看著:“老者,七十有餘,畏寒怕冷,四肢不溫,下肢水腫,小便清長,大便溏薄,麵色?白,舌淡苔白,脈沉遲無力。”他看完,眉頭微蹙,陷入了沉思。
雷公在一旁補充道:“這老者已經病了很久了,之前請過幾個醫者,都說是寒證,用了些溫熱的藥,可效果一直不好。水腫反而越來越重,連走路都費勁了。”
軒轅放下竹簡,對雷公說:“走,我們去看看這位老者。”
兩人來到老者的住處,那是一間簡陋的茅屋,裏麵光線昏暗。老者躺在榻上,蓋著厚厚的被子,卻還是蜷縮著身體,嘴唇發紫,呼吸微弱。看到軒轅進來,他掙紮著想坐起來,卻沒力氣,隻能微微點頭示意。
軒轅走到榻邊,輕聲道:“老人家,別動,讓我看看。”他先看了看老者的麵色,果然如竹簡所記,蒼白中帶著一絲青紫。再看他的舌頭,舌質淡白,舌苔厚厚的一層白苔。
他伸出手,為老者把脈。那脈象沉細而遲,像是快要斷了的線,微弱得幾乎感覺不到。他又摸了摸老者的手腳,冰涼刺骨,即使蓋著被子,也沒有一絲暖意。
“老人家,你是不是總覺得冷,就算蓋再多被子也沒用?”軒轅問道。
老者艱難地點點頭,聲音微弱:“是……冷……一直冷……”
“肚子是不是也不舒服,吃點東西就脹,還總拉肚子?”
“嗯……吃不下……吃了也不消化……”老者喘著氣,每說一句話都很費力。
“腿腫得厲害,是不是一按一個坑?”
老者又點了點頭,眼裏露出痛苦的神色。
軒轅站起身,走到屋外,雷公跟了出來。陽光照在身上,卻驅不散剛才在屋裏感受到的寒意。
“先生,這老者的病,到底是怎麽回事?”雷公急切地問道,“明明用了溫熱的藥,怎麽不見好轉呢?”
軒轅望著遠處的山巒,緩緩道:“這老者的情況,是‘腎陽不足,脾陽亦虛’之證,屬於五行中‘水寒土濕’的失衡。”
“水寒土濕?”雷公重複著,努力理解其中的含義,“腎屬水,脾屬土,您是說,腎水太寒,導致脾土也濕了?”
“沒錯。”軒轅轉過身,看著雷公,“腎為先天之本,屬水,主溫煦。腎陽就像人體內的一團火,能溫暖全身。如果腎陽不足,這團火就弱了,人就會畏寒怕冷。而脾屬土,主運化,需要腎陽的溫煦才能正常工作。腎陽不足,脾陽也會跟著虛弱,運化失常,水濕就會停留在體內,導致水腫、腹瀉。這便是‘水不生土’,腎水寒,脾土濕,相互影響,形成惡性循環。”
雷公恍然大悟:“原來如此!之前的醫者隻看到了寒證,卻沒分清是腎陽不足還是脾陽不足,隻一味用溫熱藥補脾,卻沒補腎陽,就像隻添柴不添火,怎麽能讓屋裏暖和起來呢?”
“正是這個道理。”軒轅讚許道,“脾陽根於腎陽,腎陽不足,脾陽難複。所以,治這老者的病,不能隻補脾,更要補腎陽,隻有把腎裏的火點燃了,脾才能正常工作,水濕才能運化出去。這就像五行中‘水火既濟’,腎水需要心火的溫煦,但這裏,更重要的是腎陽自身的火力。”
“那該用什麽藥呢?”雷公問道,眼睛裏充滿了期待。
軒轅想了想,道:“取附子三錢,肉桂一錢,幹薑二錢,白術三錢,茯苓三錢,炙甘草二錢。附子、肉桂能溫補腎陽,就像添柴加火;幹薑能溫中健脾;白術、茯苓健脾祛濕;炙甘草調和諸藥。記住,附子有毒,一定要先煎一個時辰,去其毒性,再下其他藥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雷公連忙記下,又問道:“先生,這藥量是不是比平時大一些?尤其是附子,三錢會不會太多了?”
軒轅搖搖頭:“老者腎陽虧損日久,非重劑不能挽回。就像快熄滅的火堆,隻有多加些柴,才能重新燃起來。但一定要注意炮製和煎煮方法,確保安全。另外,還要囑咐老者,服藥期間要保暖,多吃些溫熱的食物,比如羊肉、生薑,切忌生冷寒涼。”
“弟子明白了。”雷公點點頭,轉身去準備藥材。
軒轅站在茅屋前,看著嫋嫋升起的炊煙,心裏感慨萬千。人體就像一個小天地,五行相生相克,陰陽平衡才能健康。一旦失衡,就會百病叢生。而醫者的責任,就是找到失衡的症結,調其偏頗,讓五行重歸平衡。
他回到醫廬,追風依舊趴在腳邊。他拿起筆,在竹簡上記錄下老者的病例:“老者,七十餘歲,腎陽不足,火不暖土,致脾陽亦虛。症見畏寒肢冷、下肢水腫、小便清長、大便溏薄、麵色?白、舌淡苔白、脈沉遲無力。治以溫補腎陽、健脾祛濕,方用附子、肉桂、幹薑、白術、茯苓、炙甘草。附子先煎去毒。”
寫完,他放下筆,揉了揉有些發酸的手腕。窗外的陽光正好,照在竹簡上,那些墨跡仿佛都活了過來。他知道,這些病例隻是開始,五行失衡的病機還有很多種,需要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索、總結。
“先生,您看,這兩個病例,一個是火旺,一個是寒盛,都是五行失衡,但治法卻截然不同。”雷公抓藥回來,看到案上的兩份記錄,忍不住說道。
“是啊。”軒轅點點頭,“五行失衡,無非‘過’與‘不及’兩種情況。過則抑之,不及則補之。就像那少年,肝木火旺,是‘過’,所以要用疏肝瀉火的藥來抑製;而這老者,腎陽不足,是‘不及’,所以要用溫補腎陽的藥來補益。這便是治病的根本原則。”
雷公若有所思:“那是不是還有一種情況,就是既有‘過’,又有‘不及’?”
軒轅讚許地看了他一眼:“你能想到這點,很好。確實有這種情況,比如有的人既有肝火旺的表現,又有腎陰不足的症狀,這就需要既疏肝瀉火,又滋陰補腎,兼顧兩端。以後遇到的病例多了,你就會明白,五行失衡的情況錯綜複雜,不能一概而論,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。”
雷公重重地點點頭:“弟子記下了。”
軒轅笑了笑,站起身:“走,我們去看看那少年和老者的藥熬得怎麽樣了。治病如調天平,一絲一毫都不能馬虎啊。”
兩人走向藥房,藥香越來越濃。追風搖著尾巴跟在他們身後,仿佛也知道,這些草藥將帶來生命的希望。軒轅看著眼前的一切,心裏充滿了信心。他知道,隻要堅持探索五行失衡的病機,不斷完善治法,就能幫助更多的人擺脫病痛的折磨。而這條醫道之路,還有很長很長,需要一步一個腳印,踏踏實實地走下去。
想知道軒轅後麵會發現什麽?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曉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