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章 五行之惑,實踐解疑
字數:3878 加入書籤
第62章:五行之惑,實踐解疑
晨露剛吻過藥圃裏的紫蘇葉,軒轅正蹲在畦邊翻看新采的柴胡。葉片邊緣帶著晨霜的微涼,脈絡在陽光下看得分明,像極了人體裏那些看不見卻息息相關的筋脈。他指尖劃過葉片,忽然聽見藥廬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,伴著婦人壓抑的啜泣,攪碎了這片刻的寧靜。
“軒轅先生!求求您,救救我當家的吧!” 門簾被猛地掀開,一個穿著粗布短打的婦人踉蹌著撲進來,發髻散亂,眼角還掛著淚痕。她身後跟著兩個後生,正費力地攙扶著一個麵色蠟黃的男子。那男子約莫四十上下,顴骨微微凸起,嘴唇泛著淡淡的青紫色,被扶到竹榻上時,忍不住悶哼了一聲,額角滲出細密的冷汗。
軒轅連忙起身,示意婦人稍安勿躁,自己則快步走到榻邊。他先看了看男子的舌苔,舌質偏紅,苔卻薄得幾乎看不見,再伸手搭住他的腕脈——脈象弦而細數,像根繃緊的絲線,輕輕一碰就想彈開。
“他這病,多久了?” 軒轅的聲音沉穩,帶著讓人安心的力量。
婦人抹了把淚,哽咽道:“快三個月了。起初隻是吃飯沒胃口,一碗粥要分好幾次才吃得完。後來越發厲害,有時候吃下去還會往上返,胃裏像揣了塊冰,脹得難受。” 她頓了頓,語氣裏添了幾分焦灼,“最愁人的是他這脾氣,以前多溫和的人,現在一點小事就炸毛。前兒個隻因孩子打翻了碗,他竟把桌子都掀了,過後自己又悔得直捶胸口……”
旁邊一個後生插話:“先生,我們找過西邊的李大夫。李大夫說這是肝火旺克了脾,開了疏肝的藥,還有健脾的山藥粥,可吃了快一個月,半點起色都沒有。反而這幾天,他夜裏總喊腰疼,翻身都費勁。”
軒轅眉頭微蹙。按“木克土”的道理,肝屬木,脾屬土,肝火旺確實會克製脾的運化,導致食少腹脹,易怒也是肝旺的明證。李大夫的思路本沒錯,為何療效不佳?他又仔細打量那男子,見他眼下有淡淡的烏青,手指不自覺地按著後腰,呼吸也比常人淺促些。
“你夜裏起夜勤嗎?” 軒轅忽然問。
男子虛弱地點點頭,聲音沙啞:“後半夜總醒,一趟趟往茅房跑,腿也沉得像灌了鉛。”
這話讓軒轅心裏一動。他讓男子側身躺下,在他後腰腎俞穴的位置輕輕按了按,男子頓時疼得倒吸一口涼氣。“這裏疼了多久?” “也就這十來天,起初以為是幹活累著了……”
軒轅站起身,走到窗邊望著遠處的山巒。晨霧正慢慢散去,露出層層疊疊的鬆柏,像極了人體五髒相生相克的脈絡。他忽然想起去年在北地,那個畏寒的老者也是腎火不足,導致全身虛寒。此刻這男子的症狀,會不會也和腎有關?
“水生木,” 軒轅喃喃自語,指尖在窗台上輕輕叩著,“腎屬水,肝屬木。若是腎水不足,沒法滋養肝木,肝木得不到濡潤,反而會像久旱的草木,生出虛火來。這時候隻想著疏肝,就像隻砍枝葉不澆根,火怎麽能真正退下去?”
他轉身回到榻邊,又仔細詢問男子的過往:“你年輕時候是不是常做水下的活計?或是冬天裏受過凍?”
男子愣了愣,隨即點頭:“先生怎麽知道?我二十多歲時在河邊撐船,有回船翻了,在冰水裏泡了大半天才被救上來,打那以後,冬天總覺得後腰發涼。”
“這就對了。” 軒轅釋然道,“你這病根不在肝,也不在脾,而在腎。腎水早就虧了,隻是年輕時氣血旺,沒顯出來。如今常年勞累,腎水越發不足,肝木失了滋養,才會急躁易怒;而肝木一旺,又反過來欺負脾土,讓你吃不下飯。看似是木克土,實則是水不涵木啊。”
婦人聽得一臉茫然:“先生,那……那該怎麽辦?”
軒轅走到藥櫃前,伸手取出幾味藥:“李大夫的思路沒錯,隻是漏了根本。疏肝健脾要做,但更要補腎水。你看這枸杞,性平味甘,能補肝腎之陰;還有杜仲,溫而不燥,能強腰固腎。再配上之前的柴胡疏肝,白術健脾,就像給枯木先澆水,再修剪枝葉,最後施肥,才能慢慢緩過來。”
他一邊說,一邊稱量藥材,動作從容不迫。柴胡的清氣,白術的溫香,枸杞的微甜,杜仲的醇厚,在藥臼裏漸漸融合,散發出一股平和而有力的氣息。“這藥要早晚各煎一次,空腹溫服。另外,讓他這幾日別沾涼水,夜裏睡覺多墊個棉墊在腰後。”
婦人捧著藥包,千恩萬謝地帶著男子去了。軒轅望著他們的背影,心裏卻沒有輕鬆。他叫過身邊的弟子靈樞:“你把這個病例記下來,尤其要寫明——肝旺脾虛,看似木克土,實則水不涵木。”
靈樞握著骨筆,在竹簡上認真記錄,忽然抬頭問:“先生,難道五行相生相克,不是一成不變的嗎?”
軒轅走到藥圃裏,指著一株攀爬在桑樹上的葡萄藤:“你看這葡萄,借著桑樹的枝幹往上長,這是‘藤依樹’,就像水生木。可若是葡萄長得太瘋,纏得桑樹喘不過氣,桑樹枯了,葡萄也會跟著蔫掉,這就是‘子病及母’。五行就像這藤蔓與樹,看似是木克土、土生金,實則環環相扣,牽一發而動全身。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他摘下一顆青葡萄,遞給靈樞:“就像這果子,看著是葡萄藤結的,但若土壤貧瘠、雨水不足,藤再壯也結不出好果。治病也是如此,不能隻看眼前的症狀,得像尋水源一樣,順著脈絡找到最根本的地方。那男子的肝火旺,是標;腎水不足,才是本。隻治標不治本,就像用井水去滅燎原的火,怎麽夠呢?”
正說著,藥廬外又來了幾個求醫的人。其中一個孩童麵黃肌瘦,肚子卻脹得像個小鼓,按“土虛”來治卻總反複;還有個婦人總咳嗽,按“肺金”調治也不見好。軒轅想起剛才的病例,忽然覺得眼前豁然開朗——這些看似棘手的病症,會不會都藏著更深層的五行關聯?
他讓靈樞先給眾人登記症狀,自己則回到案前,鋪開一張新的竹簡,提筆寫下:“五行如網,病如網中魚,執一端則魚必脫,攬全局則魚自縛。” 寫完,他望著窗外漸漸升高的日頭,眼神裏帶著幾分篤定,又有幾分探索的熱忱。
醫道之路,從來不是照著圖譜走路那麽簡單。那些書本上的相生相克,唯有在實踐中反複推敲,才能真正活起來。就像此刻藥圃裏的草木,看似各自生長,實則根在地下相連,葉在風中相觸,共同呼吸著天地間的氣息。
軒轅拿起那包為男子配好的藥渣,放在鼻尖輕嗅。枸杞的溫潤,杜仲的厚重,正一點點中和著柴胡的剛烈。他仿佛能看到這股藥力順著經脈遊走,先去滋養幹涸的腎水,再去安撫躁動的肝木,最後讓虛弱的脾土重新煥發生機。
“再等三日,看藥效如何。” 他對自己說,指尖輕輕敲擊著案上的竹簡,“若有效,便是又摸透了一層五行的玄機。若無效,便再從源頭查起——醫道,本就是在疑惑裏趟出來的路啊。”
靈樞在一旁看著先生專注的神情,忽然覺得那些枯燥的五行理論,仿佛都活了過來。它們不再是竹簡上冰冷的文字,而是藏在病人的脈象裏、舌苔上、氣息中,等著醫者用耐心和智慧去發現的密碼。
午後的陽光透過窗欞,在藥廬裏投下斑駁的光影。藥臼裏殘留的藥香,與窗外飄來的草木氣息交織在一起,釀成一種讓人安心的味道。軒轅知道,這個病例隻是開始,往後還會有更多的“五行之惑”等著他,但隻要守住“觀全局,不執一”的初心,總能在實踐中找到解開疑惑的鑰匙。
而此刻,竹榻上那個男子喝下第一碗湯藥的瞬間,後腰似乎傳來一絲微弱的暖意,像初春的第一縷陽光,悄悄融化著積壓了多年的寒冰。這絲暖意,正預示著一場由內而外的新生,也預示著軒轅對五行的理解,又將邁入更深的境地。且看下一章分解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