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章 整理周遊醫案,分類歸檔

字數:5066   加入書籤

A+A-


    第71章:整理周遊醫案,分類歸檔
    暮色像一塊浸了墨的絨布,慢悠悠地鋪滿軒轅住的山洞。洞壁上掛著的草藥標本在篝火映照下輕輕晃動,影子投在地上,恍若一個個跳動的生命。軒轅剛從外麵巡查回來,額角還帶著些微汗,他解下背上的藤筐,裏麵是今日新采的幾株遠誌——這草藥能安神益智,前幾日有個部落孩童總夜啼,用它配著茯神煮水,效果正好,他想著把這案例也記下來。
    “先生,您回來啦!”洞口傳來清脆的聲音,是弟子靈樞。這孩子約莫十五六歲,眉眼清亮,手上正捧著一卷竹簡,竹簡上已經密密麻麻刻了不少字。他身後跟著另一個弟子素問,手裏端著陶碗,裏麵盛著溫熱的草藥湯,“剛煎好的紫蘇湯,驅驅寒氣。”
    軒轅接過陶碗,暖意順著指尖蔓延開,他喝了一口,紫蘇的辛香在舌尖散開,笑道:“你們倒是比我還細心。”他看向洞內,原本空曠的地麵此刻已被層層疊疊的獸皮鋪滿,獸皮上堆放著數不清的竹簡、骨片和樹皮——那都是這些年周遊各地時記下的醫案。有的竹簡邊緣已經磨得發亮,顯然是被反複翻看;有的骨片上的刻痕還很新,是前幾日才從南方部落帶回來的。
    “先生,這些醫案再不整理,怕是要堆得比洞口的石桌還高了。”靈樞蹲下身,拿起一片骨片,上麵用尖銳的石刀刻著:“南方炎地,有婦人發熱口渴,肌膚灼手,用青蒿搗汁服之,半日熱退。”他指著骨片上的刻痕,“您看,這是三個月前在祝融部落記下的,當時那婦人都快燒糊塗了,您讓我們采來新鮮青蒿,擠出汁水給她灌下去,沒過多久就退熱了,現在想想還覺得神奇。”
    素問也湊過來,拿起一卷竹簡,上麵是用鬆煙墨寫的字,墨跡因年代久遠有些發黑:“北方玄冰之域,老者關節腫痛,遇寒則劇,用生薑、桂枝煮水熏洗,配合艾灸關元穴,旬日痛減。”他輕聲念著,“這是去年在幽都部落的案例吧?我記得那位老者後來還送了我們一塊玄冰玉,說能安神呢。”
    軒轅點點頭,目光掃過這些承載著生命與經驗的記錄,眼神變得悠遠:“是啊,從東方的日出之穀,到西方的流沙之畔,從南方的濕熱叢林,到北方的冰封雪原,我們走過了多少部落,見過多少病痛,這些醫案就是最好的見證。”他放下陶碗,蹲下身,拿起一片刻著“木類”字樣的木牌——這是他早就備好的分類標記,“今日起,我們就開始整理這些醫案,按五行分類:肝病屬木,心病屬火,脾病屬土,肺病屬金,腎病屬水。”
    “按五行分類?”靈樞眨了眨眼,有些疑惑,“就像先生說的,肝屬木,主疏泄,所以那些因情誌不暢引發的脅痛、易怒,都歸到木類?”
    “正是。”軒轅拿起一卷竹簡,上麵記著東方青丘部落的案例:“青丘多桑樹,部落之人多食桑椹,然有少年常發怒,脅下脹痛,食不下咽,用柴胡、鬱金煮水,三日後怒減,能進食。”他將竹簡放到刻有“木”字的木牌旁,“你看,這少年的病在肝,與木的‘疏泄’功能失調有關,便歸到木類。”
    素問若有所思,拿起一片骨片:“那這個呢?西方金天部落,有獵人咳血,痰中帶血,胸悶氣短,用白茅根、仙鶴草煎服,血止咳輕。”他看向軒轅,“肺屬金,主氣司呼吸,這顯然是肺病,該歸到金類吧?”
    “沒錯。”軒轅讚許地看了他一眼,“金性肅降,肺若失於肅降,便會咳喘;肺又主皮毛,若金氣不足,還會容易感冒。這些都要歸到金類,日後查閱起來才方便。”
    說幹就幹。三個身影在篝火旁忙碌起來,火光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,投在洞壁上,像一幅流動的畫。靈樞負責將醫案一一展開,素問則根據病症判斷所屬五行,軒轅在一旁指導,偶爾拿起某個案例細細思索,補充細節。
    “先生,這個該歸到哪類?”靈樞舉起一卷竹簡,上麵寫著:“中央土原部落,農婦勞作後腹痛,上吐下瀉,用幹薑、白術煮水,吐瀉止,腹痛減。”
    “土類。”軒轅不假思索,“脾屬土,主運化,農婦勞作過度,又食了生冷,脾失運化,才會吐瀉腹痛,幹薑溫脾,白術健脾,正是調土之法。”
    素問一邊將竹簡放到“土”字木牌下,一邊感歎:“原來這些看似零散的病症,用五行一歸類,竟變得這麽有條理。就像把散落的珠子串成了項鏈。”
    “不止有條理,更能看出規律。”軒轅拿起北方的一個腎病案例,“你看這北方,寒邪盛,腎病就多,多是畏寒、水腫、腰痛,用肉桂、附子溫腎的案例也多;再看南方,熱邪重,心病就多,發熱、心煩、失眠的案例常見,用黃連、蓮子心清熱的案例也多。”他指著不同地域的醫案,“這就是五行與地域、病症的關聯,整理出來,日後其他醫者遇到類似情況,便能有跡可循。”
    夜幕漸深,洞外傳來蟲鳴與風聲,洞內卻暖意融融。篝火劈啪作響,不時爆出火星,照亮了堆積如山的醫案。靈樞的額頭上滲了汗,他用袖子擦了擦,看著已經分好類的五大堆醫案,忍不住咋舌:“先生,這才整理了一小半,就已經這麽多了。您這些年走南闖北,到底記了多少案例啊?”
    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    軒轅笑了笑,拿起一塊新的骨片,用石刀在上麵刻著“水類”二字:“從我們離開軒轅丘開始,算起來已有八年了。這八年裏,見過的病症沒有上千也有數百,每一個案例都是一條人命,每一次治愈都是一次經驗,怎能不仔細記下?”他刻完字,將骨片放到一旁,“你看這骨片,是用獸骨打磨而成,不易腐爛;這竹簡,是用堅韌的青竹削成,能保存許久;還有這些樹皮,是用特殊的藥水浸泡過,不怕蟲蛀。我當初特意選這些材料,就是想著有朝一日能把它們整理好,留給後世醫者參考。”
    素問拿起一卷邊緣有些破損的竹簡,上麵的字跡已經有些模糊,他小心地拂去上麵的灰塵:“先生,這卷是最早的吧?我記得您說過,這是我們在東方第一個部落記下的。”
    軒轅接過竹簡,指尖輕輕摩挲著上麵的字跡,仿佛在觸碰一段遙遠的記憶:“是啊,那是在陽穀部落,有個孩子生下來就體弱,總是咳嗽,麵黃肌瘦。當時我們還沒摸索出太多經驗,隻能一邊試藥,一邊觀察。後來發現他是肺脾兩虛,用了黃芪補肺氣,山藥健脾氣,慢慢才好起來。”他頓了頓,眼神裏滿是感慨,“那時候啊,我們對五行的理解還很淺,隻是覺得不同的病要用不同的藥,哪像現在,能把五行、陰陽、地域、體質都串起來。”
    靈樞聽著,眼睛亮晶晶的:“先生,等我們把這些醫案都整理好,是不是可以像您說的那樣,著成一部醫書?就像倉頡創造文字一樣,讓後世醫者都能學到這些知識。”
    “會的。”軒轅的聲音堅定而有力,“這些醫案是血肉,陰陽五行是骨架,等我們把它們都梳理清楚,再加上對經絡、穴位的探索,一部完整的醫書就有了雛形。”他看向洞外,月光透過洞口灑進來,在地上映出一片銀輝,“不過,現在還不是著書的時候。我們還要把每類醫案再細分——按地域分,看不同地方的同一種病有什麽差異;按病因分,是外感風寒,還是內傷七情;按治法分,是用藥,還是針灸,或是食療。隻有分得越細,後人用起來才越方便。”
    說著,他拿起一個南方的心病案例:“你看這個,南方暑熱,有人中暑昏迷,用藿香、佩蘭開竅醒神;而另一個南方案例,是情誌過激導致的心悸,用丹參、酸棗仁養心安神。同是南方心病,病因不同,治法也不同,這就要在火類醫案下再分‘外感’和‘內傷’。”
    靈樞和素問聽得連連點頭,手上的動作也更快了。他們將木類醫案又分成“肝鬱”“肝虛”“肝火”等小類,火類醫案分成“實火”“虛火”“外感火邪”等,土類、金類、水類也一一細分,原本雜亂的醫案漸漸變得井然有序。
    不知不覺,天快亮了,東方泛起魚肚白,第一縷晨曦透過洞口照進來,落在堆積整齊的醫案上,仿佛給它們鍍上了一層金邊。靈樞打了個哈欠,揉了揉酸澀的眼睛,看著眼前分類清晰的五大類醫案,每類下麵又有十幾個小類,成就感油然而生:“先生,您看,這就像一座五髒俱全的城池,每個‘髒腑’都有自己的‘居民’,整整齊齊的。”
    軒轅站起身,活動了一下僵硬的腰肢,看著眼前的成果,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:“是啊,這座‘城池’裏,藏著無數生命的智慧。但這還不夠。”他指著那些還沒整理完的醫案,“剩下的還要繼續,而且整理完了,還要反複核對,看看有沒有錯漏。比如那個北方寒證的案例,當時用了肉桂和熟地,後來隨訪,老者的身體是否完全康複?有沒有複發?這些都要補充進去,醫案才能完整。”
    素問忽然想起什麽,說道:“先生,前幾日我們在西方部落遇到的那個奇怪的病例,您說既像肺病,又像腎病,當時沒來得及歸類,要不要現在看看?”
    軒轅眼睛一亮:“哦?你說的是那個咳逆上氣,又伴腰痛腿軟的老者?”
    “正是。”素問找出那卷竹簡,“當時老者咳嗽得厲害,痰少而黏,同時腰裏像墜了塊石頭,走路都費勁。按肺病治,用了潤肺止咳的藥,咳嗽稍減,但腰痛更甚;按腎病治,用了補腎的藥,腰痛輕了,咳嗽又重了。最後還是您用了補肺益腎的藥,才漸漸好轉。”
    軒轅接過竹簡,沉吟道:“這個案例特殊,既涉及金,又涉及水,是‘母病及子’還是‘子病及母’?需要仔細分析。這也提醒我們,有些病症並非單一五行失調,可能是多髒腑關聯,日後整理時,還要加一個‘雜類’,專門記錄這類複雜病例。”
    靈樞聞言,連忙找來一塊新的骨片,刻上“雜類”二字,小心翼翼地放在五大類醫案旁邊,像是在守護一個重要的秘密。
    朝陽漸漸升高,暖意驅散了洞中的涼意。遠處傳來部落孩童的嬉笑聲,新的一天開始了。軒轅望著那些整理好的醫案,又看了看兩個弟子疲憊卻充滿期待的臉龐,心中充滿了力量。這些醫案,是他和弟子們用腳步丈量大地、用心血救治生命換來的財富,它們不僅僅是記錄,更是醫道傳承的火種。
    “好了,先歇息片刻,吃過早飯再繼續。”軒轅拍了拍兩個弟子的肩膀,“路還長,我們慢慢來。這些醫案,會成為日後著書立說的血肉,而我們,就是要讓這血肉豐滿起來,讓醫道的大廈能穩穩地立在世間。”
    靈樞和素問點點頭,靠在石壁上閉上眼,嘴角卻帶著笑意。他們知道,整理醫案隻是開始,更重要的探索還在後麵。那些分類好的案例中,是否還藏著未被發現的規律?不同地域的同一種病,其治法的細微差異背後,又有什麽更深層的原因?
    欲知後事如何,且看下一章分解。
    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