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章 第83集:五行初配試髒腑
字數:2499 加入書籤
第83集:五行初配試髒腑
軒轅將竹席鋪在岐下的青石台上時,晨露還凝在艾草的葉尖。他指尖劃過昨夜刻滿符號的木簡,那些代表東夷砭石的銳角、南蠻草藥的枝葉、西戎筋線的纏繞、北狄脈象的波紋,此刻在晨光裏仿佛活了過來,順著木紋遊走,最終在簡尾聚成一團模糊的影子。
“到底缺了個能把它們串起來的繩。”他低聲自語,順手摘下身旁一株青蒿。葉片兩兩相對,莖稈直挺如柱,斷口處滲出的汁液帶著清苦的氣息——這是南方部落用來解瘴毒的藥草,他曾親眼見一位婦人用它救回抽搐的孩童。可為何是青蒿?而非溪邊的菖蒲,或山後的蒼術?
身後傳來木杖點地的輕響。岐伯背著竹簍站在晨光裏,簍中露出幾株帶泥的根須,是昨夜雨後新采的黃芪。“在想草藥的性子?”老人放下竹簍,將一塊溫熱的獸皮遞給他,“今早露重,你昨夜對著木簡坐到月上中天,仔細寒氣侵骨。”
軒轅接過獸皮裹住膝蓋,目光仍落在木簡上:“師父,東夷用砭石,說‘通則不痛’;南人用草藥,講‘寒熱相抵’;西戎補髒器,道‘以形補形’;北狄診脈,論‘氣血盛衰’。這些道理像散在地上的珠子,撿起來容易,穿成串難。”
岐伯彎腰從簍中取出一塊赭石,這是西戎薩滿用來熱敷的石塊,經多年摩挲變得溫潤。“你看這石頭,”他將赭石放在軒轅手心,“在山巔時經風曆雪,是陰;入了火塘煨烤,便成陽。可它終究是石頭,變的是氣,不變的是本。”
軒轅的指尖感受到赭石的餘溫,忽然想起北地老醫士的話:“麵色青如草茲者,肝絕;黃如枳實者,脾敗。”那時他隻當是經驗之談,此刻卻覺那些顏色背後藏著什麽。他猛地起身,踉蹌著撲到屋角的陶罐旁,裏麵盛著他周遊時收集的標本:東邊的桑枝、南邊的蓮子、西邊的鹿肝、北邊的幹薑,還有幾塊記錄脈象的竹簡。
“師父您看!”他將桑枝豎在地上,枝條舒展如臂,“東方多草木,春氣生發,像極了人身上的筋——肝主筋,會不會東方屬木,對應肝?”他又抓起蓮子,飽滿的果仁藏在硬殼裏,“南方濕熱,草木結果,如同人的心,藏著生命之火,南方屬火,對應心?”
岐伯沒有立刻回應,隻是從陶罐裏取出一塊曬幹的黃土。那是他在中原地帶采集的,用來炒製穀物治療脾虛。“你再看這土,”老人將黃土撒在石台上,“萬物生於土,歸於土。人吃五穀,靠脾運化,土居中央,該對應脾才對。”
軒轅的呼吸急促起來,抓起鹿肝的標本。西戎人說鹿肝明目,因鹿善夜視,而肝開竅於目。“西方多金玉,礦石堅硬,如同肺主氣,需堅韌才能司呼吸,西方屬金,對應肺?”最後他指向陶罐裏的水,那是清晨從井中汲的,北地寒冷,水凝為冰,如同腎藏精,需封藏。“北方屬水,對應腎!”
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,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。五個字在他舌尖滾動,仿佛一串鑰匙,正試著插進一把塵封的鎖。他忽然想起南蠻部落的巫醫曾說,吃多了酸梅會牙痛,而酸屬木,對應肝,牙齦屬肉,肉歸脾——難道這就是“木克土”?
“不可妄斷。”岐伯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鄭重,他從竹簍裏拿出幾枚幹癟的李子,“去年你在南方得過痢疾,當時用的是黃連,味苦性寒,對應火,卻能瀉心火。若按你的配屬,苦屬火,火對應心,這便合了‘火能克火’?”
軒轅愣住了。他記得那次痢疾,腹痛如絞,肛門灼熱,南巫說他是“心火旺,下移小腸”,黃連苦寒,能“直折心火”。他拿起一枚李子,酸澀的味道仿佛還在舌尖:“酸能養肝,卻也能傷脾,就像木能鬆土,也能毀堤。”他忽然明白,五行之間不隻是對應,還有相生相克。
這時,屋外傳來一陣咳嗽。是部落裏的阿母,她常年脾虛,吃不下飯,近日更添了水腫。軒轅起身要去取藥,岐伯卻按住他:“用你剛才的想法試試。”
軒轅走到阿母榻前,見她麵色發黃,舌體胖大,正是脾虛之象。他想起中央屬土,脾為土髒,而土能克水,脾虛則水濕泛濫。“阿母,您試試這個。”他跑回石台,抓起那把黃土,又取了些炒過的穀物——黃土屬土,穀物入脾,正是“以土補土”。
他將黃土與穀物同煮,熬出一碗渾濁的粥。阿母皺眉喝下,起初並無異樣,可到了傍晚,竟說腹中暖烘烘的,想吃飯了。三日後,水腫消了大半,她拄著拐杖來謝,說:“這土粥竟比草藥管用。”
軒轅站在石台前,望著木簡上的五個字,忽然覺得它們活了。木如肝,需舒展;火如心,要溫煦;土如脾,得厚實;金如肺,宜清肅;水如腎,要收藏。他拿起刻刀,在木簡背麵刻下:“東方生風,風生木,木生酸,酸生肝……”刻到一半,又停住——這些還隻是猜想,需用更多生命去驗證。
夜風漸起,吹得油燈忽明忽暗。軒轅將木簡收好,指尖仍殘留著黃土的氣息。他知道,這串用五行穿起的珠子,才剛剛掛上第一顆,後麵的路還很長,但他的心裏,已有了一片清明的天地。
想知道《古人的智慧》中軒轅的五行之思如何經受更多考驗?且看下集分解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