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5章 第95集:崆峒山下遇守者

字數:4235   加入書籤

A+A-


    第95集:崆峒山下遇守者
    軒轅的靴底早已磨得薄如蟬翼,露出的皮肉在碎石路上蹭出細密的血痕。可當那座雲霧繚繞的山影撞入眼簾時,他竟渾然不覺疼痛,隻覺得胸腔裏翻湧的熱氣幾乎要衝破喉嚨——那便是崆峒,弟子口中藏著長生真道的地方。
    隨行的三個弟子也都停下了腳步, ngest的風後忍不住揉了揉眼睛,喃喃道:“師父,你看那山尖,好像有光在轉。”
    軒轅抬手擋了擋午後的烈日,確實見雲霧間隙有銀白的光暈流轉,像是山靈吐納的氣息。他深吸一口氣,空氣中彌漫著鬆針與苔蘚的清苦,混著一絲若有若無的藥香,與南方山林的濕熱、北方草原的幹烈都不同,倒像是天地初開時的那份沉靜。
    “走吧,”他整了整衣襟,盡管麻布早已被汗水浸得發硬,“既是求道,便不該怕腳下的路。”
    山腳下的林子裏靜得出奇,連鳥雀都像是屏住了呼吸。剛繞過一叢結著紫黑色漿果的灌木,前路忽然被一道身影攔住。那是個樵夫打扮的老者,肩上橫扛著柄鏽跡斑斑的柴刀,刀鞘上纏著的藤蔓都已半枯,可那雙眼睛卻亮得驚人,像是浸在山泉水裏的黑曜石,直勾勾地望著軒轅,仿佛已經等了千年。
    “來者何人?”老者的聲音不高,卻像山澗的石頭落地,每一個字都砸得人心裏發沉。
    軒轅上前一步,拱手行禮,動作裏帶著他走過四方養成的沉穩:“晚輩軒轅,自有熊而來,聞崆峒有長生之道,特來求見廣成子仙師。”
    老者忽然笑了,眼角的皺紋堆成溝壑,卻沒半分蒼老的頹態,反倒像古樹的年輪,藏著數不清的光陰:“長生之道?”他掂了掂肩上的柴刀,刀環撞擊的輕響在林子裏蕩開,“這山裏多的是猛獸,餓了能吞人;懸崖深不見底,掉下去便成了肉泥。你要找的長生,在這些地方麽?”
    風後頓時漲紅了臉,攥緊了腰間的石匕就要理論,卻被軒轅按住了手腕。軒轅望著老者眼底的笑意,忽然明白這不是刁難。他想起在北地見過的老醫士,診脈時總愛說些不著邊際的話,實則是在考較求醫者的心智。
    “仙長教訓的是。”軒轅垂下眼瞼,聲音裏帶著真誠的謙遜,“晚輩愚鈍,方才說錯了。”他抬起頭時,目光裏已沒了來時的急切,多了幾分清明,“晚輩所求,並非不死之術。見世間人或老病纏身,或壯年夭折,連尋常壽數都難全,故來求‘不傷’之道——如何讓身心不被外邪所侵,不被妄念所擾,安度天命。”
    老者肩上的柴刀似乎輕了些,他往前挪了半步,陰影恰好罩住軒轅的鞋麵。“‘不傷’二字,比‘長生’實在。”他忽然轉身,指了指林子深處一道被藤蔓遮掩的小徑,“沿這條路走,到第三個岔口往左,有個青石洞。廣成子在裏麵,但他不見人,隻等有緣人自悟。”
    “自悟?”弟子力牧忍不住問,“悟什麽?”
    老者回頭瞥了他一眼,柴刀忽然往旁邊的樹幹上一拍,震得幾片枯葉簌簌落下。“悟‘靜’。”一個字落地,他竟像是融進了樹影裏,再定睛看時,隻剩那柄柴刀斜插在樹根下,刀鞘上的枯藤不知何時抽出了嫩芽。
    軒轅對著空處深深一揖,然後揮手示意弟子跟上。小徑比想象中更窄,兩旁的灌木枝椏不斷勾住他們的衣袍,像是在故意挽留。風後邊走邊嘀咕:“這老者神神秘秘的,該不會是騙我們吧?”
    軒轅沒回頭,隻是撥開一根擋路的荊棘:“他若想騙,不必說‘靜’字。”他想起在東夷學導引時,長老說過“動極生靜”;在北地診脈時,醫士強調“診時心必靜”。原來一路行來,“靜”字早已如影隨形,隻是自己從未細想。
    走了約摸半個時辰,果然見到三個岔口。左邊的路上鋪滿了鬆針,踩上去悄無聲息,倒像是特意為他們鋪就的。又行片刻,前方豁然開朗——一塊丈許高的青石如屏風般立在眼前,石中間天然凹陷出一個洞口,洞口繚繞著淡淡的白氣,伸手探去,竟帶著一絲溫潤,與洞外的涼意截然不同。
    “師父,這裏就是……”力牧的話沒說完,就被軒轅用眼神製止了。
    軒轅獨自走到洞口,往裏望了望,黑暗中似乎有微光浮動。他想起老者的話,沒有貿然進去,隻是在洞口盤膝坐下。弟子們麵麵相覷,也跟著坐下。林子裏隻剩下風過鬆梢的沙沙聲,還有自己越來越清晰的心跳。
    起初,軒轅滿腦子都是廣成子會是什麽模樣,會問什麽問題,該如何應答。可過了一炷香的功夫,那些念頭漸漸淡了,取而代之的是沿途的記憶:東海邊漁人被砭石刺中時的皺眉,南蠻巫醫用魚腥草喂患兒時的輕柔,西戎薩滿縫合傷口時的專注,北地老醫士望色時的凝重……原來那些被他當作醫案記在心裏的瞬間,都藏著一種專注的“靜”。
    又不知過了多久,他忽然感覺到洞口的白氣拂過臉頰,像是有隻無形的手在輕輕推他。他站起身,對著洞內輕聲道:“晚輩軒轅,悟‘靜’而來。”
    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    話音落時,洞內的微光忽然亮了些,隱約能看見洞壁上刻著些模糊的紋路,像是星辰,又像是經絡。軒轅深吸一口氣,抬腳邁了進去,身後的弟子們想跟上,卻被一股柔和的力量擋在了洞外。
    洞不深,盡頭坐著個身影,背對著洞口,披著件與山石同色的麻衣,頭發用一根木簪綰著,看上去與尋常山民並無二致。軒轅不敢驚擾,就在離他三步遠的地方站定,學著他的樣子盤膝坐下。
    不知過了多久,洞外的天漸漸暗了,星子的光透過洞口的縫隙灑進來,落在那身影的肩上。軒轅的眼皮開始發沉,卻強撐著不敢閉上——他忽然明白,老者說的“自悟”,不是讓他悟某個道理,而是讓他先學會在等待中守住自己的心。
    他想起年少時在部落裏,見巫醫用龜甲占卜,總要焚香靜坐半日,那時隻當是裝神弄鬼,如今才懂,那靜坐裏藏著對天地的敬畏。他想起岐伯教他辨識草藥時,總讓他先閉目聞氣,再睜眼觀色,原來那也是“靜”的功課——不被表象迷惑,方能見草木真性。
    就在這時,那身影忽然動了動,緩緩轉過身來。昏暗中看不清麵容,隻覺得那雙眼睛比洞外的星子更亮,仿佛能照見人心最深處的念頭。
    “你可知,為何讓你等?”聲音很輕,卻像水滴落在玉盤上,清越通透。
    軒轅定了定神,答道:“因為‘靜’不是說來就來的,需得在等待中除去浮躁,讓心像這洞中的石頭,雖不言,卻自有分量。”
    身影似乎微微頷首,然後指了指洞壁:“你看那些刻痕。”
    軒轅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,借著星光看清了——那些紋路竟是人身的輪廓,四肢百骸間布滿了細密的線條,與他在各地觀察到的“經絡”隱隱相合,隻是更繁複,更像是與天上的星軌對應著。
    “人在天地間,如魚在水中。”身影緩緩道,“魚若躁動,便會撞網;人若不靜,便會傷己。你求‘不傷’之道,先要學會讓這具皮囊裏的氣,像山間的溪流,該緩時緩,該急時急,卻從不亂了方向。”
    軒轅的心猛地一跳,像是有什麽東西被點破了。他想起在崆峒山外見到的農人,日出而作時揮汗如雨,日落而息時倒頭便睡,他們不懂什麽醫理,卻活得踏實——原來那就是“氣順”,就是“靜”在生活裏的樣子。
    他正要再問,身影卻又轉了回去,重新融入黑暗:“明日此時,再來悟。”
    軒轅深深一揖,退出洞外。弟子們見他出來,都圍了上來,風後急問:“師父,見到廣成子仙師了?他說了什麽?”
    軒轅望著滿天星鬥,忽然笑了,那笑容裏帶著連日奔波都未曾磨滅的澄澈:“他什麽也沒說,卻讓我明白了——我們一路尋道,其實道就在自己的一呼一吸裏。”
    力牧撓了撓頭:“聽不懂。”
    “慢慢就懂了。”軒轅找了塊平整的石頭坐下,“今晚我們就在這洞口守著,看看星星,聽聽風聲——這也是悟‘靜’的功課。”
    夜色漸深,鬆濤聲裏,軒轅閉上眼睛,第一次不再想著如何治病,如何著書,隻是單純地感受著自己的心跳與山的呼吸漸漸合拍。他知道,從遇見那個持柴刀的老者開始,自己追尋的醫道,已經悄悄拐向了一條更深、更闊的路。
    欲知軒轅在青石洞中如何繼續悟“靜”,下集自有分曉。
    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