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7章 第97集:抱神以靜悟真意
字數:2582 加入書籤
第97集:抱神以靜悟真意
崆峒山的洞穴深處,晨露順著鍾乳石的尖端滴落,在石潭裏敲出細碎的聲響。軒轅已經在廣成子對麵靜坐了七日。這七日裏,洞外的山風從呼嘯轉為嗚咽,再到如今的輕拂,他的呼吸也跟著從起初的粗重急促,變得像石潭上的薄霧般綿密悠長。
廣成子始終閉目打坐,銀須垂在素色衣襟上,仿佛與洞中的岩石融為了一體。直到第八日卯時,洞外傳來第一聲山雞的啼鳴,他才緩緩睜開眼。那雙眼睛裏沒有尋常老者的渾濁,倒像是映著山巔積雪的深潭,隻一眼,便讓軒轅覺得自己體內的氣息都跟著頓了頓。
“汝可知,為何讓汝靜坐七日?”廣成子的聲音不高,卻像石子投入靜水,在洞穴裏蕩開層層回響。
軒轅拱手起身,衣袍上沾著的塵土簌簌落下。這七日裏,他從最初的焦躁難耐,到後來的昏昏欲睡,再到此刻的神清氣爽,其間的滋味如人飲水。他望著洞壁上因常年潮濕而凝成的水痕,那些水痕蜿蜒如人體脈絡,忽然福至心靈:“弟子以為,靜非枯坐,而是讓心神如明鏡,照見體內虛實。”
廣成子微微頷首,指尖在膝上輕叩:“說說看,汝照見了什麽?”
“起初,弟子隻覺心猿不定。”軒轅的目光落在石潭裏自己的倒影上,倒影隨著水波輕輕晃動,“閉上眼,便想起東夷部落的砭石如何刺破癰瘡,南蠻的草藥在瓦罐裏翻滾的泡沫,西戎勇士縫合傷口時繃緊的筋線,北狄醫士按脈時三指的輕重……這些畫麵像山澗的亂流,在心裏撞得生疼。”
他頓了頓,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掌心——那裏還留著辨識草藥時被鋸齒草劃破的疤痕。“直到第三日,弟子忽然想起岐伯先生說過,‘氣行則血行,氣滯則血瘀’。便試著跟隨呼吸尋氣的蹤跡,竟真的感覺到一股微弱的暖流,從丹田慢慢往上湧。”
說到這裏,軒轅的聲音裏添了幾分激動。他想起昨日靜坐時,那股暖流行至左肋下忽然滯澀,那裏正是去年在南蠻山林裏被毒蛇驚嚇後,時常隱痛的地方。“弟子發現,體內有幾處地方,氣到了便會發緊,像被石頭堵住的溪澗。想來那些地方,便是藏著病痛的根由。”
廣成子聞言,緩緩站起身。他走到洞穴深處,那裏的岩壁上刻著模糊的紋路,細看竟像是日月星辰的軌跡。“汝可知,人為何會生病?”
軒轅沉吟道:“風寒侵襲,飲食不節,勞作過度……”
“這些皆是表象。”廣成子抬手撫過岩壁上的紋路,指尖劃過代表北鬥的七星,“天地有陰陽,人亦有陰陽。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寧,人得一以壽。這個‘一’,便是神。神亂則氣亂,氣亂則病生。”
他轉身望向軒轅,目光裏帶著期許:“汝在四方所見的醫法,或治其表,或調其氣,卻未觸及根本。真正的養生,是‘抱神以靜’。神如北辰,居其所而眾星共之。神定了,氣自順,病自消。”
軒轅的心跳忽然漏了一拍。他想起在東夷部落見過的導引術,那些模仿鷗鳥展翅的動作,看似是動,實則呼吸勻淨,神情專注;想起南蠻巫醫用草藥時,總要先焚香靜氣,說是“讓草藥聽懂人心”;甚至西戎薩滿縫合傷口前,會對著筋線低聲禱告——原來這些看似不同的儀式裏,都藏著“靜神”的影子。
“弟子明白了。”軒轅深深躬身,額頭幾乎觸到冰涼的石地,“治病如治水,疏浚河道固然重要,但若源頭的堤壩塌了,終究是治標不治本。這源頭,便是神。”
廣成子捋了捋銀須,眼底泛起笑意:“汝可試著閉眼,再尋那股暖流。這次不要刻意引導,隻讓神看著它,如旁觀者觀流水。”
軒轅依言閉目。起初,那股暖流還像受驚的小鹿般躲躲閃閃,可當他放下刻意的念頭,隻以心神靜靜“注視”時,暖流竟變得溫順起來。它緩緩流過左肋下的滯澀處,那裏傳來細微的酥麻感,像是冰雪在春日裏消融。他甚至能“看”到氣在經絡裏遊走,遇到淤堵便輕輕繞行,遇到通暢便奔騰向前,一如他曾見過的江河走勢。
不知過了多久,他睜開眼時,洞外的日頭已經移到了中天。石潭裏的倒影清晰了許多,連鬢角新生出的白發都看得分明,可心裏卻從未有過如此清明的感覺。
“這便是《內經》將要言說的‘恬惔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’。”廣成子的聲音裏帶著欣慰,“汝記住,醫者治人,先治己;治己,先治神。往後無論用砭石,用草藥,用針用灸,都要先讓自己的神定下來。你是醫者,也是神的守護者。”
軒轅望著廣成子的背影,忽然想起年少時在有熊部落,見過巫祝跳神驅病,那時隻覺得荒誕。如今才懂,巫祝的癲狂裏,原是丟了“靜”的真意。而自己踏遍千山萬水尋找的醫道,原來在“靜”中藏著最根本的答案。
他伸手按在胸口,能清晰地感覺到心跳沉穩,與洞外的山風、石潭的滴水、甚至遠處飛鳥的振翅,隱隱透著某種和諧的韻律。這一刻,他不再是那個急於尋找治病良方的少年,而是觸摸到了生命與天地共振的頻率。
想知道《古人的智慧》中軒轅如何將這“靜神”之道融入醫理,讓四方所學豁然貫通?且看下集分解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