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8章 第98集:動靜相濟論養生
字數:3262 加入書籤
第98集:動靜相濟論養生
洞外的山風卷著鬆針掠過石縫,發出嗚嗚的輕響,像極了東夷部落老者引氣時的喉音。軒轅坐在廣成子對麵的蒲團上,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膝頭那塊被體溫焐熱的砭石——那是離開東夷時,老石匠硬塞給他的,說“石有靈性,能隨氣動”。此刻他望著洞頂滲下的水珠滴在青石上,濺起細碎的水花,忽然想起三日前問出的那句話,喉結不由得動了動。
“導引屬動,靜修屬靜,何者為上?”
話出口時,他看見廣成子眼睫顫了顫。這位須發皆白的老者彼時正望著洞外盤旋的鷹,那鷹振翅時羽翼劃破氣流的聲音,竟與軒轅記憶裏南蠻部落治療瘴氣時,藥釜沸騰的咕嘟聲奇妙地重合。他原以為會得到一句斬釘截鐵的答案,就像西戎薩滿總會拍著胸脯說“縫合比草藥管用”,或是北狄醫士撚著胡須斷言“脈診勝過一切”,可廣成子隻是抬手,指向洞外那片被晨光染成金紅色的坡地。
“你看那片田。”老者的聲音混著鬆風,像浸了晨露的棉絮,“春種時,農人彎腰插秧,是動;秋收後,田壟空置,是靜。若隻種不歇,地力會竭;若隻歇不種,倉廩會空。”
軒轅順著他的目光望去,坡地上有幾株遲熟的野麥,穗子在風裏輕輕搖晃。他忽然想起年少時隨部落遷徙,路過一片被山洪衝毀的梯田,巫醫說那是“動得太過,忘了讓土地歇腳”。那時他隻當是巫祝的胡話,此刻卻覺得心口像是被什麽東西撞了一下,悶得發沉。
“可導引是伸臂踢腿,靜修是閉目打坐,怎會像田壟那樣相濟?”他追問時,指尖的砭石忽然有些發燙,像是在應和他心裏的急。
廣成子緩緩轉過身,掌心向上攤開,那裏躺著一枚半枯的柏葉。“你看這葉子,春夏時吸雨露、展新綠,是動;秋冬時斂生機、守根本,是靜。可它內裏的脈絡,從未因動靜而斷絕。”老者用指尖在柏葉的紋路間遊走,“人也一樣,氣血如脈絡,動時如江河奔湧,靜時似深潭無波,可終究是一條河。”
軒轅猛地攥緊了砭石。他想起在東夷海邊,見漁人晨起導引,雙臂劃水似的舒展,喉間發出“嗬嗬”的聲息,長老說那是“讓氣跟著動作走”;又想起昨夜靜坐時,自己分明沒動,卻能感覺到一股暖流從丹田慢慢淌向四肢,像北地寒冬時冰層下悄悄流動的水。這兩種感覺,此刻竟在心裏交織成一條彎彎曲曲的線,一頭係著東夷的朝陽,一頭拴著崆峒的夜色。
“弟子明白了。”他低頭時,看見自己的影子落在石地上,被洞外斜照的日光拉得很長,“動不是瞎動,靜不是死靜。”
廣成子笑了,眼角的皺紋裏盛著光。“你隨我來。”
老者領著他走出山洞,來到一片平緩的崖邊。崖下是雲海,翻湧如浪,卻又安靜得聽不到一絲聲響。廣成子忽然張開雙臂,像那隻盤旋的鷹,左腿向前邁出半步,右腿屈膝下沉,正是軒轅在東夷學過的“鷗鷺展翅”導引式。可他的動作比東夷老者慢了許多,每一次抬手都像是托著無形的雲,每一次落足都仿佛踩著流動的霧。
“導引時,要想著氣在跟著動作走,不是動作帶著氣跑。”廣成子的聲音從雲霧裏飄過來,“就像你揮斧砍柴,該是斧隨臂動,臂隨心動,不是心被斧牽著跑。”
軒轅跟著模仿,剛一抬手就覺得氣息亂了,胸口發悶。他想起在西戎為縫合的牧民紮針時,若是心浮氣躁,針下就會滯澀;北狄醫士教他按脈時,再三叮囑“心不定,則脈不清”。原來不管是動是靜,那顆心才是根本。
他深吸一口氣,閉上眼睛,不再刻意模仿姿勢,而是回想靜坐時感知到的那股暖流。當他再次抬臂時,竟覺得有股氣順著手臂自然地舒展,像春芽頂破凍土那般順暢。廣成子在他身後輕輕“嗯”了一聲,他睜開眼,正看見雲海深處透出一道金光,恰好落在他攤開的掌心,暖得像南蠻部落用來溫藥的陶爐。
“這就是動靜相濟。”廣成子收回動作,指尖點了點他的眉心,“動時,讓氣借形而暢;靜時,讓形隨氣而安。就像你在南蠻見的草藥配伍,有的藥主發散,是動;有的藥主收斂,是靜,合在一起才治得了病。”
軒轅忽然想起那個被毒蛇咬傷的少年。當時他先用針刺放血——那是動;再敷上金銀花藤汁——那是靜;最後喂了些鹿肝粥補元氣,竟像是動靜之後的調和。那時隻當是碰巧,此刻才明白,原來自己早已在無意間踐行著這個道理。他低頭看向那塊被體溫焐得溫熱的砭石,石麵上細密的紋路,竟像是人體的經絡圖,動中有靜,靜中藏動。
“那養生的要訣,就是找到自己的動靜之度?”他問時,看見廣成子正彎腰拾起一枚鬆果,遞給了他。
“你看這鬆果,”老者說,“成熟時它會炸開,是動;落地後它會蟄伏,是靜。可無論動靜,都是為了延續生命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夕陽西斜時,軒轅坐在崖邊,一遍遍地練著融合了靜修感悟的導引術。他不再刻意追求動作的標準,而是讓氣息帶動肢體,有時快如疾風,有時慢似流雲。風過時,鬆針落在他的肩頭,像在為他計數;雲飄時,影子在地上忽明忽暗,像是在為他伴舞。他想起部落裏那個總愛咳嗽的孩童,若是教他這般動靜相濟,或許比單用藥草更管用;又想起西戎那位因牧馬過度而腰膝酸軟的老者,若能每日靜坐片刻,再配合些導引,或許就不用總吃鹿腎了。
夜色漫上來時,廣成子遞給他一盞鬆脂燈。燈光裏,老者的影子在石壁上忽大忽小,像極了北狄醫士診脈時變幻的脈象。“回去吧,把這些記下來。”老者的聲音裏帶著些許疲憊,卻又藏著欣慰,“醫道不止於治病,更在於讓人懂得怎麽活。”
軒轅捧著鬆脂燈往回走,燈芯的火苗忽明忽暗,映得他掌心的砭石忽亮忽暗。他忽然想立刻回到岐伯身邊,把今日的感悟說給師父聽——說那田壟的動靜,說那柏葉的脈絡,說那導引時如流水般的氣。他甚至想好了要在竹簡上寫下第一句話:“動如行船,需知收帆;靜如泊岸,不忘備槳。”
走到洞口時,他回頭望了一眼崖邊的廣成子,老者的身影已經融進了夜色,隻剩風中傳來一句若有若無的話:“明日,教你觀天地之氣。”
軒轅握緊了鬆脂燈,快步走向自己的石屋。燈光在地上拖出的長影,像是一條連接著過去與未來的路,路上鋪滿了東夷的海沙、南蠻的草葉、西戎的獸皮、北狄的凍土,還有此刻崆峒山的鬆針。他知道,從今夜起,那些散落四方的醫道碎片,終於要開始拚湊成一幅完整的畫了。
想知道《古人的智慧》中軒轅如何記錄這些感悟,又將從天地之氣中領悟到什麽?且看下集分解。
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