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章 第105集:辭東夷赴南疆

字數:3417   加入書籤

A+A-


    第105集:辭東夷赴南疆
    晨霧像一層薄紗,漫過東夷部落的茅屋頂,將海邊的礁石暈染成淡青色。軒轅踏著露水走向部落巫祝的居所時,褲腳還沾著昨日試練潮汐呼吸時濺上的海鹽——那是他在東夷三個月裏,最貼身的“紀念”。
    巫祝正在石灶前翻動陶罐,裏麵煮著海蛤殼與艾草,蒸騰的白氣帶著鹹澀的草木香。見軒轅走來,老人渾濁的眼睛亮了亮,用骨勺舀出一碗灰褐色的藥汁:“嚐嚐?這是治漁民常年咳喘的方子,海蛤殼能斂肺,艾草能驅寒,你前日說北方人也多咳喘,或許用得上。”
    軒轅雙手接過陶碗,溫熱的觸感從掌心漫到心口。他低頭吹了吹浮沫,藥汁入口先是微苦,繼而泛起一絲回甘,像極了他在東夷的日子——初來時對砭石療法的疑惑,對潮汐呼吸的生澀,到如今竟成了刻在骨子裏的習慣。
    “阿公,”他放下碗,聲音裏帶著難掩的鄭重,“我今日要動身去南疆了。”
    巫祝的動作頓了頓,隨即把最後一把曬幹的海藻收進竹筐:“早知道你留不住。上月見你對著潮汐表畫了三夜,又把砭石的大小厚薄記了滿滿兩卷獸皮,就知道你心裏裝著更遠的地方。”老人轉身從牆角拖出一個藤箱,裏麵整整齊齊碼著東西:打磨光滑的牛角砭石分了尖、圓、平三種,是軒轅說過“不同傷口需不同形製”的;幾張鞣製過的鹿皮上,用朱砂畫著潮汐漲落與呼吸節奏的對應圖,旁側還有巫祝補畫的月亮圓缺標記;最底下壓著一包海鹽,用麻布仔細裹了三層。
    “這鹽是去年臘月曬的,最是溫熱。”巫祝的手指撫過鹽包,“你說過南疆濕熱,若是遇上風寒,用薑炒熱了敷,比草藥來得快。”他忽然想起什麽,又從懷裏摸出半塊魚鰾,“上次那個咳血的少年,吃了半月魚鰾燉山藥便好了。你記著,若是遇上虛損的人,此物性平,比任何猛藥都穩妥。”
    軒轅的眼眶有些發熱。他初到東夷時,見漁民被礁石劃傷後隻用砭石按壓,曾固執地拿出從岐伯那裏帶的草藥,結果傷口反而化膿。是巫祝蹲在海邊,指著退潮後礁石上密密麻麻的小螃蟹告訴他:“海水是鹹的,能殺水裏的蟲;砭石生於海中,帶著海水的性子,傷口見了它,就像回到了安穩的地方。”那一刻,他才懂了“一方水土養一方醫”不是虛言。
    正說著,屋外傳來孩童的笑鬧聲。幾個赤著腳的孩子舉著貝殼跑來,為首的正是那個曾患夜盲症的少年,如今眼睛亮得像海邊的星子。“軒轅哥哥,你看我學會了!”少年深吸一口氣,小腹微微鼓起,恰是潮汐初漲時的“沉氣”;待他緩緩呼氣,肩膀放鬆如退潮時的沙灘,正是軒轅教他們的簡化版呼吸法。
    巫祝看著孩子們的身影,忽然歎了口氣:“你走之前,再去看看碼頭那個老漁民吧。前日他撒網時被浪拍在礁石上,脅下受了傷,用了砭石還是疼得直不起腰。”
    軒轅跟著巫祝來到碼頭時,老漁民正靠著船板咳嗽,每咳一聲,眉頭就擰成一個疙瘩。軒轅蹲下身,指尖輕輕按在他脅下——那裏的皮膚摸著比別處涼,像揣著一塊沒化的冰。他忽然想起初見時,老漁民說過“這地方的傷,得用這地方的法子治”。
    “阿伯,我給你試試新法子。”軒轅取出圓頭砭石,蘸了些溫熱的海水,在傷處畫著圈按壓。他的力道很輕,像潮汐漫過沙灘,既不刺痛,又帶著持續的溫熱。同時,他讓老漁民跟著自己呼吸:吸氣時想象海浪湧到胸口,呼氣時想象疼痛隨著退潮流走。
    不過半柱香的功夫,老漁民的咳嗽輕了,竟能直起腰來:“怪了,剛才還像有塊石頭壓著,現在……就像曬著太陽似的暖。”
    巫祝在一旁點頭:“你把呼吸和砭石合到一處了?這就像漲潮時石頭被海水裹著,再硬的棱角也能磨軟。”
    軒轅望著遠處翻湧的浪花,忽然有了新的領悟。他曾以為東夷的療法隻有砭石與呼吸,此刻才明白,漁民們看雲識天氣的本事,修補漁網時對經緯的敏感,甚至他們對待風浪時“既不硬碰,也不逃避”的心態,都是醫道的一部分——就像人體,既要懂得疏通,也要懂得順應。
    臨行時,部落的人都來送他。有人塞給他曬幹的海帶,說“煮水喝能消水腫”;有人教他辨認“海芙蓉”,說“這草生在最險的礁石上,能治被海蛇咬傷的人”。軒轅一一記下,心裏像被潮水填滿,又踏實又溫熱。
    巫祝送他到渡口,指著南方的海岸線:“過了三重大海,就到南疆的地界了。聽說那裏的草木長得比人還高,蟲子比魚還大。”他忽然握住軒轅的手腕,像診脈那樣輕輕按著,“記住,不管到了哪裏,先看天,再看地,最後看人心。天有陰晴,地有燥濕,人心有虛實,醫道就在這三樣裏藏著。”
    木船推開浪花時,軒轅回頭望,見巫祝還站在礁石上,像一尊被海風雕了多年的石像。他摸了摸懷裏的藤箱,牛角砭石的涼意、鹿皮圖譜的粗糙、海鹽包的厚重,都在提醒他這趟東夷之行不是夢。
    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    船行至中途,忽然變了天。烏雲像被打翻的墨汁,瞬間染黑了海麵,雨點砸在船板上劈啪作響。同船的商人開始咳嗽,說自己昨夜貪涼,受了風寒,此刻頭疼得像要裂開。
    軒轅想起巫祝的話,從藤箱裏取出海鹽和生薑。他在船尾找了塊平整的石頭,用火石點燃幹柴,把海鹽與生薑塊一起炒。很快,辛辣的香氣混著海鹽的鹹鮮彌漫開來,雨絲裏仿佛都飄著暖意。他用麻布把炒熱的鹽薑包起來,讓商人敷在額頭和後頸。
    “吸氣時想著這熱氣往骨頭裏鑽,呼氣時想著寒氣順著腳底流進海裏。”軒轅教商人用東夷的呼吸法配合,自己則坐在一旁,手指無意識地敲著船板,節奏竟與記憶裏的潮汐合拍。
    不過一個時辰,商人的咳嗽停了,說頭疼減輕了大半,連打了幾個噴嚏,竟覺得通體舒暢。“先生這法子真神!”商人驚歎,“我帶的草藥吃了兩副都沒用呢。”
    軒轅望著雨幕中隱約可見的南方山巒,心裏忽然亮堂起來。他曾擔心東夷的法子到了別處會失效,此刻才明白,巫祝說的“天、地、人”是活的——南疆的濕熱或許與東夷的濕寒不同,但“溫熱能驅寒”的道理是通的;就像潮汐呼吸,不必拘泥於海邊的節奏,隻要順應自己的氣血,在哪裏都能用。
    雨停時,夕陽把海麵染成了金紅色。軒轅站在船頭,望著越來越近的南疆海岸,那裏的輪廓在暮色中顯得神秘又鮮活。他知道前路定有無數未知:或許會遇上從未見過的瘴氣,或許會看不懂當地的草藥,或許會被部落的人誤解……但他懷裏的藤箱沉甸甸的,不僅裝著東夷的智慧,更裝著一份踏實——就像巫祝說的,隻要用心去看,去學,去悟,醫道的根,其實在哪裏都紮得下去。
    他摸出那塊圓頭砭石,在夕陽下看它泛著溫潤的光。這石頭曾按壓過漁民的傷口,曾見證過潮汐的起落,如今,它要跟著自己去丈量南疆的土地了。
    想知道《古人的智慧》後續如何?且看下集分解。
    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:()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