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5章 孔明出手,利益置換
字數:4378 加入書籤
竟陵軍營,中軍大帳。
炭盆驅散了荊南冬日特有的濕寒,卻驅不散帳內無形的鋒銳之氣。龐統安然坐於主位,手持蒲扇,似在閉目養神。魏延、甘寧按劍立於其身後左右,如同門神。當親衛稟報關羽、諸葛亮聯袂來訪時,龐統才緩緩睜開眼,小眼睛裏閃過一絲預料之中的精光。
“有請。”
帳簾掀開,關羽當先而入,依舊麵沉如水,甲胄未卸,仿佛不是來談判,而是來踏營。諸葛亮緊隨其後,羽扇綸巾,麵帶溫潤笑意,與關羽的凜冽形成了鮮明對比。
“關將軍,孔明兄,大駕光臨,蓬蓽生輝。”龐統起身,拱手為禮,語氣不冷不熱。
關羽冷哼一聲,徑自在一旁坐下,青龍刀頓在地上,發出沉悶的響聲,目光如電,掃過魏延、甘寧,最後定格在龐統身上。
諸葛亮則含笑還禮:“士元兄,客套話便不多說了。亮與雲長此來,隻為武陵百姓能早日得享安寧,亦為我兩家同盟之誼,能經此風波而愈發穩固。”
龐統嘿嘿一笑,重新落座:“孔明兄心係百姓,顧全大局,統佩服。隻是不知,雲長將軍連日來緊握臨沅城防,安插官吏,卻又對各方呼聲置若罔聞,此舉,可是孔明兄所說的‘安寧’與‘穩固’?”
關羽聞言,臥蠶眉一挑,便要發作。諸葛亮輕輕抬手,止住關羽,神色不變:“雲長將軍乃武人,行事直接,隻為盡快穩定局勢,免生二次禍亂。或有考慮不周之處,還望士元兄海涵。然則,武陵不可一日無主,郡務紛繁,亦需有人主持。不知士元兄,對於武陵太守人選,有何高見?”
談判直接切入核心。
龐統搖扇道:“高見不敢當。隻是以為,太守人選,需滿足三則。其一,需得武陵本地士民擁戴,如此方能政令暢通,地方綏靖。其二,需得我同盟各方認可,如此方能同心協力,共保荊南。其三,需有足夠能力,撫平蠻亂創傷,善後地方。”
他頓了頓,目光掃過關羽,意味深長地補充道:“至於破城之功,自然重大,然平定蠻患,招撫蠻首,穩定後方,其功亦不容抹殺。豈能因一路血戰之功,而盡掩他路定鼎之勞?”
這話綿裏藏針,既點出關羽獨占功勞的不公,又強調了竟陵在平息整個蠻亂中的關鍵作用。
關羽臉色更沉,但諸葛亮在場,他強壓著火氣。
諸葛亮羽扇輕搖,點頭道:“士元兄所言,句句在理。功勞各有大小,皆需酬答。然則,名器不可輕授,法統亦需遵從。琦公子乃荊州之主,武陵太守人選,最終仍需琦公子與景升公舊臣議定。在此之前,我等所能議者,乃是這過渡之期的權宜之策,以及……如何確保各方功勞,能得到應有的‘體現’。”
他將“體現”二字,稍稍加重了語氣。
龐統心領神會,知道諸葛亮這是在試探竟陵的真正要價。他不再繞圈子,直接道:“既然孔明兄快人快語,統便直言了。武陵太守之位,關乎名分大義,我竟陵無意爭搶,可由玄德公推薦人選,報請琦公子任命。”
此言一出,不僅關羽愣了一下,連諸葛亮眼中也閃過一絲訝異。他們沒想到龐統如此輕易就放棄了爭奪太守之位。
但龐統接下來的話,卻讓兩人瞬間明白了他的真正意圖。
“然而,”龐統話鋒一轉,“沙摩柯率五溪蠻眾歸附,其部編為‘無當飛軍’,此軍之統屬、駐地、糧餉,需由我竟陵全權負責。此其一。”
“其二,武陵郡內,沅水以北三縣,與竟陵接壤,其賦稅錢糧,需劃歸竟陵,用以供養‘無當飛軍’及安撫地方。”
“其三,臨沅城防,可由關將軍部暫駐,然郡兵整訓、以及境內要隘如雄溪等地之防務,需由我竟陵軍與郡尉共同負責。”
這三個條件,可謂刀刀見血!放棄一個虛無縹緲、且可能被架空的太守名分,換取對沙摩柯這支強悍山地軍的絕對控製權、部分縣域的實際財稅權、以及武陵郡內一半的軍事影響力!這等於將武陵郡實質性地一分為二,劉備得名,林凡得實!
帳內陷入了短暫的沉寂。炭火的劈啪聲清晰可聞。
關羽胸膛起伏,顯然被龐統的“獅子大開口”激怒了,但他看了一眼麵色凝重的諸葛亮,強行將斥責的話咽了回去。
諸葛亮羽扇輕搖的速度慢了下來,他沉吟片刻,緩緩道:“士元兄之要求,可謂……思慮周全。沙摩柯新附,桀驁難馴,由熟悉其情的竟陵統轄,確是穩妥之舉。沅北三縣賦稅,用以供養大軍,亦在情理之中。”
他先部分肯定了龐統的要求,隨即話鋒微轉:“然則,武陵乃一體,軍政分離過甚,恐生齟齬,不利長治久安。況臨沅乃郡治,關將軍部駐防,亦是為保障郡府安全。不若這般……”
諸葛亮提出了 unteroffer 反建議):
“太守人選,依士元兄所言,由我主推薦,琦公子任命。沙摩柯及其無當飛軍,可歸於竟陵麾下,但其駐地,需局限於五溪及雄溪周邊,不得無故進駐沅水以北。沅北三縣賦稅,可分出五成予竟陵,另五成仍需上繳郡府,以支應全郡開銷。至於郡兵與要隘防務……可設一‘武陵督尉’,由郡尉鞏誌擔任,但其麾下需設兩名副尉,一由江陵指派,一由竟陵指派,共同整訓郡兵,協防要地。如此,軍政相輔,利益均沾,方可持久。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這是一個典型的妥協方案,試圖在林凡與劉備的利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。既承認了竟陵對沙摩柯的控製和部分財稅權,又保留了劉備在郡治和郡兵中的影響力,避免了武陵的徹底分裂。
龐統聽完,並未立刻回答,而是用手指蘸了茶水,在案幾上輕輕劃動,似乎在計算權衡。
關羽忍不住開口道:“孔明此議,已是極大讓步!龐士元,莫要得寸進尺!”
龐統抬起頭,嘿嘿一笑,看向諸葛亮:“孔明兄果然思慮周詳,此議……倒也並非不可接受。”
他話未說死,顯然還有後文。
“隻是,”龐統果然繼續說道,“空口無憑。需立下文書,將今日所議各項,明明白白寫下,由我兩家用印,呈報琦公子備案,公告武陵上下,以示信守。此外,我竟陵商隊在武陵境內行商,需享最惠之待遇,關津不得刁難。”
這最後一條,是為竟陵的經濟滲透打開方便之門。
諸葛亮與關羽交換了一個眼神,微微頷首。他知道,這已是當前形勢下能為劉備爭取到的最好條件。強行吞並武陵已不可能,不如穩住基本盤,拿到太守名分,再圖後計。
“可。”諸葛亮吐出兩個字,一錘定音。
一場決定武陵未來格局的談判,就在這軍帳之中,寥寥數語間達成了初步妥協。沒有刀光劍影,其凶險與激烈,卻更勝戰場。
文書由雙方隨行的書記官共同擬定,條款細致,權責分明。龐統與諸葛亮分別代表竟陵與江陵用了印。關羽雖麵色不悅,卻也在一旁副署。
當墨跡幹透,龐統將一份文書副本收入袖中,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:“孔明兄,雲長將軍,但願自此以後,武陵能真正安寧,我兩家亦能如約相助,共禦外侮。”
諸葛亮拱手道:“自然。同盟之誼,重於泰山。”
送走關羽與諸葛亮,魏延忍不住問道:“軍師,我們為何不爭那太守之位?反倒讓予劉備?”
龐統悠然道:“文長,爭那名分作甚?金旋前車之鑒不遠,一個被架空、被敵視的太守,不過是泥塑木偶,徒惹麻煩。如今,我們手握沙摩柯這把利刃,控製部分財源與軍權,影響力已深入武陵肌理。劉備得了虛名,卻要承擔治理之責、應對各方矛盾。看似我們讓步,實則……這武陵,已有一半姓林了。更何況,”他頓了頓,眼中閃過睿智的光芒,“經此一事,劉備與孫權之間,因這武陵歸屬產生的裂痕,隻怕更深了。這才是於主公大業最有利之處。”
魏延、甘寧聞言,恍然大悟,對龐統的深謀遠慮更是欽佩。
臨沅城頭,依舊飄揚著“關”字大旗,但城下暗流湧動的格局,已然重塑。林凡的勢力,通過這番精妙的利益置換,終於將觸角穩穩地探入了荊南腹地,為其後的“南拓”戰略,奠定了堅實的第一步。
喜歡重生之我在三國當謀主請大家收藏:()重生之我在三國當謀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