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6章 凱旋而歸,威名漸著
字數:4069 加入書籤
冬日的陽光帶著幾分慵懶的暖意,灑在竟陵城頭。然而今日的竟陵,卻無半分慵懶之氣。城門大開,淨水灑街,旌旗招展。得知南征大軍即將凱旋,幾乎全城的百姓都自發地湧上街頭,翹首以盼。商販歇業,學子停課,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節慶般的歡騰與引而不發的激動。
徐庶早已率領留守文武,在城門外十裏處的長亭設下香案酒水,準備迎候。就連深居簡出的劉琦,也在侍從的簇擁下,登上了南城門樓,蒼白的臉上因興奮而泛起一絲紅暈。林凡勢力在武陵的大勝,於他而言,亦是依附者的榮光與安全保障。
“來了!來了!”不知是誰先喊了一聲,人群頓時騷動起來。
隻見官道盡頭,煙塵漸起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高飄揚的“林”字大纛和“龐”字軍師旗。緊接著,便是盔明甲亮、隊列嚴整的竟陵主力。魏延騎乘高頭大馬,行於隊首,顧盼自雄;甘寧則率水軍精銳於側翼護衛,雖經陸路跋涉,依舊帶著那股江海般的悍勇之氣。
而最引人注目的,則是隊伍中段那一支服飾迥異、膚色黝黑、眼神桀驁卻又帶著幾分新附者拘謹的軍隊。他們打著“無當飛軍”的旗幟,為首一人,身材魁梧異常,麵刺詭異紋身,背負一柄駭人的鐵蒺藜骨朵,正是新近歸附的五溪蠻王沙摩柯!他的出現,引得圍觀的百姓一陣驚呼與竊竊私語,目光中充滿了好奇、敬畏,以及一絲難以言喻的認同——能令如此凶悍的蠻王臣服,我竟陵軍師是何等的英雄了得!
龐統依舊坐在他那輛特製的馬車上,車窗敞開,他手持蒲扇,麵帶微笑,接受著道路兩旁民眾的歡呼。他的目光掃過那些激動興奮的麵孔,掃過田間雖值冬日卻依舊打理得井井有條的土地,掃過遠處城西市集隱約傳來的喧囂,心中充滿了成就感。這才是根基,這才是他施展奇謀詭計所要守護與壯大的東西。
大軍行至長亭,林凡竟也親自在此迎候。他並未穿戴隆重的官服,依舊是一身素淨的常服,但站在那裏,自有一股淵渟嶽峙的氣度。
“恭賀士元、文長、興霸,以及諸位將士,得勝凱旋!辛苦了!”林凡率先舉杯。
“為主公效力!”眾將轟然應諾,聲震四野。士卒們更是激動地看著這位帶領他們創下如此功業的主君。
龐統下車,與魏延、甘寧一同還禮。沙摩柯在通譯的指引下,有些笨拙地學著漢人的禮儀,向林凡單膝跪地,用生硬的漢語高聲道:“沙摩柯,拜見主公!願為主公效死!”
林凡上前,親手將他扶起,目光真誠地看著他:“沙摩柯首領深明大義,率眾來歸,乃我竟陵之幸,荊南百姓之福!日後五溪安寧,皆賴首領之力。凡我竟陵麾下,皆為一體,望首領勿存疑慮。”
這番姿態,讓沙摩柯心中最後一點忐忑也煙消雲散,隻覺得投效此人,果然沒錯。
迎接儀式簡單而隆重。大軍並未入城擾民,而是在徐庶事先安排好的城外新營區駐紮休整。唯有主要將領及沙摩柯等蠻族頭領,隨林凡、徐庶等人返回軍師府。
軍師府正廳,盛大的慶功宴已然備下。觥籌交錯,氣氛熱烈。魏延、甘寧等人繪聲繪色地講述著奇襲猿愁澗、智取雄溪的驚險,以及沙摩柯歸附時那背負荊條的場麵,聽得留守眾人心馳神往,讚歎不已。
酒過三巡,林凡放下酒杯,廳內漸漸安靜下來。
“此番武陵之役,非僅一城一地之得失,其意義深遠。”林凡目光掃過在場核心文武,“其一,我竟陵軍威,經此一役,已然立起!荊襄之地,再無人敢視我等為無根浮萍,可隨意拿捏!”
眾人皆點頭,深感認同。以往竟陵雖有名聲,多賴林凡奇謀與赤壁間接之功,自身實力並未得到廣泛認可。而此次獨力策劃並執行了如此複雜的軍事政治行動,且大獲成功,無疑向天下宣告了竟陵的硬實力。
“其二,”林凡繼續道,“我等不僅平息蠻亂,更收服沙摩柯,組建無當飛軍。此軍熟悉山林,悍勇善戰,未來無論是南拓交州,還是西圖益州,皆為我手中利刃!且沙摩柯歸附,影響深遠,南方諸多未開化之族,聞此消息,必生向往之心,於我日後經略,大有裨益。”
龐統接口笑道:“主公所言極是。更妙者,乃與劉備達成之約。武陵太守虛名予他,然實則,沙摩柯在我手,沅北財賦我得其半,郡兵防務我參其權。劉備雖得臨沅,卻如抱薪救火,需直麵武陵本地士族之掣肘與南方未定之局勢,其力必為此地所牽絆,難以全力與我競逐荊北。”
徐庶撫須道:“此乃士元陽謀,高明至極。既得實利,又禍水南引。經此一事,劉備若想穩固武陵,必更依賴江東,然孫權豈是易與之輩?孫劉聯盟之裂隙,恐因此更深。”
林凡頷首:“此為其三。其四,便是我竟陵之名聲!”他語氣帶著一絲振奮,“以往,世人或知我善謀,或知我借勢。然經武陵一事,荊襄士民方知,我林凡不僅能謀,更能戰!不僅能戰,更能撫!能安邦定土,能招撫四方!此等名聲,千金難換!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仿佛是為了印證林凡的話,翌日開始,竟陵便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人才投奔高峰。
首先到來的,是荊襄本地的寒門士子與不得誌的低級官吏。他們帶著自己的策論、文章,希望能在這片新興的、充滿活力的土地上找到一展抱負的機會。負責選拔人才的徐庶,一時間忙得不可開交。
緊接著,一些在荊州劉表時代未被重用,或對劉備、孫權心存疑慮的中間派士人,也開始遣人送來書信,表達善意,甚至親自前來拜訪考察。其中不乏一些在地方上頗有聲望的名士。
甚至,連北方曹操治下的一些士人,或因不滿曹操權勢日重,或因戰亂流離,在聽聞竟陵之名後,也不遠千裏,輾轉來投。
軍師府的門檻,幾乎要被踏破。
這一日,一位名叫鄧艾的少年,口吃著向竟陵小吏陳述自己對於屯田水利的見解,雖言語不暢,但其思路之清晰,考慮之周詳,令偶然路過的徐庶大為驚訝,當即將其收錄門下,悉心教導。
又有襄陽名士尹默,攜弟子李撰來投,言道:“林軍師能以新立之基,行安民拓土之實,收蠻夷而定邊疆,此乃王霸之略也。默雖不才,願效微勞。”
更有原劉表麾下騎都尉文聘族弟文休,因不滿劉備,又覺孫權遙遠,率宗族部曲數百人,來投竟陵,言願為林凡鎮守邊境。
這些人才的湧入,不僅充實了竟陵的行政與軍事班底,更帶來了一種“天下歸心”的蓬勃氣象。竟陵的吸引力,已不再局限於竟陵一城,開始輻射整個荊襄乃至更遠的區域。
夜幕降臨,林凡再次登上竟陵城樓。與數月前相比,眼前的景象已大不相同。城內燈火明顯稠密了許多,新擴建的坊市人聲未歇;城外新立的營盤連綿,燈火如星,其中既有凱旋的銳卒,也有新附的蠻兵,更有新來投效者的旗號。
徐庶與龐統靜立在他身後。
“元直,士元,你們看,”林凡指著這片欣欣向榮的景象,“這便是我們親手締造的局麵。初時,我等僅有新野孤城,強敵環伺,如履薄冰。如今,竟陵基業初成,文有賢才來投,武有精兵猛將,南疆暫安,聲名鵲起。這一切,皆賴諸位同心戮力。”
他的聲音中帶著感慨,更帶著一種邁向更高目標的堅定:“然,樹欲靜而風不止。曹操之忌憚必更深,孫權之猜疑必更重,劉備之不安必更烈。武陵之勝,非是終點,而是真正的起點。接下來,我們要將這根基打得更牢,將這把利刃磨得更快!”
“內修政理,不可鬆懈!水軍操練,需再加強!情報網絡,要更深更廣!”林凡每說一句,語氣便加重一分,“我們要讓這竟陵,真正成為足以攪動天下風雲的基石!”
“謹遵主公軍師)之命!”徐庶與龐統肅然應道。
寒風掠過城頭,卻吹不散三人心中那團越燒越旺的火焰。凱旋的榮耀已然過去,更大的挑戰與更廣闊的天地,正伴隨著竟陵驟起的威名,一步步來臨。
喜歡重生之我在三國當謀主請大家收藏:()重生之我在三國當謀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