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2章 嶄露頭角:從閑散宗室到蘭陵郡王
字數:3013 加入書籤
【【第二章 嶄露頭角:從閑散宗室到蘭陵郡王】
高洋沒有停下高澄謀劃的高家代東魏的腳步。在高澄死後半年多,550年五月,高洋就逼迫孝靜帝禪位,正式建立了北齊政權,定都鄴城,是為文宣帝。可以說,高澄是為北齊的建立鋪平了道路的人,而高洋則是最終完成臨門一腳的人。
新皇帝高洋繼承了高氏家族的雄才大略,卻也有著殘暴嗜殺的性格。在位初期,他勵精圖治,南征北戰,將北齊疆域拓展至淮河沿岸,被稱為 “英雄天子”;但後期卻沉溺酒色,大肆屠殺宗室與大臣,朝堂上下人心惶惶。
高長恭的少年時代,便是在這樣恐怖的氛圍中度過的。作為已故權臣的庶子,他既非高洋的直係子嗣,又無強大母族撐腰,自然不會成為猜忌的重點。史書中沒有記載他早年的教育經曆,但作為宗室子弟,他必然接受了傳統的儒學教育與軍事訓練。北齊皇室雖為鮮卑化漢人,卻極為重視漢文化,高歡曾命杜弼為諸子講授《左傳》,高洋也常與儒生討論經義,高長恭大概率也接受了類似的啟蒙。
軍事方麵,高氏家族本就以武立家,高歡、高澄皆是沙場宿將,高洋更是能征善戰。在這樣的環境中,高長恭自幼便開始習武,《北齊書》稱其 “貌柔心壯”,正是這種內外反差的寫照。據說他年少時便對兵法表現出濃厚興趣,常與軍中子弟推演戰陣,展現出過人的軍事天賦。
不過,在高洋執政的前七年,高長恭始終未獲得任何官職。直到天保八年557 年),16 歲的他才被授予 “通直散騎侍郎” 一職,這是一個從五品的閑散官職,主要負責在宮廷宴會上傳旨、奏事,並無實際權力。對於一位宗室子弟而言,這樣的起步實在平平,與他後來的成就形成鮮明對比。
究其原因,一方麵是高洋對宗室的猜忌,不願輕易授予實權;另一方麵,“母不詳” 的身份讓他難以獲得信任。但高長恭並未抱怨,而是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,從不參與任何政治紛爭。這種低調的行事風格,讓他在高洋的屠刀下得以保全。
天保九年558 年),高長恭的命運迎來轉機。這一年,他被封為 “樂城縣開國公”,食邑八百戶,並進授 “上儀同三司”。“儀同三司” 是南北朝時期的高級榮譽稱號,意為 “儀製同於三公”,雖無實際職權,卻標誌著他正式進入北齊的上層社會。
此次封爵並非偶然。當時高洋雖嗜殺,但對高澄一脈仍有顧忌,畢竟高澄是北齊的奠基人之一,善待其子女可安撫舊臣之心。此外,高長恭在通直散騎侍郎任上的表現或許獲得了認可 —— 史載他 “性清慎,無貪欲”,在腐敗的北齊官場中顯得尤為難得。
天保十年559 年),高長恭再獲提拔,加授 “儀同三司”,並以本官 “行肆州事”。“行某事” 即代理某地政務,這是他首次接觸地方行政事務。肆州位於今山西忻州一帶,是北齊西北邊境的重要州府,常年麵臨突厥威脅。高長恭在肆州期間,雖無明確政績記載,但史稱其 “撫民有方”,想必采取了一些穩定民生、加強防禦的措施。
同年十月,高洋因酗酒過度病逝,年僅 34 歲。臨終前,他立長子高殷為太子,命尚書令楊愔、司徒高歸彥等為輔政大臣。高殷即位後,為鞏固皇權,在楊愔的輔佐下推行漢化改革,試圖削弱宗室諸王的權力。這一舉措觸動了以常山王高演、長廣王高湛為首的鮮卑貴族利益,一場權力鬥爭已然箭在弦上。
高長恭在這場鬥爭中保持了中立。作為高澄之子,他與高殷是堂兄弟,卻又與高演、高湛同為宗室,無論偏向哪一方都可能引火燒身。這種 “置身事外” 的態度,讓他在隨後的政變中得以全身而退。
乾明元年560 年)二月,高演、高湛聯合太皇太後婁昭君高歡之妻)發動政變,誅殺楊愔等輔政大臣,控製了朝政。同年八月,高演廢黜高殷,自立為帝,是為孝昭帝。這場 “乾明之變” 是北齊曆史的重要轉折點,標誌著鮮卑貴族重新掌握實權。在此權力更迭的敏感時期,高演任命高長恭為統領禁軍的領軍將軍,很可能意在用宗室親信來控製關鍵的軍事力量,穩固局勢。
政變後,高演對宗室子弟進行了大規模封賞,以拉攏人心。三月二十一日,高長恭被封為 “蘭陵郡王”,食邑一千五百戶。“蘭陵” 即徐州蘭陵郡今山東蘭陵),此地自戰國以來便是富庶之地,封於此地,足見高演對他的重視。這一年,高長恭年僅 19 歲,終於從邊緣宗室一躍成為手握封地的郡王,從此以“蘭陵王”之名著稱於世。
關於 “蘭陵王” 這一封號的由來,並無明確史料記載,但從地理位置來看,蘭陵郡位於北齊南部邊境,與南梁接壤,戰略地位重要。高演將高長恭封於此,或許是希望他能鎮守南疆。此外,蘭陵郡是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季文子的封地,以 “禮儀之邦” 聞名,封給 “貌柔心壯” 的高長恭,似乎也暗含著對其品德的期許。
封王之後,高長恭的仕途步入快車道。高演任命他為並州刺史,加授 “中領軍”,不久又晉升為 “開府儀同三司”。並州今山西太原)是北齊的軍事重鎮,是抵禦突厥與北周的前沿陣地,此前一直由高洋、高湛等皇室核心成員鎮守。將如此重要的地方交給高長恭,既是信任,也是考驗。
高演在位僅兩年便因墜馬重傷去世,臨終前傳位於弟弟高湛,是為武成帝。高湛即位後,對高長恭更加重用:大寧元年561 年),授其 “使持節都督並州諸軍事、並州刺史”,全權負責並州軍政;大寧二年562 年),被封 “巨鹿郡開國公”,食邑一千戶,進 “領軍將軍”,掌管京城宿衛。
短短五年間,高長恭從一名閑散宗室成長為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,這固然得益於宗室身份的加持,但更離不開他自身的能力與隱忍。在北齊皇室的權力更迭中,他始終保持清醒,不結黨、不專權,最終贏得了曆任皇帝的信任。
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:()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