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6章 功高震主:無解的生存困境
字數:2501 加入書籤
邙山之戰後,高長恭的聲望達到了頂峰,但也為他埋下了殺身之禍。北齊後主高緯是曆史上有名的昏君,他性格懦弱,猜忌心極強,又寵信奸佞,對功高震主的大臣始終心存忌憚。
一次,高緯與高長恭閑聊,談及邙山之戰時,假意關切地說:”四哥這樣衝進敵陣,萬一有個三長兩短,可怎麽辦啊?” 高長恭一時感動,脫口答道:“國事就是我們的家事,在戰場上我根本來不及多想。” 這本是肺腑之言,卻觸動了高緯的敏感神經 ——“家事” 二字,在君主眼中無異於覬覦皇權的信號。
更讓高緯不安的是,《蘭陵王入陣曲》在民間廣為流傳,士兵們每次演唱時,都對高長恭讚不絕口。在高緯看來,一個宗室將領擁有如此高的威望,簡直是對皇權的威脅。曆史學者王怡辰指出:“高長恭之禍,始於邙山,成於聲望。後主既無治國之才,又忌宗室之強,長恭之死,實屬必然。”
此時的北齊朝堂,已經被奸佞小人把持。侍中祖珽、中常侍和士開等人嫉恨高長恭的戰功與威望,不斷在高緯麵前進讒言,誣陷高長恭 “意圖謀反”。高緯本就對高長恭心存猜忌,經這些人挑撥,更是殺意漸生。
高長恭並非沒有察覺危險。他深知高氏家族的血腥曆史,文宣帝高洋殺盡北魏宗室,孝昭帝高演殺廢帝高殷,武成帝高湛殺南陽王高綽,宗室相殘早已成常態。自己功高震主,又無強大外援,隨時可能遭遇不測。
為了打消高緯的猜忌,高長恭開始采用 “自汙” 的策略。定陽之戰後,他代替段韶統率軍隊,卻常常收取賄賂,聚斂財物。親信尉相願對此不解,問道:”大王受到朝廷重托,為何要如此貪心呢?” 高長恭沉默不語。尉相願又說:”莫非是因為邙山之戰立下大功,害怕功高震主,才故意做這些讓人看不起的事?” 高長恭這才點頭承認。
尉相願卻連連搖頭:“大王此舉大錯特錯!朝廷如果猜忌您,這些貪腐之事正好可以成為罪名,這不是躲避災禍,而是招來災禍啊!” 高長恭聞言大哭,急忙向尉相願請教對策。尉相願建議:“您已經立下赫赫戰功,如今又打了勝仗,聲望太高,最好的辦法是假托有病,回家休養,不再過問朝政。”
高長恭聽從了尉相願的建議,開始頻繁“生病”。武平三年572 年),他借口 “麵部生癰”,不再上朝;次年,朝廷準備對南陳用兵,高長恭擔心被再次起用,竟然故意不醫治病情,希望能徹底隱退。他曾歎息道:“我去年臉上長癰,現在為什麽不發作呢?” 其內心的痛苦與無奈,可想而知。 高長恭的退讓並未換來安寧。此時的北齊已是風雨飄搖:北周在宇文邕的治理下日益強大,不斷出兵攻打北齊;國內則朝政腐敗,民不聊生。高緯雖然昏庸,卻也知道高長恭是難得的將才,既想利用他打仗,又怕他謀反,這種矛盾的心理最終轉化為殺意。
更不幸的是,與高長恭並稱 “北齊三傑” 的斛律光,在武平三年572 年)被高緯以 “謀反” 罪名殺害。斛律光是北齊名將,一生征戰無數,為北齊抵禦北周立下汗馬功勞,他的死讓北齊失去了另一位 “守護神”,也讓高長恭徹底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。
武平四年573 年)五月,高緯終於下定決心除掉高長恭。他派使者徐之範攜帶毒酒,前往蘭陵王府。
當使者宣讀聖旨時,高長恭正在與王妃鄭氏下棋。他接過毒酒,臉色平靜得可怕。鄭氏見狀,急忙問道:“大王對國家忠心耿耿,從未有過二心,皇上怎麽會賜毒酒呢?一定是有什麽誤會,您快去麵見皇上解釋啊!”
高長恭苦笑著搖了搖頭,說:”皇上既然已經賜我毒酒,怎麽還會再見我呢?” 他想起自己一生征戰,為北齊出生入死,晉陽保衛戰擊退突厥,邙山之戰解圍洛陽,定陽之戰生擒楊敷,可到頭來,換來的卻是一杯毒酒。他想起父親高澄未竟的帝業,想起自己“母不詳” 的尷尬身世,想起士兵們演唱《入陣曲》時的熱烈場景,心中百感交集。據《北齊書》記載,高長恭臨死前,將家中的財物全部賞賜給部下,與他們一一訣別。他對鄭氏說:“我一生為國,今日卻要含冤而死,隻恨不能再為北齊效力了。” 隨後,他舉起毒酒,一飲而盡。
一代戰神,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短暫而傳奇的一生,年僅 32 歲。
高長恭死後,高緯為掩人耳目,下旨追贈他為假黃鉞、太師、太尉公、冀州刺史,諡號 “忠武”。”忠武” 是古代武將的最高諡號,諸葛亮、郭子儀等名將都曾獲此殊榮,高緯此舉,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。
高長恭的死,是北齊由盛轉衰的重要標誌。《北史》評價道:”文襄諸子,鹹有風骨。若使蘭陵獲全,未可量也。而終見誅翦,以至土崩,可為太息者矣。” 史學家蔡東藩也感歎:“長恭一死,親王中又少一勇將了。自折手臂,亡在日前。” 果然,僅僅三年後,北周大軍攻破鄴城,北齊滅亡,高緯被擒殺,印證了 “自毀長城” 的悲劇。
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:()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