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3章 血路稱帝與“殺胡令”
字數:3501 加入書籤
公元350年正月,鄴城的冬日格外寒冷。護城河結了一層薄冰,城牆上的旌旗在刺骨北風中獵獵作響。大將軍府內,冉閔一夜未眠,他撫摸著腰間佩劍上的累累劍痕,每一道都是一場生死搏殺的記憶。
“大將軍,宮中有變。”親兵統領王泰疾步而入,壓低聲音,“石鑒昨夜密召孫伏都入宮,羯族精銳正在向皇宮集結。”
冉閔目光一凜。該來的終究來了。
孫伏都,羯族名將,麾下三千羯兵皆是百戰精銳。正月初十深夜,他率軍突入琨華殿,將石鑒“保護”起來,隨即兵分兩路:一路控製皇宮,一路直撲冉閔府邸。
“羯狗造反!”鄴城街道上,馬蹄聲如雷,火光衝天。孫伏都的親兵在城中縱火製造混亂,高聲叫嚷:“誅殺冉閔,清除漢賊!”
冉閔臨危不亂,他深知這是生死存亡之際。他命令部將分守各處要道,自己親率八百死士占據鳳陽門——這裏是控製全城的製高點。
“王泰,你帶人守住糧倉。周成,控製武庫。”冉閔的指令清晰冷靜,“沒有我的將令,一兵一卒不得調動。”
此時皇宮內,石鑒卻在暗中派心腹給冉閔送信:“孫伏都造反,愛卿速來救駕。”這是典型的騎牆之計,無論誰勝誰負,他都能置身事外。
冉閔看穿了這套把戲。他冷笑一聲,對使者說:“回稟陛下,臣這就來清君側。”
正月十一黎明,冉閔下令打開城門,親自率軍出擊。漢軍將士個個視死如歸,因為他們知道,此戰若敗,鄴城的漢人都將遭殃。
激戰在皇宮前的銅雀台展開。孫伏都的羯兵驍勇善戰,一度將漢軍壓製。冉閔見狀,脫去鎧甲,赤膊上陣,手持雙刃矛率先衝鋒。
“漢家兒郎,隨我殺敵!”他的怒吼激勵著全軍。
血戰持續了兩個時辰。孫伏都最終被冉閔一矛刺穿胸膛,倒斃在銅雀台下。主帥陣亡,羯兵潰散,漢軍乘勝追擊,將殘敵盡數殲滅。
戰後清算時,冉閔巡視戰場,隻見屍橫遍野,其中不乏老弱婦孺。他意識到,這不僅僅是一場軍事政變,更是民族矛盾的爆發。
正月十五,在眾將的強烈要求下,冉閔頒布了那道改變曆史的命令:“內外六夷,敢稱兵仗者斬!”
“漢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,文官進位三等,武職悉拜牙門!”
此令一出,鄴城頓時成為人間地獄。積怨已久的漢民紛紛拿起武器,見到高鼻深目的胡人便殺。一日之內,數萬胡人喪生,屍體堆積如山,鮮血染紅了街道。
慘狀觸目驚心:有胡商跪地求饒仍被亂刀砍死,有混血孩童被從母親懷中奪走摔死,更有甚者,一些漢人為了軍功,開始濫殺無辜。
冉閔登上鳳陽門,目睹這番慘狀,心中百感交集。他想起自己從小在胡人中間長大,與許多羯族將領並肩作戰的情誼,但政治鬥爭的殘酷讓他別無選擇。
正月二十,冉閔率軍直入皇宮。石鑒還在做著皇帝夢,見冉閔進來,強作鎮定:“愛卿此來何事?”
冉閔不語,隻是揮手讓士兵將石鑒押下。隨後,他做了一件震驚天下的事:將石虎的二十八個孫子全部處死。
在處決石遵之子石衍時,這個十歲的孩子哭喊著:“冉叔,你說過要教我騎射的...”
冉閔背過身去,揮手示意行刑。他記得這個孩子,曾經天真爛漫,但政治鬥爭的殘酷不允許他心軟。石氏一族,必須徹底鏟除。
永和六年350年)正月廿五,冉閔在鄴城南郊祭天即位。儀式簡單而肅殺,四周環列著全副武裝的士兵。
“自今日起,複姓冉氏,國號大魏,改元永興!”
他追尊祖父冉隆為元皇帝,父親冉瞻為烈祖高皇帝。在念到父親名諱時,冉閔的聲音微微顫抖。他想起那個十二歲就被石勒俘虜的少年,想起父親戰死沙場時年僅二十九歲。
即位後,冉閔立即著手整頓朝綱。他任用漢人賢才,減免賦稅,鼓勵農耕。然而,連年戰亂已經讓北方大地滿目瘡痍。
冉魏立國的消息傳出,四方震動。
三月,後趙殘餘勢力石祗在襄國稱帝,聯合羌族首領姚弋仲、鮮卑慕容儁,組成聯軍討伐冉魏。
姚弋仲,這位年過七旬的老將,在誓師大會上老淚縱橫:“冉閔小兒,忘恩負義!石虎待他如親孫,他卻盡滅石氏,天理難容!”
慕容儁則看得更遠:“此乃天賜良機,我大燕當趁機入主中原。”
麵對三方夾擊,冉閔決定主動出擊。四月,他親征襄國,大軍浩浩蕩蕩開出鄴城。然而此時的冉魏政權已經岌岌可危:國庫空虛,饑荒蔓延,兵力不足。
在襄國城下,冉閔展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能。他以少勝多,大破聯軍,迫使石祗退守孤城。但就在勝利在望之時,後方糧草不濟,軍心開始動搖。
更糟糕的是,慕容儁的鮮卑騎兵趁機偷襲鄴城周邊,燒殺搶掠,斷絕了冉閔的退路。
351年正月,冉閔終於攻破襄國,擒殺弑君自立的劉顯。當他站在襄國城頭,望著這座曾經的後趙都城時,心中卻沒有勝利的喜悅。
“陛下,糧草僅夠三日之用。”軍需官的報告讓他眉頭緊鎖。
此時的北方大地,饑荒肆虐,人相食的慘劇時有發生。冉魏控製的區域日漸縮小,軍隊疲於奔命。
在一次軍事會議上,大將王泰直言:“我軍兵力分散,糧草不濟,不如暫避鋒芒,退守鄴城。”
冉閔搖頭:“退?退到哪裏去?這天下之大,已無我冉閔退路。”
他走出大帳,望著陰沉的天空。雪花開始飄落,很快覆蓋了血跡斑斑的土地。這一戰,他贏了戰役,卻輸了戰略。後趙雖滅,但新興的敵人更加強大。
“傳令全軍,明日開拔,回師鄴城。”
他不知道的是,就在他班師回朝的同時,慕容儁的十萬鮮卑鐵騎已經渡過黃河,直撲鄴城而來。更大的危機,正在前方等待著他。
風雪中,冉閔的軍隊緩緩前行。士兵們饑寒交迫,卻依然忠誠地追隨他們的皇帝。因為他們知道,在這個亂世中,冉閔是唯一一個敢於站出來為漢人爭取生存空間的英雄。
然而英雄的路,往往最為難行。
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:()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