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6章 宮中智囊美名揚
字數:2628 加入書籤
東方朔以其機敏與博學,日益成為漢武帝身邊最特殊的近臣。他雖官職不高,卻總能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化解難題,其“智囊”之名,漸傳於宮闈內外。比如,巧諫殺鹿、智論節儉和智救乳母等。
一日,漢武帝在未央宮前殿處理政務,心情頗為煩躁。恰在此時,苑囿總管來報,說有一頭鹿誤入禦花園,啃食了不少奇花異草。這本是件小事,但武帝正在氣頭上,當即拍案怒道:“一頭孽畜也敢壞朕的園林?拖出去,立時處死!”
侍衛們不敢怠慢,連忙去抓那鹿。那鹿受驚,在園中奔突,竟一路跑到了前殿附近。侍衛們合圍,將鹿擒住,正要舉刀砍下。這一幕,被剛巧經過的東方朔看見。
“刀下留牲!”東方朔高喊一聲,快步上前。他並未直接為鹿求情,而是對著那驚恐掙紮的鹿,深深作了一揖,口中念念有詞。
武帝在殿上看見,覺得十分奇怪,便召他近前,問道:“東方朔,你對一頭鹿作揖,是何道理?”
東方朔一臉鄭重地回奏:“陛下,臣非拜鹿,乃是拜一位即將蒙冤的義士。此鹿並非凡鹿,臣曾聞古書記載,有仁德之君臨世,則祥瑞現。此鹿頭生隱角,身有雲紋,乃‘仁鹿’也。昔日秦二世濫殺無辜,即有仁鹿現身宮苑以死相諫,奈何昏君不察,殺鹿而國亡。今日此鹿再現,定是感念陛下聖明,特來獻瑞。陛下若殺之,豈非自比亡國之君,令天下忠義之士寒心?”
漢武帝何等聰明,立刻聽出了東方朔話中的弦外之音。這番說辭,看似荒誕不經,實則將殺鹿之舉與“亡國之兆”、“昏君之行”聯係起來,用一種極其委婉又極其深刻的方式點醒了他。為了區區一頭鹿,背上這樣的名聲,實在不值。
武帝臉上的怒容漸漸消散,轉而露出哭笑不得的神情,他指著東方朔笑罵道:“好你個東方曼倩,真是什麽話都讓你說了!罷了罷了,一頭鹿而已,放了它吧!朕倒要看看,它這‘仁鹿’能活多久。”
於是,那頭鹿得以逃生。東方朔憑借急智,不僅救下一命,更在談笑間平息了天子的無名之火,將一場無謂的殺戮消弭於無形。
漢武帝雄才大略,但也好大喜功,生活日漸奢靡。他喜用南海進貢的珍珠裝飾宮殿,命人用蜀地的錦繡鋪陳地麵,認為這樣才能彰顯大漢的富庶與天子的威嚴。
許多大臣對此心有不滿,認為過於浪費,但都不敢直言進諫。一日,武帝在新建的柏梁台上宴請群臣,台上陳設極盡華麗,金玉滿堂,光彩耀目。酒至半酣,武帝興致頗高,環顧四周,頗為自得地問群臣:“眾卿看朕這新台如何?可比得上始皇的阿房宮?”
群臣紛紛阿諛奉承,唯有東方朔放下酒杯,走到殿中,對著武帝案前一副用玳瑁鑲嵌的屏風仔細端詳起來,還用手輕輕撫摸。
武帝覺得奇怪,問道:“東方朔,你莫非也懂得鑒賞這珍奇之物?”
東方朔回過頭,一臉認真地回答:“陛下,臣非在鑒賞,臣是在為它哀悼。”
“哀悼?”武帝更奇了。
“正是。”東方朔歎了口氣,說道:“臣在想,這東西出身卑微,不過是深海中一隻龜甲,何其幸運,能被采擷而來,置於天子堂前,享盡尊榮。然而,它的不幸也在於此。”
他指著殿中所有華麗的裝飾,繼續說道:“這南海的珍珠,本應在蚌中安眠;這荊山的寶玉,本應在石內深藏;這蜀地的錦繡,本應包裹士人的身軀。它們如今卻離開了故土,被用來裝飾宮牆鋪陳地麵。臣聽說,古之聖王,以茅草蓋屋,以泥土為階,並非不愛美物,而是深知‘物盡其用,不違其性’的道理。如今這些珍寶齊聚宮中,看似尊貴,實則失了本真,背離了上天孕育它們的初衷。這難道不值得哀悼嗎?臣更擔心的是,陛下習慣了這些‘失了本真’的奢華,是否會……”
他沒有再說下去,但意思已經不言而喻。是否也會在奢靡中,漸漸迷失了為君的“本真”?
整個柏梁台一片寂靜。漢武帝臉上的得意之色漸漸褪去,陷入了沉思。他明白了東方朔的良苦用心。這番話,借物喻人,比任何直接的批評都更加振聾發聵。
良久,武帝長歎一聲,舉杯對東方朔道:“曼倩啊曼倩,你總是能用最奇怪的方式,說出最深刻的道理。你的心意,朕知道了。” 雖未立即下令拆除所有奢華裝飾,但從此之後,漢武帝在用度方麵,確實收斂了許多。
一日,武帝的乳母因家人犯法,將被流放。老婦人向東方朔求救。“此非言辭可解” ,東方朔授計,“但當陛下降罪時,你頻頻回首便是。”
果然,當武士押解乳母經過時,她一步三回頭。東方朔在旁厲聲說:“還不快走!陛下早已不是需要哺乳的嬰兒了!”
劉徹聞言,想起養育之恩,竟赦免了乳母。
經此二三事,宮中上下無不對東方朔的智慧歎服。他雖以滑稽幽默聞名,但每當皇帝行事有偏,他總能以最恰當、最巧妙的方式予以匡正,真正成為了漢武帝身邊一麵獨特而不可或缺的“明鏡”。
從此,宮中但凡有難解之事,必召東方朔。
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:()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